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第2卷第170章】明军的反击
    在乘坐锦州号返回时,朱慈烺就已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清军炮击,却苦无良策。回到三岔河口之后,依然没有头绪。

    当朱慈烺还在想办法时,远处忽然传来炮声,祖大寿脸色为之一变:“不好,清军又开炮了!”

    王朴、唐通也是惶惶然。很快,明军大营里爆炸声四起。

    袁熙芸和宋德成连忙站到朱慈烺身前,侍卫们也围了一圈。

    祖大寿直摇头:“你们这么做没用。炮弹如果落在这里,再多的人挡在大帅周围,也不能保证大帅的安全。”

    袁熙芸一想也对:炮弹可不比弓箭,若是飞进了这中军大帐,就会所有人都受伤,就连她的恒山派武功也不管用了。

    这下袁熙芸有点着急:“总兵大人,那您说该怎么办?”

    祖大寿指着朱慈烺身后的办公桌说:“请大帅到桌子底下躲一躲,那里应该安全一点。”

    袁熙芸觉得有理,正准备拉着朱慈烺钻桌子,朱慈烺一甩手:“我堂堂一个大元帅,钻到桌子底下成何体统?将士们都面对着同样的危险,也没见谁这样,我可不能让大家看笑话。”

    祖大寿、王朴、唐通三人急了:“大帅,我们几个哪能跟你比呢?你是千万不能有事的。”

    见朱慈烺不肯挪步,祖大寿使了个眼色,袁熙芸不由分说,将朱慈烺拉到了桌子底下,侍卫们立刻站到了桌子前后,用身体将桌子围了起来。

    朱慈烺怎么都挣不脱袁熙芸的手臂,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这时,中军大帐门口传来一声巨响,帐篷上被铁屑扎出了无数个小洞,煞是吓人。

    祖大寿冲着外面喊道:“出什么事了?”

    一名满脸是血的侍卫进来报告:“刚才外面落下一枚炸弹,炸死了三个侍卫,伤了两个。”

    朱慈烺心说:我的天!看来大营里哪个地方都不安全,敌人的炮弹可不长眼睛,谁也不知道会落到哪里,就连中军大帐也随时可能挨炸。

    朱慈烺从人缝里看到祖大寿、王朴和唐通还在那里站着,便催促道:“三位总兵先回各自的帐篷去吧,万一炸弹落在这里,你们三位全都伤亡,接下来的仗还怎么打?”

    祖大寿三人猛醒:大帅这话很对,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此时将帅们的确不宜待在一起,否则会被敌人一发炮弹就一锅端的。

    三人连忙散去。

    这时,朱慈烺听到外面又响起密集的炮声,但不是来自北边的敌人,而是分别来自第一座城堡和渤海方向。

    难道是白广恩和甘辉发现了敌人火炮的踪迹,在开炮还击?这倒是挺不错的。

    朱慈烺知道,清军自己不能造炮,都是以前从明军这里缴获的,因此摧毁一个就少一个。

    然而,清军的炮击并没有马上停止,反而持续了好一阵才逐渐停歇。

    周围终于安静下来,祖大寿三人回到了中军大帐,白广恩和甘辉也赶过来见大帅。

    朱慈烺问白广恩和甘辉:是不是找到了清军的开炮地点?

    然而两人的回答令他失望。由于清军火炮距离甚远,根本看不清藏在哪里,白广恩只能找一些有经验的炮手,大致判断一下方位,朝那边还击。

    甘辉的情况则更麻烦一点,沈阳号不便从明军大营后面开炮,虽然可以像在大凌河堡那样先清理出一条弹道,但这样也限制死了射击范围。为此甘辉将沈阳号开到了远离明军大营的海面,在估计好了清军火炮的方位后,斜向开炮还击。

    由于都只是凭着经验进行研判,因此还击很难一举奏效,但也不是没有作用。

    明军炮手在一轮炮击之后,如果发现清军炮火依然如故,就知道弹着点离清军尚远,于是立刻重新研判。到了后来,弹着点肯定会逐渐接近清军火炮的位置,迫使清军停止炮击,转移阵地。

    可以说,要不是白广恩和甘辉积极组织还击,努力压制住清军的炮击,明军每天的损失还会更大。

    甘辉特地提到一件事:前天上午的时候,清军刚开炮没多久就停了下来。他认为这应该是因为明军当时运气不错,反击的炮弹一开始就逼近了清军,迫使清军很快就停止了炮击。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击才能奏效。

    造成这种不对等的根本原因在于:清军的火炮是经常移动的,明军炮手很难快速、准确地定位,而明军大营则位置固定,很容易被清军火炮瞄准。

    明军的反击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清军夜间开炮严重受限。这是因为,夜间开炮的火光很容易被发现,明军很快就能精准反击,因此清军往往开上两炮就得转移,杀伤力较小,更像是一种骚扰。

    听了白广恩和甘辉的讲述,朱慈烺深深体会到了祖大寿、王朴、唐通这段时间的不易。刚才清军一阵炮击,明军又死伤了近百人,其中就包括刚刚陪着朱慈烺从朝鲜归来的五名侍卫。

    根据众将的经验,过不多久,清军又将开始炮击。为了安全,大家请求朱慈烺转移到第一座城堡或者沈阳号上去。

    朱慈烺摆摆手:“先别急,我一定要帮这里想出一个办法,像这样伤亡下去可不行啊。”

    祖大寿、王朴、唐通听了很高兴,大帅足智多谋,一定能够救他们出苦海。

    然而,朱慈烺这次偏偏长时间都想不出办法,心情不由得十分烦躁,于是他踱出了中军大帐,来到外面透透气。

    祖大寿跟在身后,陪着朱慈烺在大营里转了转,只见伤兵满营,哀嚎连连,令人心酸。好在这些伤兵都能及时转运到天津,得到妥善的医治。

    这时朱慈烺注意到,在大营的边缘,有人正在拆除帐篷。

    他转身问祖大寿:“干嘛要拆掉那里的帐篷?”

    祖大寿回答:“每天都在减员,很多帐篷都没人住了,所以干脆拆掉靠外边的帐篷,让将士们住到中间来。”

    朱慈烺点点头:这样的话,大营的面积日渐缩减,目标也随之变小,清军火炮更不容易命中了。

    可是一转念,他发现不对头:明军每天的伤亡并没有减少啊,这说明将士们集中居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既然这样不行,那么不妨反过来试试,看看会怎样。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朱慈烺豁然开朗,他兴奋地对祖大寿说:“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