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129章三座大山
    郭志寅看着试制组们又十分开心重装轮胎,心里还是难免有些担忧地对谢建英说,“这个问题这么简单暴力的解决,现阶段可能还行,将来,怕是依然会带来很多麻烦。”

    谢建英点了点头说,“这是一定的了,这种设计本身多少就有点过于复杂,从长远来看,就是什么好事情。”

    林超涵在一旁边正在记录和修改图纸,听到他们说这句话后,仔细了一下,也是深觉此中仍然大有隐患,可绝不是神补一刀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解决方法后来就写进了工序,所有相关部件在加工的时候无论毛坯是否料肥,原来的裸露面必须再补一刀,暂时就没有发生这种问题了。但是,轴头螺母脱落这个问题此后的确是困扰了相关产品多年的顽疾,原始设计是靠锁片卡在轴头螺母的槽和轴头槽里面做锁定的,这种方式对于锁片的依赖很强,一旦锁片失效就完蛋,而锁片为了装配的可操作性,选择的材料其实就是镀锌铁片冲压出来的,很软,榔头一敲就变形,纯粹靠切线方向的长度来保证抗剪力,但是装配的时候不可能完全按九十度折弯锁片,多少都会偏一点,时间一长,尤其是重载情况下,锁片失效就成了家常便饭,直到2000年以后,这个问题就形成了集中爆发,原因一方面设计不合理,而另一方面那个时候是中国超载最严重的几年,故障频率高达每年数千起,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靠换零件等方式来解决,但撑不了多久,问题又会复发,后来经过西汽研究人员反复研究,改良成轴头双螺母互锁锁紧方式才基本解决这个问题,而后到2010年后,西汽再度改成了自主设计的全新轴头结构,用锁销代替了锁片,才彻底根除了这个问题。这是题外话且不多说。

    在当时,很快工程师们就麻利地都装好了轮胎。

    第二天一大早,全厂都得到消息,新的7吨重卡,要再次上路试车,全厂的道路都要清一遍,有些堆在路两边的材料影响车辆进出的,必须要移走。很多车间为了图省事,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会把车桥、铁架、各种零部件就堆在路边,随用随取,这方便了自个,但是却影响了通车,移走也是个大工程,于是刚上班,各班组就组织工人把这些东西都移走,至于移到哪里去就得各显神通了。

    大家边干活边议论着,大家都对新车很好奇,现在都清楚了,这新车关乎到整个厂的前途命运,不关心是不可能的,但是厂里一直也没让大家见到这辆车的尊容,试制车间不允许随便进出,保密程度很高,现在有机会可能目睹新车上路试车,这个还是非常让人振奋的。

    “这次看来新车很有把握上路啊,不是说上次那个新车出了严重设计问题,短时间内估计是见不着太阳了么?”有人问道。

    有人说,“嗯,看来这是试制组那边是很有把握的,不然不会这么大阵仗,自己悄无声息地溜一圈不就好了么?”

    还有人不太乐观,“新车这么高调,行不行啊?上次听说轮胎都跑出来了,万一要是新车上路直接散架,那不是在全厂面前闹个大笑话吗?”

    更有甚者说,“唉,就是因为上次闹了个大笑话,所以他们这次必须高调点试车,不然大家会瞧不起他们的,不蒸馒头蒸口气,他们这次是豁出去了!”

    “唉,这样未必是好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事,一定要把根上的问题都给解决了,上次的问题我不信这么快就能解决得了。说不定是他们听到这段时间各种谣言,急着站出来证明自己,可是这样危险很大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呢?”

    有赞叹的,有质疑的,但不管怎么说,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真诚期盼新车顺利。

    少数的恶意,则不必说了。

    本来这次高调的试车,就是要打击这些恶意的谣言和评论。

    “新车亮车,必须高调进行!”这是郭志寅给试制组和试车员定下的调子,“只有一次顺利的试车,才能让稳定厂里职工人心。”

    说着,他是有些感慨,曾几何时,需要靠一辆新来稳定人心了,队伍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那些曾经单纯和执着却有些消失了。重新找回那些消逝的激情,让青春在西汽永续,这是当前紧要的命题。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还是让试制组的人担了很大的压力。但是葛乃尔在车间里面来回试开了几次后道,“大家不用担心,我看这次上路是没有问题了。”

    “何以见得呢?”夏万成接话道。他心里也有点埋怨郭志寅的高调行事,这算不算政绩工程呢?凡事是要讲究科学规律的,把宝押在这上面是不是不太妥当呢?

    葛乃尔笑着说,“我只要求你们做到三点:一不散架,二不会中途熄火,三,轮子别再跑出去了!只要做到这三点,我就能保证开得出去,开得回来。”

    这话说得试制组松了一口气,这些都还是能保证的,开玩笑,大家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到目前为止,虽然出了一些耽误时间的问题,但却都是各种低级错误和意外,没有一件真正是试制组自己的重大失误和责任,他们对这一点还是可以打保票的,葛老头要求的这三点并无大碍。

    郭志寅自然也是看出这其中的决窍,才坚持要高调试车的,心里没把握,他也不敢试,但是他是信任葛老头的,只要不出现葛老头说的三个问题,基本上问题就不大。

    至于其它的小毛病,不消说,肯定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太正常了,低级失误既然存在,高级点的问题必须也不会缺席,他们会迟到,但绝对不会就此消失。

    上路试车,是最好的试金石。

    所以,既然反正要上路,悄无声息地进村,还不如明刀明枪大张旗鼓的干一番。这是林超涵向郭志寅请教时他的原话。

    听到这话,林超涵除了默默点头支持也无话可讲了。而他的父亲林焕海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后也给予了郭志寅支持,他赶到现场,对郭志寅说,“你要是这么有把握,我们不如索性隆重点,搞个上路仪式!”

    姜建平赶到后,对上路仪式也极为赞同,看来前几天轮胎飞出去对他没有造成太大阴影,他显然对郭志寅有极大信心,道,“我也赞同,咱们不学那些封建迷信的,放鞭炮烧香,但是披个红挂个彩是要有的,还要有简单的祝辞和仪式还是要有的。在车间门口和厂门口挂条横幅,这样吧,我毛遂自荐,做祝辞,林厂长揭个幕布,再者,出发之前,我们发个信号枪,郭工来干这个事!咱们新款车型上路,一定得风风光光地。”

    姜建平自然也知道这段时间厂里的一些冷言冷语,他虽然极其恼怒,但也没有办法堵住别人的嘴,最好还是用实际的成功来打这些反骨仔们的脸。

    姜建平发话了,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就算是谢建英他们没有反对,反正都要上路,不如轰轰烈烈一点,大不了中途熄火了,现场修呗!

    决心一下,大家就忙碌起来,林超涵去找李午现场制作横幅,厂办主任王兴发则准备现场仪式的各项事宜。

    郭志寅、林焕海等人则围着即将出发的新车,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几个人聊着聊着还是谈到了这次试生产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大家总结,厂里现在三大问题真是迫在眉睫,不解决不行了!

    排在第一的就是质量问题,像油箱里掉进抹布这样的事情,无论是在西汽还是外协厂家都绝对不允许再发生了,否则每次被这样一个低级问题耽搁一下,再多的时间也耗光了,现在才是试生产就能碰到各种万中无一的问题,若是批量生产那还了得?

    排在第二的是技术设备问题,目前西汽无论是试生产还是批量生产,各种技术都相对国际先进水平,落后太多了,很多技术设备的引进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样车进入到这个阶段,西汽三大巨头都很明白,成功已经指日可待了,现在必须未雨绸缪,哪怕是贷款,哪怕是引进资本,也要把厂里的技术设备更新一碴,否则将来一旦进入生产环节,就要抓瞎了。

    排在第三的则仍然是人员问题,西汽目前的人员结构呈现了纺锤型,位于顶端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队伍结构已经老化,而新引进的年轻高级大学生人才只有两人,准确来说只有林超涵一人而已,其他都庞大的中级技术人才和低级技工人才,只要有人带,短时间内都能培养出来。如果不能引进大批新的高级人才进来,形成接班梯队,长期来看会是严重问题,短期内来看也已经形成巨大负面影响,新鲜血液不足,就会影响厂里的创新,从林超涵身上就能看出来,他回来后带来了多少改变?这些改变如果靠他们这些老同志,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从林超涵身上,他们看到了年轻大学生特有的活力,西汽现在极需要这样的活力。

    这三大问题,就是西汽目前面临的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