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一百七十二章沈氏生了个儿子
    春子出嫁也有半年多了,因为之前和李氏闹得不愉快,所以除了回门那日,便再也没有回去看过。

    然而到底是自己的亲生爹娘,要说心里不惦念,那是假的。

    “都还那样,没啥不好的。”赵氏回道。

    “那就好”,春子笑着点点头,又指着苗儿和二芹向赵氏介绍,“这是宋夫人调来咱这里帮忙的两个丫头,可勤快了,她们一来啊,我也轻松了不少。”

    二芹和苗儿也笑看着赵氏,异口同声地叫了一声“婶子”。

    赵氏笑着点头,将她们两人打量了一番,又道:“辛苦你们了,在这里就当做自己家一样,可千万别拘谨。”

    “哎,好,小姑和两个姑娘待我们都好着呢。”二芹笑着回道。

    她话音落下,苗儿又向春子说道:“小姑你们出去叙话吧,这里有我们照看着就行了。”

    春子点了点头,便和赵氏一起出了后厨。

    “到楼上去吧,楼上清净。”说着,豆花便走在前面,带她们到了楼上。

    刚刚说起老家的人,赵氏又接着道:“前个月,你二嫂刚生了个小子,如今才出了月子。”

    “大嫂你咋没让人告诉我?”春子皱了皱眉,略显焦急,“孩子洗三我没去,她可不又得生气?”

    她现在出了嫁,成了家,和以前又不一样。二嫂的孩子洗三,她这个做小姑的,总该给个添盆钱才是。但她没给钱,人也没到,照沈氏的为人,可不又得整出啥幺蛾子?

    赵氏却笑着摇摇头:“没事儿,我寻思着你们这边忙,脱不开身,回去一趟也不方便,就没告诉你。左右也不是啥大事儿,添盆的钱,我就替你添上了。”

    一听赵氏这话,春子这才放下了心,又问她:“添了多少钱?我好给你。”

    赵氏又摇头:“瞧你说的,啥给不给的?总共也没几个钱,你帮我照顾豆花和豆苗,我还没好好谢谢你呢!“

    春子笑着叹了口气:“大嫂这话可就说重了,这两个丫头都懂事,哪里用得着我照顾?”

    要非说她照顾了,那顶多就是她每天给这姐俩做点饭。

    “没事儿,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赵氏又道。

    拴子洗三的时候,沈氏添了十个添盆钱,这回轮到她的孩子洗三,赵氏便也只添了十个。果子只添了八个,赵氏觉的,果子是姐姐,春子是妹妹,春子总不能越过了她去,所以也替春子只添了八个。

    八文钱而已,根本不值一提。

    为这事,沈氏自然要生气,逢人便说道。

    “他们家又是做这个买卖,又是做那个买卖的,挣了恁多钱,盖了大宅子,如今还在城里开了铺子,那日子过的都肥的流油,到我三牛洗三了,她好歹是亲大娘,竟然只给十文钱,还不够恶心人的!”

    沈氏这话,早就传到了赵氏的耳朵里,但她并没搭理。

    她家日子过的好了那是她家的本事,谁要是眼红,谁就自己凭本事去挣,她绝对不会拦着。可是她家有钱了,就要多出钱,这不是个道理!钱有的是,但她绝对不会白白花扔出去还听不见个响。

    沈氏那是啥人?最是贪得无厌的,给她多少她都嫌少,她何必拿着白花花的银子去填她那个填不满的窟窿?

    赵氏和春子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

    豆花看了看天色,说道:“该吃晌午饭了,要不咱今天不做了,下馆子去咋样?”

    赵氏忙回绝:“那得花多少钱?再说了,铺子咋办?你去吃饭了没人看着咋成?”

    “娘,没事儿,晌午饭的时候不会有人来,我先关上门就是了,反正咱就是去吃饭,吃完饭就回来了,耽搁不了多久。”豆花劝道。

    “你们都忙,我去弄点菜,做点就是了,哪里至于去花那个钱?”赵氏还是心疼钱,不想出去吃。

    豆花只得继续劝她:“挣了钱可不就是花的吗?你要是知道咱们现在能挣多少钱,你就不会再心疼这点钱了。”

    豆苗说着这话,又喊豆苗:“豆苗,把铺子门关上,咱出去下馆子了,叫上苗儿和二芹。”

    豆苗在下面答应了一声,便关了铺子门,又叫上了二芹和苗儿,要出去下馆子。

    可赵氏还是不答应,就是不肯去。

    豆苗见状,二话不说,直接上去拉着赵氏的胳膊,把她给拉了出去。

    赵氏一边喊着让她松手,一边却又不得不跟着她跑。没一会儿,便跑出了老远。

    都已经出来这么远了,赵氏只得作罢。

    “你这孩子,还反了天了!”赵氏向豆苗嗔怪。

    豆苗却得意地笑了笑,对付娘,还是这一招最管用。

    赵氏虽说答应了和她们一起去下馆子,但还是心疼钱,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们一定不要去太贵的地方。

    豆花无奈,只好带她去了西市一家还算干干净净的饭馆。

    点菜的时候,赵氏少不得又要提点:“可别要太贵的,我不大饿,少来点就行了。”

    豆花无奈地笑了笑,娘是苦日子过惯的人了,即便有钱了,也还是一点都不舍得花。还好她不识字,要不然被她看到每样菜的价钱,她还不得起身就走?

    她们六个人,每人都点了一样自己想吃的菜,开开心心地吃完,豆苗付了钱,又一起回了铺子。

    今天正好逢集,赵氏是坐着村里的牛车一起来的,不能耽误了回去的时间,因此,回到铺子里只稍微坐了坐,便去了停放牛车的地方。

    正好谢远山也回来了,他看着铺子,豆花和豆苗送赵氏过去。

    此时,牛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见赵氏回来了,后面还跟着豆花和豆苗,便问了一句:“你们家铺子开在啥地方?赶明儿我也瞧瞧去。”

    赵氏上了牛车,笑着回道:“你去了干啥啊?”

    “不是说铺子里卖点心的吗?我也去买点。”那人回答。

    赵氏没好意思说点心太贵,他买不起,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那人转而又去豆花:“豆花,你家铺子开在啥地方?”

    “就在东市街尾,过去一看就找到了。”豆花倒是告诉了他,还说道,“你要是去买点心的话,我给你算便宜点。”

    豆花觉的,都是一个村里的,只要他们是真心去买点心的,她就卖。顶多就是给算便宜点,就算不赚钱都没事儿,他们还能去几回?就当是混个好人缘了。

    “好嘞,等下集再来赶集,我就去你那边买点,顺便看看你家的铺子啥样。”那人又笑着说道。

    豆花答应着:“行啊,那我等着你过去。”

    说完这话,牛车缓慢地走了起来,她和豆苗也回了铺子。

    “你跟他说这些干啥?”回去的路上,豆苗埋怨了两句,“他要是去了一看,见咱们的点心卖的那么贵,他买不起了,不高兴了,回去还不定怎么编排我们呢。”

    所以,她刚刚压根就没吱声。

    “都是乡里乡亲的,他要是去,就按成本价卖好了。”豆花回道。

    “按成本价卖咱得赔钱啊,要是庄上的人都去买,咱都按成本价卖,那可不亏大了?”豆苗不由得担心。

    豆花不但一点都不担心,反而还劝慰她道:“你想多了,就算咱按成本价卖,他们也没几个会买的。”

    豆苗才要反驳,然而稍一寻思,便明白了豆花的意思,了然地笑了起来。

    即便是按成本价卖,一斤点心的价钱也要比一斤猪肉的价钱贵的多,谁会花那么多钱去买几块点心?还不如买块猪肉回家吃了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