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密案之飞鸢图 > 第三章 飞鸢之陨
    如果真的是这样,首辅大人一定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徐思睿没有回府,和赵文栋坐上马车再次返回张炳昌府邸。

    张炳昌已经在门口等待赵文栋。

    “首辅大人,在下听见东门异响,有种不祥的预感,便和赵先生一同赶回了。”徐思睿说。

    张炳昌有些紧张,朝服也是刚刚换上:“皇上急召我进宫,说是北境的急事,徐大人既然来了,那快随我一同进宫。”

    “有劳赵先生了!”徐思睿说:“这个时辰皇上急召张阁老,情是万分紧急,赵先生,请务必速速赶进宫!”

    “徐大人,扶好首辅大人。”

    赵文栋抬手挥鞭,一声“驾!”,四匹黑马并驾齐驱,前往皇宫。

    “臣……”张炳昌还没有拜完,天子竟然大哭着抱住了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阁老,韩爱卿……战死了……朕就不该允他前往北境,朕对不起先皇,对不起韩将军啊!

    吕公公将北境传来的战书递给徐思睿,上面写道:飞鸢军在天静山至长城一线全歼北辽军队,北辽国递上请降求和书,请求归附于大明。但在天静山一役中,飞鸢大将军韩云身中毒箭,剧毒发作后没有及时就医,不幸身亡。

    “投降!他们凭什么说投降就投降了!不准他归附!朕不要他们归附!”少年天子有先帝的几分血性,但说到底还是年轻:“打!徐思睿,你去拟定圣旨,不惜一切代价,灭北辽,为韩将军报仇!”

    “万万不可!”张炳昌跪在了皇上面前:“既然赢下了这场战争,就万万不能再消耗下去,如今大明外患虽除,但内部仍需改革,陛下,千万不能一时冲动啊!北辽和大明世代为敌,若是因为一场战争拖垮这个大明,岂不是正中他们的下怀!老臣恳请皇上,收兵吧。”

    徐思睿也在一旁劝道:“陛下,张首辅言之有理,万不可冲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逐渐蚕食北辽,同样可以达到为韩将军报仇的目的。”

    ……

    韩云在北境火葬,埋骨于沙场,徐思睿以及一众朝廷命官都亲自前往北境送行。

    由于张阁老年迈力衰,便派赵文栋随徐思睿一同去了,算是让他代表自己为韩云送个行吧。

    “韩将军一去,今后恐再也见不到飞鸢军列阵这一番波澜壮阔了。”徐思睿叹道。

    赵文栋拍了拍徐思睿的肩膀:“我觉得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你认为韩将军的死另有隐情?”

    “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会不知道毒箭的厉害?即使战机再怎么重要,处理毒箭的时间总是要有的。再者说,我听闻韩云有一双顺风耳,听力惊人,即使是千米外的暗箭,都能听得到。大明一代战神居然是这种死法,你不觉得蹊跷吗?”

    徐思睿听完赵文栋的分析,顿时也觉得不对劲。若是有人加害,韩将军是国之栋梁,当朝功臣,谁会有胆量动他?而且韩云此次是主动请缨抗击北辽。韩将军临死前,嘱咐属下在边境发丧,不回京城,他这么做用意何在?

    边境的风吹动着飞鸢军军旗,多年前,先帝对韩云有这样一句话:“为妥善整顿全军,朕可以承诺:他日若韩将军不幸战亡,飞鸢军全军散之,可自愿留军中,也可安置于朝中,或解甲归田,或逍遥于江湖,均遵循将士之意。”

    韩云要这个承诺,正是因为他对将士们的爱护。他已经想好了,万一有天自己战死,飞鸢军将士们的后路。当官也好,当兵也罢,希望皇帝都能遵循他们的意愿。

    如今外患已平,飞鸢军的确失去了很大作用,想必当今天子这样一个大孝子一定可以遵循先帝的意思,妥善安置他们。

    也就是说,打败北辽之时本就是飞鸢军功成身退之时。

    在这个时间点,韩云的死,显得过于巧合。

    一阵冷风吹到脸上,徐思睿转过头对赵文栋说:“回京城,答案不会离我们太远。”

    ……

    京城外。

    徐思睿望着隐约可见的城头,心中无限感慨道:

    “我入朝为官以来,从未有如此长时间离开京城,细细算来,我们也已经离开三月之久了吧!”

    古时候的交通不比现代,徐思睿本就有头痛、伤风的旧疾,赵文栋也不敢把马车赶得太快。去趟边境,一来一回,几个月的时间都得搭进去。

    赵文栋略加思索回答道:“徐大人算得不错,我们走了正好九十三天,如今我们离京城不过十多里地,不如快马加鞭,如此一来最多不过一个时辰就能到达!”

    徐思睿点点头表示赞成,随后两人加快脚步,当到达城门时他们看到,京城上挂满了白绸,无数的招魂幡随风飘荡,城楼上的将士们也都头戴白带身披白色斗篷,他们个个深情严肃。

    进城后赵文栋前去向路人询问,徐思睿看见赵文栋回来时竟有些恍惚,他嘴里喃喃道:“不可能,不可能。”

    “发生什么事情了?”徐思睿紧张的说道。

    “老爷……老爷他去世了!”赵文栋说完这几个字几近昏厥。

    徐思睿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直接呆在原地很久不能缓过来,张炳昌的一言一行都浮现在眼前,他虽与这位首辅大人交情不深,但自经过上次夜谈后,张炳昌已经成为他最钦佩的人之一,面对如此噩耗他又怎能不心痛呢!

    “让开让开!”一队兵马从百姓里穿梭过来,他们统一身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走到徐思睿面前时停下了,队伍两边纷纷散开行礼中间闪出一条道路,一名长相清秀的男子向徐思睿缓缓走来。

    徐思睿知道这是朝廷的锦衣卫,锦衣卫作为朝廷最神秘的机构,平时徐思睿与他们少有交集,所以他几乎不认识锦衣卫的官员。

    于是徐思睿恭敬行礼道:“请问大人怎么称呼呢?”

    男子微微一笑说道:“在下锦衣卫指挥使陆冰,奉陛下旨意特来迎接徐大人,请大人随我入宫。”

    徐思睿感觉有些细思极恐,自己回来时并没有向任何人汇报而这位陆大人居然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行踪,都说天下之事都瞒不过锦衣卫的眼睛,看来当真如此呀!

    不过既然皇上着急见自己,那徐思睿前去吊唁的计划就暂时搁浅了,他扭头对旁边的赵文栋说道:“既然陛下召见我,那就先请先生回去吧,替我向赵夫人致哀,我另找时间前去吊唁!”

    赵文栋稍微调整了下状态点头致意,两人相互行礼告辞。徐思睿跟着陆冰回宫。

    御书房内。

    天子正在来回踱步,这位少年天子看起来着实有些焦虑,北方战事和祭祀改革让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而首辅的病逝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陛下,徐思睿正在殿外等待接见”这时吕公公的话打断了天子的思绪。

    天子眉头舒展道;“哦?太好了,快让徐卿家进来。”

    “嗻!”吕公公退出殿外,并通报殿外侍卫让徐思睿进入。

    不一会儿,徐思睿进殿行礼

    “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快快请起!”天子一把扶起徐思睿。“朕此次召爱卿前来是有一样东西想给爱卿看。”说完,天子从身后拿出一封密函递给徐思睿。

    徐思睿看见这封密函口是用紫泥封过的,足见其主人保密程度之重。打开后,信的内容是:

    “老臣自知时日无多,有几句话想与陛下交代,近几年我朝边境平稳,其根本原因在于韩将军,如今韩将军战死沙场,北辽表面归附,却未必真正安稳。陛下应另择良将北上,随时准备抗辽,老臣以为以镇南将军李承业为好。

    另一方面,韩将军一世英名能征善战,其统帅的飞鸢军怎么会在大获全胜之后被敌军偷袭呢?此事陛下应好好调查,徐思睿徐大人虽年纪尚轻,但其忠心不二且熟悉情况,这件事老臣以为待徐大人回来后可让他仔细调查,相信必有结果!

    夏大人回来后,可以由他辅佐陛下处理朝物。待老臣撒手人寰后,请陛下不要大肆铺张,平常之态即可,至于老臣家中也请陛下无需给予格外赏赐,老臣膝下无子女,唯有拙荆一人,请陛下放心。

    最后请陛下将此信看过后销毁即可,万不可轻易告知他人,朝廷复杂,免与奸人得逞!”

    徐思睿看完后心里如同被打翻五味瓶一样,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心中懊悔自己当初不成熟的行为,更懊悔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向首辅大人谈心了!

    “为官一考,为臣半生。”

    首辅大人一生为臣,效忠大明,是大明朝中必不可少的领军人物。虽然阁老已经选好了人,为皇帝铺好了后路,可如今他一走,这朝廷又会如何发展,谁也说不定。

    天子看出徐思睿的心思,他轻抚徐思睿肩头劝道:“世事无常任何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张阁老病逝实是我大明之不幸,更是朕最大的损失,不过逝者已逝,还是请爱卿节哀顺变,听从张阁老的安排尽早把韩将军的案子调查清楚才是对张阁老最大的告慰呀!”

    徐思睿强打起精神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这次北上果然有些发现,一切正如张阁老所言,其中当真有些疑点!”

    天子道:“具体哪些地方有问题,爱卿一定要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