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百六十章不免伤感
    这婆子自然是从小就认识豆子的,此时一边给她上妆,一边说道:“这姑娘可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了!”

    赵氏也在一旁,听到她这么说,不由得跟着笑了起来。

    别人夸赞她闺女,她自然开心。

    “我记得以前有点黑的,现在一点都不了,咋就忽然变这么白了?”她又看着豆子说道。

    之前豆子的脸面肤色,当真可以算得上是黝黑了。但现在安全不黑了,虽说还不是十分白,但也勉强能说得上白皙细润了。

    豆苗在一旁听着,立马接了这婆子的话问道:“二大娘,你想知道这是为啥吗?”

    “为啥?”那全福婆子说道,“你快说说,要是真有法子能变白的话,我也试试去。”

    她的皮肤就不白,被太阳更是晒得黑黢黢的。并且,她还有个闺女,也是随了她,娘俩一般黑。如今见豆子变了这么大个模样,她不禁也心动了。便也跃跃欲试,也想知道豆子是用了啥法子,才变得这么白的。

    “因为我大姐是用了我做出来的美白香脂,所以才变白了的。”豆苗哈哈一笑,笑着说道。

    “是啥样的香脂?”那婆子又问。

    然而这次,豆苗却不再细说了,只是说了句:“二大娘,我正寻思着开个铺子呢,到时候专门卖这个香脂。你要是真想试试的话,可千万别忘了去买。”

    闻言,那婆子哈哈笑了起来 :“你这丫头,鬼机灵鬼机灵的,现在就打着算盘要挣你二大娘那份钱呢!”

    豆苗又哈哈笑了起来,赵氏也跟着笑了笑,不免嗔怪豆苗。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为了豆子的那张脸面,豆苗也的确是下了功夫了,她一直都在闷头钻研,试做各种能美白肌肤的东西。这半年多试下来,倒还真是有了不小的成效。现在豆子变白了的肌肤,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此,豆苗别提多高兴多得意了,心中更是增加了底气,觉得她的脂粉铺子只要一开张,生意肯定差不了。

    想想将来,豆苗无比得兴奋。这是属于她自己的铺子,是她真真正正想做的事情。

    待上完妆,全福婆子又开始给豆子梳发。她手上拿着木梳,一边梳,一边在口中唱着梳头歌

    “一梳举案齐眉,二梳白头到老,三梳子孙满堂……”

    这首梳头歌,之前春子出嫁的时候,豆花就听过,但此刻再听,心里越发觉得感触万千。

    她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家,已经四个年头了,和这家里的所有人一起生活了整整四年。到如今,大姐要出嫁了。虽说出嫁以后也还算是她的家人,但到底不能再天天见到了。

    这么一想,豆花不免就伤感了起来。

    “你这是咋了?”豆苗也发现了豆花的异样,便问了一句。

    “没事儿。”豆花笑笑,回道。

    等到那全福婆子给豆子梳头完毕,天色也不早了。 赵氏估摸着,迎亲的花轿应该很快就要来了。

    于是,她便走出去瞧了瞧,可是外面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但迎亲的队伍,依然没个影儿。

    赵氏见状,又走了回去。

    又过了会儿,门外突然有人跑过来告诉她,说迎亲的花轿来了。

    赵氏赶忙拿起一块绣着并蒂莲、四角垂流苏的红盖头,给豆子盖到了头上。又不忘嘱咐她说道:“过会儿不管发生啥,你可都得给我好好记住了,万万不能把这个盖头给拿下来。”

    豆子细细地回应了一声:“娘,我知道了。”

    赵氏又打量了她一番,便出去了。

    过了不消一会儿,门外果然喧闹了起来。

    “我出去看看”,豆苗自来爱看热闹,此时也是坐不住了,一溜烟便跑了出去。

    豆花也好奇,也想出去瞧瞧,便也跟着跑了出去。

    走到大门口,豆花见赵思远今日身穿簇新的大红色喜服,站在人群中,越发显得面如冠玉,风度翩翩,鹤立鸡群。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一点都没错。他今日看上去,便姿态昂扬,更加器宇不凡。

    豆花本家的几个兄弟,象征性地拦了拦大门,随后赵思远便和一个喜娘一道进来了。

    喜娘三次催妆过后,这边的全福婆子才搀扶着豆子,把她送到了那喜娘的手上。

    喜娘搀扶着她,又把她交给了赵思远。

    接下来,一对新人便走在红色地毯上,缓慢地朝着前方的桌案走去。

    赵氏和刘万田坐在那边,接受他们的辞别跪拜,又喂豆子吃了两口上轿饭。

    吃的娘家最后一口饭,盖头底下,豆子模糊了双眼。

    而赵氏和刘万田,全都一边笑着,一边抬手抹眼泪。

    赵思远搀扶着豆子,走出了大门。大红色的花轿微微前倾,豆子便被搀扶着上了花轿。

    “起轿——”

    伴随着轿夫一声嘹亮悠长的喊声,大红色的花轿就被抬了起来。

    豆子上了花轿,牢牢记住赵氏的嘱咐,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把盖头掀起来。

    前面是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地走在最前头。紧随其后的,是新娘的花轿。再往后,则是一长溜的嫁妆车队。

    几乎全村的人都出来了,这热闹的锣鼓声,这庞大的阵势,他们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几回。

    人群中,不免有人又是眼红又是羡慕,看着那一车又一车的嫁妆,酸溜溜地感慨:“这家子到底是挣了多少钱?”

    “看来是不少啊,要不然,就算是下了血本,也整治不出这么多东西来!”有人应和着回道。

    然而他话音才落,忽然又听见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一声惊叹:“竟还给陪送了田地!”

    众人一听这话,忙往打头的一辆拉嫁妆的车上望去,只见朱漆红木大箱子上面,赫赫然放着一块瓦片。

    按照这边的习俗,在嫁妆箱子上放瓦片,就表示这户人家给出嫁的闺女陪送了田地。

    “我的个老天爷,也不知道陪送了几亩,这下赵秀才可吃穿不愁了。”又有人说道。

    陪送田地的决定,也是赵氏和刘万田前不久才做下的。

    先前赵氏只顾着给置办嫁妆,光是那三十六抬嫁妆,就花了不少银子。只因为乡下姑娘出嫁,很少有给陪送田地的,除非是那地主家的女儿,才能有田地。所以,赵氏也就没往这上面想。

    可后来婚期越来越近了,赵氏和刘万田又越发不安了起来。假如赵思远明年秋闱不中,那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赵思远养活自己一人还行,但如今成了家,两个人,日子该咋过?

    于是,赵氏和刘万田合计了合计,决定在嫁妆里面,再给添上几亩田地。

    正好这会儿是冬天,买地也好买,刘万田便在城郊附近,买下了十亩良田。

    不过豆子和赵思远都不会耕种,这十亩地,租出去也好,或者是雇人来种也好,一年的收成,足足够养活他们两人的了。

    从刘家庄到杨树屯,就算是走着过去,也就半刻钟的功夫。所以,豆子的花轿和嫁妆行列,绕着刘家庄转了两圈,这才往杨树屯子村去了。

    豆子的花轿离开以后,豆花全家人站在门口,许久都没有离开。

    赵氏手里还端着个水盆,此刻她低头一看空空的水盆,一阵悲伤失落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日子过的咋就恁么快?一眨眼,她的大闺女都出嫁了。往后,就不住在家里了,见面的机会也少了。

    豆花往赵氏那边看了一眼,见她神色哀戚,便知道她定然是舍不得豆子。

    于是,豆花上前,向赵氏说道:“娘,屋里还有一屋子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