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师爷
    董三娘深深施礼。

    “那就要委屈夫子了。”

    庄夫子笑了,“这有什么委屈?”

    “说实话,我也舍不得这几根竹子,借你的光,还能留下来继续与竹君作伴。”

    院子买好了,师爷也请好了。

    董三娘神清气爽。

    接下来,就是从知府府上搬出来。

    黄夫人是怎么也不愿意。

    “怎么不声不响就自个买了院子?是我这怠慢了你?”

    董三娘连忙摇头,“姐姐这样照应我,谁人敢怠慢了我?”

    “只是我这天天在府上打扰,身边还带着不少人,总是心里愧疚难安。”

    黄夫人叹口气,“我知道!我们家大小姐让你受委屈了。”

    “姐姐要是说这样的话,那真是要羞死我了。”

    董三娘微笑,“我这样的人,哪来有什么受委屈的说法?”

    “是真的想着太麻烦姐姐你了,这才想着搬出去住。”

    “就算我搬出去了,可就在福禄街上,离姐姐也近,我来往也方便。”

    这院子都买好了才来跟她说要搬出去的事。

    可见董三娘是真决定好了。

    黄夫人叹气,“知道你是乖巧的性子,不愿意麻烦别人,可我不是外人。”

    “但你已经下定了决心,我也不好再拦你。”

    董三娘心里松了口气,“姐姐当然不是外人,跟外人才讲客气,我跟姐姐什么时候讲过客气了?”

    黄夫人笑着直摇头。

    总算能从知府府上搬走,无论谁的脸上都多了一分笑意。

    还是那句话,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

    虽然住在知府府上舒服,色色样样都有人打点,可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啊。

    谁也不想再被刘音拿鼻孔看人了。

    从知府府上搬走的那一天,黄夫人亲自送人,各色东西又多准备了一车。

    “你这刚搬过去住,什么东西都要买新的,我这府里都有,你就别推辞了。”

    董三娘只好领情,“姐姐,我这就告辞了。”

    “哎。”

    黄夫人握握董三娘的手,“都安顿好了,让伺候的来说一声,我也好安心。”

    说到这,董夫人又顿了顿才接着悄声说道:“那头京城里一有消息,我就让赖嫲嫲来请你。”

    京城那边的事,无论是黄夫人还是董三娘都十分着急忧心。

    黄夫人更是整宿整宿地睡不好。

    如今面上看到的都是黄夫人强撑的。

    日子总要过下去,她再惶恐担心也无用。

    董三娘抿了抿嘴,“姐姐,我们鞭长莫及,你千万顾好自个。”

    鞭长莫及。

    可不是嘛?

    黄夫人苦笑,“我知道你的心,你放心,为了蓉姐儿姐弟俩,我怎么都会撑下去。”

    董三娘叹一口气,握住了黄夫人的手。

    “姐姐,真龙天子自有真龙保佑,你千万保重自个。”

    说是就走,偏偏两人说得来,在知府府的侧门又说了半天的话,黄夫人才松开握着董三娘的手。

    “去吧,时辰也不早了。”

    董三娘福了又福,这才上了马车。

    黄夫人目送董三娘的马车离开,迟迟不愿回身。

    赖嫲嫲扶着黄夫人的手,“董娘子也是替夫人考虑,她这样一大家子人都住在咱们府上,吃喝用度要教人说夫人闲话的。”

    黄夫人啐她,“你当我不知道?用得着你这个老货来卖好?”

    赖嫲嫲但笑不语。

    黄夫人扶扶头上的簪子,慢条斯理地转身回府。

    “总是这府上真正的闲杂人等太多,才害了我那妹妹要急急搬走。”

    “总有一天啊,我要那些闲人再不能得意,让我那妹妹想来就来,用不着吃人的脸色。”

    赖嫲嫲扶着黄夫人跨过门槛,“这不已经不是那么的得意了吗?”

    黄夫人捂着嘴一路咯咯笑着去了。

    虽然在知府府上只是暂住,可等搬走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东西还真不少。

    再加上黄夫人送的那些。

    等到了新家,又得收拾。

    董三娘是急着搬走,一刻都不愿意多待。

    庄夫子那院子,她连粉刷都来不及等。

    人先搬进去再说。

    搬进去了东西暂时先不动,随便找个空房间堆了再说。

    先要整修院子。

    也不需要大动,略微地把一些陈旧的翻新,重新刷漆就成了。

    好在自家人手充足,周欢在湖州府也混熟了,要人要东西没有一样用得着董三娘费心的。

    把重新整修院子的活计交给了周欢,董三娘自个也忙了起来。

    先是让周欢找人送了封家信回去。

    把新买的院子的地址,还有向黄夫人打听来的关于程大监的事,事无巨细一一都写在了信上。

    来湖州府之后,董三娘学会了一个道理。

    有些事不是瞒着就是对家人好。

    他们是商户,就更应该懂的信息就是关键。

    早些知道对手的情况,就能更快更好地制定出应敌之策。

    家信送走之后,董三娘就开始白天在绣庄里忙碌,晚上在庄夫子的书房听讲的日子。

    绣庄做买卖没什么可以多描述的。

    虽然人生地不熟,可有黄夫人罩着,董三娘简直如鱼得水。

    第一天上课,庄夫子就问董三娘知不知道黄夫人的娘家。

    董三娘听黄夫人提过。

    “黄夫人的娘家在京城,是开朝时被太祖亲封的平义伯。”

    庄夫子点点头,“平义伯府,开朝的时候就有了。最早的平义伯是跟着太祖皇帝一块打的天下,世代隆恩,上一代甚至还出了一个王妃,到现在也算是京中一等一的世家。”

    董三娘倒是吃了一惊。

    “夫子,您怎么这样清楚?”

    庄夫子的脸上闪过一抹混合着伤感和失落的神情。

    “忘了和你说,其实我从前是在京中给人当师爷,言语间得罪了主家被赶出了门,在回乡的路上我娘子就病死了,我带着女儿回到乡下,身无分文,只好出来到湖州府给人当夫子教人念书赚点束脩。”

    庄夫子感叹,“其实你说的也没错,我这给人做夫子也是在做买卖。”

    “当真这天下无一物不能易,无一物不能做买卖。”

    难怪庄夫子对京中里的世家如数家珍。

    董三娘越发觉得自个请对了人。

    看看庄夫子的神情,董三娘心中也微微发酸。

    “夫子,您为师娘守了这么多年,想来师娘必不会怪你。”

    庄夫子抿了抿嘴。

    当年如果不是他得罪了人,怎么会大冬天的要举家迁回老家?

    大冷的天,鹅毛大雪,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条小货船里,冻得瑟瑟发抖。

    他娘子在生养女儿的时候就伤了身子骨。

    只是一场风寒,她就去了。

    怪他,都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