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唐姬新传 > 第127章 蔡文姬出仕
    参加完晚宴,唐姬回到寝室,司徒婉儿说:“娘娘,蔡文姬小姐已等候您好多天了,您是否打算见她。”

    “当然要见,你明天就安排。”

    司徒婉儿过来,为唐姬宽衣,泡好茶。唐姬说:“今天有点累了,你也早点歇息。”

    婉儿走后,唐姬斜靠床头,思绪有些凌乱,当然想得多的还是黄巾。唐姬想,朝廷、诸侯在对付黄巾,自己的父亲在对付黄巾,张角的女儿、自己的那个小妈廖秋菊也在对付黄巾,有这么多人都在对付黄巾,为何黄巾总是不灭?唐姬苦苦思索,不过想到廖秋菊,唐姬温柔地笑了。

    想起父亲的话,唐姬觉得确实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不能什么都讲钱,要抓好教化。现在孔融来了,让孩子们学四书五经是没有问题了,可也不能老是培养书呆子啊,我该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什么呢?想着想着,唐姬有了主意……

    第二天早上,唐姬在书房接见了蔡琰。蔡琰一身素装,十分文静,典型的乖乖女。和唐姬比起来,一个是怒放的玫瑰(不过唐姬私下说更喜欢蝴蝶兰,喜欢蝴蝶兰的灵动和张扬),一个是安静的百合。一打听,两人同年生,今年都是18岁,唐姬比蔡琰大两个月。

    “哈哈,我又多了一个妹妹了。”唐姬高兴地说。

    “小妹拜见姐姐。”蔡琰起身行礼。

    “在书房不必多礼。怎么样,在江南习惯吗?”

    “这里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我很喜欢。”

    “那就好。本来不想提伤心事,可是我很奇怪,还是想问问,王允为什么要杀你父亲?”

    “也许娘娘听说过,我父亲实际就是个书痴,只知道读书,不谙世事,也不参政,可董卓偏偏很喜欢,几次升了他的官。”

    “这是董卓的手段,他要让天下人知道,我董卓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有你父亲这种名气大又不参政的人,当然是他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大概是吧,但王允一直不舒服,觉得我父亲不向他靠拢,他是司徒,朝廷许多文人都是以他马首是瞻的。”

    “嗯,我明白了。其实,王允从牺牲养女貂蝉的幸福离间董卓父子开始,就进了魔道。”

    “董卓死后,王允举办庆祝大会,我父亲发了几句感慨,就被下了大狱,许多人去求情都不放。”

    “好了,不说这个话题了,这是你父亲的宿命,其实就算你父亲不发感慨,王允也会找理由处死你父亲的。我听说你父亲有几千卷书籍,不知带出来没有?”

    “带出来了,吕布将军心地善良,亲自派兵押送出来的。”

    “这个吕布,立了大功了,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吕绮玲,吕绮玲——”唐姬兴奋得大叫。

    “娘娘,有何吩咐?”

    “你知道吗?你的父亲,派兵把‘蔡中郎’的几千卷书籍押送出京城,让‘蔡中郎’一生心血没有付诸东流,也为我们的民族保存了这些历史文献,简直是奇功一件也,你父亲了不起。”

    “哦,原来他还能做了一件好事啊。”

    蔡琰听说吕绮玲是吕布的女儿,赶紧起来谢恩。

    吕绮玲说:“你不用谢我,他是他,我是我。”

    “不对,你父亲这么做,十有八九与你写的那封信有关。”

    “真的。可我叫他救‘蔡中郎’,他根本就没做。”

    “‘蔡中郎’是救不了的,因为‘蔡中郎’的学识、名气都超过了王允,所以王允一定要杀他。”唐姬想,你是武夫,不对,应该叫武姐,你自然不知道读书人丑陋的一面。

    吕绮玲果然奇怪地问:“为什么?”

    “你一天不读书,自然不懂。不过正是因为你父亲救不了‘蔡中郎’,才会千方百计保护蔡琰安全,怕跟你这个女儿没法交差。”

    “真的?”

    “那当然,要不然你父亲一介武夫,会去管文人的事?”

    “这么说,我的信管用?”

    “那当然。还有,你父亲有消息了,他在冀州忙着打仗呢。”

    “打仗,跟谁打?”

    “和黄巾大帅张燕打。”

    “好,打得好,打得妙,就让他在哪里好好打。”

    “对,有你父亲去打,张燕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那才好呢,谁叫他连娘娘都敢惹……”

    吕绮玲走后,唐姬问:“你下一步有何打算?”

    “想整理整理父亲的书籍。”

    “嗯,这很好。我听闻文姬小姐有三绝:文学、音乐和书法。我想,一个人的才学要贡献社会,生命才有价值,否则就是孤芳自赏了。再说,你父亲的书籍也不应该束之高阁,应该选择一部分流传社会,也不辜负你父亲的一生心血。”

    “娘娘于我有救命之恩,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

    “我最近打算在江南兴建学校,大兴教育。我希望你一边整理书籍,一边为孩子们做些事情。”

    “为孩子们做事我当然愿意,不知具体做什么?”

    “两件事,一是为孩子们编书,我说的不是识字课本,而是各方面的知识介绍,比如科技、历史、地理、文化等等方面,尽量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不要让他们除了经书什么都不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是,我赞成娘娘的观点,我们传授的知识太单一,我们的书生如果考不上功名,基本上连生活都很困难。”

    “对,我们的许多私塾先生除了能背经书,其它知识一概不知,这样下去怎么行,我们一起来改变这个现状。”

    “好吧,我就跟着娘娘一起干。”

    “这就对了,当你真正融入社会,你才能体会生活的价值,人才会有活力。”

    “我该怎么做?”

    “你去印刷厂做主事,不停地编书、出书,为社会做贡献。”

    “做主事?我怕做不好。要不等我大一点再说。”

    “你还小吗?我们两个同岁,我都没觉得自己小。”

    “那倒是。”蔡琰笑了。

    “不过,具体业务还是要学的。现在的主事是步骘,我打算擢升他为江南理科大学的校长,但学校还没有建好,可以带你一段时间。”

    “好吧,听娘娘安排,我尽力去做。娘娘说两件事,还有一件是什么?”

    “就是为这个步骘,他去当校长,可没有教材,你父亲的书籍里面有许多‘杂学’,是不是可以让他借阅。”

    “可以,没问题。”

    “还有,下一步我还想办一些文艺方面的机构,到时候也让你的音乐、书法专长发挥点作用。”

    “嗯。”

    唐姬喊:“婉儿,通知步骘过来,我把蔡琰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