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盛世华裳:惠妃传 > 第四章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回到五王宅时已是戌时,小厮花了许久的时间才将大夫请来,又替她查看一番,确定没有伤及筋骨,便就开了些消肿化淤的药膏离开了。

    武霓裳这才知道原来先前住的地方竟不是这处,李隆基见她一脸的疑虑,解释道“你之前住的是姝嬑的府上,她那处最是幽静,适宜养伤,不似我这宅子,扰心事太多。现下时辰晚了,也不好打搅她,你今晚就在这将就一夜,明日再过去。”他说着,已经开始整理床榻上的铺子。

    武霓裳认真的看着他的背影,即便没有那雄伟俊丽的容颜,如此偏偏气度,俊逸洒脱已足够自己弥足深陷。

    “不了,身上的伤都大好了,明日我还是回宫去吧。”

    李隆基停下手上的动作,看着她。

    “毕竟犯的是欺君之罪,王府被封,我母亲还在王府呢,万一皇上还会怪罪下来,我在她跟前伺候着,总是要好些……不过,听说你要成亲了,可是真的?”

    李隆基也不再出言留她,轻轻恩了一声,算是回答她的问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如皇上的圣旨郑重,不如你去请皇上赐婚吧,我见你似乎挺喜爱她的,女人么,总喜欢男人将自己看的极重,你这样做,她一定十分欢喜的。”

    李隆基若有所思,自是懂了她隐喻的点醒,半晌才浅浅笑了,道了句“好妹妹,就你鬼点子多。”

    武霓裳扯着嘴角轻轻笑了,却是带了些狡黠与无奈。

    翌日一早,李隆基便亲自将武霓裳送至宫门,脚伤虽然还没有全好,勉力走路也还看不出端倪。才刚至辰时,便有一名内侍在玄武门侯着了,武霓裳认得那是长生殿的人,于是上前作揖行礼,内侍朝她点头,轻声道“姑娘随我去长生殿吧,皇上大早上听闻姑娘要回来,便急着吩咐张大人要咱家来接应了。”

    武霓裳点点头,然后转身对身后的李隆基淡淡一笑,未有言语,只是那时她眼里的惆怅太过浓郁,却叫李隆基有些惴惴不安。

    武则天依旧如日前那样,倚靠着床栏打盹,武霓裳轻声推门进殿时,她并未有反应,直到在香炉里点上合欢香,淡淡的熏香萦绕在空气中使她有些呛鼻时,她缓缓睁开眼,看见正在香炉前的背影“朕好久不点香了,你不晓得?”

    武霓裳被说话声一惊,手中的香屑撒了些在地,自己就覆在那层香上伏手跪地“霓裳不知,霓裳知错了……”语气中的惊慌很是明显,武霓裳很清楚,在帝王的心中,即便是极致的宠爱,那也依然是君臣,多年以后,她依然如此认定。

    武则天皱着眉头吃力地定睛看她,恍惚是从某个梦境中醒悟过来了般,嘴角又扬起浅浅的笑,并不置喙她的惶恐,伸手示意她上前“是你啊,朕又没怪你,你过来。”

    武霓裳听话的起身走到武则天身前,她身上浓厚的草药味扑鼻而来,耳边是她中气不足的语调“倒是委屈你了,安乐那丫头自小脾性就要强,这次确是她过分了,你别与她计较,这几日在五王宅住的可舒心?那日是三郎将你带过去的,看的出你与他甚是熟络。”

    武霓裳来不及答她那些问题,连忙急着解释道“并不是的,霓裳自小在王府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怎会与临淄郡王熟络,那日是郡王爷恰巧路过遇见我晕倒了才将我带回去的,我当时痛的昏了过去,并不知是郡王爷。向来听闻临淄郡王文韬武略,温文儒雅,堂哥们当中最是出类拔萃,霓裳也是有幸才认识他的,如此说,霓裳还感谢安乐郡主呢。”武霓裳掩藏在武则天手心下的手紧紧攥成拳,嘴上说的漫不经心,心头却似被石头压的紧窒,这紧要的关头,皇上每一句春分化雨的言语,其实都是试探,她不愿得罪她,更不愿谈及安乐郡主对她的伤害,她不过只是想平安的活着而已。

    武则天神色慵懒,淡然道“原是这样,三郎是好,不过心机太重,你与他少些来往,晓得么?”

    武霓裳点头,又道“不过,霓裳在五王宅时听说郡王爷瞧上了昭武校尉王守仁家的幺女,正打算这几日求陛下赐婚,霓裳想着,毕竟是武将,郡王爷又颇有才智,这王校尉又只有一个女儿……听闻此人在长安人脉甚广……”武霓裳没再继续下去,因为她细细地瞧见此刻武则天的面上有些刻意隐藏的异样。

    武将的女儿,人脉甚管,凭着武则天多疑的脾性,加之时局敏感……她笑了笑,又是那样的狡黠。

    武则天叹了口气,松了揽住武霓裳的手,复又躺下“好了,朕知道了,你先回凤鸾阁去歇息吧,你婉儿姑姑听说你回来了,特意吩咐做了一桌子菜等你呢。”

    武霓裳暗自松了口气,应了声是,行了礼退了出来。

    一路走出长生殿外,二张兄弟对她照旧是恭敬有礼丝毫不怠慢。

    都说如今皇上病重,二张兄弟趁机染指朝政,许多军政大事都是由他们决定,甚至于不得这二人允许就根本见不到皇上,因此这二人在朝中甚是嚣张跋扈,恣意妄为,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王公大臣私底下已对此不满。

    武霓裳与二张从前是并无交情的,想想连武姓子侄都要给他们几分薄面,他们又为何要对自己如此恭敬?这其中隐情武霓裳实在猜不通透,心中百感交集,只得无奈径自回了凤鸾阁。

    上官婉儿已经在殿外候了些时了,一见武霓裳到了,忙不迭地上前,一边亲昵地去牵手一边又连连一翻问候“到底是养伤的,才几日未见,气色都比在宫里好的多了,那临淄郡王倒真将你照顾地极好,伤口可愈合了?”

    武霓裳回握上官婉儿的手,调皮道“姑姑说什么呢?霓裳好的很呢,陛下说你做了一桌子菜,我瞧瞧。”说着便一溜烟进了殿,一见果真都是自己最爱吃的,殿里那方小圆桌上摆的满满的,虽才吃过早膳不久,现下竟又禁不住馋,拾起箸子饿狼似的吃了起来。

    上官婉儿一直与武攸止交好,他出事后,便是她一直在帮衬着,武霓裳同她相处的时日不久,却甚是亲昵,诺大的皇宫,也就在她跟前畅所欲言。

    “姑姑,我瞧着陛下的病情似乎是真的很重,可她为何要一直瞒着外人?又如此纵容二张兄弟插手朝政,并让外人以为她是被囚禁了?还有,她似乎很是试探我与几位郡王的关系,也不知她究竟属意谁来接替皇位……”武霓裳边吃边含糊不清地说着,原本极其温馨的氛围却在上官婉儿脸色骤变,一双箸子啪地置在桌上的声音中变得狠厉。

    “陛下的事你莫管,她若疼你,你受了便是,宫里的事变幻莫测,你别把自己搅进去,这段时间你别再跟宫外的任何人接触,尤其是李武两家相关的人,管他李隆基还是李重俊,知道吗?还有,永远记住,最是无情帝王心,任何宠爱在权利面前,你都是牺牲品。”

    武霓裳怔怔地点点头,似乎还未从上官婉儿突然的置气中缓过神来,只是她很清楚,上官婉儿是个极聪明的人,也是那些她以为待她极好的人中,最真心的一个,在她跟前,她没有秘密,没有警惕,没有怀疑。

    第二天黄昏时分,武霓裳照旧端着晚膳去了长生殿,几个侍卫守在殿外,甚是严肃,她照旧视若无睹地绕过他们,就在推门时,里面隐隐传来窸窸窣窣的人声,她疑惑怎么会有人能见到陛下,于是停下来问其中一个侍卫“不知里面是谁在?”

    侍卫答道“是临淄郡王,求见时说是来求陛下赐婚的,张大人便通报了陛下,陛下才召见的。”

    武霓裳闻言道了声多谢,面不改色地又继续临门而入,走到偏殿时,她果然听见里头有时急时缓的声音。

    “你的正妻必须由朕指定,一个六品武将的女儿如何配的上你,李氏武氏的适婚女子比比皆是,再不济,武三思家那个远房外甥,户部刘侍郎不是有个女儿叫……玉华?就唯独这个王氏,只要朕在位,你就休想娶她,妾室也不成。”

    “陛下!”

    “够了,你退下,朕累了。”

    殿里骤然又陷入了沉寂,武霓裳深吸口气,做出自在的模样,果真不消一下,李隆基便从帘子里出现,一脸的黑沉在见到武霓裳时就像要把她给吃了,瞳孔中似是有团怒火烧的正盛。

    李隆基从她身侧走过,顺势一把抓住她的胳膊,悄无声色地将她拉出了殿外,守在外面的侍卫一脸诧色地望着他们,李隆基便只好松了手,兀自往殿外的园子走去。

    武霓裳环顾四周确定没有旁人,才小心地跟了上去,她未见过这样生气的他,于是很难分辨自己究竟是害怕他这幅神色还是嫉妒这样神色背后的那个女人。

    “你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