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 > 第六十章 崇祯四年
    又是一年岁末年初。
    大殿之内,成基命领着内阁廷臣,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礼部尚书何如宠,左都御史温体仁,同王承恩率领的司礼监相对而立。
    今天廷议的主题,是过去一年的财政决算和未来一年的财政预算。
    王承恩尖着嗓子道,“过去一年,前有虏患,后有兵灾。这白花花的银子哟,真如流水一般画出去”
    “若非圣上御临寰宇,指引方向,重整河山。诸位大人辅佐阴阳,相忍为国,度支上颇有进益。今年这年关,我都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哩!”
    王承恩给了一个台阶,原本肃重的气氛立刻活跃了些许。
    成基命身为文官之首,当仁不让的接过话茬。
    首先不露痕迹的接过王承恩的奉承,又不失谦虚之词。
    然后也将司礼监过去一年对内阁工作的大力支持浓墨重彩的点出。
    最后的落脚点,当然还是皇上英明。
    “...兵危战凶,江山蒙尘之刻,陛下智珠在握,先许蓟辽督师洪承畴以重任,逐东虏于塞外,又授大同总兵满桂以精兵,戢兀良哈旧部于应昌。用人之明,绝类太祖!”
    一通拍马之后,成基命谨慎地望向帷幄之后,崇祯朦胧的人影。
    成基命并不仅仅是因为崇祯之前在廷议中突然提拔自己成为首辅而心生敬服,而是因为刚才所列举的一大串功绩,很多都是崇祯绕过既有的文官体系,一力促成。
    如果这些事情失败,那么文官政府自然会更有底气,拿起《皇明祖训》和四书五经去一本正经的劝谏。
    但问题是崇祯都做成了,这岂不是说明文官们如同摆设,皇上不用他们也能治国?
    下级对上级的畏惧,往往就源于下级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替代的。
    帷幄之中,崇祯咳嗽一声,“今天是腊八,朕让御膳房也为诸位爱卿和几名大伴熬了腊八粥。一会议完事,大家便从小太监那里领了食盒回去吧。”
    廷臣和司礼监众人连忙不迭谢恩。
    崇祯又道,“正值佳节,朕也不想久留各位。几位爱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种可有可无口颂圣明的话,就不必说了。”
    成基命心中一凛,心里清楚圣上一贯的作风也是务实事功,连忙切入正题。
    “过去一年的支出,大头还是辽饷,共计四百五十万两。”
    “建州入塞,各地勤王兵马发放粮饷、赏功银一百万两,粮草征买五十万两。”
    “西军出塞征喀喇沁,也即兀良哈三卫,总计粮饷、赏功银一百万两,重修应昌城前期开销四十万两。”
    “陕西三边剿匪,开支粮饷一百万两。”
    “直隶顺天府等重建城墙官寺六十万两,赈灾及减免赋税杂色米麦三十万两。”
    “西北旱灾赈灾二十万两,黜免赋税十万两。”
    “其他百官俸禄,杂项支出二百四十万两。”
    “总支出一千二百万两。”
    成基命一件件报完,阁员将票拟递给毕自严签字,再交由司礼监批红。
    王承恩拿着一叠票拟,一路小跑来到御座之前,还没来得及张口,就见崇祯点点头。
    钱都花完了,不批红又能怎样?
    批红完毕,廷臣也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是岁入。成基命清了清嗓子,道
    “各地盐税收三百五十万两,巡盐清查欠税六十万两。”
    “各省田赋四百万两。”
    “新收酒税一百二十万两,茶税七十万两。”
    “内库金花银支出两百万两。”
    “总收入一千二百万两,收支相抵。”
    崇祯的拳头有点紧了。
    自己看历史的时候,对当时崇祯一毛不拔十分不解。
    至于这么小气?天下还不都是你的?
    但是轮到自己的时候,终于意识到其中的痛处。
    说白了,这就好比单位年底亏空,让领导自己拿出收入去填上。
    而且这单位还不是小亏小损,是年年巨亏,一旦同意就得拿出全部身家来填的那种。
    什么样的领导能接受这种要求?
    现在的内库收入,已经仅仅只能维系宫里的开支。
    如果自己还想赏赐武官或者其他人等,也都拿不出钱。
    不过去年用钱的地方多,如果今年预算盈余足够,怎么着也得给自己的内库找补回来。
    接下来六部各自报了今年的预算。
    礼部要继续操办同林丹汗的互市,毕竟新一年不能拿建筑材料充数了。
    还有则是准备科举,今年也该举行三年一度的殿试了。
    户部要继续操持西北赈灾和直隶重建。
    兵部和工部是大头。
    光是辽饷,就开支了四百万两。同时西北如果不增兵,也要百万军饷。
    身处前线的满桂修建城防到了花钱的时候,支出不降反增,
    蓟辽督师袁崇焕看到满桂在搞工程,自己也申请追加两百万两预算,在大凌河小凌河筑城。
    工部本来还打算在江南修剪河堤,现在一看这架势,自己的预算全都支援兵部。
    即使这样,总支出还是高达一千两百万两。
    跟去年的收入一比较,可能要亏空两百万两。
    那么问题来了,去年的时候,崇祯还能用小金库先垫上。
    今年这两百万两,要从哪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