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379章整容术
    但是对林超涵未来的定位,可不是只放在这个小小的底盘分厂,很快公司领导觉得大家各自为政十分混乱,不利于统一分配,就组织包括林超涵等人在内一起重新调整统一了搬迁规划。

    在林焕海眼里,手心手背都是肉,要操心的事情老多。

    在整个搬迁过程,最大的投资,是一条驾驶室冲压装焊线,几十台设备,上百套焊接胎具。冲压机当时根本买不起进口的,只能是全国各地找便宜货,然而对于车身冲压来说,太便宜的也不行。当时厂里最大吨位的冲压机是一台天锻的1000吨,宝贝的不行,专门用来冲压车架大梁的,多缸多行程控制的,装机后进行测试发现很不稳定,三天两头就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焕海到处找关系,最后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在他们新址旁边中间那个军工厂,居然就可以加工大梁,但是因为拿地的原因,得罪了这一家厂子,商量在中间开辟道路的计划也是被他们拒绝的,按理来说两家算是结了怨了,可是,大家都是为国做事的,哪里来的什么隔夜仇,林焕海就和对方厂子的厂长私下吃了两次饭,一笑泯恩仇,林焕海提出委托他们来加工大梁,对方一听顿时大喜,这纯属提高福利的额外收入啊,忙不迭的答应了,要知道,他们在此建厂,虽然也有拨款,也有部队订单,也有各种支持,但是同样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日子并不比西汽要好过,西汽的大梁委托他们加工,多少也是一笔收入,用来改善一下职工生活那是相当好的,最重要的是,其实这家军工厂因为部队订单有限,产能闲置还挺多,因此迫不及待两家修好,接下了这批订单。理论上来说,作为涉密的军工厂,没有上面的批准是不允许私自接民品的,但是当时上面也知道下面的情况有多困难,集团对此睁一只眼闭一眼只眼,就当没看见,让他们接了西汽的订单,就这个订单,既完美地帮助西汽度过了困难时期,也缓解了军工厂的燃眉之急,就这么干了差不多5年,直到西汽新压机上来最后才告停止。

    总体来说,由于资金有限,南河湾的旧设备仍然要发挥作用,比如其他的冲压设别,一半是从沟里调过去的老掉牙的机械冲床和两台300吨油压,都是70年代初的产品了,状态不良。实际上按照当时国际通行做法,驾驶室这一类的外装钣金件冲压用的都是连冲线,没块钢板从下料到出成品一条线完成的,分步序的切边、成形、开孔、矫形、定型这么出来的,但是资金和场地都不允许,所以还是按照当时沟里的生产组织模式(千辆级规模)零散布局为主,有些产品有条件的形成流水线,但是所有设备都是手动的,完全没有自动线。

    这些破烂家业,西汽还是得当宝贝一样供起来,好好拆好好地运,中间各种周折,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顺利地运了过来。

    相形这下,冲压设备还算好的,焊接就更惨了,国外都开始初步用上工业机器人的时候,西汽还在手工端着点焊机去一个点一个点的焊,无论焊接时间还是定位都没法精确控制,所以焊出来的玩意热变形大,比如车门,门框和外板都是先点焊上去再包边的(多余部分折回来把焊点藏起来,最后涂装前封胶),但是因为手工焊热变形,最后出来的车门成品和驾驶室侧围的贴合度纯粹是拼人品,几乎没有一件能一次装到位的,都要二次矫形,甚至报废。以至于后来数年请来德国人来做装配教学的时候,从进口来的散件里拿出一件钣金件一比划,不合适,直接就扔废品框里再换一件上去,直到合适,这让车身的领导看的心疼,德国人下班以后派人把废品件全捡回来了,修磨一下拾掇拾掇全给装车了,从这一件事情上来看,就能明白人家国外车卖得贵而国内车的质量一段时间内不如人家,是有道理的

    这些设备的情况,林焕海、陆刚等管理层自然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要知道,就这些设备,那都是西汽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东拼西凑慢慢积攒起来的,现在要想一夜之间就把它们抛弃,既舍不得也不现实。

    林超涵曾经对林焕海提出咬一咬牙全部更新设备的建议,虽然会提高负债率,但是同时也会提升生产效率,最终还是会有成效的。因为在此之前,淘汰旧设备的工作一直在做,不然的话像凌霄强也不会捡漏了。

    但是林焕海沉默了半晌,才回道,“我何尝不知道,但是我们搬迁新址扩大产能已经是在豪赌了,现在一步到位固然是爽,但是算一算账,到时候我们还利息就得还到窒息。”

    林超涵心里默默一算,只得作罢,林焕海等人显然事先已经反复盘算过,这已经在现有条件下能做到极致的情况了。

    在林超涵与郭志寅聊天的时候,郭志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虽然这些设备都是些老弱病残,但是就是靠这些设备我们还是要努力维持生产,甚至要突破我们的设计产能,这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硬性要求,做不到我们后面就会相当麻烦。”

    林超涵对此观点同样同意,在他看来,必须在之前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管理方式了,现在新的情况、新的要求对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从经销商大会后,全国各地以广东为代表,销售量出现爆增的现象,一方面各地基础建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经销代理们尝到更大的甜头后,销售态度更为积极了,为了促销,他们自掏腰包在乡间田野到处刷墙做广告,为西汽主动做宣传,这对刺激销售起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是,西汽的生产成本被硬压下来后,降价促销的效果十分显著,山鹰原本拥有的就是生产质量、舒适性及低价,而各种准重卡们的优势同样是低价,但是当西汽把价格压下来后,山鹰的优势一下子被大大削弱了,他们的销售一下子到了瓶颈。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渐渐发现,车子开始各种问题,但山鹰的售后服务体系极其渣渣,售后站点极少,打电话投诉,往往得到的都是礼貌而程序性的回答,这让不少用户口出怨言,对比西汽的贴身服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西汽前期花在售后体系上的精力完全没有白费,更高效的售后,让西汽生产车辆的故障率虽然也不低,但是很快就能解决重新上路。因此山鹰的口碑正在渐渐崩塌,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出市场结果的。得到消息的西汽包括林超涵等人,松了一口气,感觉竞争的压力小了很多,果然竞争最好的手段是做好自己,而不是只想着去打击别人。

    值得一提的是,西汽在新国标出来后,很快完全发动机的调整,以及各种规定外观设计的调整,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是由于保障设计到位,基本上没有真正耽误生产。市场上的各种准重卡们原本是想等着看西汽笑话的,好抢后面的果子,结果一看,完全没戏了,顿时只好放弃跟西汽的竞争,瞄准垂直市场发力去了。

    在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有售后站点反映说,遇到了一个特别奇怪地现象,他们在维修中碰到了一个情况,就是有人开着西汽生产的汽车过来维修,本来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维修员发现,这个车子从横看正看侧看,甚至拆开了那都是标准的西汽产品,但是偏偏门脸不是,牌子不是。这让他们很是诧异,对司机表示这不是西汽生产的汽车,没有理由由他们来维修啊,但是司机急了,拿出购车发票合同,让他们看,一看,确实是西汽生产的。

    于是仔细一查,竟然让他们哭笑不得的是,个别友商在市场竞争中,杀红了眼,为了给自己贴金,提升市场曝光度,竟然出钱给这个司机,由他们提供技术,将西汽车前部的logo门脸换了一层皮,贴上他们自己的,以此作为宣传噱头,显示他们在市场上占有率很高,诱使其它用户去购买他们的车辆。

    这种招术,真可以列得上是亚洲四大邪术了之整容术行列了。

    徐星梅听到这种情况后,赶紧跑去调研了一番,发现像这样被人改头换脸的车还不少,一些司机贪图便宜,就让人给改头换脸,反正也不影响他们使用,因为各种技术性能一点都不存在问题。

    这种情况下,西汽能做的只能向用户做出提醒了,如果接受这种改造,那就别想再来西汽站点维修了,这才勉强刹住这股歪风,而在销司多处取证后,向友商提出了抗议,并且威胁对方如果再出此招,那就法庭上见。对方也知道这种招术实在见不得光,只得赔礼道歉,并同意纠正错误行为,灰头土脸地处理了内部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