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第2卷第11章】朱慈烺建议发行国债
    朱慈烺向崇祯提了个要求:“皇上,这次与满清交战,朝廷打算出动13万将士,决心不可谓不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除了粮草,还有一样东西也必不可少。”

    崇祯点点头:“你需要什么,但说无妨。只要朕能给的,尽量满足。”

    “这样东西皇上肯定能给,那就是一个伯爵爵位。不过具体授予谁,请皇上让我来做决定,可以吗?”

    崇祯明白了:“说来说去,你不就是想给郑芝龙封伯吗?”

    朱慈烺心说:还不是因为你不愿意做这件事,只好交给我来做咯。

    按照现代的说法,这就相当于是找皇上要一张空头支票,由朱慈烺来填写具体内容,以及最终把支票交给谁。

    当然,皇上不懂什么叫“空头支票”,因此朱慈烺便换了个说法:“如果草民能率军打败满清,这功劳是否够得上给将士们封爵?”

    “那是肯定的。如此大功,你的部属们起码可以封三、四个侯爵、伯爵。”

    “对啊,既然皇上都这么想,草民今天不过是想预支一个爵位而已。”

    崇祯脸色一沉:“虽说你的方略确实不错,但毕竟只是纸上谈兵,你就那么有把握?要是没打赢怎么办?”

    “皇上,如果打败了,草民就战死沙场,再也不回来了。授出的爵位,朝廷自然也可以收回。”

    朱慈烺摆出了破釜沉舟的架势,让崇祯也为之动容:“好吧,只要能击退满清,一个伯爵之位又算得了什么?朕答应你了。”

    朱慈烺很高兴:“有了这个爵位,郑芝龙应该会同意出兵。”

    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他满以为崇祯也会放下心来,不料皇上却仍是愁容满面,莫非还有什么烦心事?

    果然,崇祯谈到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13万兵马出动,势必耗费大量钱粮,户部已经有些捉襟见肘。如今又要让郑芝龙出兵,势必增加一大笔开销,朝廷已无力承担了。”

    朱慈烺沉默了。

    他能理解崇祯的苦衷。都说打仗其实打的是后勤,考验的是国家的财力。13万大军,再加上郑芝龙的水师,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物资,而这就意味着白花花的银子。

    然而大明王朝此时已经拿不出多少钱了。实际上,明末的财政状况一直非常窘迫,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明就是毁于财政破产。

    直接导致大明灭亡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其个人经历就很说明问题。

    李自成本是一名驿站驿卒。崇祯帝登基后,鉴于官员们占用驿站的资源,用于私人目的,导致公帑浪费严重,于是着手改革驿站体系,大量裁撤工作人员。

    李自成因犯下丢失公文的过错被裁员,生活陷入窘迫,加上后来遭遇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最终走上了扯旗造反的道路。

    崇祯本想节约些资金,没想到却逼出了个大明的掘墓人。如果大明财政充盈,崇祯本没必要走这步棋,历史的走向将大为不同。

    而松锦大战呈胶着态势时,崇祯帝却催促洪承畴进兵,最终导致惨败,其根本原因也还是由于财政吃紧,难以支撑庞大规模的军队长期作战的消耗,必须速战速决,没想到这正中皇太极的下怀。

    其实大明并不穷,尤其江南一带是十分富裕的。据记载,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国际上极受欢迎,以致于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国。

    可问题是,大量的财富藏于民间,与朝廷无关,使得大明空有巨大的财力,却不能用来加强国防。

    为了钱的事情,崇祯愁肠百结,然而却难不倒附着在朱慈烺身上、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张栩,他献上了一个妙方:国债。

    崇祯还是第一次听说“国债”这个词,不懂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解释道:“就是以朝廷的名义向百姓借钱,每年支付一定的利息,三、五年内还清本金。”

    崇祯听后不以为然:“国债不还是要还的吗?那还不如让大家捐款。国家有难,官员、百姓理当出手相助。”

    朱慈烺暗暗叫苦,心说:您可千万别来这一套啊!

    原本的历史上,在大明灭亡前夕,崇祯号召百官捐款,试图挽救危局。然而大家却纷纷哭穷,就连周皇后的父亲也只是意思了一下,最终只筹得20万两白银。然而,当李自成的大军进入北京后,却搜出了7000万两白银。

    朱慈烺不便反驳崇祯,只好劝道:“皇上,靠募捐只能筹得很少的银两,不足以解决朝廷大军的用度。只有发行国债,才能筹集到足够资金,让大军无后顾之忧。”

    崇祯是个明白人,仔细一想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

    崇祯承认朱慈烺说得有理,可是这次恐怕得借很多钱,然而朝廷每年几乎都没有富余,像这样寅吃卯粮,要是将来还不上国债怎么办?

    朱慈烺自然想过还债的问题,已经成竹在胸,只是现在还没到和盘托出的时候。于是他笑了笑:“皇上,等打赢了满清,草民有办法为朝廷挣到很多钱,不光够还国债,还可以结余不少。”

    “那太好了!”崇祯一听大喜过望:“你能不能给朕讲讲你的办法?”

    朱慈烺微微一笑:“皇上,饭要一口口地吃,目前满清的威胁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崇祯一想也对:等击退了满清,再考虑其他问题不迟。不过,朱慈烺一口一声“草民”,让崇祯听着很不习惯,也有点痛心。

    思虑再三,崇祯决定授予朱慈烺一个职位,让他能名正言顺地上朝堂议事,并着手实施自己的想法。

    “朕就封你为辽东兵马大元帅,统帅13万大军,以及郑芝龙的船队吧。不过,朕要委派洪承畴为你的副手,替你把关。”

    朱慈烺心中一阵狂喜:终于可以领兵了,这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不过,他很不喜欢洪承畴这个人,却又无法抗拒皇上的安排。转念一想,皇上的意见也不无道理。军旅之事,他确实有很多地方不太懂,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来提携一下也好。

    想到这里,朱慈烺便同意了。

    “那你明天就在殿外等候,等朕向群臣宣布了这个决定后,你再上殿。”

    朱慈烺点点头,离开了乾清宫,王承恩将他送回了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