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179章亲儿子与野孩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内就有一种风气传开,觉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特别是有一种思潮,认为,工业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像电子化、信息化才是未来的风向。这种看法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大大动摇了某些人对基础工业、重工业的重视,对工业全盘战略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歧。

    这也是国家相关部门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汽作为一个三线建设的落后汽车制造厂,如果不是与军队沾了点边,这会已经只能在市场上垂死挣扎,毫无机会了。

    幸运的是,西汽目前还有一个好机会,就是拿下7吨重卡的订单。西汽上下正在为此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让军方高层眼前一亮,军方高层因此愿意给西汽更多机会。

    但是,这绝不代表着高枕无忧,实际上,军方现在也是在犹豫,就像是在战斗机领域,现在军方购买了苏-27,对其性能赞不绝口,有了外国进口的先进装备,国内的土枪村炮,就死活有些不入眼了。

    不是说真瞧不上这土,确实是当时很多厂家不争气,比如在战斗机领域,很多故障事故发生,压根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产质量和管理问题,有的厂家车间管理一塌糊涂,工人马虎大意,做工粗制滥造,材料质量低劣,令人简直难以忍受。

    所以军方有鉴于此,一腔热血也冷了,总不能拿着微薄有限的军费去购买那些次品垃圾货吧?这点钱可以发挥得更好,比如买些外国货,既便宜还好用,既先进又好看,能立即形成战斗力。

    这个观点不光是战斗机,对军用重卡来说,也是适用的。

    军方现在就分成两派,各有道理,一派认为应该引进国外先进重型卡车,直接形成战斗力,这个也能反向刺激国内重型卡车制造厂家,提高危机感,从而追赶世界先进步伐,否则他们仍然会不思进取死不悔改。

    而另一派则认为,必须要给国产汽车制造厂家以机会,历史上惨疼的教训告诉我们,外人是靠不住的,万一哪天断供,立即不会陷入更大的危机,一切都应该自力更生,哪怕暂时落后,但是靠得住,而且,只要能够愤起直追,也不是不可能追赶世界先进潮流的。

    前一派无法说服后一派,因为军方天生骨子里就有一股浓浓的危机感,过去的历史告诉过大家,任何外国都是靠不住的。但是后一派也说服不了前一派,前一派对国内制造厂家已经深表失望,而且也并不觉得买外国的就靠不住,最重要的是,立即形成战斗力这一点非常有吸引力,当时中国的国防环境之恶劣,虽然因为前苏联解体大大缓解,但是仍然形势十分严峻,边境摩擦不断,台海风云诡秘,等不了。

    这两种争论很激烈,各有高层支持。

    这对更高层来说,则是两难选择,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道理。

    这是一个时代的背景,在西汽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测试的时候,军方高层也在紧锣密鼓地开会讨论部队装备升级换代的问题,其中7吨重卡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议题。在会上,邵子华将军将西汽目前的进展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认为西汽克服重重困难,上下齐心协力,推出了全新车辆,目前测试整体进展顺利,比部队最初预想的情况都要好,看来国内厂家不是不行,只要逼一逼,有压力了,再换上合适的领头人,就能干出比较好的成绩来,鉴于目前国产7吨重卡的研制进展比较顺利,因此建议部队等待车辆最终定型,进行大批采购。

    但是旋即有人提出了异议,一位后勤部的副部长提出,当前国外有厂家也在积极向我军推销成熟款型的7吨重卡,他们的产品质量性能是可以保障的,比如路驰集团,他们的重卡在国际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如果能够采购他们的产品,只要稍加改装即能够投入使用,而且价格也比较诱人,很有吸引力,他们的质量保障和后期维护保养服务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国产的目前相比,性能上不见得有优势,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后面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轮的磨合。并且提出来,西汽历史上向军队发出的第一批货,无故障率连30个小时都达不到,后面差不多是经过了十来年的反复折腾,产品才算成熟,现在这款新车,实在不能让人放心啊。

    邵子华针锋相对地指出,第一,目前西汽也是借鉴国际成熟的设计,制造的新型重卡,因此从设计的血脉来源来说,并没有大的问题,并不从零干起,第二,西汽的新款车型一直在进行各种种样的测试,目前进展良好,虽然测试发现了不少问题,但一一改正了,第三,还是那句老话,西汽是军方自己的孩子,没有理由抛弃自己的亲儿子,而去外面捡个野孩子。

    邵子华最后一句话说得有点重,他险些脱口而出,外面捡的“野种”,最后一刻收了回去。

    那位副部长当然听了大怒,在会上当即就拍起了桌子,要跟邵子华对干一仗。部长一看场面要不可收拾了,没办法,只得各打五十大板压下去,手掌手心都是肉,各有道理,他也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这事放在今天看,理所当然地应当支持国产,比如当初如果不是放弃国产芯片的投入和研发,就不会遭到后来的耻辱,外国人总会在图穷的时候拿出匕首,捅中国人一刀不商量。但话也说回来,盲目投入到国产中也未必是件好事,还是拿芯片来举例,有人为了马扁银子做芯片,但实际上只是买了国外的产品自己打磨掉产品标识再贴上自己的标签,相关单位砸下了无数重金给予了无数荣誉,结果却是脸都被抽肿了,这件事情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真正想做芯片的一直遭受到各种冷遇和排挤,整个行业每年要花巨额购置国外生产的芯片。

    当时的中国,工业到底是“技工贸”路线还是走“贸工技”路线是存在巨大争议的。有便宜可靠性能先进的外国产品,还有没有必要非要自己再重新来研制一遍,经济学家都莫衷一是,更不要说使用者了。

    哪怕是军方在这件事情上也犹豫了。更何况,前一段时间他们还提出来要去搞一些国外军车的资料甚至样车回来,这个事也一直在运作当中,眼下这个缩水民用版至少有借鉴意义。

    在部分人看来,绕开巴统的军事技术装备制裁限制,能以民用的名义进口到国外的成熟产品,这就是值得骄傲的,这远比自己吭哧半天造出一堆四不象要强得多。至于西汽,哪来哪凉快去,军队不是保姆,非得哺育一堆长不大的孩子。

    但是高层对全盘情况是有数的,虽然渴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把这些东西能够控制在自己手中比较好。因此,还是对西汽寄予了厚望,说不定再喂几次奶就学会自己走路了呢。

    最终,会议决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谁好谁坏,谁是孬种谁是英雄,打一架不就知道结果了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国外车型和国产车拉到跑道上一较高下。但目前,西汽的新车已经进行了多轮测试工作,正在加紧定型。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和国外车型来一次测试对比,可以做,但意义不大。

    而具体怎么比试,高层领导就不是太关心了,领导只提了一个要求,这个车是要准备打仗的。

    哪里需要打仗?

    在1994年,两个方向让军队领导夜不能寐,一个是西南方向,一个是台海方向。这两个方向,尤以西南方向更需要新车,因为当时运输几乎主要就靠汽车,运输能力的提升,还有火炮性能的提升,直接关系着可能的战局成败。

    所以,最后,会议决定,再给西汽一段时间调整,在8月底9月初的时候,正式将其拉到青藏高原和国外车型一较高下,部队将根据车辆的表现情况再做出最后的判断。

    这已经是邵子华给西汽争取到的最好处境了。因为那位副部长根本不认为国产车能够跑赢国外车,海湾战争时,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的表现,对部队的震撼极大,怀疑和鄙视自己国产装备的性能,并不出奇。

    这次的比试,不仅关乎在西汽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着军队对国产装备的信心。

    会后,仲玉华向林焕海转达了会议精神。

    对此,林焕海深深叹了口气,这种情况是有一定预料的,早前在研制的时候,仲玉华就反复说过,在国外重卡车商在跟军队接洽。林焕海在这一年,集中了全厂的资源,全力以赴在研制新车,投入极大,对其寄予的期望也极大。很多人豁出去了老命,拼死累活,冬奔墨河,夏去热带海岛,那都是为了能够及早推出新车,给部队也给自己吃一颗定心丸。

    但是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新车最大的麻烦终于来临了,这一次不是纯技术因素,而是关乎到了路线问题,新车如果表现不好,也许西汽真的会迎来末日。

    这,绝不是林焕海想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