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 > 第六十一章 捉襟见肘
    大殿之内,空气流动一下就滞涩起来。
    两百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搁到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虚弱的大明就是拿不出来。
    还是王承恩首先打破了沉默,“这个亏空不谈了,纶扉理国重臣,总得给皇上拿一个章程吧。”
    被点名的成基命无奈苦笑,如果自己有章程,早就迫不及待的端出来了。
    王承恩得理不饶人,继续唾沫星子四溅得说道。
    “再说这去年一年,皇上为了国家受了多少苦?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折,寒风阵阵还去京畿巡视。结果呢?国库空虚,还让皇上垫了两百万两银子进去。”
    “咱家可不管你这么许多,再苦不能苦了皇上。今年的岁入,怎么说也得把欠皇上的两百万两银子还回去。”
    成基命连忙应和,“王大家此言甚是,皇上去年让太仆寺屡屡减少宴请,缩减宫中用度。科道官都大为感动,纷纷上表称赞君父有尧舜之象。”
    成基命有所不知的是,科道官上表很多都不是出自真心,而是温体仁的手腕。
    “这可不仅是克扣宫中用度的问题。”王承恩哼了一声,“我大明体制,太仓既要供给禁中,也要给在野不在野的武弁发放工资。”
    “今年万一再次用兵,结果太仓内库拿不出银子,那帮粗人闹将起来,谁能兜得住?”
    王承恩这么说,倒也切中要害。
    内帑本就有赏赐武官之用途,历史上无论是送袁崇焕赴任,还是责令孙传庭练兵,崇祯都是从内库出了十万两银子。
    崇祯不自觉地点了点头,即使他自身对这些身外之物并不重视,也是想要手里多留一些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一点头,在群臣眼中就是定下调了。
    接下来的议程,就是为皇上留足两百万两,群臣来商议剩下的八百万两怎么分配。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军国大事肯定要预留经费,因此辽饷、应昌军饷,西北边饷一定是无法切掉的。
    这样就是六百万两支出。
    剩余的二百万两预算,就。
    礼部操办国家抡才大典,属于重中之重。
    这钱说什么都省不得,至少要支出三十万两。
    向林丹汗买马,关系西北安定,也需要五万两银子。
    户部承担西北赈灾,外加安置流民费用,开销甚大,需要一百二十五万两银子。
    西北安置流民虽然现在开销甚巨,但是长远看,等到流民慢慢重新安定下来,就可以省出西北的军费开支。
    而且一旦崇祯种植烟草的计划成功,原本贫瘠的陕北还可能创造巨大收入。
    更不要说提前熄灭流寇作乱,保住中原、湖广这两口大粮仓,对大明潜在的利好。
    有这么多好处在,这笔钱也是一定要花的。
    接下来仅剩四十万两银子,但吞金最多的工部还没开张。
    首先是修复京畿各地城墙、城堡。
    已巳之变期间,建州攻占了遵化、滦城、三屯营等多个边堡要塞,对城防工事造成一定损坏。
    好在守城明军抵抗意志十分薄弱,让建州没费太大代价就攻下了城池,黄台吉甚至都安排了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守城,以备建州下一次入塞。
    现在明朝收复了这些军镇,但修复城墙迟迟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如果要修,又要花上百万两银子。
    在大同镇之外,新攻克的应昌城起到前哨预警的作用。
    目前满桂已经将之前因攻城损毁的城墙工事修补完毕,但如果想将其改建成军事要塞,还得花上百万两银子。
    至于袁崇焕新提出的在大小凌河筑城,将其打造成同宁远、锦州级别的要塞,更要花费两百万两银子。
    当年王在晋对宁远的评价就是,“请百万之金钱,筑一方之要害”。所以他不赞成修宁远城,而是提出要重修八里铺。
    结果他老人家修八里铺也是“请帑金九十七万两。”
    最后,天启皇帝只从内库给他拨款二十万两,王在晋的八里铺也不了了之。
    户部尚书毕自严把这件事捡起来,旧事重提。
    “我大明自万历以来,为辽西诸堡垒之砖石,虚掷何止百亿?”
    “结果如何?除了宁远、锦州,其余如前屯等辽西诸堡动辄失陷。”
    “一旦不能守,其中粮草火器积聚或被掠走,或被付之一炬。”
    毕自严脸上涨红,直面阁臣孙承宗道。
    “如今重修大小凌河诸堡,谁能保证不会又是做无用功?”
    孙承宗被当面打脸,面色不太好看。
    “军国大事,岂能如市贾算账般喋喋不休?”
    “辽东形势如此,年年岁入近半耗在上面,已有师老财尽之感。如果不步步为营,逐步扼制建州,又将何时弭兵,何时方能与民休息?”
    孙承宗其实点明了大明为什么要飞蛾扑火般的在辽西地区投入。
    说白了,只有这一条路能赢。
    这就像rts游戏,正面作战已经被别人碾压了,但是自己的经济还算可以。
    那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能是造塔保分矿,然后慢慢爆兵。
    只不过是历史上的大明没有来得及爆兵,采矿的农民反而还暴动了,导致大明最终暴毙。
    孙承宗此言一出,又有前朝帝师、内阁重臣等身份加持,毕自严也只能背过身去,不再言语。
    只是这时,又有一人说道,“诸位难道忘了朝廷还是要发俸禄的?”
    正是原来的吏部尚书,现在的阁员王永光。
    “老朽每日粗茶淡饭,也不必应酬,就算不拿这俸禄也能凑活过。”
    “可是诸位大人,和这四九城内的京官,难道也能自备干粮车马来办公?”
    此言一出,众人醒悟。原来是吏部尚书暂缺,众人都把百官俸禄的事忘了。
    好家伙,这样一算,就算片砖不运往两处前线,也有两百万两点亏空。
    成基命叹了一口气,“国事艰难,我愿自请减俸。百官那里,我也会去劝谕。”
    “各处军饷,视战事缓急程度再做发放。实在不行,就拖欠到明年。”
    “宁可再苦一苦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要把君父照顾到位。”
    王承恩面子挂不住了,“首辅大人,你这岂不是用话挤兑君父?”
    “你都这么说了,皇上还能拿得住这笔钱吗?”
    成基命这才意识到自己说这话的场合不太对。
    虽然这确实是自己心里所想,只是对着崇祯表忠心,这么说也并没有问题。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出来,确实有道德绑架圣上的嫌疑。
    “皇上,辅臣绝无此意。”成基命急忙辩驳。
    帷幕之后的崇祯突然站起身来。
    “诸位爱卿所言朕已有考虑。毕自严和孙少保留下,其他人先回家喝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