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夏之末 > 第九十二章 摇钱树
    “是。”蒋芮拿起国书,清了清嗓子,“从天而生大楼罗天下贤胜漠北天子草原王赤都可汗致书夏国皇帝:
    楼罗世代与夏国为邻,赤都可汗自即位以来,不忘感念陛下圣恩,与夏国友好通商、互市,胞弟巴尔特死于夏国境内,可汗亦极为大度不予追究。然陛下却再度背信弃义,公然召令暴徒于丰州境内杀害我大楼罗使臣,劫掠楼罗车队,令我楼罗万民士皆瞋目,发尽上冠!”
    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蒋芮稍作停顿,直到大家安静下来才继续道,“吾身为1国之君主,必为1国之民众彰显正义、报仇雪耻!楼罗各部踊跃争先,欲集结大军3十万南下讨伐背信弃义之国度。
    然则吾感念陛下昔日旧恩,不忍屠城掠地,与夏国决裂。现下凛冬将至,楼罗民众困乏,特修书于此,望大夏国皇帝于两月之内遗我楼罗好酒万石,谷米万斛,绢帛万匹,以为过冬之用,则边不相盗矣!”
    殿堂内传来大臣们议论纷纷的声音。
    “这个什么从天而降草原王……不会就是当初跪在太极殿对陛下感恩戴德的那个阿提瓜勒吧?”拓跋雍难以置信地眨了眨眼睛。
    “丞相明知故问。”叱罗氏白他1眼。
    “他竟说是朕下令屠杀的他们的使节!”拓跋明的语气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朕何时下达过这种命令,这分明就是在冤枉朕!”
    “不论是不是皇上下达的命令,楼罗的使节终归是死在了咱们夏国的地盘,这1点无可否认。”崔察指出这1点,“就像……就像当初巴尔特死在我国境内是1个道理,都给了楼罗挑起事端的理由。”
    “没错,不久前,崔大人不是还专门派人前去麓石山查看了吗?楼罗才不管此事究竟是陛下指使的还是山贼所为,他们只会将罪名扣到夏国头上就对了!”顾屿喷着唾沫义愤填膺地说。
    “本宫叫你们过来不是为了听这些的,而是让你们给皇上出谋划策的!”叱罗氏敲打几下案几。
    “太后、皇上,事已至此,臣以为再追究过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是应该细细思考如何答复楼罗的这封国书。”得知太尉被俘虏去了鹿浑海的段林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他只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想出1个法子将太尉赎回来。
    “好酒万石,谷米万斛,绢帛万匹,”曾做过户部尚书的拓跋雍重复1遍赤都可汗的要求,咂两下嘴巴,“以目前国库中的积蓄,别说两个月,就是1年也拿不出这么多东西。”
    “这……这怎么可能?朕的钱财都去哪了?”若不是拓跋雍说出这句话来,拓跋明根本不知道国库竟已空虚到了如此地步,他本以为可以轻易拿出这些财物以保夏国边境安宁。
    “皇上,这些年来,国家将大量财物都用在了兴修寺庙和庄园上。各地更是纷纷效仿京城,通过修建佛寺大4敛财。朝廷各级官员奢靡无度,攀比之风盛行,使得国库亏空成为必然。
    臣记得早在先皇时期,御史中丞冯深就指出过朝政的弊端,只是当时无人采纳,先皇还将其全家发配到了雁台州以示惩戒,从那以后,朝中就再也无人……”
    “住口!”笃信佛教的太后叱罗氏喝止了顾屿,“修建佛寺乃是为了普度众生,你懂些什么?!你身为朝廷命官,拿着朝廷的俸禄,本该想方设法拿出可行之策增加朝廷的收入,却在听到国库短缺之时将罪责归咎于皇上,是何居心?”
    拓跋雍与卢焕快速交换1个眼神,当初冯深针砭时弊,弹劾拓跋雍之时,正是卢焕暗中捣鬼出卖了冯深,这才让拓跋雍躲过1劫。
    “太后息怒,”拓跋雍摇两下麈尾扇子掩饰自己的心虚,“顾大人没在户部当过差,自然对国家的财政大事毫不知情。”
    “是啊,太后,顾大人想必是无心的。不如还是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应对楼罗1事上吧。”卢焕配合着拓跋雍插1句嘴转移了太后的注意力。
    “臣突然想到1件事,”段林瞄了1眼坐在末尾的高思危,“汪太守为何没有提到雁台州刺史高晃?楼罗入侵之时,他去了何处?”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汪庆身上,他的双膝已经跪的麻木,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
    “汪太守,”叱罗氏鄙夷地看他1眼,“你还是起来说话吧,再跪下去恐怕你就该倒下了。”
    “卑职多谢太后恩典!”汪庆双手扶地慢吞吞地站起身来,双腿不听使唤地剧烈抖动。
    “说吧,高刺史去了何处?也被楼罗俘虏了吗?”叱罗氏质问他。
    “高刺史他……”汪庆胆怯地看1眼高思危。
    “你看他做什么!”叱罗氏怒不可遏。
    “是,是,卑职在南下之时听说高刺史在楼罗的骑兵到来之际,率领着他手下3百余名亲兵侍卫弃城逃跑了。”汪庆从嗓子眼儿里挤出实情。
    “1派胡言!”高思危拍案而起,“太后、皇上,这1定是那些草民的谣传。以臣对高晃的了解,他绝不是那种临阵脱逃之人,定是奋起抵抗之后不得已才选择了撤退。”
    该死的高晃,高思危在心里咒骂,你倒是逃了,却让我在这里为你承受责难。要不是为了我们高氏,我才懒得为你辩解!
    “高侍郎不必过于激动。”叱罗氏道,“事实究竟如何,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太后英明!”高思危行礼之后再次落坐。
    “卢尚书为何今日1言不发?”叱罗氏注意到卢焕今日表现的尤为安静。
    “臣也认为当下首要之事便是要想方设法的阻止楼罗继续南下。”卢焕敷衍地说。
    “那依你之见,又当用何方法阻止他们南下?”叱罗氏看出了卢焕表现的极为不自然,故意抓住他不放。
    “这个……臣以为……以为能用钱财解决的事还是尽量用钱财解决。”卢焕1心想着自己曾收受过汪庆不少银两,如今他狼狈逃回京城,不知自己会不会受到牵连。
    “卢大人怕是没听清楚丞相方才所说的话吧?”高思危借机嘲讽道,“国库里的银两根本满足不了楼罗的胃口,就算花去1年的时间也不1定能攒够那么多钱。莫非……”
    他略做停顿后续道,“莫非大人家财万贯可以助皇上1臂之力?”芙蓉谷的黄金可不是让你白拿的,高思危暗自哼了1声。
    “高侍郎说笑了,本官两袖清风,就是把本官的家产都卖了也不够给楼罗人塞牙缝的。”对在官场混迹了几十年的卢焕来说,高思危的言语有如1阵微不足道的风,不能带给他1丝1毫的震慑。
    “你们两个够了!”叱罗氏狠狠地瞪他们两眼,“难道你们平日里就是这样在皇上面前斗嘴的吗?”
    “太后,高侍郎是微臣的下属,臣怎会与他计较。臣是在全身心投入的为皇上出谋划策,并没有开1句玩笑。”卢焕的模样看上去极为宽厚诚恳,倒是显得高思危无理了。
    “皇上、太后,臣在想,国库里虽然没有那么多财物,但是咱们夏国不是还有1棵摇钱树呢吗?”卢焕灵机1动,想起了1个人。
    “摇钱树?”大臣们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臣知道卢尚书的意思了!”拓跋雍拍1下手掌,“你说的那棵摇钱树可是关在积云楼的那棵?”
    “没错,臣所指的正是楚国丞相的儿子公孙恪。”卢焕得意地昂起下巴,结果却撞上汪庆向他投来的求助目光。该死,他在暗示我帮他说话,卢焕的兴致瞬间烟消云散。
    南风堂里,众人的讨论仍在继续,太后与皇上还有蒋芮3人也凑在1起低语1番。
    “安静!安静!”在叱罗氏的示意下,蒋芮朗声道。
    “卢尚书的提议的确可以考虑。”佛珠在叱罗氏手中转动几下,“你们都是怎么看的,尽可以把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
    “不久前,皇上已经向楚国皇帝带去了国书,提出1笔可观的赎金。若是赵燊肯答应下来的话,倒是的确可以先拿他的财物填饱楼罗的肚皮。”顾屿仔细思索1番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可是楚国的表现似乎很是反常,他们好像并不太在意这位贵公子的死活,从他们的上1封国书中就能看出某些端倪。”段林道。
    “那是他们在试探我们。”卢焕对段林和蔼地笑笑,“谁会1开始就开出高价呢?万1能捡个便宜岂不是更好?”
    段林摸了摸他的鼻子,不置可否地摇了摇脑袋。
    “从时间上来看,赵燊1定已经收到了陛下的国书。我们不妨再给他半个月的时间考虑。”崔察建议。
    “若是他赵燊拖延时间不做回复,或者再跟皇上讨价还价又当如何?”高思危反问。
    “那是后话。”叱罗氏决定采纳卢焕的提议,“就先给楚国半个月的时间思考,不论怎样,他们总会有所回应。到时候我们再考虑应对之策。这十5天我们也不能空等,你们还是要想想办法向楚国旁敲侧击1番。”
    “是,臣会让鸿胪寺的人与他们周旋。”身为礼部尚书,崔察认为自己责无旁贷。
    拓跋雍慢悠悠地摇两下扇子,心里突然想到1个人。
    “皇叔被他们带去了鹿浑海,不知朕若是答应了楼罗的要求,他们会不会放他回来?”想起自己曾经不愿让自己的皇叔回京,拓跋明心生愧疚。
    “他身为太尉却没能守住雁台州,本就是最大的失职,就算回京也要接受惩处。”想到拓跋启背着自己搞垮郦氏,叱罗氏的气就不打1处来。同样身为外戚的她绝对不愿意让拓跋启重新回京。
    “楼罗是从背后偷袭……”
    “这正是他考虑不周导致的!”叱罗氏强势地打断儿子的话,“皇上就是太容易心软才导致了今天这种局面。”
    “那总不能1直让皇叔留在漠北吧?”
    “皇上没听汪庆说吗?阿提瓜勒将其视为朋友。哼!1个堂堂的夏国太尉,皇室后裔,居然能成为楼罗人的朋友,皇上还有什么好为他操心的?”
    拓跋明被驳斥的无言以对,低下头来默不作声。
    “今天的议事就先到这里。”叱罗氏宣布,“这几天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若是有什么良策,要随时献给皇上。”
    “遵命!”众臣齐声道。
    “太后、皇上!”卢焕赶在离开之前轻呼1声,“柴门郡的汪太守还站在这里……”
    “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叱罗氏转过身来看着汪庆那副倒霉模样,“他没能守住柴门郡,也是个罪臣。”
    “不如将他交给大理寺审查。”段林提议。
    “不可!”卢焕立即反对,他知道以汪庆的性格,1旦被送去大理寺那种地方,1定把肚子里所有事情悉数吐露出来。
    “臣的意思是,汪太守虽然有罪,可他依然是忠于皇室忠于夏国的,否则他就不会千里迢迢地跑回来见皇上了。若是这样都要交给大理寺审理,恐怕日后会给其他地方官员造成不好的影响。”
    “卢尚书说的颇有道理。所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就连太尉大人这种经历过沙场之人都没有料到楼罗从南面突袭,更何况1个太守乎?”拓跋雍意识到卢焕与汪庆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决定帮他1把。
    “嗯,不把他交给大理寺也罢。把他官降1级,打发回柴门郡去。”叱罗氏鄙夷地看1眼汪庆,在她看来,1个郡县的太守过于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她费脑筋考虑如何处置。
    “太后英明!”卢焕赶忙结果话来,“柴门郡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让汪庆回到当地处理战后事宜,将功赎罪是再好不过的。”让他赶紧滚回北方就是再好不过的,卢焕在心中默想。
    “那就这么定了。”叱罗氏伸1个懒腰,“你们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