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337章97年的春天
    而且,徐星梅干练职业女性的形象,也影响了黄老板的判断,如果跟他说徐星梅在干销售之前是干保洁的,他一定觉得说这个话的人是疯了。徐星梅跟经销商们谈判的时候,也给了这些人很深的印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徐星梅虽然年龄稍大了一点,不像小姑娘那样胶原蛋白满脸,但自有一番成熟的韵味,而且言谈恳切,在坚持原则条款的同时会为他们着想,因此,除了个别禀性怪异的外,也大都乐意跟徐星梅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些人当中,有些确实有自己的手段特长,刚刚签定协议,一批订购合同就发到了徐星梅这里,这些理论上也都算徐星梅的业绩,这让整个西汽都有些轰动了,这个徐星梅当真是人不可以貌相啊。

    一时间,比之前更加强烈的羡慕嫉妒恨再次扑面而来,但是这次大家少了一些酸味,多了一些钦佩和认可在里面,一个人一次运气好,不奇怪,连续两次运气好,肯定有点实力了,如果后面看上去运气一直挺好,那就不是运气,是真正的实力了。

    因为这批订单支撑的缘故,西汽上下更加振奋了,王文剑本来想向林焕海表达自己的担忧,但是看到林焕海对徐星梅的各种做法赞不绝口后,只得咽回肚子里,一口气憋得他十分难受,不过,慢慢地,他就想通了,气顺了。

    黄老板那边,甚至都有意挖徐星梅去他那里上班,他认为如果有徐星梅帮他操心木材生意,他都可以省很多心力了,但是奈何徐星梅根本没有那个意思,在她看来,西汽一直养着她,给了她平台和机会,她绝对不会背叛西汽的,也不会做对不起林家的事情。

    黄老板十分叹息,只得自己下功夫去琢磨木材生意,结果还真被他又琢磨出一个独家门道,在当时,根雕的生意十分兴隆,在广东市场上,一个好根雕作品作为装饰品,备受有钱人追捧,黄老板自己就花了好几万买了一个根雕摆在自己的家里,他琢磨着这些云南境外运过来的木材只取了地上部分实在是可惜,不如把地下的都利用起来,反正上面的砍不都砍了么,于是他又跟朱总谈起了进树根的要求。有生意做,朱总自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于是乎,云南周边的树木倒了血霉了,那些见钱眼红穷疯了的当地人听到连树根都能卖钱,顿时全家全村上阵刨根问底,上面的砍树,下面的立即就跟着掘根,而且这些树太次了还不行,树根卖不上价,必须得是上等木材并且年份充足的树根才有价值,这一下子,可是断子绝孙的行为,本来这些树上面砍了,下面根还在,没准春风吹又生枯木也可再逢春,来年还能长出苗,重新生出一些树木来,但是连根都刨掉了,那就彻底没机会了。黄老板的一时兴起,给整个边境的森林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生态灾难。

    这场生态灾难一直持续近十年,周边很多地原先茂密的森林变得光秃秃的,村民们为了一时的短视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本来可以靠山吃山,现在没有得吃了。当地政府不得不来回管束,这才结束了黄老板们的美好时光。

    在当时,徐星梅、林超涵等人完全没有意料到,自己的正常贸易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直到多年以后,林超涵和徐星梅等人来到边境,了解了相关情况后,为了弥补当初的无心过错,在边境做了不少慈善活动,收获了无数当地人的感激,国际上也对林超涵等人的行为大加赞赏,反过来再次助长了他们的名声,这是后话不提。

    徐星梅正式在销司立稳了脚跟,林超涵放心了,他该考虑一下其它事情了,比如他的爱情。是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既没有跟季容通讯也没有跟她有任何书信往来了,他回到西汽后,翻找着自己家的邮箱,里面果然除了各种订阅的报刊杂志外,没有什么来自海外的信件,他很是失落。

    因为忙着,又忙着,他是有多久没有关注过季容了?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个在美国的女朋友,但是大家同样也知道,这个女朋友似云云似雾又似风,飘忽不知所踪,谁也不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样,姓甚名谁,和林超涵到底有多深厚的感情。

    因为这位谜一样的女子,林超涵错过了什么?跟他亲近的人,跟他不亲近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一点,也因为如此,近年来很少有人愿意给他介绍女朋友,怕白费功夫。

    林超涵给季容寄去了书信,而且根据季容留下的电话,也给季容挂过去了两次电话,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一次季容能够接着,她已经来了四五年了,住宿的地方已经换了。

    因为彼此的距离,因为周遭的环境,因为所遇见的人,他们俩现在有一种隔膜,这种隔膜,既无形也有形,因为每一次的热血得不到对方及时的响应,两人自己都不知道是在赌气,还是真的遗忘,就真的渐渐搁下了联系。

    爱情,还在么?林超涵不知道,时间才不过过了四五年而已,他变得更加稳重成熟了,内心的热血还在,每次想到季容,他还是觉得有内心有一种钻心的疼,只能用忙碌的工作来麻醉自己,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放下了许多。时空距离太远,环境差异太大,原本以为奋斗可以弥补,但是现在好像奋斗得再有成绩,共同话题却已经不再有了,有什么用?

    也许,这样也挺好,慢慢地淡忘,让时间洗去一切曾经燃烧的激情。

    他这样安慰着自己,他不知道的是,太平洋那边的季容也同样安慰着自己。没有摊牌,但他们都默默地等待着那一天的来临。

    所以到了1997初的时候,林超涵已经28岁了,却依然孑然一人。

    这一年的春天,是中国的春天也是西汽的春天。

    在西汽一切都生机盎然,随着南方市场的顺利开拓,徐星梅负责的经销商网络正在向全国蔓延,西汽不缺订单只缺产能了。而这一切,西汽高层正在努力解决,省城那边的新址建设已经在1996年底破土动工。

    融资也比较顺利,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下来,西汽融到了自己想要的资金。首先,西汽、省国资委与响越集团正式成立了合资公司,省国资委委托旗下的一家公司参股,象征性地投资了一千万,再加上以技术占股,占了10%的股份,而响越集团则直接决定投资1个亿,占股45%,西汽自己则也占了45%的股份,三方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平衡状态,其实响越集团对这个占比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一上来就想直接控股的,现在只能占不到一半,他们各种不爽,资金到位就因此拖拖拉拉。西汽本来也是想控股的,但是谁叫自己资金不充裕,好在省国资委那边如果不出意外,一般是会支持自己的,也能勉强接受。这种互相平衡制约的状态,其实后患无穷,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各方能够达成协议的底线了。

    响越集团的投资虽然拖拉,但好歹会进来,加上西汽向银行方面借贷到的钱,西汽在省城新址的建设就变得顺利多了,按照规划,他们会先在两块地上把厂房给建设起来,争取到的第三块地,再盖生活区。

    这三块地基本上互不相连,有点分散,像一些车间之间的半成品交接,只能穿行马路了,这些无疑会增加很多成本,但是暂时也没有其它办法,而且好在距离也不是太远,不太麻烦。并且由于订单量的不断提升,给了西汽高层无限信心,只能要挣到钱,些许的成本增加还是能够接受的。

    这些事情,主要的主导者是林焕海,他在这里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远见卓识和权威,若不是他果断推进新址建设,后面激增的全国民用车订单,绝对直接会把西汽给压垮。到1997年年中,新址已经初步完成了厂房的建设,大量的机器设备正在源源不断地购进来,安装进厂房。

    这些机器大部分都是全新购买的各种机床、设备,甚至有些是进口的,通过各种渠道,西汽甚至购买到了一些西方禁运的二手设备。之前西汽一直在琢磨着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这次新址建设充分考虑到了技术升级的需求,在更为宽大的厂房里,让这些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这些设备也有不少很昂贵的,全套采购费用,如果让以前的西汽来承担的话,根本不可能吃得消,但是现在有了响越资金和银行贷款,还是能够勉强撑起来的。只不过这样一来,西汽的债务变得沉重起来,罗关根每次算账,都愁得眉毛要白了。只有林焕海很淡定,坚定不移地举债,能借到就是幸福,只要产能扩大了,市场做大了,这些债务都不是大问题。

    事实上,现在的发展态势也支持林焕海的设想,这让反对声音压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