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380章全部吃掉
    爆增的订单,让西汽上下精神振奋,但同样也让大家压力倍增。现在已经开足马力去生产了,但是旧址的产能是绝对跟不上的,因为首先还昨保障军车的生产订单,现在新址必须尽快启动,才能满足雪片样飞来的订单。

    这些订单的压力,让新址的生产启动加速了。

    现在西汽的节假日全部都取消了,所有人全天候都要么在忙生产,要么在忙搬家。

    当时的厂房布局、生产线布局,一方面受制于地形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产能指导的限制,仍然停留在千辆级生产规模——当时他们虽然市场不断扩张,但是还是没有想到后面市场需求很快就突破万辆级别,在当时的规划里,西汽还是计划年产最高到六七千辆级别,在他们看来,这么高的规划,可能还是有些产能会闲置的,因此西汽的生产组织模式仍然沿用老的管理思路,这严重制约了后来产能提升的能力和潜力。后来随着产能迅速提升,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做了很多生产线调整,比如说自动反馈式强扭机的使用,老设备自动化改造,生产线布局调整,流水作业等等,但是受制于规划的限制,产能基本上还是原地踏步。这不能不说是当时的遗憾,就连最有信心的林超涵,也没有预料到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

    1998年,新总理上台。他誓言要打破旧的体制藩蓠,让中国的经济摆脱负提继续前行,因此做出了很多的改革,其中最大的一个改革就是住房制度改革。这个改革催了今后近20年全世界规模都罕见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从那一年起开始蓬勃发展,各种基建以远超从前十倍百倍的速度在狂飙突进,虽然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但是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种富裕阶层。

    基建以远比从前更迅猛的发展需求,带给了西汽等卡车制造企业巨大的商机,在当时,西汽自己还沉浸在搬迁新址的忙碌之中,无暇顾及这个正在酝酿过程中的历史机遇。他们设想了很广阔的前景,但还是被贫穷限制了想像力,没有做出超前的预判和决断。林超涵虽然基于自己的判断提出了一些意见,但是手头的紧巴还是让林焕海向现实低头,采取了一些保守的设计。

    这直到新总理上台后提出改革,王兴发负责的政策研究室提出了一份相对超前的建议,才让林焕海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保守,但是由于当时各种生产规划、设备配置和管理方案已经再确定,全盘调整已经不可能了。

    唯一让他觉得欣慰的是,自己还是有先进之明,坚持咬着牙上了很多新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条新的整车装配线。当时这条线并非国外原装,原装在友商那里,西汽这条是仿照原装的模式,以及自己在沟里那条装配线的经验,自己设计拼凑出来的一条流水线。所有设备全是国产,没有plc,就用行程开关组控制,没有大功率拖动电机,就用中等功率并联拖动,总之能想的方法全想了,让这条线跑了起来,而这条拼凑起来的装配线,一直用了近20年才退休,当然中间也有数字化改造。

    不过,土法上马,让这条线也有缺憾,所有的强扭机全部是定值式的,也就是设定了一个理想值去工作,至于实际拧紧的扭矩是多少,只能通过拧紧之后用扭力扳手去一个一个校验,所以精度和效率都不算高,后来也因为要产能忽略了校验,出了事故,暂且不提。

    东郊新址生产是在1998年初正式开始启动的。

    那一天,天空晴朗,虽然风仍然有些冷洌,但是空气却有着暖暖的春天味道。

    俞副省长,哦不,俞省长——去年他已经升任省长了。他亲自到场为西汽新址剪彩,省城市长、市委书记都都莅临了现场。

    整个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隆重。西汽新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大红的横幅,铺着红地毯,在西汽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俞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高度赞扬了西汽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并表示省政府和国资委一定会大力支持西汽将重卡事业建设推向新高度。

    他的讲话,标志着林焕海提出的第二次创业基本宣告成功。这让林焕海感慨万千,也让那些为了东郊西汽新址奋斗过的所有建筑工人、各单位职工备受鼓舞,他们也与有荣蔫。

    在省长简短地讲完话后,市领导也分别发表了讲话,对西汽的到来表示支持与欢迎。与之相对的,则是西汽旧址所在当地的领导此刻心情复杂难受,因为他们的一些短视行为,坐看西汽搬到了省城,虽然说旧址仍然留在那里,还能发挥作用,但是整车生产再也不会回到那里了,对于他们来说,恐怕永远就失去了。

    响越集团老总王瑞生也出席了会议,他们作为西汽下属公司的合资方,在这里投入了不少,现在马上就要生产了,代表着他们也正式进军重卡行业,不来这里捧一下场是说不过去的。对他们,西汽也是热情招待,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他们的代表全程由潘振民陪同。

    各级领导在林焕海、姜建平等西汽高层的热情带领下,参观了新址的各个车间,向领导们介绍了一些设备情况,当然,林焕海主要是带着领导参观的新设备区域,那些旧的设备区域,林焕海也觉得丢人,没有带领领导们参观。

    领导们对西汽崭新的各种设备还是非常欣赏的,说了很勉励的话,当地的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了,当天晚上的电视新闻就出来了。观众们在电视机前首次注意到了西汽漂亮、干净、整洁、先进的厂房形象。这个新闻意想不到的后果是,西汽在当地招工变得容易了,大家都愿意来这里上班,算是不大不小的收获。

    繁华过后,省市领导事情繁忙,有的讲完话就走了,其余的午宴后也都相继离开了。俞省长走之前,对林焕海抛下了一句话,“老林,好好干,将来有什么需要,来找我,我能解决的尽量帮你解决。”

    林焕海有无数要解决的内容,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这些要求只能在关键时刻提,现在就提,恐怕会用掉西汽所剩不多的人情,要知道,领导出席启动典礼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因此很识时务表示以后还请省长给予支持,会及时请示汇报。

    最后,只剩下响越集团的老总王瑞生,和林焕海等人进行了会晤。

    在西汽崭新的会议室里,看着明亮的办公环境,林焕海心情很好,和王瑞生愉快地聊着天,现在整个新址,已经一分不耽误地进入了生产状态,其实在启动仪式之前,很多车间已经开工了,毕竟生产任务很繁重,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是一调试完备,就正式投入了生产,能看到投资开花结果,王瑞生还是很满意地。

    他称赞道“老林,你还是个实干家,我之前还有些担心你们不知道猴年马月完成新址建设,没有想到效率这么高。”

    “这个必须得感谢王总,您这投资来得跟及时雨一样。否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启动。”林焕海此时是真的心存感激。

    王瑞生是一个气质有些阴柔,看上去喜怒不形于颜色的人,在多次谈判磨合过程中,给林焕海留下了城府极深的印象,但是林焕海也逐渐摸清了他的脉博,这个人喜欢别人配合他,不喜欢别人拒绝,是很强势的一个人,不是表面看的那么阴柔,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对重卡这块技术十分看重,也看好西汽的生产和技术能力,后期的谈判,很有可能是进行不下去的。

    王瑞生不置可否,似乎对这点投资根本不太在意,他只是说道,“按照我们的协议,现在新址投产后,是否我们响越集团可以在这里生产重卡了。”

    这是他们之前的一个协议内容,即,由西汽生产贴牌重卡。王瑞生一直想进军重卡行业,他手上也有其它汽车制造厂,但是技术并不出多么出众,而且没有生产重卡的能力。刚开始林焕海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那么看好重卡行业的,后来悟出来了,对方真正看中的是基建市场上对重卡汽车的巨大需求,响越集团是真心对未来的重卡民用市场极度看好,这才迫切想要切入这个市场,眼下西汽的民用市场越做越好,响越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进来分一杯羹了。

    之前,在旧址,生产能力跟不上,响越集团一直憋着没有提出要西汽生产贴牌重卡的要求,但是随着新址的开工,王瑞生立即要求西汽兑现承诺了。林焕海对此心知肚明,也早有准备。

    “王总,这个我们早有考虑了,这次请您来,一是为我们新址开工剪彩,二是来探讨一下关于贴牌生产的一些具体要求内容。”

    “我没有什么要求,贴我们的牌子,用你们的车,就成了,但是数量要多,每个月至少给我们五百辆车。”王瑞生开口道。

    林焕海大吃一惊,这等于一下子要把西汽目前新址每个月的产能全部都吃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