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四百九十六章 木棉
    大夫一扶脉,言下之意还是指董三娘忧思过甚。

    吴氏对着董三娘直叹气,“再怎么的,你就是再操心阿晦也该养好自个的身子,你得记着你先是小阿难的娘再是阿晦的娘子。”

    又适时地把小阿难往董三娘怀里一塞。

    小阿难被董思明和吴氏带得极好。

    一被塞到董三娘的怀里,黑黝黝的眼睛往董三娘脸上一转咧着嘴就笑了,白胖的手指头往嘴里一塞啧啧吸了起来,口水流了一兜兜。

    董三娘无尽的担忧和思念一下冲进了眼眶,红了眼圈。

    连忙低下头掩住泪意。

    “娘,您说的对。”

    吴氏长叹气,接过齐十三家手里的鸡汤,亲自来喂董三娘,“那就好好的。”

    “哎!”

    看着终于肯乖乖张嘴咽食的董三娘,吴氏又是心酸又是难受,却硬着心肠继续说道:“你也别嫌娘说话不好听,可这不好听的话旁人报喜不报忧谁会来你面前当这个讨嫌的人说与你听?娘就来当这个讨嫌的人吧,你便是恼我也就恼了吧。”

    吴氏顿了顿,一狠心咬牙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娘自然希望阿晦平安归来。可若是有个万一呢?只如今你就茶饭不思,若日后你难道要抛下爹娘和弱子随他去吗?你怎么忍心?你何尝忍心?”

    话说到最后,吴氏自个也难忍心酸红了眼睛。

    “你若是如此没有了心志,哪里还像是我和你爹的女儿?当初那个只身也敢闯京城的三娘何在?”

    一字一句,振聋发聩。

    齐十三家的在一旁浑身一震,咬牙忍住了心酸。

    这话老太太是说给夫人听的,可也说到了她心里。

    董三娘瞪大了眼眶,眼泪却掉不下来。

    “娘,我错了。”

    我真的错了。

    她与阿晦夫妻和睦,情深意重。

    在边关的这些日子,她仿佛活成了一株菟丝花只顾着攀附大树,却忘了她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株木棉,誓与大树比肩。

    她真的错了。

    离开边关的这些日子后,董三娘第一次发自真心地笑了出来。

    “娘,您说的对。我是您和爹的女儿,我岂能这样没有出息?”

    “我还要侍奉爹娘尽孝,还要陪着小阿难长大,看他娶妻生子。我岂能这般没有出息?我真是太自私了……”

    她一心一意只念着阿晦,只想着追随他。

    却忘了,她首先是董三娘,才是阿晦的妻,是阿难的娘。

    接过吴氏手里的汤碗,董三娘一仰脖子一气儿喝了个干净,从未有过的豪爽和利落,却仿佛心中一口郁气消散了去。

    “娘,如今的我实在是帮不上忙,万事都要幸苦您和爹。我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拖大家的后腿,娘,您放心,我是真明白了。”

    吴氏望着一扫郁气的董三娘,又是心酸又是高兴,嗓子眼都有些发堵,“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

    “你真明白了就好!”

    董三娘抚了抚小阿难的头顶,剃过胎发的小阿难已经长出了一层绒绒的头发,摸上去软软的,董三娘的心也软得一塌糊涂。

    “娘的小阿难,你是不是也在心里偷偷取笑娘?娘真是太没用了,是不是?”

    “不过小阿难,娘已经想明白了,日后不会再犯糊涂。”

    “你可一定要相信娘,好不好?”

    小阿难被亲娘温暖的手掌温柔地抚摸,来自血脉相连的母子天性让他快乐地“咯咯”笑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扭着小身子。

    孩子见风长,董三娘逗了一小会儿小阿难就有些受不住。

    把小阿难还给吴氏,董三娘忍不住自嘲地笑了笑,“我是真糊涂,小阿难一日大过一日,我若不好好养身子,便是想抱他一抱都受不住。”

    吴氏睨她一眼,“总算如今知晓到还不晚。”

    董三娘讪讪一笑,依在吴氏的肩膀上撒娇,“娘……”

    吴氏最是受不住她这招,“好了好了,多大的人了?自个都当了娘,还在我跟前撒娇,我们的小阿难一会儿都要笑话你这个做娘的。”

    董三娘朝吴氏怀里只蹬腿的小阿难皱了皱鼻子,“他若是敢笑话我这个当娘的,日后我就打他的小屁股蛋儿。”

    吴氏瞪眼睛却又笑了,“只要养好了身子,你爱打我还懒得管呢……只要你自个舍得!”

    在驿馆待了三日,等董三娘的精神好了些许,董思明就开始商量周欢,急着要走。

    “此地虽然离颍川已然有些距离,可咱们毕竟人多车多,路上本就走得慢,这仗一旦打起来咱们到时候再急着赶路就晚了。依我看,明日出发如何?”

    周欢日日在驿馆里打探,甚至还冒险进了趟附近的一个小县城,知道的消息比起董思明只会多不会少。

    “是该走了。西北军和党项军打了几仗有胜有败,谁也不敢预言胜败。”

    这是一个,二个,这一旦打仗民心必乱。

    没看到这一路过来,多少人携家带口的在往南边逃?

    这民心一乱必然要出事。

    周欢怕就怕,这一乱路上会有匪徒出现。

    他们这一路辎重多,就怕引起有心之人的注意。

    虽不怕,但董三娘和小阿难母弱子小,还是少受些惊吓的好。

    “我一会儿就去找驿官问他多买些干粮,再叫那些镖师们把马儿喂得饱饱的,咱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董思明点点头,“你只管安排,若是手上银钱不凑手只管来问我取。”

    如今在打仗乱得很,他们栖身的这家驿馆每日进进出出的人不少,大多都是些官宦人家的家眷。

    这驿馆虽是朝廷的,可也拦不住驿官想发国难财。

    若是少了银子打点,人家也懒怠招呼。

    周欢拍了拍胸口,“老太爷只管放心,三娘早就给了我一千两银票以备路资。”

    董思明点点头,看向了窗外。

    外头冰天雪地,董思明忍不住叹口气,“老天保佑,让这场仗尽早结束吧。”

    还要保佑这场仗得胜,他的好女婿平安归来。

    第二日大清早就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好在生长在北边的镖师们经验充足,昨天看天上云层黑厚就知道要下雪,早早就用铁链子把车轮缠了一圈,拉车的马儿蹄上也缠上了厚厚的皮革。

    趁着路上的雪还没结冻,赶紧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