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二百五十七章简直是在胡闹
    且说米氏从宋锦元那边离开,回去以后见宋安修还在书案上算着今天的账。

    “元儿睡了?”宋安修见她回来了,转头看向她问道。

    米氏在桌边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喝了一口:“还没有呢。”

    “怎么这会儿还不睡?明天不上学了?”宋安修皱眉。

    米氏唇边扬起一抹笑:“他哪里能睡得着?不想要那几个丫头,可是老太太偏要给,他就出去了。”

    “去哪了?”宋安修接着问。

    “在东厢房。”米氏又喝了一口茶,回道。

    还好没出了家门,要不然,可不要让她担心死?

    “赶明儿你走之前,去和老太太说说吧,除了你,八成谁去说都不管用,更讨不了好。”米氏又道。

    宋安修答应了下来,收起了账本,洗漱完了上床去睡了。

    最近春茶上市,铺子里忙的不可开交,他每天都是起五更睡半夜的,天还不亮就早早地起来了。

    老太太上了年纪了,觉少,晚上睡得也早,所以每天也是天一亮就起来了。

    宋安修记着米氏的话,走之前先去了老太太那边。

    他过去的时候,老太太也才刚刚起身,正在被丫头伺候着梳洗。

    见他来了,宋老太太便问了一句:“你来作甚?”

    她心里已然猜到了个七七八八,想来肯定是为的那几个丫头的事儿。不用说,又是听媳妇吹了枕边风了。

    昨儿那事儿,即便她并没有知会米氏,但米氏肯定也能知道。

    这个儿子不和她一条心,宋老太太也十分无奈。但也没别的办法,他就这一个儿子,如今更是家里的顶梁柱,不管什么事儿,只能他说了算。

    果不其然,宋安修笑了笑,开门见山地与她说道:“娘,元儿现在还小,该以学业为重,您就别为他操别的心了。”

    宋老太太闻言,轻哼一声,瞪了他一眼。

    宋安修着急去铺子里,也不能在这边耽搁时间,又说道:“那四个丫头,我已经让人带出去卖了,您就不用费心了。”

    说完这话,宋安修急着要走,却被宋老太太给喝住了。

    “反了反了!你们一个个都反了天了!”宋老太太扯着嗓子喊道。

    宋安修无奈地皱了皱眉:“娘,我知道您是疼元儿,可他现在未免也太小了一点。”

    “小怎么了?就得在他小的时候就做打算!”宋老太太大声驳斥,“要不然等到他以后被那小妖精勾住了魂,非要娶那么个东西进门,你说怎么办?”

    宋安修一双眉头皱的更紧了。

    首先,老太太未免也想的太多了。

    其次,他并不觉的豆花那孩子有什么不好的。

    “反正这事儿就这样,以后你别管了。”宋安修说完,又急着要走。

    宋老太太却不依不饶,又扯着嗓子喊道:“不让我管?我还偏要管!你卖一个,我就送两个过去!”

    宋安修面色阴沉如铅灰色的天,喝道:“简直就是胡闹!”

    他阴鸷的眼神看了宋老太太一眼,随即便走了。

    即便那是他亲的亲生母亲,但在这件事上,未免也太胡闹了。

    宋安修走了以后,宋老太太心里气不过,去了米氏那边说了好一通乱七八糟的话,米氏只全当没听见,吃完了早饭,又匆匆地出去了。

    宋锦元也上学去了,整个家里,除了丫头奴婢小厮,就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宋老太太不禁觉的孤独十分,又想着,过几天,再把红莲那孩子接来陪她一段日子吧。

    至于给宋锦元房里塞人这事,她也只能作罢了。

    她到底是老了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现在整个家里,都是儿子和儿媳妇说的算了。她就算是又给宋锦元的房里添了人,结果只会还是那样。不管她添多少,最后都会被卖掉。

    傍晚,宋锦元下了学,又去了豆花那边。

    “昨儿你没回,你祖母又生气了没有?”豆花看向他问道。

    她后来听豆苗说,昨天宋老太太走的时候,气的不轻。就她那个性子,想来不会轻易就过去了吧。因此,豆花便问了宋锦元一声。

    但宋锦元却摇摇头:“没有,我回去以后说了几句好话,她就不生气了。”

    宋锦元轻描淡写地回答,并没有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告诉豆花。

    他觉的,要是告诉了豆花,豆花肯定会多想,或许还可能心里不高兴。他不想让豆花不高兴,所以还是不要说了的好。

    宋锦元这么说,豆花也就信以为真,不再这个话题上纠结下去了,转而说起了别的事。

    一直到铺子快打烊的时候,宋锦元这才走了。

    他刚刚走了没一会儿,谢远山便回来了。

    “表哥,咋样?”豆花赶忙向他问道。

    她问的,自然是烧瓷的事儿。

    她和豆苗昨天晚上设计出了铺子的标记,画好了图纸,交给了谢远山。谢远山一早便出去了,这会儿才回来。

    “嗯,没问题。”谢远山点头回道。

    就是找个烧瓷的窑子罢了,这不是什么难事,至于那个标记,只要有图纸,瓷窑里就有工匠照着图纸,把图案描画在上面。

    豆花和豆苗设计出来的标记简单大方,并不难画。这对于瓷窑里的那些画工来说,就更不是一件难事了。

    听见谢远山一切顺利,并没什么困难,豆花便放下了心,脸上露出了笑容。

    烧几百个碟子并不需要多少钱,但它所能带来的广告效益,却是巨大的。

    “那等到碟子烧好了以后,咱就给合伙人送去。”豆花又笑着说道。

    谢远山答应着,见天色已晚,便拿了门板,关了铺子门。

    几天过后,铺子里定制的碟子就烧好了,豆花亲自去看了看,很是满意,于是就付了钱,拿了货,把这些碟子给李管事送了过去。

    “我还怕不够,前几日还专门又买了一些。”李管事笑着说道。

    说完,他又拿起豆花送来的碟子看了看:“这是啥?”

    他指着碟子上面画着的标记问道。

    豆花也拿起一个,指给他看;“你看,这个就是我们铺子的标记,是一个蛋糕的形状。以后但凡是用这种碟子装的点心,那就都是我们铺子里的。”

    闻言,李管事点了点头,不由得赞叹,这个想法,果然很妙。

    带着标记的碟子投放出去以后,过了没几天,就收到了效果。豆花和豆苗能明显的感觉到,最近以来,来铺子里买点心的人多起来了。

    可见,这个法子果然见效。

    不知不觉,福宝儿满月了。

    满月那天,赵氏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把相熟的邻里也都请来了,邀请他们一起吃福宝儿的满月宴。

    豆花却在心里盘算着,应该先去找找宅子了,如果有合适的,就赶紧定下来算了。

    福宝儿的满月才过了没几天,逢集那天,刘万田来赶集了。

    “地里都种完了?”赵氏问道。

    “嗯”,刘万田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答应着,“都种上了,种上一半棒槌,二分果子,二分豆子,剩下的都种了地瓜。”

    “行”,赵氏回答,“也就得这么种。”

    平日里吃的,主要就是棒槌和地瓜。但是过年的时候要做豆腐,所以豆子也是不能缺的。还有果子,过年的时候,也好炒香了给孩子们吃。

    “三个孩子可还好?”赵氏又问。

    她人在这里,但那颗心,可一刻都没从孩子身上移开过。

    以前在家的时候,见不着豆花和豆苗,她便惦记她们。现在在这边,见不到家里的三个孩子,她又开始惦记他们了。

    要是不分开,都能在一起,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