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五百零一章再没有更好的人了
    豆花把宋锦元带进家里,一起吃了早饭,这才上了马车,启程回去。

    一路上,两人并不曾说很多话,只有宋锦元偶然问豆花一两声:“冷不冷?”

    豆花摇头,向他一笑。

    今天天气不错,她身上穿的又厚实,一点都不冷。

    宋锦元带了一些书,路上闲来无事,便又看起了书。豆花觉的无聊,也问他要了一本书来看。

    豆花本以为他的书全都是四书五经、礼记、大学之类的,却不曾想到,他给她的,竟然是一本故事书,书里还绘有插画,闲来无事翻一翻,最好不过了。

    “你竟然也看这种书?”豆花笑问他。

    明年就要秋闱了,他这半年来也用功了不少,她还以为他会埋头苦学。

    宋锦元只笑了笑,并没有说别的。

    埋头苦学那自当是应该的,这本书也不是他为自己准备的。而是他害怕豆花路上会无聊,这才给她带了来。

    豆花起初不解,没一会儿就明白了过来。

    这本书分明就是新的,一点被翻过的痕迹都没有,不是给她准备的,还能是给谁?

    豆花心中不免温暖一片,不着痕迹地往他那边看了一眼。

    一路上,两人各看各的书,虽则没怎么说上几句话,但两人同坐车上,细细感触着时光静谧地流淌,也是一种难得的欢悦。

    宋锦元把豆花送到家门口,看着她进去了,这才走。

    赵氏事先并不知道豆花今天会回来,才见了她,便听闻她道:“娘,我回来的早吧?”

    “早啥早?都到年根了。”赵氏笑嗔,见豆苗并没有和她一起回来,便知道那丫头定然又赚钱赚的不舍得回来。

    豆苗这些年一直如此,她多少也习惯了一些,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你和谁一起回来的?”赵氏却又问了她一句。

    她刚刚听见门口有说话的声音,才要出去看看,就见豆花进来了。

    “是锦元,他送我回来的。”豆花笑着回道。

    听闻是宋锦元,赵氏心中便是一喜,她自然乐意看见豆花和宋锦元多亲近。

    “不是娘说你,你可千万莫要学豆苗,也该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上点心了”,豆苗不回来听她这番絮叨,赵氏转而说给了豆花,“你过了年就及笄了,该嫁人了,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所谓了。”

    和豆苗比起来,豆花有耐心的多了,一直认真地听着赵氏这番言论,时不时地还点头回应一声。

    她这态度,赵氏很满意,起码比豆苗让她省心多了。

    她却也是为了豆花着想,在她眼中,再没有一个人,能比宋锦元更值得豆花去嫁了。

    宋锦元是她看着长大的,他什么秉性,她自然清楚。且他又对豆花情深不移,往后也必定会把她放在心尖尖上疼着。

    更何况,宋府人口简单,上一辈没有小妾姨娘,下一辈没有庶兄庶妹,也不像别家一样会有那些大宅门里面的腌臜事儿。

    宋府家业兴旺,且又只有宋锦元一个子嗣,往后不全都是他们的?

    即便宋老太太不怎么乐意让宋锦元娶了豆花,可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又不掌家,还能兴出什么风?作出什么浪?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豆花嫁给宋锦元,都是最好的归宿。

    哪怕是来个朝廷大员,或是世家贵公子,要娶她的女儿,她都是不会答应的。

    豆花面上恭顺,实则心里也不怎么想听她说这些,便笑道:“娘,我都记下了,我去做饭了。”

    她自己的事儿,心里自然有数。此刻不想去多想,一来因为,她感觉她和宋锦元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团乱麻,让她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二来,她过了年才十五岁,虽已到婚嫁年纪,但她始终觉得还太幼小。所以,婚姻一事,等等再说也不迟。

    然而赵氏却忧心忡忡的,生怕豆花会学着豆苗那样,在婚姻一事上抗拒。

    豆苗回来那天,都已经是腊月二十八的晌午了,但她的活儿还没结束。才吃了晌午饭,就去了流香阁算总账。

    豆花的账早就和谢远山一起算完了,馃子铺的收益稳定,两家分完以后,她得到了六百多两银子。

    豆花感念谢远山在新安帮了她大半年,想要多分给他两成,却被他和春子严辞拒绝了。

    新安的馃子铺子盈利更多,这一年下来,赚了一千八百多两银子的净利润。再加上先前攒下的,如今豆花已经有了四五千两银子的积蓄。

    至于流香阁,豆苗比她更会做生意,也更辛劳,这一年下来,赚的银钱自然也比她更多。

    这两个铺子赚的钱,刘万田和赵氏早就商议好了,他们一文都不会要,全都让她们自己打点好,留作将来的嫁妆。

    至于家里,两人都是会过日子的人,开销也不大,只靠做腌菜赚的钱,就足足够用了。

    次日就是大年三十,赵氏一早就和豆苗说好了,不能睡懒觉,也不能再干别的,要回老家上坟。还有,不能穿戴的太招摇。

    可豆苗状似并没有把她的话记在心上,早上才起来,就被赵氏瞪了一眼,锤了一拳头。

    “我昨儿咋和你说的?别穿戴的太招摇,你全都当耳旁风了?”赵氏责骂,“赶紧去换了!”

    豆花转头一看,见豆苗身上穿着浅金色绣百蝶的长袄,下面配一条妃色撒花褶裙,上好的绸缎料子,华丽又显眼。她头上挽着垂髫髻,鬓发间簪着赤金镶宝的簪子,顶端还斜斜地插着一支喜鹊登枝的步摇,垂下几串珍珠流苏,在她颊边轻轻摇曳。

    “娘,可我没别的衣裳了。”豆苗苦哈哈地看着她。

    她如今常年在新安,回家来过年,只带了几套衣裳。过年嘛,就该穿的喜庆华丽一点,这还是豆苗在那几套衣裳里面挑出来的最低调的一套。

    “以前的衣裳呢?”赵氏质问。

    “早就丢了。”豆苗回答。

    她现在的衣裳都多的穿不完,以前的那些还留着做什么?再说,她这两年也长个头了,先前的衣裳也不大合身了。

    “你去给她找一件。”赵氏忽而看向豆花说道,那意思便是让豆花借给豆苗一套。

    豆花不喜招摇,穿戴也很是低调,且她身量又与豆苗差不多,所以她的衣裳,豆苗也能穿。

    豆花回房找了找,找了一件豆沙色的袄裙给了她。豆苗换上了,赵氏见了,这才满意。

    “不是我不许你穿戴讲究,这要是被村里人见到了,八成又得说咱肆意招摇,有俩银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往后还不定得生出多少闲话是非。”坐在马车上,赵氏又与豆苗说道。

    “娘,我懂。”豆苗附和。

    她明白赵氏的顾虑,只是因为她没料到今年爹娘要她一并回刘家庄的老家,所以才没有带合适的衣裳。

    “你们姐弟几个也好几年都没回去了,总得回去看看你爷奶。不管他们咋样,你们这些做小辈的,也不能不懂礼数。”赵氏又接着说道。

    “娘,我们知道了。”豆花笑与她说道。

    赵氏“嗯”了一声,这才放了心,也不再说了。

    到了刘家庄,回到他们在村里的家,赵氏便进了灶房,和豆花一起包上坟要用的饺子和汤圆,刘万田则带着良子和拴子打了纸。

    因为家里要做腌菜,刘万田三不五时地就会回来瞧瞧,所以家里各种东西井井有条的,用起来也便宜。

    收拾妥当,刘万田便带着良子和拴子去上坟了。赵氏少不得嘱咐:“快点回来,我们娘几个先去老宅那边等你们。”

    今年特意带着孩子们一起回来了,赵氏和刘万田便是打算,去老宅那边,一起吃了晌午饭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