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12章紫铜棒
    气氛莫名有些忧伤。林超涵知道父爱如山,但显然,父亲对他的期许很高,而这种期许中,还带有一丝丝的愧疚,因此,他有要补偿的意思,但是林焕海显然不是那种特别能温情脉脉的人,因此表现出来,就是有些粗暴和着急。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超涵对于林焕海这一点心思越来越清晰和理解了。

    “好吧,爸,我理解你的意思了,还是按照原计划,带着克劳森去逛车间,东游西荡,记录他的观点看法,吸纳他的建议,榨干他的剩余劳动价值。”林超涵最后决定还是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场父子间的对垒。

    林焕海看着嬉皮笑脸的林超涵,自然也明白他是用这种戏谑的方式来缓解这种让两人都不适的气氛,他只能叹一口气,“但愿你是真的明白我们的战略了。”

    “明白!”林超涵正色道,“没事,我出去做事了。克劳森一会儿要是没看到我,语言不通和工人打起来了,我们可就麻烦了。”

    林焕海吓了一跳,“会打起来吗?那可是德国专家,我们得尊重,你赶紧去吧。”目送林超涵出门,林焕海才会心一笑,这个儿子,他还是满意的,将来林超涵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事他决定不了,但是总归会看到他成才,有什么比看到儿子成才更让父亲欣慰的呢?

    林超涵出来后,深深吁了一口长气,他确实有些短视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现在得调整过来,想着,他来到了车间,把干得正欢快的克劳森给拉了出来,克劳森还挺不高兴地,“林,我还没有完成任务呢?”

    “任务,什么任务?”林超涵莫名其妙。

    “刚才他们让我车几个锻造件,我准备一小时内搞完五个,现在才完成一个。”克劳森十分遗憾。

    林超涵无语,过了半晌才说道,“克劳森先生,其实我们这次请您过来,主要是想让你指导我们各种现场工作的,看看我们的生产线哪些环节需要调整,还有一些装配方面的技术难题,看看您能不能帮忙解决。至于车零件,我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还是得请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工厂其他车间吧。”

    克劳森不无遗憾地耸了耸肩,“林,你们现在给钱,就是我的老板,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去哪你,你带我去吧。”

    “好。”林超涵点头,“走吧,我们先去一下装配车间。”

    边走,林超涵边给克劳森聊起来,其实平常他也有一些技术难点没有完全解决消化掉,趁机向克劳森请教起来,克劳森谈别的,兴趣不高,谈起技术来,就头头是道,遇到有说不明白的,就会找到相应的地方,去演示示范,一番交流下来,林超涵也觉得进益颇多,有所精进了。

    当然,这也不是林超涵找他的重点,主要还是看看生产线上的问题,有些事情,他们自己身在局中看不明白,但是行家里手过来,却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他们平时忽略的地方,又或是能够给出恰如其分让醍醐灌顶般的建议。

    接下来大多数的时间,就是林超涵带着克劳森,旁边跟着孙小芦、颜浩或是其他小朋友当记录员,到西汽全公司各个分厂车间去转悠,还别说,这个克劳森真不愧是在nam里干了20多年的工段长,眼光是不错的,有些技术虽然不是很精通,但是却能给出一些很不错的建议,这些都是基于他在nam的经验。

    此外,由于g2000生产线,克劳森很熟悉,针对将来技术引进来后,生产线如何调整的问题,克劳森也给出了很多中肯实用的建议,这些建议很接地气,林超涵如获至宝,都记录了下来,这些可都是生产一线的重要经验,在那些文字里可都看不出来,有些或者是隐藏在那些文案里,没有受到重视,克劳森一提,才让林超涵发现自己遗漏了哪些重点。

    这一转悠,就是一周时间。

    总体来说,克劳森说了很多东西,直到后来,他觉得转得很没有意思,能说的不能说的,他都说了,包括他家里的情况,也都无聊都跟林超涵交待了。

    比如他曾经问过林超涵有几个孩子,当听说林超涵刚刚结婚,还没有生孩子的时候,他就不免得意地说起来,他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老大已经上小学,未来将步他的后尘,即进入技校学习。

    林超涵很好奇地问他,在德国养两个孩子是不是很艰难,他家里什么条件。当听到克劳森家里有两层别墅,还有一个游泳池、养了两条狗的时候,不免大吃一惊,这些德国技术工人的生活是真优越,确实比中国要强多了,有些羡慕。

    克劳森很不以为意,这在德国是稀松平常事。不过,他也有些抱怨,觉得在德国实在是变化太小了,他家所在的镇子,自二战后,到现在都没有变过,缺少变化,也缺少娱乐,是他的苦恼。

    对此,林超涵只能不明觉厉了。中德差距尚大,同志们仍须努力。

    这个克劳森,在这一周里除了贡献很多建议外,最实用的一个建议是帮助西汽解决了几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几个疑难杂症。

    当时,克劳森随着林超涵来到了装配线车间外,他随口称赞了两句西汽的新厂房建设比较漂亮 ,然后就皱着眉头侧着耳朵听了一下,问林超涵,“林,怎么你们装配线,还有那么大响声呢?”

    林超涵好大一会儿,才明白他说的是那一阵阵咣咣响,那是装配线的工人正在固定螺栓,需要用锤头猛砸,这个声音是林超涵自小就习惯了的,平常他几乎自动会屏蔽掉这个声音,如今听到克劳森发问,才笑道,“这就是工人平常作业啊。”

    “林,这个不对!”克劳森的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一般,“不不,我们得去看看,林,这个声音是不对的。”

    林超涵不解地带着他进入到车间,只见,装配线几个小伙子,正在装配瓦盖,只见他们一个个怒目圆睁,挥着膀子,抡圆了胳膊,十分卖力气,口中吆喝着,将紫铜棒当锤子,咣当咣当一下下砸下去。

    他们这是在把瓦盖敲实消除间隙再上螺栓紧固,是常规固定的作业,装配样车时,林超涵也没有少干。

    “不对,不对!”克劳森摇着头,“林,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

    虽然听不懂德语,但走近后说话,看着克劳森不停地摇着脑袋,显得很是不屑的样子,那个最近的抡锤子的小伙子不满意了,“这个洋鬼子说什么?说我砸的不结实?有本事你来砸几个,看你一天下来,胳膊不折了才怪!”

    林超涵一笑不予计较,他知道这些在生产一线的小伙子,因为比较劳累,有时候脾气不是太好,而且年轻人本来性格就比较冲,不必计较。

    克劳森虽然不懂中文,但是看着那个小伙子一脸鄙视地看着他,还把手中的紫铜棒作出递给他的样子,他连忙摇头,“不,不,不是这么砸的,这么砸是不对的,会出问题的。”

    那个小伙子鄙夷地一笑,“这个洋鬼子真逗,你让他砸吧,他还不敢砸。”说着,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工人也都笑了起来。大家当然知道这是来自德国的专家,但是年轻人嘛,谁也不服谁,别说你是专家,就算是你个大教授,要是没有真本来,也不能叫他们服气。至于旁边站的林超涵,他们是不敢讽刺的,因为他们知道,林超涵是真干过来的,大部分的技术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没事就不要找不自在了。

    但是这个洋鬼子他们就不是很在乎了。都说是专家,专在哪里呢?

    克劳森没有理会大家的哄笑,而是很认真地对林超涵说,“林,不对,用紫金棒砸实,我们已经有十几年不用这招了。这会产生很严重的质量问题。”

    “啊?!”林超涵大吃一惊,但又很疑惑,“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以前由于加工水平限制,瓦盖装配公差不好,经常会造成过盈配合,所以需要用比较大的力量把瓦盖砸进去。这都是常识问题了,林超涵也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当然有问题,我们在十几年前就不再用紫铜棒而改成橡胶锤来消除间隙了。”克劳森认真地继续说道,“我刚才观察了,以你们的工艺水平,现在其实已经用不着紫铜棒来砸了,你们现在的加工水平已经完全满足了工艺设计要求,不存在过盈配合,所以并不需要用多大的力气就能装配到位,反倒是用力过大可能会造成瓦盖变形。不但如此,而且大力敲击铜棒可能会掉碎屑,而碎屑落入桥壳内部会在运行时混在齿轮油中被搅起来夹在齿轮中间或者轴承中间,碾压之后附着在齿轮齿面或者轴承内部,由于电化腐蚀的原理,时间稍长就会造成严重的点蚀,进而造成齿轮和轴承报废,所以说起来用铜棒百害而无一利。”

    “这么严重?”林超涵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