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01章是不是很气派
    关于客车这一块的未来发展,甚至比林超涵想像得还要漫长,有些问题,当时没注意,后来却发现很重要,不得不花精力去进行深度攻关,耗费了漫长的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郑博士果然如林超涵所料,真的在西汽扎下了根,他攻坚的问题虽然刚开始主要是客车问题,但是技术问题有共通性,他未来的作用远不仅限于一隅,甚至对于林超涵来说,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不是留下一个客车项目,而是留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才。

    当时,西汽逐步发现客车震动是困扰自己,乃至是困扰着整个中国客车工业的重要问题,为此,西汽咬牙决定攻克这个难题,将其列为重大研究课题,聘请郑博士进行专门研究,在 此过程中,不断升级国产cae计算机仿真技术,用计算机模拟整车震动,从而查找振动源和共振频率,提出解决方案,说起来都是成熟的技术,但是真正落地的时候课题组的博士后才发现,要实现cae精确仿真,就要求有精确的车辆三维模型、bom、准确的材料和准确的零件重量数据,而这些在西汽基本都是空白,所以刚开始研究只能停留在纸面计算然后上车实验,返回来修改数据的阶段,效率低下而且不准确,直到后来上了三维制图工具软件才开始有起色。这项研究原本林超涵以为最多一年就能搞定,谁知道,越研究发现问题越来越深,郑博士废寝忘食地投入研究,直到三年后真正拿下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就因为这一个课题,郑博士还获了国家科技术进步奖项,自己也正式晋升为博士后。

    当然,这个项目结束后,郑博士就正式花落西汽,长时间的相处,以及环境的适宜,已经让郑博士不再想着回到学校过单纯的象牙塔生活了。所谓产学研结合,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所以他能够呆得住,除了能产生工作成就之外,其实也与人密切相关,林超涵后来一步步走到高位,一直与郑博士保持良好的友谊,并且始终如一地支持他进行研究,从来不干涉他的研究工作,这让他感觉很舒服。

    不过,虽然说郑博士的研究西汽不干涉,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却源源不断为西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是后话且不提。

    林超涵在初步解决客车问题之后,向公司又做了一个重大汇报,这个汇报提案对西汽今后发展的方向又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林超涵的汇报主题是提出西汽要尽快着手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以及新能源研究。

    这个课题,是林超涵思考已久,既向以郭志寅为首的老一代技术大拿进行请教,又拉着政策研究室和孙小芦等人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探讨研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提出来的,在这期间,他还拉着罗恩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试验。

    在这次会议上,林超涵提出随着计算机逐渐成为了生产管理的工具标配,内部的一些文档逐渐电子表格化后,仍然是滞后于时代发展的。

    “现在,是互联网即将开始发挥威力的时候。”2002年的一个秋天,林超涵在会议室里侃侃而谈,“当然,从世界上来说,现在互联网正在经历寒冬,一些虚浮的泡沫正在被挤掉,但是这并不代表说互联网不会发展,更不代表着我们不需要去关心互联网,相反,我们应该加倍关注互联网。说白了,互联互通的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如果我们拥抱,我们就有未来,如果我们拒绝,我们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

    与会的领导们都不是傻瓜,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用过互联网,但是也都清楚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潮流。然而知道这是潮流,不代表着他们就理解这件事情。

    有人很不理解地提问道,“小超,你说的这些都是大话,我就想不明白,这互联网跟我们的生产到底有什么关系?他们能够生产一颗螺丝呢,还是能节省一度电?”

    这话现在听来当然很白痴,但是在当时,却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困惑,你说得天花乱坠,但是与西汽这大机器生产有毛钱的关系?要知道西汽现在每天进出的物料无数,生产的车辆与日俱增,但是这却似乎没有互联网什么事,有它没它都一样。

    林超涵没有正面回答这个疑问,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完全用单线条的思维来打动这些技术出身的人是不可能的,互联网在当时既无法生产一颗螺丝也没法帮西汽节约一度电。

    “这么说吧,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跟德国那边一直在进行大量的沟通联系吧?”林超涵问道,这是一句废话,谁不知道现在林超涵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跟德方进行谈判,之前,他们都小瞧了引进g2000谈判的难度,真到一个个技术细节进行翻译、检查、谈判引进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在跨国谈判的难度极其之高,又不可能没事就杀到德国去当面聊,大量的工作是双方先打个越洋电话,然后靠着一分分的传真进行艰难地死磕,按照现在进度,最终完成引进估计还得一两年,好在西汽也及时纠正了自己有些焦躁的心态,索性慢慢来,也方便资金的周转,但遗憾的是,这在后来也间接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林超涵的工作有多复杂,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如果不是靠着林超涵的周旋和高强度工作,其实g2000的引进会步履维艰,一方向要保证技术细节的正确性,另外一个方面,也要保证双方团队沟通的顺畅,这要做多少工作,只有林超涵最清楚,但是别人都明白,至少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是干不来的。

    但是林超涵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林超涵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我当然不是想邀功叫苦,而是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现在的沟通早已经不靠传真了,而是靠e-mail,就是电子邮件,用传真机,大量的图纸资料每次,除了耗纸耗电,还要应付传真机那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故障以外,最主要是效率低下,改用电子邮件之后,我们就舒服很多了,节省了来回传送的纸张,也节省了很多电费。当然节省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是效率却大大提高了,也很少会遇到故障。这呢,其实就是互联网信息化的作用。”

    林超涵又讲了关于西汽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作用,举了一堆能够提高效率的案例,他最主要的三个目标就是一是将公司内部的所有零部件标准库互联网化,二是内部生产管理再至业务订单都形成集成到信息化管理系统里,三是将互联网彻底作为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里。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举措,在当时,那都是很稀奇的玩意儿。

    其实,林超涵现在主张做这些,在中国并不算得先进的行为,当时在南方的很多公司,尤其是外企都开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处理工作的进程。而西汽地处内陆,对这些的感知远没有外部灵敏,也只有像林超涵这些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走,甚至是去过国外,或者是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的人才会特别关注这些事情。

    林超涵知道,自己推行这些事情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但是这些阻力并不是来自于这些领导的不支持,也不是基层员工们的自发抵制,而是来自于大家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和惰性,工作都顺手得很了,为什么要让一堆破机器来变成主导他们工作的太上皇呢?理解不理解,当时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太新鲜的玩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然而,互联网化却是年轻人一致喜欢的玩意儿,哪怕没联网时,都有很多小青年一天到晚跑去电脑上敲来摸去,现在联网了,年轻人只会感觉到便捷和方便,哪里会有不适应感呢?所以从长远来看,迟早会变成潮流。

    林超涵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不着急一定要改变领导前辈们的观点,而是循序渐进,先做起来再说。

    “那你说说,要怎么做合适呢?”林焕海发问。

    “很简单,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做一个我们公司的网站。”林超涵笑着说道。

    “我们西汽的网站?”大家感觉很新鲜,他们中大多数人实际上也上过网,至少见过别人上过网。

    “对,我们西汽的网站,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不是一个设想,而是一个现成的样子和模板,我委托我们公司的小罗,就是罗恩,以前天天往计算机室跑,王士妹徒弟那个。他做的。我给大家演示一下。”

    大多数人听到王士妹,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林超涵熟练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在罗恩的帮助下,联接上了公司的幻灯片,罗恩做了一个只能进行内部演示版本的网站,进行脱机演示。

    “大家看,这是我们的首页,这里是banner,上面是我们西汽宏伟的新址办公大楼,左上角,这是我们西汽的标志,我们稍微美工美化了一下,看着不是显得很气派,你看看这是我们的简单,这是我们公司的动态新闻页面,这里有我们的组织架构、联系方式,特别是人事部门和销司梅姐那边的电话,外部就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向我们投递简历,发来采购需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