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第2卷第12章】朱慈烺提出两个要求
    次日一上朝,崇祯就宣布了一件大事。

    崇祯先是提到,朱慈烺在太庙里公然诋毁两位先皇,故而必须褫夺太子之位,然而前阵子提交的对清作战方略,还是十分可取的。出于为国选贤任能的考虑,拟任命朱慈烺为辽东兵马大元帅,洪承畴为副手,统帅13万人马对满清作战。

    宣布完毕,崇祯等待着朝臣们的意见。然而朝堂上却鸦雀无声,让崇祯十分诧异。

    要是在以往,这样重大的人事任命,往往会引起不少争议。尤其是朱慈烺刚刚被废为庶民,转眼就升至大元帅这样的高位,如此大起大落,委实太过惊人,很容易遭到大臣们的质疑。崇祯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已经做好了跟大臣们争论一番的准备。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反对。

    这首先得益于范复粹。在昨晚的聚会上,范复粹反复叮嘱那些大臣:凡是跟太子有关的提议,都不可阻挠。

    与会的这些人大都身居高位,今早又悄悄转告了跟自己关系好的同僚,从而将相当一部分朝臣争取过来了。

    当然,朝中也有像周延儒这样,平素就不听范复粹的招呼,专门做对的大臣。但是今天范复粹啥也没说,这就让周延儒这边没有了可针对的目标。

    况且周延儒也是个极聪明的人,对于太子被废一事,也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猜到了几分。这让周延儒对朱慈烺很是敬佩,自然也不会去刁难。

    有几个不明就里的御史,觉得今天的事情太过蹊跷,准备提出异议。范复粹见状,连连咳嗽了好几声。御史们会意,很知趣地打住了。

    崇祯见没人反对,虽然深感意外,却也很高兴:这倒是省了很多事。

    既然如此,崇祯便示意王承恩:宣朱慈烺上殿。

    正在殿外等候的朱慈烺有点出乎意料,原本以为要等上好一阵子,甚至今天有可能上不了殿。毕竟,这些大臣们争论起来无休无止的样子,他是亲眼见过的。

    走进大殿,朱慈烺顿觉今天未免太顺利了。不过这样也好,有了大元帅这个头衔,他就可以放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叩谢完皇恩,大臣们纷纷向这位新元帅表示祝贺。

    朱慈烺逐一回礼,随后朗声说道:“辽东战事吃紧,眼下有两件事至关重要,需要立即去办。第一件事就是发行国债。”

    听朱慈烺介绍一番之后,大臣们很快明白了国债的含义,初听起来还不错。

    首先,国债是由皇上发布圣旨来颁行,因此信用方面绝对没问题。比起民间借贷来,肯定更让人放心。

    其次,每年支付3厘的利息,相当于100两银子每年可获得3两银子的息钱。而且朱慈烺还特别指出:允许任何人购买国债,金额不限。也就是说,老百姓手头如果有点闲钱,可以买点国债来获利。

    应该说,大明的有钱人还是很多的,他们手头的银子,大多用来置地,少部分人用于做生意,也有很多人选择窖藏,听任银子长霉。

    对于最后一种人来说,购买国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问题也很大,范复粹就提出了一个疑问:“请问元帅,将来怎么还钱?不会是征税吧?”

    对于征税,大臣们都十分敏感,因为有前车之鉴。

    当初,为了对付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从万历四十六年起,朝廷开始加征“辽饷”,每亩加派3厘5毫,极大地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很多农民因为沉重的赋税而失去了土地,沦为佃户、奴仆,或成为流民、饥民,导致这些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不仅普通百姓无力承受新的赋税,就连有钱人也不愿意多缴税了。

    崇祯元年,张溥写下了著名的《五人墓碑记》,记述了姑苏市民勇斗魏忠贤阉党的事迹。然而这件事的真正起因,则是因为朝廷加税,江南的织造业主、作坊主利益受损,他们控制的织造手工业者、佃农家仆们群起抗议所致。

    朱慈烺自然明白范复粹的忧虑,安慰道:“请阁老放心,这笔钱要三、五年后才还,在这段时间里,我要先打败满清,等到得胜归来后,一定有办法挣到钱,偿还所有国债,绝对不会加一丝一毫的税。”

    “可是,元帅到底用什么办法挣到钱呢?”范复粹不太放心,想问问清楚。

    朱慈烺笑道:“请恕我不便透露,因为一旦说出去了,别人就会捷足先登,我这钱可就赚不到了。”

    “原来如此。”范复粹表示理解。

    从朱慈烺的态度中,朝臣们能感觉到,这位新任大元帅似乎已经想好了办法,并非空口白牙,给大家画大饼。

    既然如此,那就相信他一回吧。

    见大家对发行国债已经没有异议,朱慈烺便提到了第二件事:授予郑芝龙“南安伯”爵位。

    这个提议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郑芝龙先前不过是个大海盗,被朝廷招降后,也没见立下什么战功,怎么就授予爵位了呢?

    大明立国之初,战事频繁,封为公、侯、伯的将领很多。此后随着天下太平,获封爵位的情况逐渐减少。上一次比较著名的封爵,还要追溯到武宗时期,王阳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有功,被封为“新建伯”。从那以后就很少听说新颁发的爵位了,连打败倭寇的戚继光,都没能封爵。

    朱慈烺能够理解大臣们为何反对,只得再次提出“预支”说。

    大臣们暗觉好笑:这位大元帅口气好大。虽然提的方略不错,但毕竟没有交战,就知道肯定能赢,还想预支一个爵位?要知道,对手可是如狼似虎的满清!

    这时,范复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崇祯一言不发,任由大臣们争来争去。

    爵位最终要由皇上来批准。因此,对于封爵的问题,皇上才应该是那个意见最大,并且极力反对的人吧?然而皇上却很像是默认的态度。

    仔细一想,范复粹明白了:合着这父子俩早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所以皇上才不吭声,看着我们争论不休。既然如此,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吵个什么劲啊?

    于是,范复粹轻咳了两声,示意大臣们不要说了,交给皇上定夺吧。

    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朝堂上立刻安静下来。

    崇祯心说:你们都争论够了?好吧,该我说话了。

    随即,崇祯表明了态度:全力支持朱慈烺!只要有助于打赢这场战争,朝廷没有什么舍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