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四百四十一章鱼肉还能像这样吃
    赵氏一个眼神瞪了过去:“你也别想偷懒!都这么大个姑娘了,不学点东西,将来的日子可咋过?”

    豆苗上前一步,抱住赵氏的胳膊摇晃了几下:“这不是有娘在吗?我还操那个心作甚?”

    “那要是我死了,你咋办?”赵氏觑着眼神瞪她。

    豆苗立即学着惯常她的样子:“呸呸呸,大过年的,说啥死啊活啊的!”

    此言一出,赵氏顿时笑了起来,也不再与她计较。

    次日大年三十,豆苗早早地出去了,直到晌午时分才回来。

    这会儿豆花却还没回来,她与赵氏和刘万田一道回了刘家庄。

    赶在过年之前,老家那边要去上坟,因此刘万田便和赵氏一起回去了。豆花寻思着,左右也没啥事儿,也跟着一起去了。

    赵氏早就准备好了祭品,放在一个三升的箢子里,让刘万田提着去给刘家的先人们上坟。

    “走吧,咱们也出去一趟。”赵氏向豆花说道。

    豆花见她手上也拿着祭品,便料到是要去给冷氏上坟。

    赵氏每年都不会忘了冷氏,年三十那日必来上坟,清一清坟头的草,再重新添些土。

    豆花还记得,之前有一次来给冷氏上坟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人先她们一步来过了。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谁。

    再后来他们全家搬到了城里,每年都是上午过来上坟,所以也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再来过。

    一眨眼,冷氏已经去世四年了。赵氏心中已然平静多了,但每年过来看她,心中不免仍觉伤感。

    娘俩点了香烛纸钱,摆放了祭品,又清理了坟头,这才离去。

    刘万田上完坟,又去老宅那边给刘老爹和李氏送了些精米细面以及肉。

    一大早就启程来了这里,忙活完了这些事儿,再快马加鞭地赶回去。回到家,日头都已经偏了西。

    赵氏赶紧做了点午饭,一家人匆匆地吃了几口。

    吃过晌午饭,赵氏便和豆花一道,开始操持晚上的年夜饭。

    “二十八那天,你米姨让人送来了两条大青鱼,说是过年的时候吃。”赵氏一边舀水洗菜,一边说道。

    “娘,米姨送鱼来,这不是好事儿?你咋还愁眉苦脸的?”豆苗笑问。

    赵氏往旁边努了努嘴:“这不是早就买下了吗?太多了,吃不过来。”

    豆花顺着她所示的方向一看,果然见南屋檐下面并排挂着四条青鱼。其中两条大的,应该是米氏送过来的。另外两条小的,则应该是赵氏自己买的。那两条鱼也不算小,只是米氏让人送来的鱼实在太大,两相一比较,就显得小了。

    每年过年,年夜饭的饭桌上都会摆着一道鱼,或是清蒸,或是红烧,或是清炖。

    一条鱼也就吃一顿,顶多吃上两顿就没什么兴致了。今年却一下子多出了两条,还这么大的两条,所以赵氏就犯愁了。

    想当年吃不饱饭的时候,连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鱼。现在倒好,竟然多的吃不完,开始犯愁了。

    “娘,你也不用愁,不如把这鱼给我,我来做点不一样的。”豆花笑向赵氏说道。

    “你要做啥?”赵氏好奇地问。

    豆花又是灿然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行,你要做就做吧。”赵氏一边说着,一边舀了刚刚从井里打出来的温热的水,将菘菜洗干净。

    怎么做这鱼,豆花心中也有了计策。

    她取了鱼,利索地刮鳞去脏,又拿刀将鱼片开,剔掉鱼刺,只留干干净净的鱼肉,再把鱼肉剁成鱼茸。

    “娘,家里还有没有棒槌面子?要细细的。”豆花问赵氏。

    以前家中余粮不多的时候,吃的还是棒槌面子。后来赚钱多了,啥都不缺了,也就连棒槌面子都不吃了,全都是吃的白面和白米。

    “还有。”赵氏回道,起身走到东晒里的,提出半口袋的棒槌面子。

    白面虽然好吃,但棒槌面饼子却香甜,赵氏尤独爱这一口,所以家中也不乏这个。

    豆花用一只小干瓢搲了一些,放进盛着小半碗清水的碗里,搅和均匀。再倒入装着鱼茸的瓷盆子里,已然搅和匀。

    和匀的鱼茸再加入细盐一大撮,再打进去一个鸡蛋,从左至右顺着一个方向搅打。

    豆花手里拿着筷子,不停地在瓷盆子里转着圈。筷子碰到盆壁,时不时发出“叮”的一声。

    赵氏一边忙活,一边在旁边看着,不禁问道:“你这个要打多久?”

    “打到上劲了为止。”豆花说着,却停了下来,又向赵氏道,“不行了,娘,你帮我打会儿。”

    打这个东西太累人了,等她打好了,估计整条胳膊都要废了。

    赵氏在腰间系着的围裙上擦了擦手,拿起筷子,接着搅打。

    豆花觉得差不多了,这才让停了下来。

    另起了大锅,锅里倒入油,烧到半热。

    豆花抓起一把鱼茸,挤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形状,又拿了瓷汤匙蘸了水,舀起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茸,逐个放进油锅里炸。

    “娘,烧小点火。”豆花说道。

    她这是在做鱼饼,火大了就会容易外面焦酥而里面不熟。

    瓷勺里的鱼茸浸入了热热的油里,稍微片刻便定了型,成了鱼饼的模样。

    “这个可好吃了,可以炸好了直接吃,也可以拿来做汤。不但好吃,还容易存放不容易坏。”豆花一边炸,一边说道。

    赵氏往灶洞里面塞了一把柴火,回道:“香油炸出来的,能不好吃?”

    要不是现在家里日子好了,啥都舍得吃了,哪里能吃得上这个?

    豆花笑了笑,继续炸鱼饼。

    “做的啥啊?这么香。”鱼饼还没炸好,飘散出去的香味儿便把豆苗给勾了过来。

    豆苗进了灶房,正好看见豆苗手里拿着一只漏勺,正在往外捞锅里的东西。

    那东西炸的金黄金黄的,别说是闻起来多么诱人了,就是看上去,也能知道十足美味。

    豆花把炸好的鱼饼捞了出来,盛放在底下铺着两张煎饼的大笊篱里面。

    豆苗忍不得了,伸手便要拿一个尝尝。

    “仔细烫手!”豆花提醒她说道。

    然而豆苗依然没停下,从笊篱里面拣了一块鱼饼。热热的鱼饼烫的她左手换右手,不停地吹着。

    见她这样,豆花和赵氏全都笑了起来。

    豆苗好不容易吹凉了鱼饼,这才放在嘴里咬了一口。

    “嗯,好吃!太好吃了!”她才尝了一口,便称赞说道。

    外面酥脆,里面却无比鲜嫩,那鲜味儿自不必说,在唇齿间流连,让人回味无穷。

    豆花也拣了一块给赵氏:“娘,你也尝尝。”

    赵氏一尝,也是交口称赞。

    “这是啥?咋做的?”豆苗一边吃,一边问豆花。

    豆花笑着解释:“这叫鱼饼,就是用鱼肉做的。”

    听她这么一说,豆苗再仔细咂摸,点了点头。

    一开始吃的时候,她并没有尝出来是鱼肉,丝毫没有鱼肉那种老涩的口感,反而嫩嫩的,滑滑的。不过里面的那鲜味儿,却也不是别的肉所能有的。

    豆花用盘子装了两盘子的鱼饼,一盘上面撒上了香料,另一盘则切成了丝,打算等会儿用来做汤。

    撒上了香料的鱼饼,那自然越发好吃。

    豆花还记得,她前世的时候,喜欢把鱼豆腐切一切放进油锅里炸了,再在上面撒上盐和孜然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鱼饼的口感和鱼豆腐差不多,所以豆花便也照着这个法子吃,味道自然不错。

    年夜饭桌上,豆花做的干炸鱼饼和鱼饼汤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真是想不到,鱼肉还能像这样吃。”赵氏一边说,一边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