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七十九章又想出了一条赚钱的出路
    被豆花这一问,春子越发羞愧难当。

    “没,没啥,外面太热了。”春子支支吾吾地回答。

    豆花抬头望望外面的天,心中疑惑,有吗?今天明明挺冷的。

    “好了,可以出锅了。”豆花掀开锅盖,看着里面鲜香油亮的玉米和排骨,开心笑道。

    做的很成功,绝对特别好吃。

    豆花说着话儿,便拿了瓷白的盘子把菜盛了出来,又在上面撒上了喷香的白芝麻和水灵的小香葱碎末。

    端着盘子进了屋,香味儿随着豆花的脚步飘散了一路。

    堂屋里,刘万田正坐在桌前与赵氏的表侄子说话,赵氏则摆上了酒坛子和酒盅,看样子是要让刘万田和他喝上一气儿。

    “来了来了。”伴随着豆花清脆的嗓音,棒槌炖肋条肉被端上了桌,在场的所有人都咕咚咽了好大一口口水。

    家里来的这个人豆花也是第一次见,刚刚听赵氏叫他远山,还让她叫他作表哥。

    “今天你可算是来着了,家里做了好吃的,都是你这妹妹做的。”赵氏一边说着,一边不无得意地又将豆花狠狠夸赞了一番。

    闻言,谢远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要是早知道今天表姑家里做了肉,他就不来了。

    赵氏夸完豆花,又接着道:“你几共不来一回的,这下好不容易来了,可一定得吃饱喝足了。锅里有的是,酒也有的是,多吃多喝。”

    “哎”,谢远山憨厚地答应着。

    如果家里来了男客人,女人和孩子是不被允许上桌的,要等男人们吃完了她们才能上桌去吃。但赵氏却说:“反正你们表哥也不是外人,咱都不见外,一起吃吧。”

    豆花心中一喜,忙在桌边坐了下来。她早就等不及想尝尝玉米炖排骨的美妙滋味了,刚才还生怕赵氏会说让他们姐弟几个等会儿再吃。

    但家里有客人,豆花还是十分礼貌的没有自己先伸筷子。

    赵氏怕谢远山会拘谨,便拿过了他的碗,往他的碗里拨了半碗排骨,又给春子拨了半碗。

    谢远山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五岁上爹便死了,娘千辛万苦地把他拉扯长大,好日子没过上一天,去年冬上也去了。只留下谢远山这一人,孤零零地守着二亩薄田过活。二亩薄田养活他一人还算是勉强可以,哪里还能有盈余?家里的房子也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又矮又破,冬天不避风夏天不避雨,住在里面活受罪。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今谢远山都二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媒婆一个去他家的都没有,更别提给他说姑娘了。

    不过赵氏知道的,谢远山是个好孩子,勤劳肯吃苦,头脑也灵活。之前他娘还在的时候,因为多年缠绵病榻,他也不敢外出,给他娘治病又花去了不少钱。所以家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穷,如今听说他在城里找了个营生,多多少少能赚得些钱,比起以前的日子,也算是好了不少。

    “多吃点啊。”赵氏将大半碗排骨放到他面前,说道。

    谢远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抬头,目光却又不经意地碰触到了春子的脸。

    恰恰春子和他坐了对面,但此刻春子一直低着头不敢看他,自然不知道他又看了她。

    豆花满脑子里想的全都是玉米炖排骨,见赵氏分完了,便抢先说道:“娘你不用管我,我自己来。”

    说着这话,便夹了一块排骨放到自己的碗里。

    咬了一口,细细感觉着那绵密的香味在唇齿间融化开,刺激着她所有的味蕾,豆花觉得最美妙的人生,或许就是如此了。

    幸福有无数种定义,但此刻,她的幸福就是又尝到了久违的感觉。

    排骨好吃,酥烂香脆,肉香诱人,酱香浓郁。玉米也好吃,清甜软糯,幽香扑鼻。而且豆花隐隐觉的,这里的玉米虽然产量极低,但口感却要比她前世吃到的那些好了不少,玉米味儿特别天然醇厚。

    果然是纯天然无公害,吃起来就是不一样。

    这么好吃的玉米炖排骨,就着它,豆花能下三碗饭。

    刘万田买回来的排骨豆花全都做上了,再加上还有那么多玉米,即便人多,也足足够吃的了。

    谢远山不胜酒力,只喝了三四盅便不再喝了。赵氏和刘万田也不勉强,让他多吃点饭。

    对谢远山来说,这顿饭绝对是他长这么大以来吃到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以前也不是没吃过肉,但绝对没有这么好吃。

    而春子则有些意兴阑珊了,她心里还在为撞了谢远山的事感觉难为情,因此这顿饭吃的,便有些心不在焉了。

    饭桌上,赵氏一边吃,一边与谢远山闲聊了起来。

    “听说你现在在城里寻了个营生,是干啥的?”

    谢远山憨厚地笑了笑:“哪里是啥营生?就是挣口饭吃,饿不死罢了。”

    只靠着那二亩薄田,着实不是个过法。

    “是干啥的?”刘万田也跟着问道。

    “就是城里有人盖房子啥的,我去干个瓦匠。恰好今年春上,我们村里有人揽活,我就跟着去了。”谢远山回道。

    听他这话,豆花心里便明白了,想来谢远山就是跟着包工头干泥瓦匠,做的是力气活儿。

    在她前世,泥瓦匠的活儿累,但挣的钱相对来说也不算少。就是不知道,这里的行情如何。

    豆花正思忖着,又听谢远山道:“也不是天天都有活儿,下雨下雪的不能干,冬天上了冻也不能干。干一天给一天的钱,一天一百六十文,这样算下来,也是要比种地挣得多。”

    赵氏点点头,少不得又在生活上关心了他几句:“那揽活儿的管饭吗?”

    谢远山摇头:“不管饭,早上晚上随便对付两口就得了,晌午饭自己买。”

    “还得自己买?”赵氏皱眉,这样多不方便?

    谢远山应和着,又接着道:“好在那边做活儿的多,到了晌午时分,卖饭的也不少,买上一份吃上两口便是了。”

    “好吃吗?”豆花忽然插了一句。

    谢远山那双明亮的眼睛带着笑意看向她:“肯定是没这个好吃了。”他指了指桌上盛着玉米炖排骨的盘子。

    豆花也笑了起来,那是自然,只怕能比她这个更好吃的,也不多了吧。

    然而就在此刻,一个计策突然闯入豆花的脑海。

    既然晌午时分卖饭食的那么多,那为何她不去卖?那边需求量大,只要她把饭食做的实惠好吃了,肯定能脱颖而出,肯定能赚钱。

    又想出了一条赚钱的出路,豆花心里无比激动,饭也没心思吃了,起身回房,拿了纸笔,开始仔细地算成本和收入。

    经过她这一算,豆花觉的这个主意完全行得通。在那边卖饭食,针对的就是像谢远山这样的瓦匠,饭菜不需要做的多么精致,只需要分量大,能吃得饱,价钱实惠便是了。要是口感上再能好一点,那绝对稳赚不赔。

    在成本方面,她和其他卖饭食的应该没多大差距,但豆花最擅长调味,只要把味道调好了,还怕竞争不过他人?

    豆花欢欣雀跃,打算再仔细盘算盘算,等她盘算好了,就把这事儿和爹娘商量商量。

    左右现在做腌菜也不需要她整日忙活,正好有时间来做点其他的。

    堂屋里,大约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这顿午饭才结束。

    春子心里一直忐忑异常,想赶紧走,又怕如果自己走了,所有人都看出她是在落荒而逃。因此,放下了筷子便和豆子一道进了里屋,三心二意地逗着拴子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