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一百八十九章要买大宅子
    隔着老远,沈氏就看见豆花手上拿着东西,往这边走来了。

    今天是中秋节,沈氏一猜就猜到了,豆花手上拿的,肯定是好东西,送去给她爷爷奶奶吃的。

    沈氏抱着孩子,一直看着豆花,等到走了过来,便问道:“豆花拿的是啥?”

    豆花不想搭理她,只随意回了一句:“给爷奶送的月饼。”

    说完这话,豆花也不再管沈氏又说了啥,径直往前走了。

    沈氏在后面抱着孩子,也跟着走了。她可瞧见了,豆花拿的可不仅仅是月饼,好像还有点心。

    上回李氏从铺子里回来,还讹了两斤点心,带回来给了刘万方,她也尝了尝,那滋味,可真是太好吃了。豆花这回也送了点心来,她得赶紧回去,要是回去的晚了,可能就吃不上了。

    豆花拿着东西进了家门,见刘老爹正蹲在堂屋门旁抽着旱烟,李氏正在叮叮当当地剁野菜喂鸡。

    “爷,奶”,她跨过了门槛,喊了他们一声,“我娘让我给你们送月饼来了,还有一些点心。”

    豆花一边说着,一边拿着东西走了过去。

    李氏只是看了她一眼,并没有回话。心里却在想,就只送点月饼就行了?也不割一道猪肉拿来。

    刘老爹答应着,又向豆花说道:“放桌上吧。”

    “嗯”,豆花点点头,把月饼和点心放在了堂屋的桌上。

    她本来打算送完东西就走的,却不料,才要走,又听刘老爹问道:“铺子里的生意咋样?”

    刘老爹不同于李氏,不会闹事更不会讹钱,因此豆花便正经回道:“起初不是很好,不过现在行了,还算不错。”

    刘老爹吧嗒了两口旱烟,又问:“你小姑和小姑父,也都在铺子里头干活是不?”

    “是”,豆花又回答,“不过我们都已经说好了,这个铺子,我们家和小姑家,各占一半。挣了钱就对半分,赔了钱也对半担着。”

    刘老爹点了点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样也好,你们互相照应着。”

    说完这句话,他便让豆花回家去了。

    豆花刚走,沈氏抱着孩子就进了堂屋,见李氏还在剁野菜喂鸡,没注意这边,迅速打开了油纸包,拿起一块点心吃了起来。

    吃了一口,沈氏差点没把舌头给咬下来。这回的点心,好像比上回更好吃了。

    然而恰好这时,怀里的孩子突然哭了起来。

    孩子一哭,李氏回头一看,见沈氏竟然在吃点心,不免心中窝火,蹭的站起来,朝着她就骂了起来。

    “饿死鬼托生的懒婆娘,除了吃还能干点啥?看个孩子都看不好!”

    豆花刚刚拿来的点心,她都还没吃,竟然被这懒婆娘给抢了先。

    “娘,我这不是饿了,见桌上正好有东西,所以就吃了一口嘛。”沈氏站起来,抱着孩子一边拍着他的背哄着,一边四处溜达着。

    李氏却不信,白了她一眼。这懒婆娘啥德行,别以为她不知道。

    沈氏又接着说道:“娘,我现在还得给三牛喂奶,一个人吃饭两个人用,当真饿的快。中午就喝了点菜汤,能顶啥用?两泡尿就没了,更别说攒下奶水了。”

    “就你事多!”李氏又斥责了她一句。

    沈氏却叹了口气,哄着仍然哭泣不止的孩子,听起来是在和孩子说话,实则就是说给李氏听的。

    “三牛啊,我的儿,你可别哭了,哭断了肠子也没奶吃。你也得体谅你娘啊,天天喝菜汤吃窝窝头,上哪攒奶给你吃?”

    李氏这人抠门的紧,天天喝菜汤吃窝窝头也是事实。对于沈氏来说,能吃得上窝窝头已经是好的了。李氏说男人要下地干活,要有力气,得多吃干饭。女人成天就在家里蹲着,又不需要下地干重活儿,吃啥干粮?

    如此一来,只有在刘老爹和刘万方吃完饭,还剩下了窝窝头的份儿上,沈氏才能吃上一两个。

    但即便是这一两个,婆婆都不舍得让她吃。

    这几日,有一个想法一直在沈氏心里盘桓着,那就是分家。

    老大一家分出去单过,这才几年?你瞧那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又是卖这个又是卖那个,还开了铺子,赚了数不清多少钱。

    她们一家要是也分出去单过,也做点买卖,肯定也能赚钱。即便赚不多,赚得少也行啊,最起码,也得比现在这日子强。

    沈氏的想法是好的,但她却并没有把自己家和大房一家的差异考虑进去。

    豆花回到家,赵氏的团圆饭还没做好,她便进了灶房,帮着她一起来做。

    “送去了?”赵氏一边炒菜,一边问了一句。

    “送去了”,豆花回道,“二婶抱着三牛站在巷子头上,看见我去了,也赶忙回去了。”

    闻言,赵氏笑了笑:“她成天抱着孩子站巷头,也就见着有好东西了,才能上赶着往家里跑。”

    说完这话,赵氏又吩咐豆花:“过来帮我看把火,我把这个盛出来。”

    一听这话,豆花心里微微诧异,娘从来不让她烧火的,因为她知道她不会烧火,这回咋就让她烧火了?

    于是,豆花笑道:“娘你就不怕我给你把火烧死了?”

    “你不是学会烧火了吗?”赵氏笑着问了一句。

    都学会烧火了,怎么还能再把火烧死?

    她这么一说,豆花便想起了。上回教徐晏做桂花糕,徐晏烧的火,娘以为是她烧的,所以就当她学会说火了。

    豆花笑了笑,没回话,走过去把柴火往灶洞里面推了推。

    烧火这事儿,她并没有说破。

    不过,一转眼,徐晏已经走了大半年了,他,还好吗?现在怎么样了?

    豆花很想知道,却又无从得知,只能微微叹了口气。

    赵氏敏锐地察觉到了,便问她:“好端端的,你叹的啥气?”

    豆花皱了皱眉,说了个借口:“我正苦恼着呢,之前的确是学会了烧火的,但这会儿不知咋的,竟然又不会了。”

    赵氏听她这话,不由得笑出了声:“你这丫头,想偷懒就明说,学会了烧火哪里还能再忘?”

    正好她也把锅里的菜盛了出来,顺手就把豆花赶到一边去了。

    豆花站在一旁,一边看着她做菜,一边陪她说着话。

    “娘,我说真的”,豆花又道,“等到咱明年赚了钱,真的在城里买个大宅子,你觉的咋样?”

    “在城里买宅子干啥?”赵氏反问,“咱家这宅子现在已经够大了,住着也舒服。”

    既然如此,何必非要在城里再买?住在村里多好?左邻右舍都是熟悉的人,去到城里还人生地不熟的,不如住在这里好。

    “不是,娘,你想啊”,豆花向她解释,“就算你们不去住,我和豆苗也得住啊。铺子里没住的地方了,我和豆苗要是一直住在小姑家里,一来到底挤吧了点儿,二来,也不是很方便。你说是不是?”

    听豆花这番话,赵氏再一想,觉的的确有道理。

    春子和谢远山现在住着的那个小院她去看过,不大,一点点,住四个人的确是挤吧了一些。况且,这姐妹两个也一年比一年大了,一直住在姑家,也确实不好。

    “但是一座宅子可贵着呢!”一想到城里宅子的价钱,赵氏不免又心疼了起来。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只要到年底还清了铺子的钱,接下来,我们可就是纯赚了。别说一座宅子了,一年买上两座宅子都能。”豆花信心满满,她相信,接下来,点心铺子肯定能赚更多的钱。

    赵氏被她说动了,只得答应了下来。随后,却又问了一句:“你小姑有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