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百章没找到那人
    “大妹妹,你找我啥事儿?”刘媒婆脸上堆着笑,看向赵氏问道。

    “我就来问问你,退亲的事儿,是不是他们家听到了啥风言风语,败坏我闺女毁了清白,这才要退的?”赵氏说起这事就来气,自然没啥好脸色。

    一听她这话,刘媒婆满脸尴尬之色。这些事儿,当初她不好说出口,这会儿,依然也不太好说。

    见她不回话,赵氏便又问:“你就说,是不是吧?”

    刘媒婆蹙着眉头,抿抿唇,迟疑了一瞬,这才点了点头:“是。”

    “果然啊,都是听了那些混账话!”赵氏怒极反笑。

    她就说嘛,本来都商量好了的,好端端的,咋就突然要退亲?原来事儿出在这里。

    “我也不知道那赵家打哪里听到的,反正就来找了我,非说要退亲”,刘媒婆看向赵氏,一脸无奈,“我当时就说他们,八成这里面有啥误会吧,我瞧着咱家姑娘不是那种人。可他们就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退了不行!”

    这事儿也着实让她为难了,她也想不到,竟然会出这种变故。后来她去和赵氏说那家要退亲,至于退亲的理由,当真是不好说出口,这才依了当时赵氏说的,说他们又说着了一门更好的亲事。

    刘媒婆此时这么说,也是为了宽一下赵氏的心,让她起码别来怨她。

    然而赵氏只是哼了一声,挑了挑眉梢,并没再说别的。

    “这到底是咋回事?”刘媒婆紧接着,小心问道。

    “还能是咋回事?不知道哪个杀千刀的造的谣,编出这等混账话,平白污我姑娘的名声。要是被我知道是谁,我非剥了他的皮不行!”赵氏气的咬牙切齿。

    听她这话,刘媒婆呵呵笑了笑:“我早就说嘛,这事儿不可能是真的。”

    说完,她又看着赵氏的脸色,接着说:“原来还真是一场误会。要不这样,我再帮着说和说和?”

    “千万别!”赵氏立即打断了她。

    “就那等人家,不分青红皂白,不辨个是非,旁人说啥他信啥,他配不上我闺女!就算我闺女一辈子不嫁人,也不会嫁到那家去!也省的我膈应!”赵氏又气冲冲地说道。

    刘媒婆见她主意已定,便也不再说了。

    “行了”,赵氏叹了口气,“我就是来找你问一问,要个答案,这会儿知道了,我也走了。”

    说完,赵氏便越过了刘媒婆,向着大门口走去。

    刘媒婆转身,冲着她的背影又寒暄着:“大妹妹,你慢走,再来玩啊!”

    赵氏没搭理她,一眨眼便走出了老远。

    回到家,赵氏见豆子好好的,正带着拴子在院子里玩儿,心里的怒意便消了好些。

    她气了几天,这事儿也就渐渐地过去了。

    这日,赵氏催促着刘万田回村里一趟,把地里的那几垄果子给起了。

    上回她想去起的,结果和那贼闹了一场,果子没起成,还招惹了这么一场祸事。

    “你去起了果子,再去咱那附近,十里八村的,好好找一找,把豆子说的那个人找出来。”赵氏少不得嘱咐。

    “哎,好。”刘万田答应着,收拾了一下东西,便上了马车,去了刘家庄。

    地里的果子就种了那几垄子,没一会儿的功夫刘万田就全都拔了出来,又拾了散落在地上和土里的果子,随后全都放上了平车,拉到了自家院子里。

    这村里,每家每户都有打谷场,他家也有。不过他家院子里大,把果子摘下来晒在院子里,也能晒得开,而且,还不怕人偷。

    忙活完了这些,刘万田便去了这附近几个村子的学堂,找学堂的先生打听了打听,有没有一个年纪二十上下的学子。

    他第二天才回家里去,才一回去,赵氏便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咋样?找到了没有?”

    刘万田摇摇头:“没有,不好找。”

    “咋不好找呢?”一听说他没找到,赵氏就焦急了起来。

    “你没和我说他长的啥样,更没说是哪个村的,你让我上哪找去?”刘万田哭笑不得,这事儿,着实为难。

    闻言,赵氏叹了口气:“也是啊。”

    啥都不知道,确实不好找。

    “爹,娘,你们在说啥?”恰巧这时,豆花回来了,见爹娘似乎在商量啥事,便好奇地问了一句。

    豆花是个懂事的孩子,主意也多,因此赵氏并没有瞒着她,直言道:“让你爹去找那个救了你大姐的人,你爹没找到。”

    赵氏皱着眉,不禁又是一声叹息。

    听这番话,豆花想了想,又向刘万田问道:“爹,你去哪儿找了?”

    “咱那附近的学堂里。”刘万田回答。

    既然那么晚了还能经过他们村子,那肯定是他们庄上附近村子的人。而且那人又是一副书生模样的打扮,那他最常去的,必定是学堂。去学堂找,这个思路没错。

    “咱们附近的学堂你都找了?”豆花又问。

    “嗯”,刘万田一边回应着,一边又摸出了旱烟袋。

    能办学堂的,最起码也得是有秀才功名的人。而秀才的功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隔上许多年一个村里能出一个那就算是不错的了。秀才少,因此,学堂也不是每个村都有的。某一个村里有人开了学堂,通常都是周围五六个村庄的孩子都会去念书。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那十里八村的,学堂并没有几个。所以,不存在刘万田漏掉的情况。

    “娘,那个人,大姐还说了啥没有?”豆花转而又问赵氏。

    赵氏再仔细思索,摇摇头:“除了是个书生模样,二十上下,别的就没再说了。”

    豆花抿抿唇:“娘,不如你再让大姐好好想想,仅凭这些,实在是太难找了。”

    听豆花这话,赵氏犹豫了犹豫,点了点头。

    她本来不想再和豆子说起这事儿的,生怕她会心里再不舒坦。但为了找出那个人,还她清白,也只能这么做了。

    豆子又仔细想了想,说道:“那时候天都黑了,我也看不大真切了,只记得他穿着天青色儒衫,头发也用天青色的带子绑着,大约摸这么高。”

    一边说着,豆子一边伸手在自己头顶比量了比量。

    那时候天色确实黑了,她又害怕的要死,哪里还有心思去仔细打量他长啥样子?当时她跟在他的后面走,之所以还能记得他衣裳和发带的颜色,全都是因为她时不时地就要抬头看看他的背影,生怕他会丢下她自己走了。

    那个时候她怕都要怕死了,自然把那人当做了救命的稻草,死死地抓着,生怕一旦丢掉了他,自己又会有生命危险一样。

    她说完,赵氏依然愁眉不展。还是这样,并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豆花也把她这些话在心里仔仔细细地过了一遍,突然眼睛一亮,匆忙看向豆子问道:“大姐,你说他穿着天青色的衣裳,还戴着天青色的发带?”

    “嗯,是。”豆子点点头的。

    因为她当时跟在他后面走,所以也只能看清他衣裳和发带的颜色了。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豆花忽然笑了起来。

    “我知道爹为啥找不到了。”

    “为啥?”赵氏忙问,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她。

    “因为他根本就不在咱们那边的学堂里。”豆花笑着说道。

    赵氏和刘万田全都凝眉望着她,一脸迷惑。

    不在那边的学堂里?那在哪边的学堂里?

    赵氏等不及,便催促着她说道:“快说快说,他会在哪儿?急死个人了。”

    只要知道了那个人可能在哪里,再去找,那必定就能找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