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32章疯狂的性能展示
    “我们还得慎重,小题大做,我不赞成。”王兴发摇着头,制止了林超涵的话头道,“新能源有多重要,我们都清楚,不必多言,但是因此,就要搞一款新车,动静太大了,市场前景在哪里我们没有搞清楚,所以我认为做一些研究即可,不必要大张旗鼓。”

    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说完不胜感慨。

    林超涵对于王兴发的顾虑很清楚,也清楚他现在不敢支持自己是求稳,并无恶意,但是他同时也清楚地知道,新能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须方向,如果西汽这一次决策错过了历史性的机遇,那可能自己这一代就是西汽的历史罪人。

    所以他不能同意王兴发为了节约成本小打小闹的计划,眼下是省了点小钱,将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就不是点小钱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他看了看叶文源和下来挂职锻炼的徐峻峰,发现在两人都有些不置可否的意思,他们两人都不是技术出身,对于技术的敏感程度不高,叶文源现在热衷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在他看来,能够理顺好西汽的管理,发展好那就是自然而然的,而对于徐峻峰来说,对这些大事情往往就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又看了看新任总工孙昌寿,在这里也就他能支持自己的看法了,这位孙总工他回厂那一年研发2190时还只是工艺部门的负责人,这么多年来,在汽研里受郭志寅薰陶,进步成长飞快,也算是得到郭老真传了。

    孙昌寿现在也近50岁了,相比林超涵和叶文源,他才是和王兴发是同一类人,刚才他一直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看到林超涵的眼神,孙昌寿的神情一动,他很清楚,这种讨论中,他的发言极有可能决定走向,正因为如此,他的发言必须得面面俱到,不能轻易站队。毕竟新的领导班子虽然都是熟人,但是因为大家彼此身份立场的转变,不起摩擦是不可能的。然而也仅只能限于摩擦,不能演化成为真正的矛盾。

    所以孙昌寿道,“王总,林副总,这件事情,我认为咱们恐怕理解得都有误。”

    有误?看着两人不解的眼神孙昌寿接着道,“关于新能源,我之前在汽研所的时候,和郭老他们有个探讨和研究,我们的观点主要是三句话,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要推广看国家政策。”

    王兴发琢磨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还是没有想明白眼前应该怎么办,便道,“这意思是我们可以研究,但是要看国家政策制订下一步计划呗?”

    林超涵也是这个意思,但是他又不想跟王兴发抢话,所以只是看着孙昌寿。

    孙昌寿笑道,“是这个意思,也不是这个意思,怎么说呢,其实新能源汽车,在我看来,肯定在短时间内享受到国家一些政策红利,但是长远来看,要是看技术发展的成熟程度,所以我认为呢,借着这股东风,把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搞出来是好事,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盲目激进应用各种新技术。适度即可,先把握这一波红利措施,再在市场上试试水温也未尝不可。”

    大家都听懂了,孙昌寿的意思就是,应用成熟技术加新能源,然后推向市场试水,算是一个折衷的方案,但总体来说还是偏向林超涵多一点,毕竟这不是保留在实验室了。

    王兴发沉默了半天。

    他在权衡得弊得失,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当时的林焕海等人真是太难了。每次看似拍板很轻松霸气,结果大多数时候也都能如其所愿,但是实则背后的各种考量真是难以计数。现在轮到自己太难了,他想学林焕海的霸气,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做不到,能够谨小慎微地守好这一摊事业,不做黄了,那就是他王兴发的历史功劳了。

    这个时候林超涵开口了,“王总,我想,咱们如果在成熟技术上,应用一些新理念,其实没有太高的成本 ,可能就是跟平常我们开发一款新产品差不多,难的是后面市场,这个,我建议让政策研究室去市场做个调研,我们再看要不要投入生产罢。”

    “好吧!”王兴发终于松口了。他这一松口,就为西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新能源系列产品,也就是h3000。

    会后不久形成了决策,新能源研发开始。

    林超涵为了减轻王兴发的忧虑,前期还是主动降低了研发的难度,他在现有的g2000的技术底子上,稍微修改了外饰件的,此外还有驾驶室设计,着重试验新能源发动机,即天然气发动机。

    在研究过程中,林超涵带领研发团队试了多种新能源,包括lng,lpg,二甲醚这几种燃料,后来,根据国家认定,以lng作为未来新能源重卡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技术成熟之后,h3000就作为新能源系列被推出了,但是这个系列并不是简单的换了发动机而已,在悬架系统方面完成了g2000的完全体,用了大量优化过的nam原始轻量化设计,同时牵引车型更换了低高度少片簧前悬架和气囊后悬架,公路行驶性能十分优秀,而且舒适性大大提升,帮助西汽在牵引车市场斩获良多。而lng新能源重卡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由西汽拿到了全国市场的半数市场份额。

    林超涵从成熟设计入手,后期再加以改进改造,创新设计,终于打造出了西汽的第一款新能源重卡,这也成为了西汽设计史上值得记载的一笔。

    这只是林超涵晋升后干的各种事情其中之一罢了。

    2008年,林超涵还干了一件大事情。

    这一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年,这样的盛事全国共庆,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打造城市的良好精神面貌。北京以及全国的一些城市,都出现了淘汰旧公共汽车,购买新公交车的市场浪潮,还有一些旅游公司也都在积极更换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

    这一拨更换潮,来得很快,一些按部就班进行生产的客车制造商,突然傻眼了,他们发现自己的产能根本就跟不上市场需求,再加上有些苛刻的条件,比如节能、噪音小、安全系数高等要求,有些订单根本就接不了。

    而经过了三四年的努力耕耘,市场上已经逐渐了解到西汽有公交车生产,于是纷纷找上门探询求购,考察之下,惊诧地发现,由于西汽这几年一直在勤修内功,不断进行技术改良,客车技术与专业客车制造厂相比,并不落后,相反,在有些性能上,尤其是抗震性能上极其优异(这得归功于郑博士的团队了),而且安全系数还算高,内部装饰同样不赖,关键是产能足够,西汽还有大量的闲置产能没用上呢。

    于是乎,一时间订单像雪片般飞来,西汽被这意外之喜砸中,喜出望外,当即腾出数条生产线,拼命生产公交车。赶在奥运会之前,向全国各地提供了近3000辆各类型大客车,赚得很愉快。更让人愉快地是,在奥运之后,由于这批公交整体口碑还不错,陆续有订单进来,彻底地维持了西汽的客车生产线。

    5月份,林超涵带着一支车队来到四川,这次他的任务是要采购一批原材料,正是因为客户某些部件在这边某个不起眼的小厂家生产,是急需的货物,全国都在抢,为了能够争取到这批厂家及时供货,林超涵决定亲自带队前往采购。

    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艰苦努力,陪着对方总经理喝了几顿大酒,并且承诺接下来两年会持续发单,经历各种艰难才搞定事情,返程的时候,遇上了震惊全世界的四川大地震。

    这一次地震,举国哀恸。

    当时,带着车队返程的林超涵在经历了一阵阵惊魂般的颠簸之后,方才醒过神来,才发现前路断裂。

    下得车来的林超涵看着公路两旁山路上不断滑落的巨石,还有那触目惊心的公路断裂后形成的沟壑,十分震惊。

    他连续指挥车队赶紧倒回去避险,在倒退的过程中,车队有两辆车被滑石砸中,幸好没出什么大事。

    沿途,他看到了大批房屋倒塌,他立即打电话向外界报警,但是死活打不出去,由于通讯设备被毁,手机根本就没有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组织自救,并且带领车队将车开到一处相较平坦的开阔地之后,组织车队的司机还有随形人员大约十来多,参与救助老百姓。

    现场的情况有些混乱,林超涵后来不愿意多讲,但据随行的人说,林总当时非常努力地参与救助,指挥车辆用绳子绑住一些巨大的水泥块,将其慢慢拖开,方便救人,他还亲自用手去扒拉一些倒塌的房屋……

    但是最大的事件是,当部队抢险队伍进来后没多久,发现一处著名的水库面临着溃坝的风险,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而林总在得到相关消息下,亲自带领车队赶到现场,日夜不停地向溃口运送土石方,2300强悍的载重性能和稳定性能让救灾的部队刮目相看,最关键的时刻,林超涵冷静地指挥着给两辆2300装上了100吨的土石方,将其填塞到溃口,成为了堵住溃口的重要功臣。

    要知道,这是极其疯狂地一次性能展示,10吨重卡,对外宣称可装25吨,实际上装了100吨!部队是真的被震惊到了。

    而且不光是部队,全国很多同行都被震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