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四百八十九章他喜欢你啊
    豆苗喝完水,把空了的杯子放在桌上。

    “过完了节,还要回去?”杜润泽忽然向她问道。

    豆苗点点头:“回去,自然是要回去的。”

    说完,她稍微停顿片刻,又接着道:“而且我最近心里又有了计较,打算在齐州再开个分号。”

    “如何要去齐州?”杜润泽蹙眉,疑惑。

    齐州离这边,可就更远了。

    “因为齐州更大更繁华啊,生意肯定也能更好。”豆苗笑着回答。

    杜润泽没应声,心里却不免又有几分失落。

    齐州的确是更大更繁华,更有甚者,优秀的人更多。

    “你还想开多少家分号?”杜润泽又问。

    在遇到她之前,他总觉的,女人就该相夫教子,做女红刺绣。然而在遇到她之后,她打破了他太多的陈旧,更改了他太多的认知。他现在竟然觉得,只要她愿意,只要她喜欢,在外面做生意,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大事。

    “那这可就不好说了。”豆苗思索一二,随即哈哈一笑,“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只要有人的地方,全都开上我流香阁的分号。”

    杜润泽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然而他这笑,看在豆苗眼里,却觉的他是在嘲笑她不自量力。

    “我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不可能?”她反驳一声。

    杜润泽明白她会错了意,便又抬眼看向她,问了一声:“有没有我能帮上忙的?”

    听他此言,豆苗一个愣怔,原来他并不是在嘲笑她。

    “能帮我再倒杯水吗?”豆苗又拿起了杯子,放到他面前。

    杜润泽没说话,拿起空杯子,又起身为她倒了一杯。

    豆苗没留下吃饭,太阳落山之际,便离开了县衙。

    她心情大好,心中的那点空虚,也像是被填满了一样。

    然而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她却如何想都想不明白。

    从县衙走回铺子,豆苗满脑子都是这句话。她心里想着,嘴上竟然也就念叨了出来,还被豆花给听了去。

    “说的什么?大庭广众之下的,你也不害臊。”豆花轻笑。

    豆苗读书不多,但是豆花读书多,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她自然知道。

    “啥?”豆苗疑惑地看着她。

    “咋了?杜大人让人伤心了?”豆花又笑问。

    豆苗越发不明所以:“说的啥跟啥?”

    “要不然,你念叨个啥?山有木兮木有枝。”

    听她此言,豆苗顿时眼睛一亮:“你也知道这句话?是啥意思?”

    豆花却是一愣,眨眨眼睛看着她:“你不知道?”

    豆苗嗤笑一声:“我要是知道还来问你?”

    说着,又迫不及待地问:“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

    豆花没有直接回答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而是说道:“这句话的下半句,是‘心悦君兮君不知’”。

    豆苗皱眉?这又是啥意思?

    “你这是从哪看到的?”豆花接着又问。

    豆苗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却念出了这句诗,那必定是在什么地方看过。

    “这是杜大人写的,写了大半张纸,全都是这句话。我要看他还不给我看,问他写的是啥他也不说。”豆苗如实回答。

    明白了事情的始末,豆花便爽快一笑:“看来,他好像喜欢你呢!”

    “胡说八道的啥?”豆苗却是不信,或者是,心里已经相信了,嘴上却不承认。

    “要不然,杜大人为什么写这句诗?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喜欢一个人,但那人却不知道,所以他很愁苦。”豆花向她解释。

    亏得她前世上了十几年的学,要不然,仅凭她先前从宋锦元那里学到的那点东西,还真不足以知道这句诗的意思。

    她说完这话,再看豆苗,却发现她似乎陷入了沉思。

    这回豆苗知道了,原来杜润泽写的那大半张纸,是这个意思。

    难道真如豆花所说的样子,他喜欢她?假如真的如此,那他为何不说?明明她就在他面前,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

    或者,豆花想错了吧,他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那句话,也不是写给她的。

    可能是他写给除她以外的另一个人的,或许是沈冰清,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人。也可能,那纯粹只是他闲来无事,随手写的,并没有任何深意。

    最后豆苗觉得,应该就是这样的,他只是随手写写罢了。

    她如此认为,便如此说了出来。

    闻言,豆花微微一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她作为局外人,倒是比豆苗这个局内人看的更清楚明白了。

    当爱意模模糊糊、朦朦胧胧,身处其中,那时的心思总是最为微妙,也最为敏感。既欢悦,又不敢确定。或许豆苗此刻,就是如此心理。

    “算了,不说了,该打烊了。”豆苗说着,转身到了门口,开始上门板。

    豆花走过去帮忙,两人一起关了铺子的门,又一起回家去了。

    次日便是八月十五,晌午过后,赵氏便开始准备晚上的团圆饭。

    前天豆苗说好了要帮忙,倒也没有食言,和豆花一起在灶房里给赵氏帮忙。

    不过她极少进灶房,也不会做饭,甚至择菜都择不好,惹的赵氏生气却又无可奈何。

    “娘,要不我还是走吧,省的再惹你生气。”豆苗笑着说道。

    赵氏斥道:“美得你?敢走试试!不会就学着点,看着豆花怎么做的。”

    赵氏又是无奈又是犯愁,豆苗眼瞅着都十七了,也在说亲了,灶房里的活儿却不会做,等到成亲以后自己过日子了,可怎么过?

    每次媒婆上门来说亲的时候,她都没敢说豆苗不会做饭也不会女红。要是被人知道了,谁还愿意上门来说亲?

    说来也都怪她,豆苗对这些活儿不感兴趣,每日都忙生意,她见她忙,也就从来都没让她做过这些活儿。从今以后,是断然不能了。就算她嫁去大户人家做主子,有丫头伺候着,但这些活儿要是不会,也得被人笑话。

    因此,赵氏也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教会了豆苗。

    娘三个一起忙活,又快又热闹。太阳还没落山,一顿团圆饭便准备好了。

    赵氏让良子去把春子一家叫了来,这顿团圆饭,便开始了。

    中秋过后,赵氏又留豆花和豆苗在家里住了两日,这才让她们走了。

    “晚了两天,少赚了好几十两银子了。”豆苗一边说着,一边催促车夫快点。

    “得了吧,银钱赚多少算多?”豆花反驳。

    她开铺子,赚银子来获得更好的生活是一回事,实现自己的心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喜欢去做美味可口的食物,能让别人都吃到,再得到他人的夸赞,这便足以让她高兴了。至于银钱,足够她一家花用,足够她将铺子开下去,这就行了。

    豆苗却是两手抓,两手硬。既要做出人人称赞的东西来,也要赚大把大把的银子。

    一个多时辰以后,马车便进了新安城。

    豆花心里在想,她临走之前与宋锦元说了,自己要回家去过中秋,过了中秋才能回来,让他这段时日不要去找她了。如今中秋也过完了,他有没有去找过她?

    她正如此思索着,忽然被豆苗拽了一把。

    “你瞧,那糖人捏的多好。”豆苗打开车帘,指着前方不远处一个卖糖人的摊位说道。

    豆花向着她指的方向一看,也点了点头。

    然而,就在她要收回视线的那一刻,她忽然看见了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完全吸引住了她的视线,还让她站了起来,并要求车夫停车。

    “你要干啥?”豆苗不明所以,看着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