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凑热闹
    垂首保持行礼姿态的董三娘和红鱼,过了好一会儿才舒了口气站直了身子。

    目送着知县夫人的马车影子越来越小,董三娘眨了眨眼睛,朝红鱼微微一笑。

    “红鱼,快叫辆马车,我要去慈心庵。”

    前两日阿晦突然头疼,干不了护院的活。

    而董思明先前寻来的护院,要等过了年才能从川地过来。

    一时半会的,实在也找不到合适的人。

    所以这几日跟在董三娘身边的,是个董思明临时从镖局里请来的镖师。

    红鱼叫了马车,又去对面茶棚里叫了那镖师出来。

    等董三娘从慈心庵回来的时候,已近中午。

    刚一下马车,董三娘就看见了绣庄里人声鼎沸。

    这样热闹的场景,她也有些日子没见着了。

    一时间,董三娘本来准备跨进绣庄的脚步都迈不动了。

    这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当日牛志高挟持她的事,虽然已经平息,可董三娘心头难免还有丝阴影缠绕。

    这会儿见了这场景,往事又浮上心头。

    一时间,董三娘的脸色都有些苍白。

    仓皇之中,她忍不住左顾右盼,人群中却再见不到阿晦的身影。

    一怔,董三娘才清醒过来。

    她,她怎么会想到要找阿晦的身影?

    “三娘,你总算回来了!”

    没等董三娘细想,忙的大冬天都是一额头热汗的红鱼从人群里挤了出来。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一走来咱们绣庄的人就特别多。全是要这个那个的,我一个人收账都来不及!”

    红鱼哪顾得上董三娘此刻的心情,扯着董三娘就往里头走。

    难怪红鱼焦急,董三娘挤进自家绣庄才发现。

    难怪这人声鼎沸是整个绣庄挤满了人,不是喊着“掌柜的给我看看这个”就是“掌柜的我要结账”的。

    也难怪红鱼一个人忙不过来。

    董三娘顾不得歇一口气,连忙忙碌了起来。

    这一忙就是一整天,等终于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准备关门的时候,董三娘的手都几乎抬不起来。

    “怎么会……怎么会突然来了这么多人?”

    红鱼趴在柜台上,有气无力的。

    “就算是就要过年,大家都要上街采购,也没有跟今天这样买东西跟抢一样啊。”

    而且今天来的这些人,大多都是非富即贵的。

    就连从前拿董三娘来调侃的主簿夫人,也亲自来了。

    一顿哄抢,巧娘子绣庄库存的绣件都几乎卖空了。

    董三娘慢慢给自己倒了杯茶。

    这一整天,自打她从慈心庵回来之后,就没停过嘴。

    说的她嘴都干了。

    “这只怕还是要多谢谢黄夫人。”

    方才听知县夫人说过,这大冷的天她这样一个贵夫人会亲自出来到她们绣庄买绣件,是因为受了黄夫人的托。

    应该是这样的没错。

    知县夫人受了黄夫人的托,自个亲自来绣庄折身与董三娘交谈,紧跟着就是出了高价买了董三娘绣庄里本是镇店之宝的观音像。

    然后利用自个的身份,向黄夫人似的,让自个的丫环婆子给本县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带了一句话过去。

    所以,绣庄的生意才会一下火爆成这样。

    也是正好没几天就要过年,家家户户本都要添置些新东西。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本来是嫌董三娘是和离的人不吉利,再加上先前牛志高闹的那一出都见了血。

    这镇上的绣庄又不止巧娘子绣庄一家,不去她家,难不成还买不到绣件了?

    可这下可都是听说了,这董三娘不光攀上了知县夫人,更是和知府夫人就称起了姊妹了。

    谁人敢不来捧场?

    更何况,人家这两位算是本县本府最尊贵的夫人,都不介意董三娘晦气,她们又有什么好怕的。

    难道她们比两位夫人还更尊贵?

    这巧娘子绣庄的绣件,别说还真的不错。

    绣工好,绣样别致。

    比起别家的绣庄,价格还更实惠。

    所以种种原因,这一波下来董三娘的绣庄生意不好才怪。

    这还仅仅只是开始,慈心庵这边清心主持又有了动作。

    年前,去庵寺里给亲人点长明灯烧香祈福的极多。

    清心主持就将那幅观音像供在了观音殿里,日日诵经念佛,来往的人,见了莫不心生向往。

    有些心诚见了忍不住拉了小尼姑问个究竟。

    慈心庵里上下清心主持都是仔细交代过的,那小尼姑被人拉了,直说这观音像乃是镇上巧娘子绣庄的绣品。

    因为董三娘和清心主持投缘,乃是清心主持的俗家弟子。

    又因为买了这幅绣品的主人事佛心诚,所以清心主持才愿意亲自为这幅观音像念经加持。

    清心主持是有大佛法的人,她亲自念经加持过的东西自然佛力无边。

    供在家中,都能保逢凶化吉家宅平安的。

    一下,巧娘子绣庄又来了不少求佛事绣件的。

    无论是观音像还是已经出了名的心经绣品,都有人来求。

    一时间巧娘子绣庄供不应求,原本备着的那些,无论大小件都被人给求完了。

    还订了不少。

    银子一下子收了不少,可董三娘知道既然打定了如今绣庄要改做佛事绣件这条路。

    那么暴利的同时也要保证绣品的质量。

    一,收的银子不少,不能以次充好。

    二,既是与佛有关,自然要心中虔诚。

    岂能只顾着赚银子?

    这些预订出去的,董三娘都说了必定要等上几个月才成。

    谁料这世人都有个习惯,越是好的贵的大家抢的,便是再贵再难抢都要争上一争。

    就是那个词,“凑热闹”。

    但凡旁人无人问津的,哪怕再便宜、品质也极好,可看着没人来买,就是真感兴趣的也会退避三舍。

    所以一听要等上几个月才能有货,证明要的人多。

    心热的,就直接甩了银子。

    只是定也要让清心主持给念经加持。

    与清心主持商量定的,给慈心庵三成分红,不就是要用在这个时候?

    董三娘只是面露为难,半天才答应试一试。

    越是这样为难,来求的人越发心热。

    年前这几天,巧娘子绣庄进进出出的都是人。

    生意好的镇上其他几家的绣庄,真是眼睁睁看着董三娘一个人发财。

    要不是董三娘背后有两座大山撑着,她爹又是董思明。

    只怕真要找人上门来闹了。

    好在终于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