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九十九章大茶礼
    赵氏“嗯”了一声,又点了点头:“还行,够了。”

    五六两银子,打几样家具,足够了。

    “爹,最近生意咋样?”豆花一边吃饭,一边问道,“有没有发生啥事?”

    每天带去的饭食都能卖完,但豆花并没有跟过去,所以那边到底是个啥样的情形,她并不清楚。

    “还行”,刘万田回道,“没啥事。”

    豆花答应了一声,心想爹老实巴交的,老老实实做买卖,应该也不至于出啥事。

    但她又猛然想起上回说的那事,便又问了一句:“其他人现在还在做炸串吗?卖的咋样?”

    “嗯,有的还在做,有的已经不做了。”刘万田回道。

    在那边卖饭食的人,先前见他的炸串卖的好,便也学着样子卖了起来。可是他们的生意并没有因此而好转起来,投入的成本更大不说,因为味道的原因,去买的人也少。后来他们想出个办法,每一样东西都卖的比他便宜一文钱,然而依然无济于事。第一天还行,因为价格便宜,有不少人过去买了吃,但从第二天开始就不行了,哪怕他们把价格再降一文,都没人再去买了。

    因为和刘万田卖的比起来,他们那些实在是不怎么好吃。

    “我就说吧,没人能超越咱们的。那些还在卖的,想来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豆花不无得意地说道。

    她自信满满,她的那些配料,绝对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去的。

    闻言,赵氏也笑了起来。见自家生意这么好,钱越挣越多,她当然高兴。

    但刘万田脸上却并无多少欢喜之色,反而还浮现出了几丝担忧。

    “咱这样,是不是不大好?”他拧着眉头说道。

    他是后来才去卖饭食的,他这一去,把那边的生意全都给搅和了,让原本就在那里做生意的人根本无钱可赚。

    所谓断人财路相当于取人性命,他把他们几乎所有的客人都给抢走了,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刘万田自来心善,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心性淳朴,也从不挑事,所以便会有这样的顾虑。

    豆花却不以为意:“爹,你就放心好了,没事儿的。咱们老老实实地做咱们的生意,凭自己的本事挣钱,有啥好担心的?就算闹到官府那里咱也有理。咱没偷没抢,只是卖个东西罢了,官府还能不让咱卖?”

    “就是”,赵氏也随之附和,“豆花说的是,咱老老实实挣钱,官府咋会插手?”

    刘万田又迟疑了一瞬,点了点头,继续吃饭。

    “爹,你明天别忘了给我打一张书桌。”豆花又向刘万田说道。

    她每天都要算账,房间里没个书桌,还真是不太方便。

    “哎,我记着了。”刘万田回应了一声。

    赵氏却接着话说道:“你又不是个小子,不读书不上学堂,要书桌干啥?”

    豆花不服了,立即反驳:“我虽然不是个小子,也不上学堂不去考状元,但我也可以读书啊。要不是因为这个年代女孩子上学堂会被当成神经病,我也是肯定要去的。”

    赵氏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行了,给你打就是了,别整日里说些奇奇怪怪的话。”

    豆花吐吐舌头笑了笑,难道她说的不对吗?

    第二天,刘万田卖完了饭食,便去城里找了一个口碑不错的老木匠,让他给打几张桌子和春子的嫁妆。

    做嫁妆用的家具都有统一的式样,刘万田只需要替春子选择家具上的花纹便是了。

    商量妥当了这些,又付了一半的工钱,等到一个半月以后,就能来把打好的家具拉回家了。

    一个半月的工期还没到,冬月初十那天,谢远山便来过大茶礼了。

    大茶礼是成婚之前最后一道礼,也是最为隆重的一道。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全都是小茶礼的双倍,而且还要再单独给待嫁的姑娘做一身新衣裳。除此之外,还要再送彩礼钱和大雁。

    大雁雌雄配对,象征白头偕老。

    乡野人家的婚嫁,一般都会定在冬天农闲的时候,这个时候很难找到活的大雁,因此大部分人便以木头做的木雁来代替。

    小茶礼的时候,男方带着礼物过来,女方只需要一家人在场便可以了。而大茶礼这天,女方家里的亲戚但凡是关系数得着的,按理说都得来。

    相比小茶礼那天,这日,李氏的脸上有了几分热乎气儿,不再阴阳怪气的了,反而还忙里忙外地招呼着来家里的亲戚。

    沈氏现在肚子大了,忙来忙去的不太方便,便只做些轻巧的活儿,剩下的全都是李氏和果子来张罗。

    但沈氏明白李氏的心思,她无非就是惦记着那六两银子的彩礼钱。今天就要给彩礼了,按照规矩,彩礼钱都是用红纸包了,先给媒人,再由媒人给待嫁姑娘的爹娘。

    之前果子出阁的时候,彩礼便是直接给到了李氏的手上。因此她便觉的,这回也例外不了。

    至于刘老爹和赵氏商量好了的那事,刘老爹并没有告诉她,李氏尚还蒙在鼓里。

    “听说找的这个女婿很好,我这都等不及想要见一见了。”刘老爹的姐姐,刘家的姑奶奶笑着向李氏说道。

    李氏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笑:“好啥好?没啥出挑的,比你家那丫头找的婆家差远了。”

    一听李氏这话,姑奶奶格外得意。她家的孙女去年刚刚出了门子,嫁的竟然是个城里人,还在铺子里做账房先生。这一辈子,可算是吃穿不愁了,顺带着连娘家都能跟着沾光。

    李氏听说,那丫头出阁之前,人家男方给了十两银子的彩礼,可把她眼馋坏了。

    “我家那丫头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个算命先生给算过,说以后是个享福的人!”一边说着这话,姑奶奶一边得意地哈哈笑了起来。

    李氏也扯了扯嘴角,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气愤。

    她家这才得了六两银子,比人家短了一半,她咋能不气?

    但她再气也没办法了,不让嫁,那死丫头都要一头碰死了,她还能奈她何?

    六两银子好歹也是钱,总比没有的好。何况,周婆子说的没错,那边没爹没娘,将来她多去走动走动,定也能得不少好处。

    过了没一会儿,谢远山便到了门口。

    今日还是只有他和周婆子两个人,周婆子下了车,便喊刘万田和刘万方过来搬东西。

    兄弟两个把车上带来的礼全都搬进了家里,周婆子也领着谢远山进了堂屋。

    乍一看见堂屋里坐了一屋子的人,谢远山顿时有些发憷。来的路上他便听周婆子说了,说刘家的亲戚不少,但没想到,竟然这么多。一屋子坐的满满当当的,那么多双眼睛全都在打量着他。

    顿时,谢远山不知该咋办才好了。

    好在还有周婆子在,忙说道:“哎呦,这么多贵客都来了,我这老眼昏花的,也认不全了”,说着这话,忙喊赵氏,“还是你带着远山认人吧。”

    赵氏答应了一声,站了起来,把满屋子的亲戚一一都给谢远山介绍了。

    她说一个,谢远山便喊一声,喊了这么多声,其实一个都没记下。

    “快坐下吧,都没外人。”介绍完了,赵氏便让着谢远山坐下。

    满屋子的眼睛还在谢远山身上打转,看得他极为不自在。

    “听说,他还是你侄子?”忽然,有人问了一句。

    闻言,赵氏笑了起来:“是呢,是我表姑姥姥家的重孙子,我表侄子。”

    “那这可不是亲上做亲了?”那人接着说道。

    “可不是咋的?”赵氏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