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第2卷第169章】朱慈烺返回三岔河口
    赵喜松的2000人马此时已不足1000,合兵一处之后,赵喜松率领7000明军,紧追豪格而去。

    朱慈烺随即派人联系了平壤守军,朝鲜兵曹判书下令守军全部出击,和明军一起夹击清军。

    豪格炮口余生,侥幸逃回平壤城外时,手下清军已不足4000人,而且士气低落,肚内空空。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喊杀之声,清军如同惊弓之鸟,斗志全无,各自逃窜。最终豪格仅率领300余骑突出重围,向铁山方向奔去,那里只有少量的清军驻守。

    至此,豪格带来的清军由最初的1万兵马,锐减至仅剩千余人,败局已定。

    朱慈烺将围剿残余清军的任务交给了赵喜松,嘱咐他要与朝鲜军队密切配合,早日收复失地。

    赵喜松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朱慈烺点点头,转身离去。

    赵喜松凝望着大帅的背影,思绪回到了四天前。

    这天,朱慈烺告诉赵喜松:“有办法了!只要在上次战法的基础上移花接木,就可以在没有锦州号助阵的情况下,给清军以沉重打击。”

    赵喜松一阵惊喜:“这么说,即使远离大海,也可以炮击清军?”

    “对。”

    “太好了。”赵喜松很感兴趣:“大帅,快给我讲讲吧。”

    “其实很简单。”朱慈烺笑道:“找一个合适的山丘,将锦州号上的火炮都搬到岸上,埋伏在山丘后面,不就一样可以开炮轰击清军吗?

    “哦?”赵喜松如梦方醒,细细思量,好像真的可以诶。

    此前他一直以为,只有从战舰上开炮才能打击清军,而大帅则跳出了这个框框,从而有了新招。

    他记得前年在三角山时,大帅就曾命人将一艘战舰上的5尊主炮安放到第一座城池的城头,后来还尝试过将7艘战船上的大部分小炮搬到岸上,用于对付龟船,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因此今天能想到这一招也不奇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仔细一想之后,赵喜松觉得,新计策实施起来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大帅,豪格有了上次的教训,会变得非常谨慎,当发现清军正路过一座山丘时,如果他止步不前怎么办?”

    朱慈烺承认这个顾虑有道理,因此需要制造点假象,来让豪格放松警惕:“可以先在离清军近的地方找一个山丘,不埋伏火炮,而是通过放鞭炮来吓一吓清军,让清军误以为我们并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等到将清军引到更远的山丘后,才真正开炮。”

    “这个疑兵之计很不错。”赵喜松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豪格派人去山丘后面查看呢?上次的时候,如果他派人去看一下,就能发现海面上的锦州号,也就不会上当了。”

    “说得对,我们确实应该考虑得更充分一点。”朱慈烺想了想:“那就找一个绵延比较长的山丘,将巨炮安排在山丘的远端,用树枝掩藏好。这样的话,即使豪格派人查看,由于距离较远,将很难发现埋伏的火炮。”

    “好,这样的话就基本上没问题了。”

    “也不尽然。”朱慈烺摇摇头:“还有一个问题:清军都是骑兵,而且速度很快,你可不能让他们快速通过山丘远端,那样的话,我们的计划就落空了。你应该设法将敌人堵在炮击区域才行。”

    “这倒也是,可是我该怎么做呢?”

    “你的人马过了炮击区域后,要不怕牺牲,掉转身来朝清军放箭,阻挡清军前进,将敌人拦在炮击区域内。”

    赵喜松明白:这样的话他的手下将会伤亡很大,但是为了达到最好的炮击效果,必须这么做,于是赵喜松艰难地点点头:“明白。”

    商议已定,接下来两人花了一天时间,找到了两处合适的山丘。

    随后,朱慈烺去了一趟汉城,得到了仁祖的支持。回来后,他下令明军立刻开始行动,将锦州号上的200多门大小火炮全都拆了下来,搬运到了选定的山丘后面埋伏起来,还进行了演练。

    上次的时候,只动用了锦州号一个侧舷的100多门火炮轰击敌人,这次则是将两个侧舷的所有火炮都搬来了,而且摆成一个长条,前后长达2里,范围远超一个侧舷的长度。这样一来,清军长长的队伍将“均匀”地遭到炮击,损失会特别惨重。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朱慈烺提出让赵喜松留在朝鲜,除了围剿清军余部,还要和郑成功的水师一起,防范清军再度入侵。

    赵喜松有点不乐意,他希望打完这一仗后能返回三岔河口,参与进攻沈阳的战斗。经过朱慈烺反复劝说,赵喜松才答应了留下来。

    到了今天,朱慈烺的所有筹划基本上都变成了现实,赵喜松对于大帅唯有佩服和不舍。

    ~~~~~~~~

    对于锦州号来说,没有那些炮,这艘巨舰就成了没牙的老虎。所以大战刚一结束,郑成功就派人将火炮都搬回到了锦州号上,重新摆放好。

    不久,朱慈烺来到海边,登上了锦州号。这艘巨舰扬帆起航,将他送回三岔河口。接下来,按照朱慈烺对仁祖的承诺,锦州号又返回了朝鲜,和赵喜松部一起共同承担起保卫之责。

    祖大寿见到朱慈烺,如同久旱逢甘霖:“大帅,你怎么过了这么多天才回来啊?”

    朱慈烺将朝鲜那边的战况介绍了一下,众将都表示理解。

    随后,朱慈烺问起这边的情况,祖大寿叹道:“这几天,我们已经损失了2000多人马。”

    朱慈烺感到痛心:“怎么会这样?”

    “大帅你是不知道,清军尝到了甜头之后,胆子越来越大,不断加大了炮击力度。我给你的信上写的是每天伤亡200多,然而信发出后才过了两天,就上升到了400多。”

    朱慈烺深感惋惜:这些将士们连一个敌人都没消灭就伤亡了,实在有些不值。

    他感到诧异的是:满清肯定缺乏制造炮弹的原料,要不然的话,清军冬季的时候肯定会一鼓作气,拿下第一座城堡了。可是最近怎么又弄到原料了呢?

    从张栩的记忆中,朱慈烺找到了答案:据后世的资料记载,大明某地的商人见利忘义,一直在偷偷跟满清做生意,将一些禁售物资通过中间商卖给了满清。

    后来满清入关之后,此地的商人一直跟清朝关系密切,获得了大量的特殊利益,并因此富甲天下。到了后来,甚至连慈禧太后想办点事,都得找此地的商人借钱。

    不过,朱慈烺现在没时间查处这件事,他必须尽快解决眼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