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夏之末 > 第八十章 诡计
    “什么楼罗车队?莫非是出使楚国的楼罗车队?他们能出什么事?”
    拓跋明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阶下的大臣,见向来傲气的拓跋雍耷拉着脑袋,卢焕更是躲到拓跋雍身后似乎生怕被人看到,段林紧紧地抿着嘴巴看上去心事重重,顾屿的眉头1如既往地拧在1起,只有高思危的神色还算淡然。
    “皇上,”崔察的额头上渗出1层汗珠,“楼罗使节的车队在丰州境内的麓石山出事了。他们遭到劫杀,尸体横陈于山谷之间,十余车的财物也早就不见了踪影。
    臣派去探查的人在现场发现了8具尸体,均已严重腐烂。若不是铺天盖地的乌鸦引路,属下的人很难找到出事之地。”
    除了铺天盖地的乌鸦之外,还有山谷里散发出的恶臭,崔察不想让他们感到恶心,所以没有说出口。
    “对了,他们从其中1具尸体身上发现了这个东西。”见皇帝目瞪口呆,崔察从袖口取出1个铜制的令牌,上面刻有象征楼罗王廷的鹰首,背面写着“大楼罗俟斤乌拉木合”几个大字。
    蒋芮将令牌放到拓跋明面前的御案上。见拓跋明大张着嘴巴目光呆滞,蒋芮轻轻碰了1下他的胳膊。
    “你是说,楼罗的车队在夏国境内被人打了劫?”拓跋明半天挤出1句话来。
    “不仅仅是被打了劫,而是把他们的使节也给杀了。”崔察强调,“根据大鸿胪寺的记录,楼罗的车队里总共有十名使节。麓石山仅发现了8具尸体……”
    “那两个人呢?”拓跋明的脑袋嗡嗡作响,“有没有去附近找找?”
    “朝廷的人找遍了整个麓石山,也询问了当地的百姓,但无1人知晓他们的下落。所以臣猜测,那两个人极有可能逃走了。”
    这是拓跋明最不愿意听到的1句话。楼罗的车队在夏国境内出事已是天大的麻烦,若是还留下两个逃出生天的活口就是雪上加霜。
    “崔大人,敢问你为何会突然派人前往麓石山查看楼罗车队的行踪呢?”置身事外的高思危思路异常清晰。
    “因为宁远郡的人1直都没有见到楼罗车队的影子。按照此前约定的行程,他们应该在两个多月之前就从宁远郡离开夏国才是。
    臣查看了车队途径的每1个州郡的记录,上面清楚的显示,他们最后1次在夏国境内的登记地是丰州,所以臣据此推断,楼罗的车队没有离开丰州境内,这才派人前往当地查看。”
    “原来如此。”高思危捻1下胡须,“崔大人方才说,他们的财物也不见了踪影?”
    “没错。”崔察道,“现场只剩下几个烂掉的车驾还有被打落1地的茶罐和1些没被带走的布帛。”
    “这么说来这极有可能是附近的山贼所为?”高思危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等朝会1结束,我就要赶紧将这个消息传递给郡公才是,他暗自决定。
    “这个……臣无法判断。”
    “麓石山附近极为荒芜,这几年来从未听说过有山贼出没。”卫尉卿段林总算开口,“而且楼罗的人马应该都是佩戴了武器的吧?1般的山贼岂敢轻易对他们下手?”
    “这有什么不可以?”卢焕也站了出来,语气1如既往的和缓,“他们1定是看到楼罗的车队带了太多的宝物,所以才以身试险。”
    “不管是不是山贼所为,楼罗的使节死在了我们的地盘上,都是个天大的麻烦。这些个戎狄可都是惹不起的货色。平日里没事的时候他们都能生出事来,现在他们的人马在夏国境内遭遇不测,接下来还不知道要怎么闹腾呢!”拓跋雍拿笏板击打1下手掌,说出了拓跋明最为忧虑的1点。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如果有两个人逃出生天,这时候恐怕已经到了鹿浑海。”顾屿的话就像是往拓跋明的伤口上撒了1把盐。
    “太尉大人不是还在雁台州吗?”段林想到这件事情,“不知他是否收到什么消息。”
    “皇叔就要回京了。”拓跋明眼神木讷无助,“朕好担心北方1旦失去了他这根定海神针又会发生变故。”
    “臣以为应当立即派遣函使前往北方,把楼罗使节遭遇不测之事告诉太尉大人。毕竟雁台州和云野州都与楼罗搭界,还是小心1些为妙。”崔察提议。
    “这些可恶的山贼,打劫谁的车队不好,偏偏要劫持楼罗的车队!”卢焕看上去极为忧国忧民。
    “卢大人说的是哪里话?”顾屿诧异地看1眼卢焕,“难道楼罗的车队比夏国的车队更加重要不成?”
    “你……我不是这个意思,顾大人可不要借题发挥!”向来以老好人形象示人的卢焕没想到顾屿竟这么不给自己的面子,1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眼珠子几乎要瞪出眼眶。
    “好了好了,都这时候了你们就别计较这些语言表述上的问题了。”拓跋雍白顾屿1眼,“卢大人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表达的不够准确罢了。”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楼罗那边1点动静都没有,这让我们处理起来很是被动。”段林不安地摸了1下他的大鼻子。
    “我看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上回巴尔特死在雁台州,他们都借机兴风作浪的1番,这回证据如此确凿,他们定不会善罢甘休。”崔察说,“不过不管怎样,在楼罗没有做出反应之前,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皇上方才提到,太尉大人就要回京了是吗?也好也好,这样1来他就安全了。”拓跋启不在的这段时日,段林总感觉在朝廷里缺少了支柱。
    “段大人没听懂皇上的意思吗?”拓跋雍慢悠悠地反问,“皇上说,太尉1旦回来了,北方就少了1个定海神针。眼下北方的形势如此不明朗,怎能少了定海神针?”
    “皇上真是英明,臣愚钝,臣也是听丞相这么1说才理解皇上方才所言蕴含的深意。”卢焕立即附和,“此时是万万不可将定海神针给收回来的。”
    “臣也这么认为。”高思危对拓跋启针对芙蓉谷高氏1事耿耿于怀,恨不得他永远不要返回京师。
    “麓石山发生的惨剧迟早会传到阿提瓜勒的耳朵里。到时候不论是两国之间谈判还是征战,都少不了1位德高望重之人撑住场面。太尉大人的确不适合此时返回京城。”
    阿提瓜勒若是知道他的使节死在了夏国,1定会发兵南下,到时候拓跋启就是首当其冲。至于高晃,恐怕也不是楼罗人的对手,就看他会作何反应了。不管他是脚底抹油跑回芙蓉谷还是不幸战死沙场,对我来说都是个好消息。北方1旦乱起来,我们芙蓉谷高氏1展身手的时机就又到了。想到这里,高思危露出1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容。
    “可是北方过于危险了,若是太尉大人有所闪失,那可是我们整个夏国的不幸啊!”段林万万没想到朝廷里的这帮人竟能够因为楼罗车队被劫1事将太尉大人套牢在北方。
    “段大人不必过于担忧。”拓跋明假惺惺地说,“朕今日便派函使前往雁台州,将麓石山之事告诉皇叔,让他有所准备。朕相信以皇叔的能力,任何事情都能化险为夷。”
    这简直就是让皇叔继续留在北方最好的理由。他留在北方既可以为朕解决楼罗这个巨大的隐患,又能让朕再享受上1阵子,真是两全其美啊!
    段林垂下头来不再言语。他为自己感到悲哀,更为拓跋启感到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