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617章水到渠成背后是煎熬
    军代表这个职位对于军方来说,对于生产厂家来说,都非常重要,他们可以说是沟通部队与厂家之间的桥梁,没有他们对质量的严格把控,部队用起来会怨声载道,反过来就会对厂家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但是好的军代表,也会沟通厂家与部队,将部队的意见反馈给厂家,然后帮助厂家一起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最后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效果。这方面,在林超涵等人的评价中,做得最好的应该就是当年的仲玉华,他在驻厂期间,与林焕海等人就因为接触紧密,深入车间帮忙分析改进,双方就在这其间彼此了解,脾气性格对路,结交了深厚的友谊。此后的多位军代表,大多数也与西汽相关负责人都相处不错。

    在林超涵的眼中,赵建福算是前后接触的多位军代表中,比较严苛不好相处的人物,他对于质量的要求之严也就罢了,关键是有些不近人情,对于西汽一些常规邀请的活动一概拒绝,真的是从来不吃厂家一顿饭不喝一口酒,严格遵守上级颁发的命令。说句题外话,自从2012年以来,军队改革力度极大,包括进行军改,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积极变化。

    这样有利有弊,好处是大家反正都只要照章办事就行了,轻松方便,不用老惦记着,挖空心思搞人情,能省下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就是双方之间过于君子之交了,平平淡淡的,相处起来有时候就有些拘谨,在一些时间沟通起来就有些滞碍,有些以前可以随便说的话就不能随便说了,万一开个玩笑被对方当真了呢?

    所以,林超涵对于跟赵建福的相处也是有颇有些尴尬的,一直还找不到特别好的沟通方式,此时他看到赵建福那激动得难以自抑的神情,突然就明白过来了,什么是与赵建福最好的相处之道。

    那就是在这种场合,在这样大家都真心团结一致的时刻,在这样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欢呼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大家心是真心拧到一起的。不分军民,也不分你我。

    想到这里,林超涵就理解赵建福了,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是真心地高兴。

    赵建福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军衔,仍然有些激动,“林总,我对你们的竞标比你们自己更有信心了。”

    “哈哈,你这不是故意恭维我们吧?你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捧几句就要飘起来的。”林超涵开起了玩笑。

    “是吗?我认为,我这只是适当地给予一些鼓励和掌声。”赵建福也同样笑了起来。

    两人都觉得彼此之间确实亲近了许多,就这两句话的功夫。

    随后两人又把话题转移到对三代军车各项技术的理解上来了,说得兴高采烈,林超涵和赵建福发现彼此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对一些前沿技术的了解程度,在赵建福看来,原以为整天忙着搞民车搞外贸的林超涵快钻到钱眼里去了,跟一个商人快没两样了,所以一直也不打算对他假以辞色,没想到这位林总果然如传说那样,是技术出身的,对技术前沿居然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且有着极高明的见解。

    “没想到,林总你现在还有时间关注这些前沿,太难得了,怪不得这个三代的样车能够在你手上领导制造出来。”赵建福真心道。

    “哈哈,我都是出差坐飞机的时间才有功夫闲下来看看杂志书籍的,没办法,技术出身,对这些爱好都是天然的,但现在确实不比年轻时候了,很多技术也赶不上趟了。”林超涵对此引以为憾,有时候他还真想一头扎进技术的海洋里,专心搞研发,那很快乐,但是现在他身系全厂四万职工的前途命运,他必须要做很多其它事情,幸好,对于搞商业他一样有兴趣,否则还真是痛苦。

    因为兴趣太多元,各方面能力比较均衡,所以林超涵最后也不可能一直在技术领域发展下去了。

    他遗憾地道,“咱们这些技术积累都是好几代人攒下来的,我只是适逢其会而已,说起来,孙总师,郑博士他们付出的远比我要多。”

    在他们讨论技术的时候,孙总师和郑博士两人忍不住嘴痒也插话进来了,此时听到林超涵谦虚,不由地都笑了起来,孙昌寿道,“这三代军车,其实林总还真是从头跟到尾,能够现在推出来,他其实是功不可没的,虽然在技术细节上他插手不多,但是那些技术前沿研究,资金支持,方向研讨,人才引进,哪一样能缺得了林总,说句不过份的话,换了我这个总师顶多这车延迟几天出来,但要是没了林总,咱们研制的机会都不存在。”

    他这话是大实话,当年若非林超涵,也许西汽都有可能完蛋了。哪里还在这里看着三代军车飞驰。郑博士点点头,“咱们这位林总呢,怎么说呢,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碰上他,没碰上他,估计我还只是个单纯快乐的大学老师,最多当个教授,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但是碰到他,就稀里糊涂地被弄到西汽全职干了起来,取得的成就感当然比当教授要强得多,但是说到简单快乐嘛,……呃,不如说是痛并快乐着。哈哈……”

    赵建福闻言大笑起来,他开玩笑道,“看来哪天我这个中校要是退役不干了,索性也来西汽干好了。”

    林超涵抚掌,“那欢迎不过,我觉得我们的质量管理这块就可以由赵中校负责起来,到时候,我就省心多了。”

    “哈哈,一言为定吧!”赵建福很愉快。

    几人接着聊,聊到了这辆车研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咱们这个车的防弹水平如何?”赵建福关心地问道。

    “没问题了,其实要说整体设计上,对于我们西汽来说考验最大的是驾驶室和车桥,驾驶室是重型装甲驾驶室,要求正面防弹水平1000米12.7mp弹不击穿(包括风挡),侧面800米7.62ap不击穿,顶部不小于12mm。不仅如此,由于装甲驾驶室是一整个整体,所以整个装配过程和民用车的六面焊装方式完全不一样,而且内装难度特别大,所以这对西汽的工艺能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刚开始几年我们的研制条件相对很差,虽然经过几次设备升级,但是仍然难上加难。攻克了好几年,也就是前年才真正在实验室解决这个问题,应用到实践上,应该问题不大,回头送去部队测试就能知道了。”

    防弹测试部队肯定是要做的,这个在西汽内部是没法做的,因为没枪啊……只能送到部队去做,但虽然是理论上可以有效防弹,林超涵却非常有自信。

    “嗯,到时候测试没问题,我想你们竞标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赵建福断言道,“我是个军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上战场,像我们的车辆在战场上什么情况都能遇到,防弹做得越好,我们生存的概率就越大。”

    “这个方面我们永远不会止步的,可惜这只是重卡,不是坦克,哈哈,要不是不允许,我都想试试能不能防炮。”林超涵嘿嘿一笑。

    “我看你们这辆车是用的独立悬架车桥吧,这个也很不错啊。”看着车辆在场上灵活自如的动作,赵建福惊叹地又问道。

    孙昌寿回答了他这个问题,“这可是个难啃的骨头,当初我们要设计这种重型断开式独立悬架车桥,真的是太难了,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收效很小,当年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是去买俄国人的,要么去买德国人的,但是这种技术一来对方不愿意买,二来代价太高划不来,所以我们就一咬牙跺脚,索性自己开始全新设计。虽然从原理上来说,就是把整体式车桥砍成三截,中间用万向传动轴连起来,再加上悬架摇臂就可以了,但是仅仅一个万向传动轴匹配和油封密封问题,就让我们的人马足足搞了三年研究啊!想想都不容易!”孙昌寿回忆起来,自己的头发就是在那个时候给愁白的,他情不自禁地抚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对往事唏嘘。

    “了不起!”赵建福向他竖起了大姆指。

    “我们还有那cits中央充放气系统,唉,搞起来也极其痛苦。”林超涵在旁边说道,他回忆当年在青藏高原试车的时候,见识到了美俄的中央充放气系统,那个时候怨一腔雄心,准备在短时间内攻克掉,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真正下决心去做,等到真正下决心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技术真心不易,几乎是要从头搞气封这种国内从来没人做过的东西,前前后后,西汽整整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才研发成功。

    这种经历说起来都是泪,坎和坷,几乎一样也绕不过去,核心的技术,人家要么不卖,要么狮子大开口,西汽人,几乎是用尽了全部的力气,使尽了全部的方法,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几乎是磨平了当初所有的雄心后,才宣告成功。

    有时候水到渠成的背后,其实就是漫长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