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618章胸中自有丘壑
    这一次车场测试非常成功,在聊天的时候,场上做了各种测试,基本上可以说是达到了设计性能要求,而且全程几乎没有出现大的毛病,像从前那样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工艺原因导致的故障,甚至像轮胎跑掉这样的毛病,基本上不可能再出现了,这些年西汽的进步之大,已经称得上是改天换日了。

    总的来说,西汽是扎扎实实的从头开始设计了一辆车,准确的说是一个车族,包括6*6、8*8、10*10甚至可以叠加出12*12这个类型的特种底盘,而这些都是因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不但各个设计单元是模块,整个车辆系列也实现了车族化,更换任务舱实现功能切换,这非常不容易,要知道某超级大国的现役主力后勤车都没实现这个功能。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整整持续了将近三个月,八月份的时候,正式开始了竞标,整个过程如同林超涵参加的一样,只不过,当年是背水一战,如今要从容得多。

    因为种种优异出色的表现,在当年的竞标中,西汽几乎不怎么费劲把所有十余家投标公司大部分在第一轮就给挤出去了,部队原本是撒大网,而这十余家投标单位,其实一半就是来凑数的,居然有人敢拿着个方案和模型就来吹牛逼的,要不是看在多年合作的面子上,军方都想直接说,“出门往右拐。”

    最后只剩下三家有资格竞标,这三家都是能够拿出实物来竞标的,像这样的三代军车竞标,直奔世界领先,军方自然要求也是极其严格,不光是性能指标要求领先,还要求核心技术要国产自主化,因为没有这个核心能力的话,将来的升级会很麻烦,然后再下一代的研发也会遇上更大的瓶颈。

    所以最后一比较而言,国内另外一家老牌汽车制造厂也被淘汰出去了,军方发现他们的很多技术含量不算高的也居然都是靠进口,比如说悬架摇臂技术,这不是忽悠吗?哥不接受。

    然后最后真正进入决赛圈的只有两家,但是其实在第一轮,军方的专家就很清楚,西汽的技术优势实在根本无法割舍,说是竞标,其实除了西汽之外所有的厂家都是来陪标的。因为西汽要什么有什么,技术基本上又都是自主,很多技术性能甚至远超军方要求,不选它,除非像赵建福说的那样,脑子被驴踢了。

    但是军方也希望其它厂家能够争气一点,也能拿出自己的方案,哪怕技术指标稍微差一点,也行,因为从军方的角度来看,这些厂家也好,研究院所也好,都是亲儿子,如果没有军方的订单支持,搞不好这些院所厂家最后都慢慢地被甩得老远,以后军方想让他们支持都没有能力做到了。再者了,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此,最后西汽和另外一家也是军方重点扶持的企业共同获得了三代军车的订单,当然西汽占大头。毕竟西汽的优势摆在那里,军方还是希望在重点领域获得更强有力的支持工具。

    军方对西汽三代军车的成果非常满意,唯一说军方有些遗憾的就是价格还是有点高了,虽然西汽竭尽所能地压低成本,但是很多高技术成本摆在那里,想降也降不下来。只能期待后期量产和技术进步后,成本再压低点。

    西汽辛勤耕耘十余年,终于享受到了应得的成果,内部自然欢欣鼓舞。这件事对于西汽来说,不仅收益巨大,也有着极强的示范意义。

    对于西汽来说,它最大的价值是证明了这些年来,坚持搞正向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其实是最适合的。虽然说痛苦,虽然说会经历各种挫败,虽然说会被外界甚至是同行的人嘲笑,但是这条路最适合中国人。

    有时候,看似走了老大的弯路,拖延的时间很多,消耗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很多实验成本,但是这种弯路才是最直的路,最快到达终点的路。

    西汽看到,那些同行,有的一昧引进技术,最后却落得永远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的下场,有的只盯着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就定制什么,最后却落了下乘废掉了功力,还有的则是真的闭门造车,结果只是不断复制自己过时的技术,一无所获,更还有个别厂家东一锤子西一榔头,今天说要追赶世界先进,明天又说要搞什么房地产,后天又说搞什么汽车金融创新啥的,这些都到最后,都被无情的现实打脸。

    反倒是西汽这么多来,既坚持自主创新,又开眼看世界,能买则买,买来则注重内部消化吸收,各种内功极其扎实的结果,就是当别人看世界的眼睛都花掉的时候,西汽却悄无声息地追赶上了世界先进。

    不知不觉间,西汽就把自己做成了国内重卡第一。

    这个评价不是别人,正是军方主持这次竞标评比的负责人,一位装备部门的少将说的。他惊叹,原先以为西汽真正要拿出来可靠的车型起码再三五年,没想到,这次招标竟然已经成熟了,这一下子,军方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快地与世界先进水平齐平了。

    在外界,大家都把眼睛放在隐形战机、航母还有各种先进舰船上面,但是要知道,中国毕竟还是陆地为王的国家,那些能够满足军方各种需求的先进重型卡车,那才是军队内部当中无愧的主力装备。

    无论是你进行战机轰炸,坦克辗压,那背后都有无数的重型卡车在给运输弹药,在牵引重型支援火炮装备等。

    关键地段能拉上去,那也是要靠重卡的。比如说在高原地形上,性能稍微差点根本不够用。西汽的重卡与火炮导弹雷达战机同样,那都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竞标的时候,林超涵没有亲自带队,他让另外一位管生产的副总侯延楷去的,侯延楷比林超涵晚了三年进厂,在那个年代,大学生对于西汽来说,还是非常宝贵的人才。侯延楷毕业于另外南京一所著工的理工院所,到西汽后,一直在培养他,是如林超涵一样的种子选手,但是他的岗位大多数时候都安排在生产车间,逐步从车间技工,升到车间主任,再升到分厂副厂长、厂长,最后再进入到了公司管理层,前年王兴发决定退休的时候,林超涵大胆把他提拔到副总的位置上,接替他负责后续的生产管理。

    侯延楷这个人,专业知识较强,人性格也比较沉稳,能够耐得下性子来,林超涵对他颇为信任,事实上,这几年他做得也不错,逐步上手,很快进入了角色,但是林超涵觉得他的成长还是有些慢,想快速地让他尽快接触其它业务,因为一个合格的副总经理不能只懂得管理生产,还必须得接触其它业务,因此,林超涵期待他能够经常走出去交流,像当年陆刚那样,虽然说主要管生产,但是技术引进,各种外出活动,林焕海都经常派他去带队,锻炼一下各方面的能力,增长见识,这对于他个人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林超涵希望候延楷同样也能管得了生产,也能谈得了业务,带得了团队,所以像竞标这种事,就让侯延楷带队去了,不得不说,其实这也有很大的压力,万一侯延楷做得不到位,失标了,那就损失惨重了。

    回来后,侯延楷、叶文源以及另外一位挂职锻炼的副总一起到会议室开会向林超涵汇报成果时,侯延楷苦笑着对林超涵说,“林总,你可真是心大啊,你不知道这一个月竞标,我时时刻刻,心都吊在嗓子上,夜夜都睡不好,万一不能像你当年那样大杀四方,那就万死莫辞了,幸好不辱使命。”

    叶文源开玩笑道,“老侯,还好你这次失手,失手了回来估计要就点天灯挂路杆了。”

    林超涵微微一笑,他心里其实是有底的,那次在测试车场与赵建福的一番交谈后,他其实心底面很笃实,要是西汽努力十来年积累的成果都入了部队的法眼,那么他这个总经理也就干到头了,“老侯你有这种心态就是对的,像这次竞标路试时还没有走青藏高原路线,那其实很轻松了,要知道,当年我们可是有点豁出命去的。”

    说到那次试车,林超涵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范一鸣,这个小子好多年没消息了,不知道还在不在国内了。想起他,林超涵不知道为什么,冥冥之中,有一种预感,自己似乎还会在某个时刻跟他在过招的。

    侯延楷当然不知道林超涵此时在想什么,苦笑道,“我还宁愿艰苦点,什么苦头我都不怕,就怕这样提心吊胆,其实说句真心话,我对我们的车辆还是有自信的,但总是有点担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哈哈,林总做事,一向都是胸中自有丘壑的,你老侯就放心吧。”叶文源笑道,“让你去,是希望你能够与外界多打些交道,别老蹲在车间,生产管理固然重要,但也要结交些人脉。”

    “我懂的。”侯延楷尴尬一笑,林超涵老批评他人年轻,但做事有些僵化教条,他清楚让他出去这是为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