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百一十四章就是想气气她
    宋氏和刘媒婆也看见了赵氏,为了避免尴尬,本来要走的,然而,却偏偏被赵氏给喊住了。

    “哎呦,是刘大嫂啊,可真是好久不见了。”赵氏一边大声说着,一边向她们那边走了过去。

    人都过来了,即便她们想躲,也晚了,只能硬着头皮迎上去。

    “是啊,是好久不见了。”刘媒婆讪讪笑道。

    其实刘媒婆并不是个没眼见的人,当初赵家说要退亲的时候,她也劝诫过他们,奈何他们不听,执意非要退了不行,她也没啥办法了。

    只不过她这个做媒婆的,夹在中间,可就左右为难了,哪头都不讨好,赵氏更是不待见她。

    她们这些做媒婆的,惯会见了人脸上就带笑,于是,刘媒婆笑看着赵氏,随口问了一句:“许久没见着你了,去哪儿了?”

    “回了趟老家。”赵氏回道,心里又在期待着,希望她能继续问下去。

    刘媒婆果然如了她的愿,又接着问:“回老家去干啥了?见你这满面喜色的,是遇上啥喜事儿了?”

    闻言,赵氏也不管宋氏就站在一旁,哈哈笑了起来,说道:“还真是被你给说着了!就是有一件大喜事儿!”

    “啥事儿?”刘媒婆不由得好奇,忙问。

    赵氏便笑着回:“是我家豆子,前儿刚刚定下了亲事,已经过了小茶礼了。”

    说完这话,赵氏特意用眼角的余光往宋氏那边瞅了瞅,果然,见她面色阴沉的几乎能滴下水来。

    但赵氏才不会管她咋样,反而还得意洋洋。

    她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当初赵家非要退亲,打了她家好一个措手不及,全家人都为此伤怀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个仇怨,她可记在心里了。如今逮着了机会,自然要好好气一气宋氏。

    刘媒婆也没料到,自己随口问的几句客套话,竟然带出了这事儿。

    但她心里又不免好奇,豆子说的亲事,到底是谁家?

    刘媒婆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也顾不上宋氏还在旁边了,便向赵氏问道:“这么快就定下了?定的是哪家?”

    赵氏又爽朗地一笑:“我们村子附近的,也姓赵,还是个秀才呢!”

    一听她这么说,刘媒婆不由得真心赞叹:“那可不得了,竟然还是个秀才,果然是桩好亲事,大好事一件啊。”

    “是啊,是啊。”赵氏连声说道,又邀请刘媒婆,“赶明儿豆子出嫁的时候,大嫂子可要去家里喝杯喜酒。不管咋说,这事儿可有你一份功劳呢。”

    她这句话其实是故意说给宋氏听的,就是要让她知道,他们退亲,对她家来说,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还是一件好事。

    不过,刘媒婆听她这话,脸上不免也青一阵白一阵了起来。

    当初退亲,的确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行了,不说了啊,我得赶紧去买菜了。”赵氏说完,便挎着个篮子,依然一脸喜色,走远了。

    至于后面那两人咋样,她才不管。

    晚上吃饭的时候,赵氏忽然记起了这事儿,特意说了出来。

    听她说完,豆苗立即哈哈笑,还借用了豆花的话,向赵氏竖起大拇指:“娘,我给你点十二个赞。”

    豆苗性情爽直,大部分就是遗传自赵氏,和她思维方式也差不多,因此,听她这么说,自然要为她叫好。

    但刘万田却皱眉,说道:“你这么说,可不是把那刘媒婆也一并给得罪了?”

    赵氏却不以为意:“我还怕得罪她?她当时来退亲的时候,咋就不怕得罪了我?”

    “就是,咱不怕的。”豆花跟着附和了一声。

    其实她也觉的娘做的对,要是换做是她,估计她也会这么做。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了晚饭,又说了一会儿话,随后便各自去睡了。

    第二天,还是和往常一样,豆花姐妹三个去了铺子里,豆花和豆苗看着铺子,豆子看着福宝儿。

    如今铺子里又另外雇了两个人,人手足足够了。只是因为这两个人还没有完全上手,还要让谢远山再带着教一段时间,所以谢远山暂时还是不能抽出身来看顾铺子这边。因此,铺子这边,豆花和豆苗只能再多多照看一点。

    豆苗也觉的,往后这边应该用不大着她了,这样的话,她就可以做她喜欢的事情了。

    她的头脑中早已有了计策,想捯饬些胭脂水粉的来卖。可她又想和豆花的点心一样,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只不过,胭脂水粉那个东西,可不是她光说一说,想一想,就能弄的出来的。她也试了几次,只不过,全都以失败告终了。

    豆苗这几日,只能安心地待在铺子里,和豆花一起看着铺子。

    豆花也觉得用不了几个月,只等着新招来的那两个伙计熟悉了这边的活儿,谢远山腾出空来接管铺子,那她也没必要日日都在这里了。就像当初说好的那样,她做她的甩手掌柜,只负责每月出个新品,然后年终拿一半分红。

    只是,不在这里还能再做些啥?要是一直在家里闲着,没几天也就腻了,还是应该再做点其他的事儿。

    豆花心里想着,应该再拓展一个项目,再想一个赚钱的路子。只不过,她想了许久了,到现在都还是没能想到一个好的方案,也只能暂且在这里待着了。

    这段时间,最为繁忙的,绝对要数赵氏了。她不但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还要忙碌豆子的亲事。

    小茶礼已经过了,小茶礼那天,他们就和赵思远商量好了,定在四月初十,过大茶礼。赵思远没有意见,甚至心里暗中还想要再早一点。早一点过大茶礼,就能早一点成亲。这样,他也就能早一点见到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姑娘了。

    大茶礼的日子定下了,成亲的日子便也不远了。于是,赵氏便每天忙来忙去的,开始为豆子置办嫁妆。

    要是按照村里的那套,给姑娘准备的嫁妆,无非也就是家具,四时的衣物,套上几床被子,再拾掇上一些日常用物。但赵氏又想,赵思远那边本就贫寒,要是嫁妆不置办的丰厚了,难不成还要让豆子过去过苦日子?

    于是,她下定决心,打算多置办上一些给她。

    她先去找了个专门打嫁妆箱子的木匠,定了三十六只木箱子。等到出嫁的时候,这三十六只箱子全都放在车上,三十六只箱子就有三十六辆车,一串长长的嫁妆车队,可不是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要填满这三十六口大箱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就能办的成的。

    赵氏拿出了压箱底的钱,把她觉的凡是能用上的东西,都给豆子置办上了。

    见她如此,豆花不禁半开玩笑地说道:“娘,你这么舍得花钱,要是现在都花完了,等到我和豆苗出嫁的时候,你该拿什么来陪送了?”

    闻言,赵氏不禁笑了起来:“你这小丫头片子,想的还怪多。”

    笑完,她又接着说道:“你就尽管放心好了,你们三个都是娘的闺女,娘自然不会偏了倚了的,不管是谁,出嫁的时候,娘都给这么多。”

    “我可不要。”豆苗却立即回道。

    “你咋不要?”赵氏问她。

    豆苗只呵呵笑了笑,没回话,因为她知道,说了肯定要挨骂。

    但豆花却偏偏替她说了:“因为豆苗以后不打算嫁人啊。”

    “你敢!”果不其然,赵氏立马瞪眼。

    赵氏这么快的反应,把豆苗也给逗笑了,但还不忘甩给豆花一个白眼。

    豆花哈哈笑了起来。

    “不过,我也觉的,其实一个人挺好的,自由自在的,多好啊。”豆花又接着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