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四百九十五章 这条船
    周欢急匆匆而来,甚至来不及擦一擦额头上的汗,“三娘,怎么了?”

    董三娘苍白的脸上奇异地挂着一抹艳红,“快去打听,西北军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快!”

    周欢方才一直在归置车队的事,还没听见驿站里的议论纷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蓝香。

    蓝香拿眼神示意周欢,看了看驿站里四散的客人们。

    周欢立刻明白了,“好!我这就去!”

    先前周欢使了银子的缘故,这趟打听消息也十分顺利。

    而且周欢的消息还是从驿官那打听得来的,比那些道听途说的客人们说得还要详实。

    董三娘的神情有不安和担心,“温监军肯定是被党项人暗杀的?”

    周欢肯定地点点头,“至少目前的消息都是这么说的。”

    说到这,周欢皱了皱眉毛看向了董三娘,“三娘,你在担心什么?”

    周欢不是外人,董三娘抿了抿嘴最后还是悄声说道:“阿晦和我说过,赵八爷未必没有称雄的心思。你看这事,温监军死了赵八爷站出来了,现如今的情势下,他是皇亲国戚,仗着身份和地位只怕他就能把西北军全握在手里。温监军被刺最后得益的人就是赵八爷,所以你再想想,这桩事真的有那么巧,真的就是党项人刺杀的温监军吗?”

    周欢大惊,也顾不得别的了,连忙起身打开门朝外看了眼又连忙合上了。

    “这事可不兴乱说。”

    这里头涉及到的阴谋和心机,实在是骇人听闻。

    假装党项人当众刺杀监军,再在恰当的时机站出来,拿自个的身份压住西北军众人代掌监军,这西北军不就等于送到了赵八爷的手上吗?

    周欢知道的其实比董三娘还多,他这段时日虽然一直和董思明忙着收购皮毛,但行商之人消息灵通,他甚至知道赵八爷在西北军中网罗了不少人,不少人都是他的亲近之人。

    也就是说,赵八爷是早就在打西北军的主意了。

    也是,像他这样的身份,只怕是皇室里头身份和地位最尴尬的一个亲王了。

    虽有封地,却不富庶,有限的税赋只怕连个像样的王府护卫队都养不起,更别说还有银子筹谋其他了。

    可偏偏这一次,让他毫不费劲就掌住了西北军。

    哪怕只是代监,可周欢觉得凭赵八爷的心机和本事,迟早这西北军会真正落入他的手上。

    董三娘苦笑:“我也不想乱说。可这事里头,我就怕阿晦也参与了。”

    阿晦和赵八爷的关系,周欢也知道。

    听董三娘这么一说,周欢的脸色也变了。

    “我听说……温监军是被人一箭射中了胸口拔箭时候出血不止才死的,可在中箭之前却是因为有刺客冲入温监军的护卫中,用刀砍断马蹄,温监军的马儿断了马蹄摔倒落地,慌乱之中温监军才中了一箭。”

    用刀砍断马蹄,必然是个使刀的好手。

    两人不约而同想起了阿晦之所以封为千户的那场与党项人打的小仗。

    董三娘脸色雪白,“定是阿晦,这人一定是阿晦。”

    “三娘!”

    周欢冷声喝道:“你记住,温监军是死在党项人手里!”

    董三娘一个激灵回过神来,“是……是!温监军是死在党项人手里。”

    屋子里还有蓝香和齐十三家的,周欢一个个盯了过去,“蓝香、齐十三家的,你们也都记好了,温监军是死在党项人手里?”

    蓝香第一次被周欢这样瞪,仿佛她不立刻点头,周欢就会拿刀子看过来一般。

    “是!温监军就是死在党项人手里,我们都记好了!”

    齐十三家的脸色雪白失魂落魄,“周欢,我记住了,你放心,我不是糊涂的人!”

    她男人就跟着千户大人,这次伪装党项人行刺温监军说不得她男人也在场。

    刺杀温监军还成功了。

    这桩事要是暴露了,别说什么千户大人和她男人了,就算是赵八爷贵为王爷只怕也讨不了好。

    她又不是蠢了傻了,才会出去乱说。

    周欢吐了一口气一屁股坐了下来,“三娘你也别慌,阿晦是有决断的人,他不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要选择相信他。”

    董三娘提提嘴角,“我知道。”

    知道是知道,可是一颗心管不住啊。

    会担心,会焦急,会害怕。

    怎么就这样上了赵八爷的这条船呢?

    董三娘苦笑不迭,吩咐蓝香,“去给观音菩萨上柱香,求菩萨保佑赵八爷这条船不沉,开得稳稳当当。”

    董家人都信佛,这趟虽是跑路但菩萨还是请了跟着一块走。

    蓝香去寻了装佛像的楠木箱子,拜了拜才打开放在了条桌上,上了供果又上了香,这才跪下磕头代不能下地的董三娘求菩萨保佑。

    这桩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董三娘甚至连董思明夫妇都没告诉。

    只是接下来的几天,每每路过驿馆歇夜的时候,她总是会让周欢使银子去找驿官打听消息,董思明夫妇也只当她担心阿晦,想方设法探知消息西北那边的动静罢了,都没起疑心。

    倒是黄婆子悄悄去找了吴氏,“老太太,夫人这几天胃口不怎么好,不知道是不是赶路辛苦了。您看,要不要给夫人请个大夫把把脉?”

    吴氏一惊,“怎么不早和我说?赶紧的,去找周欢,让他去请大夫。”

    等黄婆子出去了,吴氏转身就和董思明抱怨开了。

    “咱们都已经离开颍川至少有三四百里远了,哪还用得着这么着急赶路?你看看你看看,女儿本该躺床上养身子的人,这样辛苦奔波她怎么吃得消?要是女儿有点什么差错,你给我等着!”

    骂完董思明,吴氏一拧腰就往董三娘的房里钻。

    “一会儿大夫来了,你可得好好让人家给你诊脉,这一路上辛苦,你哪里不舒服也要跟人大夫说,知道了吗?”

    这一路奔波的确辛苦,但更让董三娘操心的还是远在西北不知境况的阿晦。

    可看看鬓边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银丝的吴氏,董三娘心底一酸。

    她生产毁了身子,小阿难就成了她爹和她娘的责任。

    现如今,她难道也又要成了她娘的责任?

    董三娘重重点头,“娘,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