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艳兮天下 > 第39章 上朝
    次日清晨,仪君便跟着父亲来到位于邺城南面的皇宫。站在巍峨雄伟的宫门前,仪君不禁深深地被皇城逼人的气势所震撼了。各色宫娥穿梭在宫墙之内,文武百官整齐地走在进入金銮殿的路上,一切的事物在她的眼中都是那么的新奇。

    斛律光看了看身旁兴奋的少女,不放心地叮嘱道,“仪君,一会你便跟在为父身边,不许乱跑,皇上问话也切莫任意妄语。”

    “我知道啦,爹爹!”仪君笑眯眯地应道,可那一双黛紫色的大眼睛却好似怎么也看不够一般张望个不停。

    斛律光无奈地摇了摇头。就在这时,只听见有太监忽地高呼一声“皇上驾到”,随即,以斛律光为首的文武百官立刻倒身跪拜。

    皇帝高洋自内殿缓步而出,稳稳地端坐于金銮殿之上,那双犀利的眸子淡淡扫了一眼殿下的文武群臣,朗声道,“西魏陈兵我齐国边境已久,朕决定明日便起兵迎击西魏,众位卿家可有意见?”

    群臣皆低着头,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即便有高呼声自人群中相继而出——

    “皇上圣明,是我大齐之幸!”

    “好。”高洋从龙椅上站起身来,高声道,“那朕便封斛律将军为主帅,明日即刻点兵五万迎击西魏,不得有误!”

    “是。”斛律光上前一步躬身下拜,朗声道,“臣定当不辱使命。”

    “明月,你是我大齐的老臣,曾追随先皇征战南北,朕自然对你放心。”高洋满意地点了点头,犀利的眸光流转,最终,落在一旁垂手而立的仪君身上,思忖了半晌,高洋这才笑着道,“只是,明月,此战朕还想多派一人帮衬与你。”

    听到高洋的话,大殿中的文武群臣不禁皆是面面相觑地交头接耳起来。人人都知道,能得到皇上的如此信任,将五万士兵的性命都交到一人的手中,那可是光耀门楣的无上荣耀!

    斛律光亦不解地抬起头来,便见高洋此时已缓步走下高高的上殿,目光淡淡地扫过一众大臣或是好奇或是沉思的神色,最终落在了仪君的身上。他凝视了仪君片刻,才微笑着道出了她的名字——

    “斛律仪君。”

    高洋的话音刚落,大殿上的文武群臣皆将目光投向了仪君。而此时的仪君却丝毫没有对高洋突如其来的话语感到惊讶。只见她大方地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道,“臣女在。”

    高洋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含笑道,“斛律老将军呈上的奏折朕已看过,既然你愿意,那么朕便封你为副将,明日便跟随斛律将军一同出发。”

    “是,臣遵旨。”听到高洋的话,仪君立刻兴奋地站起身来,跃跃欲试地大声应道。而此时,沉浸在这个好消息中的她却没有发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站在人群中的长恭不禁微微蹙眉,漆黑的双目中流露出一丝焦急担忧的神色,而一旁垂手而立的高湛依旧是缄默不语,清冷的面容上看不出丝毫变化,可那望向她的目光中却带了一丝深邃冰冷的幽寒。

    望着仪君兴奋的模样,高洋的唇边亦缓缓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缓步来到仪君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语重心长地道,“仪君,朕此次虽准你随军同行,可一切皆要以自身的安全为首。若是回来之后朕见你有所损伤,那日后便不会准你再踏足战场了,你记住了吗?”

    望着面前语重心长的男子,仪君竟莫名地想起了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不禁眼眶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道,“是,仪君记住了。”

    “如此便好。”高洋说着微微一笑,犀利的目光在群臣之中一扫而过,最终落在那姿容秀美的少年身上。

    “高长恭。”

    听到自己的名字,长恭上前一步,低低地应了一声,“臣在。”

    高洋打量着那美丽的少年半晌,随即淡淡道,“你幼年时便多次跟随文襄皇帝征战南北战功赫赫,又与仪君一同长大,那朕便封你为副帅协助斛律将军迎击西魏。有你在身旁照应仪君,朕也可放心了。”

    “臣遵旨。”长恭淡淡应道。

    想到明日便可以与长恭哥哥并肩作战,仪君的心中仿佛被阳光包裹了一般暖意融融的。穿过人群远远望去,唯独那如初雪般干净纯净的少年在茫茫人海中如遗世独立,姿容倾世。似是感受到目光,长恭回首便望见那扬着一抹淘气笑容的少女,心中微微一暖,亦回以一抹微笑。

    “好了,若是众位卿家无本上奏,那么便……”

    散朝两个字还未从高洋口中说出,便听见一道清澈悠远的男子声音骤然响起——

    “皇上,臣弟也愿随军出征。”

    大殿中的文武群臣纷纷朝那声音的来源望去,只见自人群中缓步走出一道靓丽的倩影。如画的眉目间光华无限,白净的面容如初雪暖玉。精致的薄唇轻轻扬起,缓缓牵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一双黑白分明的凤眸妖娆妩媚,勾人心魄,金銮殿的华灯投射下来,更为那惊鸿的面容增添了一抹梦幻的美感。在看到那张绝美无双的面容后,大殿中的所有人都识趣地噤了声。

    因为,那缓步自人群中走出的年轻男子,正是素来与皇上不合的襄城王——高淯。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自老将军高欢取代东魏元氏建立北齐后,高家宗室中最为水火不容的就是继承皇位的高家二子高洋和八子高淯了。他们二人虽同是一母所生,但因为娄太后自幼便喜爱八子高淯却对二子高洋不闻不问,加之这位襄城王的性子直爽,最是厌恶朝廷中的腥风血雨,所以导致这兄弟二人愈加不合。而在这个时候襄城王忽然开口,想必又要与皇上唇枪舌战一番了。

    见到站在面前的襄城王高淯,高洋微微蹙了蹙眉,收起面上的笑容不耐烦地冷冷道,“八弟,你身份尊贵,身上的鞭伤又尚未痊愈,战场上刀剑无眼,你还是不要去了。再说……”高洋忽然顿了顿,望向高淯的目光带了几分微不可查的讥讽,“若是不小心将你伤着了,母后可又要斥责朕了。”

    面对高洋话中的讥讽,高淯却丝毫不以为意。只见他从容地笑了笑,抬起头来坦然迎上高洋的目光微笑道,“若是因为母后,那么皇上大可放心。臣弟虽不才,但想做的事母后终归是不会阻拦。”

    高淯的话显然是戳到了高洋的痛处,只见高高在上的皇帝紧抿薄唇,不禁一分一分收紧了拳头。

    而站在殿下的高淯却好似丝毫没有在意高洋的怒意一般忽地抬头粲然一笑,继续说道,“更何况,臣弟若是在边境有了什么意外,不是正中皇上心意?”

    听到高淯的话,一直垂手立在一旁的高湛却是轻轻挑了挑眉,似是看好戏一般饶有兴趣地冷眼望着高洋和高淯。而大殿中的文武群臣却是皆倒吸了一口冷气。

    确实,皇上与襄城王一向不合,若是襄城王不幸在边境殉国,不仅皇上可以不着痕迹地除去一个眼中钉,更是可以将借此将这份大仇算在西魏宇文氏身上,给日后攻打西魏留下借口。

    一时间大殿上鸦雀无声,气氛格外紧张。高洋端坐在高高的大殿上,犀利的双眸盯紧了高淯,面色阴沉,令人看不出悲喜,半晌,却是缓缓笑了起来,那笑声由低沉逐渐变得放肆,绕梁盘旋在偌大的大殿中久久不散。

    而站在殿下的高淯亦不卑不亢地迎上高洋不善的目光,精致的唇边依旧挂着一抹淡然闲散的笑容。

    高洋那双犀利的目光紧紧地盯住高淯半晌,最终,化作唇边一道残忍的弧度。只听见那低沉阴鸷的声音缓缓响起——

    “好,朕便如你所愿,准你代朕出征。”

    仿佛早已笃定高洋会如此说一般,高淯轻笑一声,他随意地行了一礼,随即抬头迎上高洋的目光笑道,“臣弟,多谢皇上。”

    透过熙攘的人群,仪君远远地望向高淯那消瘦却又倔强的背影,她忽然有些不明白了,边境之战九死一生,八叔是堂堂齐国的亲王,有何必去冒这个险呢?

    就在仪君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内侍一声尖利的“散朝”恍然间将她飘飞的思绪再次拉了回来。跟着文武百官走出大殿,仪君本想着去和九叔道个别,可是当她匆匆从大殿之中追出来的时候,却见高湛那欣长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视线之外。

    望着那道渐行渐远的背影,仪君的心头不禁被满满的失落之感所占据。她知道,九叔自幼便对她十分疼爱,可是这次偷改奏折随军出征这么大的事情她都瞒着九叔,九叔不仅会生气和伤心,更会担心她的安危吧。想到这里,她不禁对自己鲁莽的行为万分自责。

    她叹了一口气,正打算和父亲离开皇宫,可就在她转身的一瞬间,忽然瞧见那一抹在冰冷的晨风中萧索孤寂的亮色倩影正穿过熙攘的人群,笑意盈盈地向她走来。

    “八叔,这里风大,怎么还站在这里?”仪君远远地看见高淯有些吃力的动作,急忙上前几步迎了上去。

    高淯眼波温柔地望了她半晌,微微一笑道,“我在等你。”

    “等我?”听到高淯的话,仪君忽然想起在金銮殿上高淯请愿出征的一幕,不禁担忧道,“八叔,你的伤还没好,战场上刀剑无眼,你为什么执意要随军出征,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呢?”

    仪君有些焦急的语调夹杂着晨间的冷风一字一顿地响在耳边,而高淯却好似并不急于回答一般闲散随意地一笑。只见他轻轻抬起手来,将仪君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鬓发整齐地理在耳后,如玉般温润的眼眸盛满了潋滟动人的清浅笑意,凝视着面前的少女温柔地道,“因为边关是仪君想去的地方啊,我说过,我不愿做仪君身后软弱无能之人,即便前方是铺满荆棘的悬崖,只要仪君在那里,我亦奉陪到底。”

    男子轻缓的语调缓缓划过耳畔,虽不是什么海誓山盟的诺言,可是听在仪君耳中,却是最为坚定朴实的约定。初冬的晨风是那样的冰寒刺骨,可是仪君却觉得仿佛周身被阳光包裹了一般暖意融融。原来,有那么一个人愿意陪在她的身边,陪着她一同任性,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情。

    刚回到斛律府,仪君便一口气跑到书房。她躲在门口小心翼翼地探头往房内张望着,果不其然,爹爹端坐在正中面有怒色,而娘亲的面上亦有忧虑之色。

    哎,爹爹一定是要为今天上朝的事情教训她了。想到这里,仪君躲在门后进去也不是,不进去也不是。可就在她左右为难的时候,房间内的斛律光缓缓地开了口——

    “仪君,你进来,为父有话对你说。”

    听到自己被父亲发现了,仪君立刻跑到斛律光身边笑眯眯地道,“嘿嘿,爹爹,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吧,今天您上朝一定累坏了,仪君给您揉揉肩!”说着,仪君一边讨好地笑着,一边伸出小手卖力地捏着斛律光的肩膀。

    见到仪君这般殷勤可爱的模样,斛律光无奈地摇了摇头,刚刚一肚子的怒意也在看到仪君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了。他微微松了松蹙紧的眉头,拍了拍仪君的手轻叹道,“仪君啊,为父知道你自幼便醉心习武,对文墨女红并无兴趣,但是战场并非儿戏,若是有半分闪失,便足以丧命于敌人之手,所以为父才一直反对你随军征战。可是这次你私自篡改奏折,虽然皇上并未追究,但却终归是欺君的大罪。”

    听到斛律光的话,仪君不禁有些吃惊。她抬头看了看父亲,深吸了一口气道,“爹爹,难道……你已经知道是我偷偷篡改的奏折?”

    斛律光微微叹了口气,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道,“你是为父的女儿,你的这点小心思,能瞒得过为父吗?”

    “爹爹,对不起。”望着父亲鬓间泛白的发丝,仪君愧疚地垂下了头,“不过,爹爹和娘亲曾说过,仪君现在是斛律家人,仪君的荣辱是与斛律家一体的。所以,只要仪君能在此战中立下大功,那么斛律家也一定会光耀门楣。”

    斛律光静静地望着面前的少女,那双黛紫色的大眼睛宛若沁入湖中的紫水晶一般澄澈明亮,可那其中蕴含的情绪,却是他从未见过的坚定与认真。斛律光的心仿佛亦被那藏在黛紫色星辰中深深的情感所撼动了,那双饱经风霜的双目不经意间蓄积起一片淡淡的水雾,将面前少女清新艳丽的面容笼罩得有些迷蒙不清。他抬手揉了揉仪君头顶柔软的发,努力抑制住颤抖的语调连连道,“好,好,好孩子……”

    仪君扬眸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歪着头调皮地一笑,“所以,爹爹是同意我随军出征了?”

    斛律光无奈地戳了一下仪君的额头,唇边缓缓溢出一丝苦笑,“即便再舍不得,但皇命难违,为父终究是无可奈何。”

    “太好了!”听到父亲同意,仪君立刻兴奋地欢呼了一声,抱住斛律光的脖子笑眯眯地道,“爹爹,我就知道您对我最好了!”

    “先别高兴的太早。”斛律光淡淡地瞥了她一眼,故作严肃沉下面孔,“我们先要约法三章,明日你必须时刻跟在为父身边不得离开,亦不得擅自行动,若是你违反了这几点,那么为父便不会再让你上战场了。”

    “爹爹,我答应你!”斛律光的话音刚落,仪君立刻连连点头应道。

    “老爷,仪儿毕竟是女儿家,此次皇上也没有追究,不如就让她安心呆在家里,就这样上了战场我终究是不放心……”斛律夫人将仪君拉到身边怜爱地抚着她的发担忧道。

    “夫人不必担心。”斛律光安抚地笑了笑,“让仪君跟在我身边应该不会有危险。”

    “是啊,娘,我一定会乖乖跟在爹爹身边,不会乱跑的!”仪君扯住斛律夫人的衣袖笑眯眯地道,“再说,长恭哥哥自幼征战南北武艺高强,有他在我身边,我一定不会有事的!”

    听到仪君提及长恭,斛律夫人面上的神情这才有所缓和,点了点头道,“长恭这孩子沉着稳重,聪慧过人,有他在你身旁照应,我的确是放心了许多。”

    “哎?娘,难道比起您的女儿,您反倒是更信任长恭哥哥呀?”仪君嘟起樱色嘴唇,故作生气地道。

    “你这丫头,连你娘也要打趣?”斛律光忍住唇边的笑意戳了一下仪君的额头,没好气地道,“还不快回去睡觉?若是明日误了出征的时辰,为父可不等你。”

    “是,主帅!”仪君吐了吐舌头,规矩地朝斛律光行了一个军礼,随即转身三步并作两步便跑了出去。

    “这孩子……”望着仪君蹦蹦跳跳的背影,斛律光无声地一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老爷,虽然仪君不是我们的亲生女儿,可自她入斛律府的这五年来我早已将她视为我的亲骨肉一般,就算是看在锦茹的份上,也请您务必将她平安带回来。”斛律夫人恳求地望着斛律光,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那是自然,仪君也是我的女儿,我必不会让她以身犯险。”似是想到什么,斛律光犀利的眸光逐渐蒙上了一层迷蒙不清的神色,“锦茹是我的义妹,也是我斛律家的恩人,她留在这世上的唯一血脉,我亦会拼尽一切去守护。”

    初冬的晚风轻轻拂过窗棂边萧瑟凄索的枝桠,唯独留下那如叹息一般悠悠绵长的浅吟低语,如诉如泣,随风飘散。

    次日清晨,邺城冬雪初下,五万铁骑整齐地排列于城楼之下。迎风飘扬的旌旗下,那一袭银盔素甲的年轻少女独立于千军万马之首,傲然而立,英气逼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自她身后冉冉而升,将她手中明亮的宝剑反射着凌厉慑人的寒光。这一刻,她便是初升的红日,光芒万丈,璀璨夺目!

    心机深沉的冰冷王爷高湛,默默守护的温柔少年长恭,妖娆邪魅的异族少年郑华,身世莫测的神秘少年祢罗突,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