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甜头
    这一句话看似平常,其中深意不能深究。

    董三娘难免想起自个的过往,不由心中感慨。

    “不瞒夫人,绣这幅心经的时候,用的绣线都是我亲自在菩萨跟前供了七七四十九天的。”

    “绣的时候每针下去我都要念一声佛,端是用了真心在绣。”

    “夫人觉得与您有缘,这是我的荣幸,也是这幅心经的荣幸。”

    “只是让夫人多舍了那许多的香油钱……”

    知府夫人抬了抬手,“为了我那孩子,千两银子也不算什么。钱财本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我看了这心经,心里就有难得的平静。”

    “莫名的,我竟觉得那孩子怕是真的已经再次转世为人了。”

    董三娘微微一笑,“当年的事,说到底怨不得夫人。夫人这些年烧香求佛,不知费了多少心血。”

    “那孩子是个有福的,哪怕没托生到夫人这,有菩萨保佑,想来也会托生到旁的富贵人家去。”

    知府夫人心中熨帖,“托你的吉言了。”

    一番话说完,知府夫人又十分和善,竟也有了些许与熟人叙家常的感觉来。

    “真是看不出你这么小的年纪,竟然有这么好的绣工。”

    其实知府夫人如今也有三十出头的年纪了,只是出身富贵人家嫁得又好,十分懂得保养,看着也只是二十许人罢了。

    倒比董三娘大了不少。

    知府夫人拉住了董三娘的手,“你平常在家都是做什么的呢?”

    董三娘见知府夫人有与她攀谈的意思,倒也欢喜起来。

    她虽是女子,可出身商户如今自个也在做买卖。

    脸面二字固然重要,可也得看看场合看看对着什么人。

    更何况,这知府夫人是这样的慈和。

    董三娘心中也高兴,能结交这样一位贵夫人,无论是哪方面对她都是有好处的。

    “我家中是做买卖的,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了些做买卖的本事。所以如今,我也开了一间小小的绣庄,糊口罢了。”

    早在让春燕把人家母女叫来之前,知府夫人就早已经派人打听了董家母女。

    董三娘的事,知府夫人不敢说全知道了,至少也清楚了七八成。

    知府夫人没有半点的轻视,反倒笑着说道:“这样就极好,女子也能养得活自己。”

    她话里有话,董三娘大着胆子看了她一眼。

    却见知府夫人脸上带笑,眼中满是鼓励。

    心下一动,却又一股暖流渐渐涌了出来。

    “我看你的绣活这样好,想来你绣庄里的绣件也一样的出色吧?吴大娘子,你养了个好姑娘!”

    吴氏连忙笑道:“不敢当夫人的夸赞,不过我这个女儿从小就懂事听话,但也极讨我欢心的。”

    再闲话了几句,眼见知府夫人面露倦色,董三娘朝吴氏看看,母女两个就起身告辞。

    “我和我娘来得贸然,倒是扰了夫人歇息。”

    特意从湖州府赶过来,又听了一天的佛事,刚才还哭了一场,知府夫人也的确累了。

    “天色也晚了,我这也就不留你们了。明天听完经,你们娘俩再到我这来坐一坐。”

    等董氏母女离开的时候,也是春燕送出来的。

    春燕手上还提了一个蓝布包袱,一脸笑吟吟的。

    “这是夫人命我送给二位的,我们来的匆忙倒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夫人就让我取了些家里做的糕点点心,两位娘子带回去尝一尝也是我们夫人的一片心意。”

    董三娘和吴氏自然是感激再三,春燕这才笑笑转身回去。

    有了这个蓝布包袱和笑嘻嘻送她们母女出来的春燕,外头这些等着看好戏的险些跌落了一地的眼珠子。

    “这……这知府夫人竟然没有怪罪她们两个,这吴大娘子和董三娘倒是有些本事。”

    “可不是嘛!还叫人家攀着关系了!”

    “也难怪,谁叫人家董三娘有本事呢!”

    董三娘都快成了传奇了,不过传的不是什么好的就是。

    董氏母女两个不管旁人议论纷纷,只提了蓝布包袱往慈心庵外走去。

    等到了车上,吴氏才皱皱眉头。

    “便是那样的贵人,谁能料到连个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也是造孽啊。”

    这么一想,董三娘和离的事儿倒也算不得什么了。

    董三娘解开了包袱一看,里头是一只梅花攒盒。

    掀开了盖子,水晶糕、粽子糖、绿豆糕、千层饼等等,俱是些精致的点心零嘴。

    董三娘拈了一粒粽子糖进嘴,“这个粽子糖真的不错,到底是贵人家做出来的,跟外头卖的不一样。娘,您尝尝,红鱼和大宝肯定也欢喜。”

    吴氏依言尝了一口,点头夸赞,“的确不错。”

    董三娘靠在了车壁上,“今天真的是惊险,娘也不与我商量一声,险些那幅心经就要砸在咱们自家人的手上了。”

    吴氏替她抿了抿头发,慈爱一笑。

    “傻孩子,今天这场佛事来了这么多人,这心经的事到不了明天都能传的满县皆知,等日后说不定连湖州府和省城都有人说这事。”

    “只要这事传出去了,日后只怕多得是人来我这求这幅心经。”

    “别说六百两了,就是一千两两千两都有人敢给。”

    吴氏跟着董思明做了多年的生意,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奇货可居。

    这句话,用在哪都可以。

    董三娘眼睛亮晶晶的,“娘,我心里可真高兴。”

    她费了许多的心力,撕下了脸皮不要。

    这事终于是成了。

    不说日后,就单今朝的这幅心经,按她和清心主持商量好的。

    这一千两的银子,清心主持拿三成的分红,她就能得七百两银子。

    七百两啊!

    董三娘一算账,顿时高兴了起来。

    “娘,我这次能赚七百两银子啊。”

    七百两银子,一般小商铺几年都赚不到这个数。

    吴氏看着一张脸像是放了光的董三娘,眼底满是宠溺,“傻孩子,这还只是个开头呢。”

    是啊,这只是个开头。

    董三娘托腮从窗格里看了出去。

    虽然暮色四合,可一路过去街道两旁都有人家挂起了灯笼。

    将个长街映得灯火通明。

    马车得得,董三娘的头也随之一点一点的。

    “娘,您说,我日后能不能把绣庄开到湖州府去,或者开到省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