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33章革命性的突破
    林超涵带着货物赶回西汽的时候被当成了英雄,当时全国有很多媒体想来采访林超涵,但是都被他拒绝了。面对这样的天灾人祸,他觉得自己应当心存敬畏,不应把它当成炫耀个人经历的资本。

    虽然他本人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拒绝了集团里准备给他大张旗鼓宣传一下的好意,但是,毕竟人的名树的影,这一次事件的内幕,军方看在了眼里,同行看在了眼里,然后那些想购买重卡的客户们也都看在了眼里,口口相传,再加有些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之下,西汽的重卡火了,它优越的载重性能几乎是可以让所有工程老板们为之疯狂的焦点。

    这不是西汽的本意。载重多少,国家有规定,交通部门也有要求,这都是为了安全考虑。

    然而,规定是一回事,实际又是一回事,就好比后来的手机摄像头,刚开始几十万像素是不够用,后来几百不够用,再后来动不动千万级别像素,就这还不满足,大家开始追求六千万以上甚至是近亿的像素。这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了,但是大家就是喜欢,就是要追求,用不用得着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外一回事。

    就这样西汽的重卡,被变相地大大宣传了一回,真的爆火了。

    林超涵不愿意西汽这样火起来,毕竟这次地震是国之殇,在他看来,如果以这样的方式火,那是有点像在发国难财。

    然而,火就是火了。

    西汽的订单猛增,10万辆的产能虽然没有全用上,但是就这一年,西汽的产量就历史性地突破了5万辆,而且未来增长的态势还很明显,从后续源源不断地订单来看,破10万辆也就是顷刻之间的事情了。

    产能扩大不是简单地说句话就结束了,它涉及到整个生产模式的改变,涉及到无数人的命运改变,还不要说无数的供应商,上下游产业链也都受益匪浅。西汽为了扩大生产需求,就在2009年初,包括各家子公司在内,整个集团人数突破了2万,这几乎就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大跃进。

    在2009年,西汽大跃进的时候,德国nam得知西汽全年产量超过8万辆,向10万辆进军的时候,一干人等大眼瞪小眼,简直难以置信,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当初一个小小的西汽,竟然全年的产量竟然超过了nam三倍有余。早知道这样,当初应该再狠狠地宰西汽一笔,哦,不,应该签一个更长远的合作协议,比如说,要求西汽每辆车都提供知识产权付费,这样nam就能源源不断地享受到西汽发展的红利了。

    但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当初答应西汽是买断协议,买断完了,一刀切,两清了,后续没有了。nam方面曾试着询问西汽,是否还要购买nam方面后面的新技术体系,但是林超涵委婉地拒绝了,事到如今,西汽终于有了自己正向研发的底气。

    这个底气,是因为现在的市场规模,终于可以让西汽体量上升,利润大幅增加,而技术团队的规模也愈发壮大,内部研发机制已经成形,那些别人有的技术,西汽现在有自信可以追赶上了,个别领域甚至已经开始反超了。假以时日,西汽就能完全形成自己模块化的设计体系,这已经是最新的设计理念了,根本就不再需要购买外方技术来充门面。

    实际就在2009年上半年的时候,西汽内部就在林超涵的主导下,完全抛弃g2000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语言,完全另起炉灶设计,推出全新w3000系列,在参照对比世界潮流的情况下,不再将以前的技术直接拿过来用,而是直接全面重新设计了驾驶室和内饰,包括工装,虽然从外表上看还有以前影子,但是内部和制造技术方面都是完全独立开发的。

    这一次的设计非常成功,而且比林超涵自己预想的还要顺利,在内部研发体系愈发完善良的情况,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成功地设计出了w3000车型,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系列车型,形成了车族化。由于采取模块化的设计,这款车型的配置非常丰富,发动机从380马力一直到550马力,变速箱更是从9速手动到16速手动,9速amt到13速amt,甚至连at都可以选配,而车桥仅前轴就有5个系列产品可以选择,后桥配置更丰富,10个序列,70多种速比配置都可选,做到了一个车型覆盖所有产品,这是最大的进步(车族化),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w3000在设计和制造上充分考虑了模块化,所以新车型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从原来的1年缩短到3个月,竞争对手基本在半年。

    这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模块化、车族化的意义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已经让西汽与世界其它重卡企业一样站在了设计制造的巅峰行列,虽然说还没有完全平起平做,但是已经有了与对手可堪一战的能力。

    经历了前期的种种艰苦的磨难,西汽终于追了上来,这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这事听上去不可思议,但这正像是中国这么多年其它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一样,前期的各种积累,终于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井喷的时候,让人眼花缭乱,往往容易让人以为这是奇迹。

    但所有的奇迹,其实都是建立在背后的艰苦努力基础上。

    在w3000第一款车型正式试车的那一天,看着w3000在北郊自己新建的试车场上各种撒欢地奔跑的时候,孙小芦等欢呼着,哭得像个泪人,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这才是西汽自己真正的孩子。这是有着自己血脉的孩子!

    林超涵忍住了,他没有流泪,但是眼眶却忍不住地湿润,那么难都走过来了,这依然是他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他没有流泪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不想失态,因为军方居然在这次场内试车的时候也派人来了,他们是来考察新一代军车研制进度的,w3000虽然是给民用的,但实际上用了很多军方第三代军车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实际上,w3000给军用问题也不大,略改改就行了。所以军方来看一下w3000的进展,很正常。

    让林超涵意料不到的是,这次来的人中间居然有卞文高大校,他这次亲自带队过来了,卞大校看完w3000的表演后,颇为兴奋。

    下来后,他突然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林总,关于智能化的研究,你们进行怎么样了?”

    林超涵连忙向他讲了一些进展,又道,“这里面,我前些年即开始推行的车联网这一块,进步很迅速。”

    卞文高很感兴趣地道,“车联网这一块也很重要,以后我们的北斗必须要用上。”

    林超涵道,“嗯,肯定的。去年的地震,给我们的教训很深刻。”

    卞文高点了点头,“是啊,不光是飞机,汽车我们也必须要有更好的掌握,才知道更好地指挥。对了,你的车联网怎么发展这么快,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哪个厂家能够掌握这个技术。”

    林超涵淡然笑道,“其实,这是我们在w3000研发同步去做的一个衍生车型中,需要大量应用的技术。说起来话长。”

    林超涵在六年前就开始布局互联网与汽车的结合研究,在所有的部门当中,他还设了一个不起眼的“自动化研究处”,这个处里有一个小组,领导人是他当年找回来的罗恩,罗恩可不是只给厂里做网站,后来他建立了全公司第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现在西汽就靠这套系统的改进版进行内部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再后来,罗恩又受命做车联网研究。

    车联网一开始根本没有实用化,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但是当款土得不能土的款型研发时,它首次派上了用场,这个款型真的是土得掉渣,因为它就是渣土车。

    当时的渣土车,基本都是工程黄颜色,而且那个时候基本上就是普通自卸车,车队司机管理极其混乱,逆行,闯红灯,超速,随意倾倒,总之基本上每周都有人丧命在渣土车轮下,所以渣土车得了个不光彩的称号:黄旋风。

    西汽在开发渣土车时,一直就有这个困扰,设计没问题,但是你架不住人家管理混乱啊。所以当西汽的车联网系统研究过程中,林超涵突发奇想,将车联网应用到渣土车上怎么样?然后就实验应用了,首先,这样每辆渣土车都有实时gps位置上报,还有发动机数据上传,以及各个机构动作日志上传,什么时候在哪停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动作一目了然,此外还可以限制车速、限制行驶区域、远程遥控锁车,工作量统计等等附加功能,而且在外观上把整车颜色统一成绿色,车顶加了led屏显示实时车速,大厢增加了自动遮盖机构(一开始是帆布软篷,后来改成钢制硬盖顶)等等,这个时候赶上省城地铁加快建设,采购了一大批,新车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工程方,包括市民的评价都相当高,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渣土车伤人几乎消失了,而且道路遗撒极少,所以其他省市的市政工程都开始买西汽渣土车,成为西汽非常成功的又一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