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一百九十六章就得无所不用其极
    豆花抓住这个机会,又接着说道:“奶,上回我们也和你对过账了,你也知道的,我们这铺子根本不怎么赚钱。如果你非要让我们撵了那五个人,让珍儿来干活。这也行,大不了我们赔给人家钱就是了,一个人一个月半吊钱,一年就是六两银子,五个人就是三十两银子。这个钱,我们出!”

    听闻这话,豆苗诧异地看向豆花,她不会说真的吧?葫芦里卖的又是啥药?啥契约不契约的?

    契约这事,本就是豆花拿来诓骗李氏的。

    李氏听豆花这么说,也不是十分相信,转头看向豆花。

    豆花又道:“但这三十两银子赔给人家,我们这铺子可就真的山穷水尽了。所以,我得先和你说好,到那时候, 我们要是没钱给你那每个月的半吊钱,也没钱及时发给珍儿妹妹工钱,你和二婶都得担待着点儿。”

    一听这话,李氏急了;“那咋行?一个月给我半吊钱,那可是有字据的。”

    “是,我知道”,豆花答应着,“又不是说我们想赖账,就是一时手头实在紧,没闲钱了,就先欠一段时间。”

    “那也不行!”李氏一口回绝了。

    她那半吊钱,每月必须拿到,啥理由都不行。

    “奶,你这样就难为人了。就因为你这一句话,我们已经赔了三十两银子了,晚上一段时间再给你钱,这不为过吧?”豆花皱了皱眉。

    李氏不说话了。

    豆花却又说道:“反正事情就是这样了,要么我们赔钱,迟一些给你和珍儿妹妹的工钱,要么就不撵人走。”

    李氏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动弹。

    豆花也不催促她。

    过了会儿,李氏转头瞪了她一眼,扬长而去。

    见她走出了铺子,豆花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就是个自私到极点的人,不管咋样,自己的那份都必须紧紧地攥在手里,才不会去管别人。”豆花说道,面带不屑。

    “嗯”,豆苗答应着,“还是你厉害!”

    一听李氏那种胡搅蛮缠的话她就来气,一点都不想再和她周旋。

    “对付这种人,也得无所不用其极。”豆花唇边扬起一抹冷笑。

    也亏得之前答应了李氏每月给她半吊钱,还为此立下了字据。要不然,这下还真是拿不住她。

    李氏经过好一番思量,觉的还是自己那半吊钱比较重要。她们赔了三十两银子,万一真的没钱再给她了,那可不行。银钱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比较踏实,即便有字据,她也还是不放心。

    珍儿不去就不去吧,她犯不着为了那个丫头冒这个风险。

    不过沈氏那懒婆娘昨儿那话却说对了,珍儿如今也不小了,饭量见长,在家里一年到头的,平白要吃不少口粮,还一点活儿不干。

    白白养着那个丫头,李氏越想心里越不舒坦。要是能有个去处让她去就好了,只是可惜了,铺子那边已经雇了人了,用不着她了。

    到底是上了年纪了,走了这大半天,李氏腿脚也累了,见前面树荫里有块大石头,便走过去坐了下来,歇歇脚。

    她才坐下没一会儿,忽然听见有人喊她。李氏抬头一看,见前面有个身穿青布褂子,腰上系着灰麻布裙子的婆子正向她走过来。

    李氏看了她一眼,觉的她有些面熟,但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她是谁了。

    “他三姑,你也来赶集了?”那婆子走了过来,一边和她打着招呼,一边在她旁边的大石头上也坐了下来。

    李氏又想了想,这婆子这般称呼她,难不成是她娘家那边的人?

    她在娘家排行第三,有不少小辈得叫她三姑。

    可是她都离开娘家那么多年了,自打爹娘死后,她也很多年没回去过了,娘家那边的人,哪里还能记得?

    见她这番模样,这婆子便猜出李氏八成是忘了她了。便笑着说道:“我是你娘家庄上的,就在村后住着,河沿上的那家。”

    她这么一说,李氏再一想,隐约有点印象了。

    “你是大嫂子?”她迟疑着问。

    “是,就是我!”那婆子忙点头,“我嫁去你们村不久,你就出阁了。”

    这下李氏能确定了,眼前这婆子,的确是她娘家庄上的,住在村后河沿上,按照村里的辈分,她要叫这婆子的男人一声大哥,叫这个婆子一声大嫂子。

    只不过后来听说这婆子做了牙婆,所以人都称她为孙牙婆。

    “你今儿也来赶集?”李氏脸上带上了几分生疏的笑,问道。

    “我就是个集不露,哪一集都来。”孙牙婆说着这话,哈哈笑了起来。

    李氏也跟着笑了笑,不咸不淡地回了句:“来赶集也没啥事儿,过来一趟就得花钱,能不来就不来了。”

    孙牙婆点点头,却又说道:“我和你不一样,我这是有买卖,哪一集都得来。”

    李氏瞅了她一眼,心里明白,这婆子说的买卖,八成就是卖小女娃。

    庄户人家日子过的艰难,年年都有饿死人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卖个孩子。

    卖出去的多半都是女孩儿,反正家里孩子多,女孩儿又是赔钱货,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就卖出去算了。

    这些女孩儿被卖出去,大多数都是进了富贵人家当丫头。虽说是奴婢,但到底也是吃穿不愁了。所以,乡下父母卖女孩儿,也没啥舍不得的。卖出去,说不定对她来说,还是一条活路。

    孙牙婆就是专门做这种买卖的,谁家有想卖孩子的,就去找她,由她牵线,给找买主。在这一行混的时候长了,她也就有了自己的路子。不少大户人家的管事要买丫头了,就会来找她。所以她平时也会留心打听着,看看谁家有卖丫头的打算。

    如果有卖的,就会趁着逢集那天,村里有牛车进城,带着孩子过来,交到孙牙婆手里。所以,孙牙婆几乎每个集都会来。

    这回也是巧,竟然遇见熟人了。

    孙牙婆还记得李氏,记得她当姑娘的时候就爱钱,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

    话说这会儿,李氏对孙牙婆的买卖不免好奇了起来,便问道:“大嫂子,你这买卖,咋样?”

    说起这话,孙牙婆又笑了起来:“还能咋样?就那个样,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说完,孙牙婆停顿了片刻,又接着道:“他三姑,我和你商量个事儿,你要是瞅见谁家有想卖丫头的打算,就过来告诉我成不?我也不能亏待了你,也得给你点辛苦钱。”

    一听说有钱拿,李氏自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哎,行,我都给你留意着。”

    说着,她又问:“你都要啥样的丫头?”

    “这个不拘,有时候要勤快能干活的,有时候要模样好的,也有时候专门要年纪小的。”孙牙婆回道。

    反正客人要啥样的丫头,她就给找啥样的丫头。

    勤快能干活,和模样好的,这两种李氏能理解,但为啥还有专门要年纪小的?

    心里疑惑,李氏便问了出来。

    孙牙婆呵呵笑了笑:“那些富贵老爷的想法,咱可猜不透。不过反正他们给咱银子,咱就照那样子给找就是了。”

    闻言,李氏点了点头。

    “卖一个丫头,她的爹娘能得多少银钱?”李氏又问。

    孙牙婆又笑了笑:“这个也说不准,要看买家出价。要是寻常的粗使丫头,一般也就二两银子。要是模样周正俊俏的,能进主子房里伺候的,得五六两。”

    李氏又点了点头,一个丫头五六两银子,也顶的上一大家子半年的嚼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