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十四章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上
    赵旻不假思索道:“臣恐骤然破门,叛将或欲行不可测之事。
    是以,臣斗胆策马至百子坊,恳请1位贵人指点迷津,方才得知此地。”
    刘协神色1肃,蹙眉问道:“何人立此大功?”
    赵旻张口便来:“伏皇后之心腹。”
    刘协疑窦顿消,当即笑着颔首。
    “原来如此。”
    刘协疑惑是消了,赵旻却更加疑惑。
    因为后者已经通过前者的表情变化看出来,这处暗道,后宫普通的嫔妃贵人绝不可能知情。
    赵旻将此事深埋于心底,决定待再次见到那女官时,1定旁敲侧击1番。
    赵旻已经彻底看清刘协的品性,所以,他只字未提此事真相。
    经历过这1场宫廷动乱后,夕阳已渐渐西沉。
    刘协只是貌似推心置腹,却始终不提叛将作乱的动机,以及对此事的善后安置事宜。
    所以赵旻不能不主动开口。
    “臣斗胆问陛下,此番虎卫何以生叛?又当如何处置余党?”
    刘协淡淡道:“虎贲叛乱,皆因闻曹孟德、许仲康身亡之故。此事与其他人无关,此事到此为止,卫将军不必深究。
    明日清扫宫城,请卫将军妥善安置俘虏,后日吾自当论功行赏、定罪纳降。”
    赵旻做最后的尝试:“陛下若无事,臣就此告退。”
    刘协颔首:“卿冒死救驾,吾铭感于心,自当为卿加官晋爵,卿且请回,吾亦当返。”
    至此,赵旻对刘协彻底失望。
    此君遇事果断,深谙权术,且临危不惧,然则…极度自私自利!
    自始至终,他连问都不问流民和官渡的百姓!
    甚至,叛乱平定之后,其人至少也应出面安抚1下百官情绪吧?
    赵旻仍然不动声色,深深1揖倒退而去。
    赵旻眯起眼凝视着火红的夕阳,嘴角微微勾起1丝冷笑。
    其人大步流星,牵来正在湖边悠然吃草饮水的战马,将长枪挂好,潇洒至极地上马离去。
    他并未发现,湖畔隐于舟内的1道倩影,将其人方才的神态看得1清2楚。
    赵旻驰至殿前时,叛军尸首已堆积如山。
    赵云和刘晔见赵旻驰至,便凑到其人身前。
    “阿旻,天子无恙否?”
    “主公,天子今如何?”
    赵旻暗暗叹了口气。
    主失其德,主失其德也!
    其人滚鞍下马,向2人行礼后粲然1笑:“大人,子扬,2位勿忧,天子安然无恙。”
    见2人明显松了口气,赵旻笑道:“我等同去宫门安抚百官。”
    为防止百官被叛军及骑兵误伤,赵云在大战之前便已命令部曲,将宫门再次封锁。
    此时,随着叛军叛将尽除,已有大胆的宫女跑来此地,远远驻足观望。
    赵旻将此地留给她们,吩咐部曲将尸首装车,搬至郊外深埋后,便向宫门走去。
    当宫门被打开后,宫城外顿时1片嘈杂。
    赵旻躬身抱拳,向人群朗声道。
    “诸君放心,叛军已尽除,天子安然无恙。”
    嘈杂变成了喧嚣。
    赵旻和赵云对视1眼。
    后者颔首后,前者挺起长枪喝道。
    “而今天子受惊,宫人即将关闭宫门,由我等接管宫城防务,诸君请回!若有流连不去者,视为谋逆!”
    赵云提起长枪,默然立于侄子身后,向人群瞪去。
    段煨趁机立于赵旻身侧,“呛啷”1声抽出腰间环地看向人群。
    段煨的亲卫涌上前来,立于几名武将身后。
    杨彪、钟繇和荀彧3人站出来,转过身对人群作揖道:“诸位同僚且回!明日我等再至此向天子问安。”
    在喧嚣声中,人群如潮水般缓缓退走。
    少顷,此处便仅余这几人,以及段煨的亲卫。
    赵旻抱拳道:“有劳段公接管许都城防!”
    段煨摇头苦笑:“不妥!此事仍应由钟使君负责。”
    钟繇的司隶校尉,确实负有都城治安之责。
    钟繇苦笑作揖:“也罢,某这便加强戒备。”
    他借段煨5千骑兵未还,用来加强许都治安绰绰有余。
    荀彧把玩着香囊,蹙眉道:“从文,可曾审讯叛将?此事因何而起?”
    赵旻长叹1声,将自己所作所为、刘协吩咐之事简要讲述了1遍。
    当然,那女官,被赵旻略过未提。
    荀彧冷笑不已:“此事如此凶险,应早有预谋,其中必有隐情!”
    杨彪冷笑道:“此事易耳,待我等寻到中常侍,严刑拷问其人即可!”
    赵旻叹了口气:“杨公,知情者恐已不能开口矣!”
    钟繇蹙眉捋须:“从文所言甚是,知情者恐已灭口。”
    赵旻向老叔抱拳:“大人何时抵许都?”
    赵云蹙眉道:“我等1路疾行,于昨日午时抵达。”
    荀彧若有所思道:“1日时间,足以布局,此君当极为谙熟宫中之事。”
    杨彪抚须道:“然则,天子为何不深究此事?”
    赵旻眼中闪过复杂难明之光芒,缓缓道:“天子已知主谋何人,欲以此事为筹,与主谋秘议!”
    荀彧耸然动容,难以置信地看向赵旻。
    后者缓缓颔首:“若无意外,正是此人!”
    荀彧惊愕之余,垂首苦思。
    众人则不明所以。
    赵旻苦笑道:“诸君,我等是否应寻1处清幽之所详谈?此外,旻部曲今日奔波劳累,水米未进,是否应扎营用饭安歇?”
    钟繇当即会意。
    “从文勿忧,某去安排!”
    杨彪抚须道:“诸君如不弃,可至老夫寒舍稍作歇息。”
    其人大有深意地看了1眼赵旻:“拙荆今已抵许都寒舍。本初之详情,尚需从文如实相告。”
    赵旻这才想起,被他遗忘到天边的杨大美女。
    不待他细思,刘晔作揖道:“主公,曹孟德及其人麾下诸臣之眷属,而今由仲德公负责。晔需将此地详情,告知仲德公。”
    赵旻又惊又喜:“仲德公已返许都?”
    刘晔笑道:“仲德公已料到袁本初兵败,是以其人已返许都善后。”
    赵旻颔首:“子扬,你2人忙罢,至文先公府上即可。”
    刘晔躬身作揖后,径自上马离去。
    赵云看了看天色,向众人抱拳道:“云亦当至营中,将此地详情告知子伯先生及魏兄。”
    段煨打断赵云:“子龙,老夫率部曲与你同行!”
    杨彪笑道:“忠明兄、子龙请自便,稍后至老夫寒舍即可。”
    段煨摆摆手:“文先好意心领,老夫已乏,不做叨扰。”
    赵云躬身抱拳后,翻身上马,与段煨1起,率各自部曲匆匆向北军赶去。
    赵旻唤来赵甲,低声嘱咐其人护卫宫城。
    钟繇适时道:“兵卒无需担忧汤饭,某自当安排妥当。”
    汤指的是开水,饭通常指的是粟饭,即小米饭。
    钟繇唤来幕僚低声吩咐1番。
    2人各自安排妥当后,与荀彧1起,骑马随于杨彪的马车之后。
    1路上,3人皆沉默不语。
    赵旻有些后悔,若早知刘协是这种人,就该派满宠来许都坐镇。
    宠哥虽爱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
    赵旻深刻体会到,何谓人到用时方恨少。
    万幸程昱已返许都,这老头儿狠起来…得,就让这老头儿任光禄勋,看住许都这帮孙子吧。
    光禄勋为中两千石的9卿之1,相当于满清9门提督,后世首都戍卫司令。
    程昱虽被后世划为5大谋主,但他实际上1直任武职,赵旻初见程昱时,其人犹披着铠甲。
    这1路上,众人虽皆沉默,但显而易见,他们的心理活动1定都极活跃。
    赵旻于心中,再次微调了对刘协的策略。
    年轻人嘛,吃好玩好,声色犬马,投其所好便是。
    政务?这点也不劳您费心了,您只管签字盖章就行。
    事无巨细,老子统统请示,就看你何时烦!
    赵旻既看出刘协中山狼之本性,便绝无可能让其人执掌大权。
    老百姓们已不堪其忧。
    1行人进入杨彪于许都的豪宅后,赵旻吩咐亲卫守好门户…他可不是他那自恃武勇而不愿带亲卫的大舅哥。
    众人坐定后,赵旻冷笑起来。
    【作者题外话】:无论是两汉前期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还是后期的司徒、司空和太尉,太尉都主军事。
    光禄勋、卫尉和执金吾3卿则为禁卫武官,负责执掌中军。
    所谓中军,亦称禁军,即戍守都城的部队。地方上的戍卫部队则被称作州郡兵。
    按卫戍对象与活动范围来说,中军可以分为3部分,分别由3卿执掌。
    3卿,即护卫皇帝的光禄勋(郎中令),护卫宫城的卫尉(中大夫令),以及护卫京师的执金吾(中尉)。
    先说光禄勋。
    两汉之光禄勋,即秦代之郎中令,位列9卿。按照钱穆的考证,光禄勋的词源应来自“大麓阍”。远古时代的都城依山靠水,因此处在山麓、负责看守门房的人,便是大麓阍,即光禄勋。
    注:见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光禄勋又名郎中令,可知它是郎官之首脑。所谓郎官,即宫廷警卫。“郎”通“廊”,本意是指在宫禁门户中站岗的人,所以光禄勋可以视作皇帝个人安保的总负责人。
    郎官是随从在皇帝近旁的1个侍卫集团……或曰:“郎之为言廊也”,因传卫宫殿廊庑之下而得名。--《国史大纲》
    光禄勋系统的职责很明确,即“主殿中侍卫”。皇帝就寝时,郎官负责宿卫寝宫的门户;皇帝出行时,郎官则负责在左右护驾。《通典》称光禄勋下属诸郎“皆掌门户,出充车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署郎吏2千余人,皆掌门户,出充车骑,其散郎谓之外郎。--《通典》
    光禄勋的属官构成比较繁琐,有大夫、谒者、议郎等不参与宿卫任务的冗散,也有负责宿卫的人员。
    在这些参与宿卫的人员中,又可以分为4类。其1是中郎系统、其2是郎中系统、其3是虎贲系统、其4是羽林系统。
    中郎分为3署,即左署、右署、5官署。3署主官分别为左中郎将、右中郎将、5官中郎将。
    郎中亦分为3将,分别主车、户、骑3部。
    从秩阶上看,中郎主官为比2千石,郎中主官为比千石,可知在地位与重要性上,中郎系统高于郎中系统。
    中郎有5官、左、右3将,秩皆比2千石。郎中有车、户、骑3将,秩皆比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
    郎在两汉具备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不是1般的兵,而是官。郎大多出身官宦之家,而南、北两军(即卫尉系统与执金吾系统)主要是从平民之中擢拔。
    两汉时代,士大夫子弟大多都有过出任郎官的经历,比如曹操、2袁早年均出任过郎官。
    (曹操)年2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魏书武帝纪》
    (袁术)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魏书袁术传》
    (袁)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后汉书袁绍传》
    东吴的吏部尚书暨艳因为弹劾3署“选举非人”,便被下狱论死,可知光禄勋系统内,充斥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时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3署,颇扬人闇昧之失,以显其谪。--《吴书6瑁传》
    虎贲、羽林郎:
    虎贲1词,最初是《周官》记载的远古称谓,虎贲职务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期门郎”,平帝时更名虎贲郎。
    羽林军,源自西汉武帝时代的“建章营骑”,职能与虎贲相似,因此后世羽林、虎贲遂称禁卫部队的泛称。
    其中,虎贲主要是从“材力之士”中选拔,羽林则是从阵亡兵士的遗属中选拔,因此也被称作“羽林孤儿”。
    汉武帝建元3年,始微行出游,选材力之士执兵从送,期之诸门,故名期门。无员,多至千人。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曰虎贲郎,置中郎将领之。--《宋书百官志》
    汉武帝建羽林骑,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于羽林,官教以5兵,号曰羽林孤儿。--《汉书百官公卿表》
    不过这些孤儿的数量总归是有限的,羽林军后来扩大选举范围,从边地6郡的良家子(即出身于巫、医、商贾、百工家庭之外的人)中擢拔。陇西临洮的董卓,年轻时便曾以“6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羽林中郎将,比2千石……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6郡良家补。--《续汉书百官志》
    汉桓帝末,(董卓)以6郡良家子为羽林郎。--《魏书董卓传》
    1言以蔽之,光禄勋统辖诸郎,直接负责皇帝的个人安保。皇帝就寝时,郎官便在寝宫之外执勤站岗,“掌宫殿掖门户”。皇帝出行时,郎官便跟随乘舆,“出充车骑”,随时随地护卫在皇帝身边。
    再看卫尉。
    卫尉来自秦制,汉景帝时更名为中大夫令,后复为卫尉,位列9卿。
    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与《续汉书百官志》的描述上看,卫尉负责“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乍看上去似乎与光禄勋颇为相似,实际不然。
    光禄勋负责的是皇帝的个人安保与寝宫的门户宿卫,卫尉则是负责宫城之内的安保,即“徼循之事”,需要在宫城之中巡逻。
    卫尉,卿1人,中2千石。本注曰: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1人,比千石。--《续汉书百官志》
    简而言之,光禄勋负责殿中宿卫,卫尉则负责宫城宿卫。
    做1个比喻,光禄勋与卫尉的活动范围,可以视作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光禄勋是内圈的小圆,卫尉是外圈的大圆,圆心则是皇帝本人。
    由于两汉的皇宫名目甚多,因此在不同的宫城之中,也会设有卫尉的分支机构,出现了诸如“长乐卫尉”、“建章卫尉”、“甘泉卫尉”等名目职称。
    卫尉戍卫宫城,往往亲近皇帝。比如建安2十4年(219),长乐卫尉陈祎勾结相国掾属魏讽,阴谋反曹,可为例证。
    (魏)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魏晋世语》
    魏讽活动于魏郡邺县,而邺县的魏王宫没有长乐宫,因此长乐宫只能设在汉帝所居的许县,可知长乐卫尉陈祎是刘协的腹心。曹氏父子为此大开杀戒,疯狂镇压反对力量。
    (魏)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而告之。太子(曹)丕诛讽,连坐死者数千人。--《资治通鉴汉纪》
    注:陈祎为许县长乐卫尉,见柳春新《魏讽谋反案析论》。
    卫尉的下辖僚属,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等等。按张金龙《汉代禁卫武官制度研究》的意见,由于卫尉负责宫城护卫,因此特别受到统治者的关注。东汉时,卫尉往往“以3公兼领,其职较重”(见纪昀《历代职官表》)。
    这里需要强调1点,由于两汉时的宫城通常建于城市的南部,因此卫尉(负责卫戍宫城)统辖的部队也被称作“南军”。
    至于在宫城之外、京师之内的卫戍部队,由于在地理方位上位于城市北部,因此被称作“北军”。北军的首脑,便是执金吾(中尉)。
    执金吾,源自秦代的中尉。其职能是“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即掌管宫城之外、京师之内的安保。
    除此之外,执金吾每月需要在宫城之外巡逻3次,同时兼顾武库兵器的保管工作,因此也被《续汉书》称作“执金御”。
    执金吾1人,中2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3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续汉书百官志》
    执金吾虽然不在9卿之列(光禄勋、卫尉均属9卿),不过秩阶却是中2千石,与9卿平级。
    执金吾的权力在两汉时代变化很大。
    西汉时,执金吾的属官有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4令丞(见《百官公卿表》),每个分支机构又各有所辖。
    到了东汉,执金吾的属官只剩下丞1人、缇骑2百人、武库令1人(见《续汉书百官志》)。除了每月例行公事地3次“绕行宫外”,执金吾基本沦为1个看守兵器库房的清贵闲差。
    执金吾地位的下降,始自西汉武帝,当时被强化了职权的城门校尉,以及被增设的西汉8校尉(至东汉并省为5校),基本涵盖了执金吾的职能范围。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也领缇骑,在武帝时又“增屯兵”,与执金吾“徼循京师”的职能高度相似。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2城门候。--《汉书百官公卿表》
    城门校尉,高帝置,从缇骑百2十人,武帝始增屯兵。--《要略》
    8校尉则是武帝时增设。它们分别为掌管宣曲宫的长水校尉、掌管上林苑的步兵校尉、掌管池阳宫的胡骑校尉。
    另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之内”,屯骑校尉“掌骑士”、越骑校尉“掌越骑”、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从职能描述上看,8校尉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北军,实际的执勤地点却集中在长安附近的皇家行宫或园林,核心还是服务于君主个人,而非护卫京师。
    西汉8校尉的首脑是“中垒校尉”。如前所述,中垒系统本身是执金吾的属官,后来被分割出来独立领军,大大削弱了执金吾的权势。
    汉有南北军,卫京师。武帝置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光武省中垒校尉,置北军中候,监5校营。--《宋书百官志》
    及至东汉,中垒、胡骑、虎贲3校尉遭到并省,改设“北军中候”统辖剩余的5校尉。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西汉的中垒校尉秩阶2千石,东汉的北军中候秩阶仅有6百石(与刺史平级),属于“小官管大官”的生动再现。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当为“4城”)。屯骑校尉掌骑士……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2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
    北军中候1人,6百石。本注曰:掌监5(校尉)营。--《续汉书百官志》
    执金吾的权势在西汉武帝时已经被严重削弱,自东汉肇始,执金吾的地位又进1步下降。
    (执金吾)本有式道、左右中候3人……中兴(指东汉建立)但1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续汉书百官志》
    有趣的是,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对执金吾曾经颇有执念。
    刘秀年少时曾在长安游学,有幸见到了巡行京师的执金吾,其车马仪仗甚盛,刘秀因此说出“仕宦当作执金吾”的名言。
    (刘秀)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皇后纪》
    可惜刘秀登基之后,却并未恢复执金吾的权势地位。到了东汉末年,执金吾已经完全沦为清贵冗散,不复西汉时的盛况。
    到了曹魏时代,执金吾的地位进1步下降,成为失势军阀的养老职务。比如青徐集团的首领臧霸遭到软禁之后,便在执金吾任上终老。毫无疑问,彼时的臧霸是绝无可能染指中军权力的。
    (文)帝疑(臧)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魏略》
    (文帝)征(臧霸)为执金吾,位特进。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魏书臧霸传》
    按照张金龙的统计,两汉时代掌管宫城护卫的卫尉,所辖兵员约接近3千人;按照滨口重国的统计,卫尉的下辖兵员则超过1万。
    与此相对,在8校尉独立之后,执金吾麾下直属的缇骑、执戟加上所署官吏,总数不超过8百,比卫尉系统要少得多。
    注:见张金龙《汉代禁卫武官制度研究》。
    不难看出,两汉时代,虽然京师的人口多、面积大,但负责京师安保的力量却极端薄弱;大部分兵力都被投入宫城,负责维护皇帝的个人护卫。
    两汉的禁卫官职,虽然名目繁多,但线索十分清晰,按照护卫对象与活动范围而言,可以分为3级。
    最核心的层级,便是负责皇帝个人安保的光禄勋(郎中令),其下辖的主要力量,便是由官宦子弟组成的郎官系统。散郎(侍郎、议郎)负责顾问应对,郎中、中郎则负责皇帝的寝宫护卫与出行安全。在虎贲、羽林出现之后,光禄勋的职能进1步完善。
    在核心层级之外,便是负责宫城安保的卫尉(中大夫令),他们负责在宫城之中巡逻。另外由于两汉的宫城1般建设在城市南边,因此卫尉系统,也被称作南军,这1系统的卫士人数在京师的护卫力量中占据最大的比重。
    在殿中与宫城之外,便是负责京师治安的执金吾(中尉),即北军系统。
    随着时间推移,执金吾的地位与权势不断下降,其执掌也被8校尉(5校尉)与城门校尉所瓜分。虽然它在名义上仍然是北军系统的首脑,但实际的直辖权力已经严重遭到削弱。
    北军之中的8校尉,在西汉时主要卫戍行宫、园林,在东汉时被裁减为5校尉,开始“绕宫屯兵”。
    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5校绕宫屯兵。--《续汉书礼仪志》
    由此可知,5校尉的活动范围虽然仍在宫城之外,但已经逐渐接近皇帝的居所,与光禄勋、卫尉系统互相表里。
    换言之,本该在名义上宿卫京师(主要是宫城之外的地区)的两汉校尉系统,终不免成为皇帝的私人禁脔。至于“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的北军首脑执金吾,在东汉时代沦为“主兵器”的清贵散职。
    本书中,云某将光禄勋职能放大,小说家言,诸位大大1笑而过,不必较真。
    因为,在赵旻欲全面架空刘协、按照历史上曹操的中军制改革的背景下,再详写5校尉,殊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