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453章轮也轮不到
    “虽然只是一次商业谈判,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小心至上。”郭志寅说道。

    林超涵佩服地点了点头,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万一要是他们在这里讲的话,全部被沃尔夫冈截获,那还真是跟裸奔没啥区别了。不过目前来看,对方还算是君子,没有一上来就来这种卑劣手段。

    只有邹乃德略带怀疑地问道,“会不会对方技术太高明,我们发现不了呢?”

    郭志寅笑道,“应该不至于,就那么几个地方可以动手脚的。”作为总师,郭志寅的各种经验那是相当丰富。邹乃德虽然还有点不明所以,但是思索了一下,便作罢了。

    “小超,你知道今天为什么我们不明确拒绝沃尔夫冈吧?”林焕海开口道,虽然是在问林超涵,其实是想告诉邹乃德和姚锦元这么选择的原因。

    林超涵点了点头,“您和郭总工是怕和对方关系闹不好看。”

    “还有么?”

    “对方似乎早有盘算,我们如果一味反对,恐怕反而不好交流下去。”

    “小超说的都是对的,”郭志寅点了点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现在nam方面看样子吃定我们了,如果我们强行直要我们的终极目标,对方也肯定不会轻易同意,再者,他们开出的价码也会让我们接受不了,仓促之下,对谁都没有好处。我怀疑,他们就没有要卖出g2000的打算,甚至根本就有可能开不出价码,因为那可能暂时是他们的非卖品。”

    林焕海点了点头,他也有这种感觉,沃尔夫冈可能根本就拿g2000是非卖品,即算他当时强烈要求只看g2000,可能得到的便是非卖品这个拒绝的回答,那样一来,接下去就不好谈了。

    邹乃德听后显然受到了一些启发,“如果对方坚持只卖cat iii,那后面我们该如何切换到我们主要的目标呢?如果g2000买不到的话。cat iii是不是可以作为次选呢?”他虽然对西汽一行的目标有所掌握,但是对西汽为什么一定坚持要选g2000,舍此其谁的心态原因还不是特别了解。

    林焕海叹道,“我们选不了cat iii,因为这纯属是浪费钱,我们是绝无可能选择它的,德国人不了解这个情况,但是我们自己内部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不是我们不想设置一个次优,而是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必要选择次优。”

    “那这是为什么呢?”邹乃德有些不解,万一g2000对方根本就非卖,而西汽又绝对不会买cat iii,那这次来德恐怕就会无功而返,这样他回去也不好交差,总不能跟人说就是来德国看了一趟风景吧?他毕章还是肩负有推动双方合作成功的职责。

    郭志寅苦笑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其实像cat iii的技术,我们根本不缺。”

    “我们不缺吗?”邹乃德十分意外,在他看来,如果西汽能够进口这样能军民两用的技术,实际上是大有裨益的,什么时候西汽的技术能牛到不缺cat iii这样的技术了?

    “邹叔,是真不缺。”林超涵插话道,得到郭志寅默许的眼神,他接着往下说道,“这是因为,我们西汽一直有cat 原型军车在做参考研究。”

    “啊?”邹乃德有点惊讶,他虽然也算是主管单位官员之一,但是对于西汽内部的一些情况不是很了解,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免有些吃惊。

    实际上,这些年来中国在外交上攒下的人品一直不赖,虽然碍于各种封锁,他们无法直接进口到西方的军用装备,但是各种交流却一直不少,既有中欧交流,也有与其它国家的交流,而其它国家中自然就有使用德国军车的军队,他们可不受什么西方巴统约束,双方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就这样,其实西汽这几年一直在秘密与军方合作,得到了cat 和cat iii的好几辆军车,这些车,已经被郭志寅带着内部的大牛们反复查验,几乎都快摸透了,正一点一点把设计经验给搬到自己2190的改进型上,因此,虽然说cat iii的指标比2190还是高出不少,但是并不是遥不可攀了,所以如果非要买加cat iii基本上就等于是糟蹋钱,这无论从民品角度,还是军品角度,西汽都不可能再买进它的技术了。

    说得直白点,就是没有那个必要了。

    当然,更关键一点的是,总后对于新一代军车研发,提出的性能指标比cat iii要高许多,如果没有更先进的技术打底,是完不成任务的。所以只有g2000这个唯一的选择了。

    听完林超涵的补充说明后,邹乃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竟然还有这么一出,旁边的姚锦元对这个情况也不是很明了,但此时也是顿悟,理论上来说,他作为法务,是要对此提出风险质疑的,但是出于大家都懂的原因,他此时闭口不言。毕竟这都是中国人占便宜的事,为什么要质疑呢。

    虽然现在大家都明白cat iii是不可选款型,但是此时大家还是有些为难,不管怎么说,德国人现在明摆着只想卖这个过时落后的技术,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研发cat iii实际上也是有较大投入的,但是市场只有那么大,他们的利润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想目标,不过只要把它卖给中国人,就能大赚一笔,说不定比做其它生意都要赚多了。

    那么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怎么说服德国人把g2000的技术卖给西汽。

    “恐怕这个不太好说服他们。”邹乃德思索着说,“咱们可拿出的筹码也不多。”

    他这个倒是点出了现实西汽的窘境,实际上西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不够,虽然政府派了邹乃德来帮忙,但是在引进技术的费用上,政府是帮不了太多忙的,太多国计民生的地方要花钱,现在不太可能在引进这个并非当下急需的技术项目上,一下子投入太多,那样根本吃不消。

    说到钱的问题,现在虽然西汽有龙德资本的鼎力相助,但是要让龙德为引进技术一下子拿出一大笔钱来,也绝不容易,说白了,就是这技术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效益。未来虽然可期,但那毕竟是未来,除了像林焕海等真正有长远战略发展眼光的人以外,大多数人其实也不太能理解这样决择的意义的。毕竟有这些钱,投入到改善职工待遇来说,一下子就能让西汽很多职工生活上一个档次。

    此时的西汽,说好听点叫咬紧牙关图发展,说不好听点那叫打肿脸充胖子。

    因此听了邹乃德的直言,西汽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说起筹码,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又要便宜又要好货,这世界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我们最大的筹码,其实就是我们广阔的市场了。”林焕海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个方面,我们看得出来,原本我们以为我们每年生产一两千辆就能满足国内民用市场需求,结果一看,五六千辆都不够用,现在我们想规划到每年数万辆产能,但是按照现在国内市场发展的速度,恐怕我们每年十万辆产能也求未见得把整个市场都吃下,我们再扩张,可能也赶不上市场的发展速度。只有兄弟厂家一起努力,甚至再加上进口,才能最终满足市场的饕餮胃口。”

    如果说以前还看不明白,现在林焕海等人是看得明明白白地了,国内重卡市场的迅猛发展,真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随着经济的快速腾飞,重卡市场迅速扩张,以前甚至现在西汽还在和兄弟厂家们鏖战市场,但未来一段时间内,恐怕大家各自吃各自的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产能会不断扩大一直到市场真正彻底饱和为止。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和其它兄弟厂家一起来平摊这笔引进费用呢?”邹乃德提问道,他此时确实是站在为中国重卡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知道当时引进斯太尔技术就是机械工业部谈判引进,最终成本由大家共同分摊的。现在大不了重新来一遍。

    听到他这么说,林焕海和郭志寅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苦涩的笑。

    “邹主任,这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了。”林焕海渭然长叹道。这其中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首先机械工业部已经没有了,在1998年的改革中,机械工业部和电子工业部,这两个由原先的机械电子工业部分拆而来的部门彻底消失了,变成了信息产业部。这个部委改革的部署显然不是林焕海和郭志寅等这个层级的人能够置喙的,只能被动接受。但不管怎么说,部委消失了,分管部门的职责变了,让这些曾经的兄弟友商能够牵手的领头人其实是找不着了。不是不能,是实在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了。

    更何况,这些年来,为了抢市场,大家互相竞争,有时候甚至互相恶整拆台,从感情上来说,大家也疏离多了,大家的目标市场也都分解了,任务目标不一样了,连看法都不一致了,几乎没有可能再凑在一起去分摊资金了。

    西汽是着眼长远,想在未来占据更大主动权,或者更直白地说,西汽的野心很大,这才有动力来主动挑头来做这件事情。否则以西汽的体量,轮也轮不到他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