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百零二章突然又来提亲的
    赵氏仔细打量站在眼前的那妇人,见她身上穿着绛红色的袄裙,裙子上绣着一大片牡丹花。看穿着打扮,不像是来自穷苦人家的。

    “我瞧着你应该比我大,不如我就叫你一声大姐吧。”那妇人笑着与赵氏说道。

    然而赵氏不知道她到底是来干啥的,脸上便没多少热乎气儿,又问她:“你是谁?来干啥的?”

    被她这一问,那妇人立即又满脸堆笑,回道:“我娘家姓董,我这回来啊,是想给你家姑娘说媒。”

    赵氏盯着眼前这妇人,不由得诧异。说媒?媒婆?咋又来一个媒婆?

    见赵氏一脸疑惑,那妇人便说道:“大姐你家的大姑娘不是及笄了吗?到了说媒的年纪了,这不,我就过来瞧瞧。”

    赵氏不由得皱了眉,原来是给豆子说媒的。

    这才刚刚被赵家退了婚没几个月,就来说媒的,赵氏打心眼里不大愿意,便直接与那妇人说道:“不用劳烦你了,我家姑娘还小,我还想多留她几年。”

    刚刚经历过那些糟心事儿,豆子如今好不容易好了,要是再受到啥刺激,她简直不敢想象。

    但那妇人却并没有走,而是又接着劝她:“这不是啥大事儿,我家里也有闺女,咱这些当娘的,都不舍得让闺女早早离了咱们嫁到婆家去。”

    她这番话,却是说到了赵氏的心坎里,脸上的神色不禁也缓和了不少,不再是刚刚那冷冰冰的样子。

    于是,那媒婆便又道:“不舍得姑娘早早出阁,这没事儿,只要是看好了,就先定下来。省的到时候都被别人给挑拣没了,再想找个好人家,可就不容易了。”

    赵氏觉的她说的话有道理,便问了一句:“那你要说的,是谁家?”

    媒婆见总算说到了正题,心里也敞亮了起来,忙回道:“就是城南头住着的陈家。”

    “哪一家?”赵氏皱眉,在心里仔细想了起来。

    她搬来这城里住还不足一年,对城里的很多地方还不是十分了解。不过她依稀记得,城南头住着的人,可都是些穷苦的,大部分都是在城里摆小摊,起早贪黑做小买卖的人,要不然就是在各个饭庄或者是其他铺子里的帮忙的雇工。甚至,还有不少花子,也住在城南头的破屋里。

    所以赵氏心里好奇,这媒婆给说的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家?咋还住在那边呢?

    赵氏想不明白,便问了出来:“那人家,是做啥营生的?”

    媒婆并没有隐瞒,笑着回道:“是卖炭的。”

    一听这话,赵氏脸上顿时垮了下来。

    卖炭的,竟然是个卖炭翁。

    她不是瞧不上卖炭翁,而是觉的让豆子嫁给一个卖炭翁,成天忙忙碌碌的,还吃不上顿好饭,这样的日子未免也太艰难了。

    与其那样,她宁愿把豆子留在家里一辈子,养她一辈子。

    那媒婆自然看出了赵氏脸上的神情变化,便又说道:“大姐,你别看他家只是个卖炭的,可那生意啊,好着呢,一个月能挣好几两银子呢。”

    闻言,赵氏冷笑:“一个月好几两银子,是一二两还是八九两?是一年到头十二个月都能挣这些钱,还是挣一个月,吃十一个月?”

    赵氏也出身贫苦,自然知道卖炭的活儿也不好干。一年到头,也只有在最冷的两三个月里才能挣到点钱,其他时候,挣的少之又少。所以赵氏明白,这媒婆说的,必然是夸大了的。

    果然,听她这么说,媒婆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行了,你也不用再说了,这门亲事啊,我觉得不行。”赵氏说着,便要关门送客。

    却不料,那媒婆一时情急,竟然说道:“大姐,你再好好思量思量,毕竟你家姑娘如今这情况吧——”

    然而她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赵氏给喝住了。

    “我家姑娘咋了?啊?咋了?你倒是给我说清楚,我家姑娘咋了?”赵氏疾步向她走了过去,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就要向她讨个说法。

    赵氏明白,这妇人必定是想说,她家姑娘名声都狼狈成这个样子了,咋还挑三拣四的?有个男人肯要就不错了,哪里还容的她挑来拣去的?

    可赵氏却不答应了,这事在她心里就是一个痛,是一道深深的伤疤。而这妇人,偏生还想把她的这道伤疤揭开,她哪里能依?

    这妇人到底年纪轻,道行浅,见赵氏这一蹦三尺高的样子,不禁被她给吓住了,顿时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扭头就跑。

    赵氏见她跑远了,又冲着她的背影骂了两句,这才进了家门,关上了大门。

    关上大门的那一刻,赵氏还在心里庆幸。还好今天豆子去给春子帮忙看孩子去了, 要不然她听到这番话,必定又要难受了。

    然而赵氏心里还是不好受,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地叹气。

    她着实没想到,事情竟然传的这么快,不但村里都传遍了,就连这边,都有不少人知道了。

    可这又能有啥办法?她堵不住悠悠众口。唯一的法子就是把那个救了豆子的人找出来,让他来证明豆子的清白。可是都这么长时间了,仍然没找到。那个人,是不是已经离开了这里了?或者是,他们都想错了,他根本就不在县学里读书。

    赵氏虽然心里焦急,但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让豆子减少外出,尽量让她不要听到那些乱七八糟的话。

    这几日,因为临近过年了,铺子里比较之前繁忙了不少,春子没空照看孩子,豆子便去了铺子里,一边看着福宝儿,一边还能和豆苗谈天说地。

    她在铺子里,和豆花和豆苗待在一起,赵氏也能放心。

    福宝儿已经快满一周岁了,春子的奶不大够,就早早地给他添了些饮食。他除了吃奶,其他最常吃的,就是周记铺子里的米粉。

    福宝儿是个乖巧的孩子,只要不是饿了或者尿了,便不会哭闹,长相又细嫩,所以没人不喜欢他。

    然而这日,福宝儿却不大好带,玩了一会儿,便哭了起来。豆子怎么哄都哄不住,只好叫了春子过来,让她给孩子喂奶。

    只是,春子这几日忙的,吃不好睡不好,也没多少奶,都不够福宝儿吃的。孩子吃不饱,便又哇哇大哭了起来。

    春子没办法,只得与豆子说道:“周记铺子离这边也不算远,要不你去买点儿米粉来喂喂他吧。”

    “好”,豆子答应着,抱着福宝儿便出了铺子。

    到了周记铺子,豆子与那铺子里伙计说了一声:“要二两米粉。”

    福宝儿吃的少,二两就够他吃许久了。

    那伙计答应着,让她稍微等一等,等他给前头的客人称完了再来给她称。

    好在这会儿福宝儿也不哭了,豆子便逗着他玩了起来。

    却不料,就在此时,一阵刺耳又钻心的窃窃私语飘入了她的耳朵。

    “那就是刘家的大姑娘吧,怀里咋还抱着个孩子?”似乎是,门外经过的人,在门口指着她窃窃私语。

    又有人回道:“这谁知道呢?谁知道是生的谁的野种?”

    一听到这话,豆子整个人瞬间就僵住了,连福宝儿扯她的头发都没觉的痛。

    但最先说话的那人却反驳了起来:“咱可不能这么说,我瞧着这姑娘挺好的,断然不会做出那等事儿,是有人在造谣吧!”

    另一个夫人嗤笑一声:“你瞧着她是个好的,我可没瞧见。听说前几日,有媒婆上门去说亲,还被她娘给骂出来了,嫌那媒婆说的只是个卖炭翁。也不瞧瞧自家是个啥德行,还真当自己是个黄花大闺女呢!如今又不知道打哪儿弄出个野种来,哪个男人还敢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