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一百二十九回 夜行船误走钓鱼岛 大明号遭遇倭寇船
    大明号摆脱了海盗,大家有了心情。一直到了天亮时,人们还在议论着。

    李默道:“咱们说咱们也是绕远了,要不是海盗,咱们不能走到这来。不过也好,咱们饶台湾岛一周看看,也算没白来。”

    方老汉说:“这台湾岛很大,南北也近千里。咱们可以贴着它的东岸,一直向北走,再有几天的航行,就接近东海了。只是妈祖说的逆风,咱们需要躲避,还有海盗,北去的海域,海盗就是倭寇,他们更厉害。”

    老督军说:“倭寇有什么可怕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走到这了,就不能停下了,后面海盗官船或许也从这边绕行呢。”

    “不能,他们知道咱们回大明,走捷径也该往福建方向追,遇上西北风,还可能被风刮回广州去。”

    老督军叹了一声说:“这要是当年,我能跟着他们,上了岸,我就把他们拿下,现在不行了,为了这一船的人,就只能便宜他们了。只可惜他们还有汉丽宝公主的书信和满剌加国王给咱皇上的贡品,但愿咱大明的官军给他们扣下。”

    方老汉说:“就是扣下了,那些贡品能不能到皇上的手里也说不准。”

    铁拳头道:“怎么,皇上的东西还有人惦着吗?那不是谁都可以成海盗了吗?大陆的官府是干什么的”

    李默道:“官府又如何,你看满剌加的留守官,不也是那么回事吗?这要是在大明村,咱们可以把他们给劫了。”

    “别说那话了。”老督军说,“你真劫了海盗,你也成了海盗了,你们是劫海盗的海盗。不过回大明倒是痛快了,有汉丽宝公主的书信,还保住了贡品,朝廷还可能嘉奖你。可是你当着皇上可就不能实话实说了。”

    李默“呵呵呵”地笑了,“师傅,咱们劫了他们,那也是替天行道。说与不说都是功德。”

    方老先生说:“你们想劫海盗,有这个想法就不对。对付这些海盗,只能上了大陆以后,你可以举报。”

    铁拳头说:“问题是咱们见了官府,也是被稽查之人,哪还有说话的资格,不把咱们抓起来就不错了。”

    李默说:“那你得赶上拦住你的是清官。若碰上了贪官,他们可要比海盗邪乎。要是咱们拿着公主的信件和贡品,觐见皇上,那就名正言顺了,也痛快。但是这些海盗,他们去大陆,肯定被官军抓起来。”

    方老汉道:“你这话怎么说?”

    李默神秘地一笑,扭头看了看太小儿,说道:“太小儿已经在他们船上做了标记了。”

    铁拳头插言道:“你怎么这么笨,做标记谁能看明白,你们和官军有约定那行,否则白搭。”

    方老汉道:“先别打岔,太小儿做了什么标记?”

    “他们船头上画了个骷髅头。”

    众人一听,称赞声起,方老汉却把脸一沉,说道:“你也不想想,船头一个浪打,什么都没了,再说天亮了,他们万一看见。”方老汉一说,称赞声落,议论声起。

    李默说:“我和太小儿也想到了,所以,画骷髅用的是黑炭木棍蘸灯油,海水也不能耐我何。太小儿还用黄泥抹涂了,在岸上他们不会看见骷髅头,离开台湾岛,被浪打去表面,就露出了骷髅头,大海里他们就不能发现了,到了海岸码头,岸上的人看的清清楚楚。”

    “这行。”方老汉脸上有了笑容。老督军也说:“没想到,这些满剌加大盗回大明,叫太小儿的骷髅头给算计了。”

    船民们又是一阵的赞叹声。大明号带着满船的说笑声,载着一路的故事,向北驶去。

    已经四天了,仍然没有走出台湾岛。顺风也变成了斜风,大明号只能贴着岛屿的东海岸,缓慢地向前行。老督军拿着磁针,看着风向,心里着急,给船工下令道:“航速不减,继续前进,连夜航行。”铁拳头道:“爹,咱们哪天夜里都没停下。”

    又是一夜的航行,大明号在风浪中,走出了台湾岛,第二天,船工才发现,向北的船头,是在迎着太阳航行。航向向东偏了许多。老督军几夜劳累,困倦难耐,醒着也似睡了一般,一听航向不对了,这才拿着磁针验看了一回,果然有了偏差。他让船工调整了航向。方老汉说:“根据船向判断,咱们的位置应该是在台湾岛东北的海面上,还是注意观察吧。这里应该有岛屿。”

    李默对老督军说:“师傅,你见陆地就能辩向的本事,现在不行了吧。这地方什么都没有,肯定不是你的用武之地。”

    铁拳头说:“你太迷信我爹了。就是有磁针,也没把住航向,你看他现在,不是也懵了吗?他也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

    “行啦!”老督军止道,“别说用不着的啦。咱们还是听听方先生的。”

    方老汉说:“如果大方向没有错,这里离开台湾岛也有一百多里的距离,当年我随大明使臣出使琉球,这里就是必经之地。”

    “等等。”老督军说,“你当年怎么回事?还出使琉球国了么?”

    “是,那一年是洪熙元年,钦差内官柴山出使琉球,我是福建转运使,虽然没去过琉球,但我常往来于大陆和台湾,便随船为钦差大人护行。等钦差大人从琉球国归来时,进入台湾海域,忽然遭遇狂风暴雨。大家都急了,钦差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船桅顶上闪现出一道红光,风雨中,一位女神有形有影,往北方一指,大家知道有仙人指路,转向航行,没一会儿,果然看见了那边有几座岛礁,正是钓鱼岛,我们和钦差大人所乘的船,都躲进了钓鱼岛的背风湾,躲过了一劫。后来才知道那仙人指路是妈祖显灵,救了我们。”

    铁拳头问:“那你后来怎么又到南洋了呢?”

    “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我是转运使,我更想见识外面的新事物、新东西。郑和看我有超前意识,便让我随船到了南洋。他给了我更多的任务,我这才到了满剌加驻在。”

    “原来老先生还有这般经历,那一定有故事。”

    老督军止住铁拳头道:“别打岔。让先生说说现在。”

    “说现在也一定不会出问题。”方老汉说,“因为咱们的船有妈祖在保佑。走到这,我就想起了钓鱼屿。它是出使琉球,走出台湾海域之前的最佳落脚地和休息地,更是避风避浪的好地方。如果咱们遇上有散岛,就一定是钓鱼岛了。”

    “有岛!左前方有岛!”甲板上的船工喊了起来。

    大家一听说有了岛屿,不顾强风,纷纷涌上了甲板。

    “嘿嘿!”方老汉高兴地喊了起来,“那就是钓鱼岛。这周围还有呢。”众人四下一看,海面上果然还有小岛,隐隐约约地露在海面上,不时地被凸起的浪波遮挡着。

    铁拳头说:“没弄错吧,这岛不小,咱们可别碰上倭寇。”

    方老汉道:“这里是台湾的岛屿,四下空茫茫的,倭寇不能上这儿来。”

    老督军命令道:“方向钓鱼屿,准备靠岸。”

    船工调正了风帆,舵工掌正了舵,大明号指向了钓鱼岛。

    方老汉说:“我记得这钓鱼岛,它有八个无人岛礁组成,现在前面的就是钓鱼屿的主岛,岛上基岩裸露、土层较薄,最称奇者,便是这岛虽然不大,却有溪流淡水,所以也是过往渔民在此落脚的好去处。那上面还有许多动物和植物,都适应了海上强风的环境,还有爬行动物,特别是蛇类,它的东边有个岛礁,就叫蛇岛。他一头是山,有一半的面积略为平坦,当年我们还上去休息游乐,却才知道到处都是蛇。”

    方老汉还没讲完,岛岸已经在眼前了。大明号停泊在钓鱼屿南侧,避开了北来的逆风。几天的海上风浪,让人们迫不及待地上了岸。

    “没想到,咱们还能在钓鱼屿保住命啊。”一个被风浪颠簸的船民,趴在岩石上,一边作呕,一边说,“咱们赶上了钓鱼岛,这就是我的救命岛。”

    老督军看看下船的人们都脸色苍白,无精打采,趴在岩石上,似乎很享受。

    老督军也找了一块岩石,坐下来,看看宏正和方先生都坐下了,说道:“妈祖就说过,咱们到了大明的时候,就会有情况,现在果真如此。”

    “妈祖说的肯定不是指天气,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宏正补充了一句。

    方老汉说:“也许咱们太着急了,现在想来,这样的天气,应该躲避,却没有躲避。现在跑到钓鱼屿来了。因为风,咱们必须避一避,最多再有一天,风浪也就缓和了。”

    老督军说:“要不是老船长监修的船坚固,大明号早就葬身海底了。这个季节的大明,风向多起西北,这样的天气,风大浪高,海盗船都很少活动。”

    “有人。”人群里不知是谁喊到。众人循声看去,见一个人影,沿着海岸向这边走来,显然,这人已经看到大明号了。

    铁拳头奇怪道:“这里有人,便是倭寇,莫不是他发现了大明号,我去看看。”说完,便迎了上去。

    几句盘问过后,他把来人带到了老督军面前。说道:“他说他是打渔的。遭倭寇劫持,落到这荒岛上了。”

    “不可能。”一旁的方老汉说,“这里远离大陆,也不是打渔的时节,再说还有海禁。”

    来人面容憔悴,苍白的脸上,一把花白的短胡须。他不等老督军问,先开口说:“我是台州的渔民,但不是出海打渔。我儿子在杭州卫所,到了服役期满,应该回家,却死活也没有音讯,我们只好去找他。没想到回来遇上了风浪。我们的桅杆被风刮断了,没有了帆,只能随风漂泊,昨天,我们看见了这里有岛屿,便向这边来了,却出来一只倭寇船。我们一家四口人,跳海逃过了他们的追杀,这里没有去处,也只好落在了这岛上。”

    老督军道:“不是有海禁吗,你们怎么还能驾船出海啊?”

    “台州到杭州,也有几百里,我们想投靠儿子,用船不能打渔,却能代步,所以用上了船,如果有人管,我们也有弃船的打算,这船就不要了。”

    铁拳头问道:“老人家高姓?”

    “我姓牛,我善打渔,人都叫我牛有鱼。”

    “你说这岛上有倭寇,他们在哪?”铁拳头问到。

    “就是我刚才来的那边,也有二三里的路程。”

    铁拳头一听,急忙喊来两个船工。

    “这岛上有一只海盗船,就在那边。你们俩找个高处,注意观察。”

    两个人应声而去。李默冲大家喊道:“大家注意啦,这岛上有海盗,不能离开远了,有情况必须随时上船。”

    “怎么真碰上海盗了?”船民们响起了一阵议论声。

    铁拳头问牛有鱼道:“他们的船大么?人有多少?”

    “也有你们的船大,我们看见甲板上的人,就有二十多。”牛有鱼反问道:“我还以为你们是台湾岛的民船呢,听口音不对。你们是从哪儿来的?怎么到了这里?”

    “我们是南洋回大明的船。”

    “哎呀,你们怎么走到这儿来了?”

    “我们也遇上了海盗,为了躲避他们,又遇上了风浪,才走到了这里。”

    “你们船上没有军兵吗?”

    老督军摇了摇头,又问道:“你常来这里吗?”

    牛有鱼说:“这里是台湾岛的海域,我们平时走的再远,也不能走到台湾岛来。因为现在的倭寇很厉害,不仅仅是这里,就是大陆,也经常有他们出现。他们进了村子里,抢我们的财物,杀我们的渔民,连小孩子也不放过。我们就是不出海,也难逃他们的魔掌。”

    铁拳头说:“怎么搞的?大明现在就这么孬种吗?连守土都不能守了吗?”

    李默说:“这里偏僻,也没有人烟,他们来这干什么?”

    方老汉说:“我知道了,这钓鱼岛,是大明通往琉球的必经之路,如果琉球是倭寇的大本营,那这钓鱼屿便是倭寇去台湾、去大明的中转地。这是在此避风的倭寇。”

    铁拳头道:“倭寇这么猖獗,就没人能制服他们吗?他们没有君王吗?”

    方老汉说:“郑和在的时候,曾经去过日本,宣扬明王朝威德,日本国王也接受了明朝皇帝给他的‘日本国王’封号,收受了金印和冠服。日王也承诺清剿倭寇,解决犯边问题。从那以后,大明附近的小国也都相继臣服了。沿海也平静了,倭寇的踪迹也没有了。只是郑和下东洋,很少有人知道,你们当然也不知道了。”

    老督军说:“那是永乐年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连我们这些郑和的大军,不是也成了海外难民了吗?什么都在变,只有我们魂归大明的心没有变,却一头闯到了倭寇的眼皮底下了。”

    一个观察哨慌慌张张地往这边跑来,老督军知道有情况,和儿子一起迎了上去。

    铁拳头听了报告,对老督军说:“爹,看来咱们叫他们发现了,那海盗在草坡后面,也是巡察哨,那两个海盗也是在察看我们。”

    “抓住他。”老督军一声令下,几个船员操起家伙就要走,

    牛有鱼听了老督军的话,把手一横,拦住了大家。

    “不是不是,那是我三个儿子。”

    “怎么回事?”老督军问。

    “我们沦落这荒岛上,看你们的船来了,不像倭寇,又不知道你们的来历,所以,我让他们隐藏了,我先来打探一下的,他们这是等不及了,肯定是要来看个明白。”

    三个年轻人来到了老督军面前。牛有鱼做了介绍。

    老督军问道:“你们知道倭寇船的位置,照你们的观察,他们能发现我们吗?”

    牛有鱼看出了老督军的担忧,说道:“大人,我看你们也没有能力对抗这些倭寇,既然不行,就想办法尽快摆脱他们。我们过来了,倭寇肯定没跟着。原本我们要把船弄回来,那是回家的唯一可能,现在有了你们的船,我们也不去冒险偷船了。可是你们也面临着摆脱倭寇。在倭寇没有发现之前,离开这里,这才是大家唯一的生路。”

    铁拳头发狠道:“这是咱们的岛屿,还要躲避他们,真是岂有此理。他们是海盗,咱们也当一回他们的海盗,他们二十几个人,我就不信咱们不能把他们给拿下。”

    老督军说:“你说这话这倒像我儿子,不过那是一船邪恶的倭寇,咱们是一船善良的百姓。都没有见识,更甭提与海盗打仗了。依我看,咱们马上就走。”

    “这天往哪走?”牛老汉的一个儿子走上前来说,“你们要是敢动手,我给你们引路。”

    众人一看,这小伙儿说话透着几分机灵,身上穿着一身大明的兵服。

    牛有鱼急忙解释说:“这是我的三儿子,以前当过几天兵。这回跟着我出海,船不济,没了办法。你们的船还行吗?”

    牛老汉把话题引到了船上,铁拳头接着话茬反问道:“我们的船不行,怎么到了这里的?这船比一般的民船快,倒也快不了哪去,比海盗船慢,却也慢不了多少。这样的风浪,不能拉起满帆,只能半帆航行。只要不被倭寇发现,也用不着开船。”

    老督军发狠地说:“发现了又能如何,咱们也不是不能应付。李默,李默!”老督军想让李默把人召集起来,却不见了李默。

    牛有鱼也喊道:“哎,三旺哪里去了?”老汉看两个儿子,也都晃着脑袋说不知。

    “他俩往那边去了。”一个船民用手指着倭寇的方向说。

    牛有鱼两腿一软,坐在了地上,喊道:“完了,我这三小子又惹祸去了。”

    “真是有规矩无约束。”老督军也有了判断,喊道:“大家上船,准备撤离。”又对铁拳头说:“看住船,我去找李默。”说完,带着两个船工,也向李默去的方向追去。

    原来,李默见众人说话不在要害处,便把牛有鱼的军兵儿子叫到一边,想问问倭寇的情况。二人说话,言出即合。着装的年轻人,是牛有鱼的三儿子,叫牛三旺。他看李默满脸的肃气,又问到了倭寇,回道:“如果来暗的,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杀他们几个。”李默看三旺虎头虎脑的眼神里闪着兴奋,问道:“看来你对他们很了解,万一遭遇了,能把他们分而歼之么?”“能!只要他们是分几拨的时候就行,他们的活动行踪我都探明了。不信我带你看看去。”李默动了心,便跟着牛三旺向岛上的高处去了。

    老督军追李默,走了一程,居高看见了李默和牛三旺伏在荒草坡上,正在向远处指手画脚。便向李默喊去。李默看师傅来了,急忙起身迎住。

    “师傅,风浪大,反正也走不了,我想知道倭寇的情况,也好有了万一能应付。”

    老督军怒气冲冲地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出话来,听李默一口气解释了,怒气去了一半,气喘仍不减地问道:“你,你看见什么了,能看清吗?”

    “船。”李默往远处一指,只见倭寇船停泊在小海湾里,旁边还有一只无桅杆的渔船。李默道:“没有看见海盗的人影。他们也在避风。”李默的话还没说完,老督军忽然手起掌落,拍在了李默的脑后。

    “没有海盗?你看看。”

    李默被师傅拍了一掌,弄了个莫名其恼,听师傅一说,扭头一看,心里一惊。老督军举手指向,倭寇船泊处,北山坡上,原来有一个倭寇的山上观察哨。一个海盗正在下山。

    “快走!咱们被发现了。”老督军狠狠地瞪了一眼李默。几个人急匆匆向大明号跑去,老督军虽然是军人出身,可是年岁大了,再加上几日的海上颠簸,没跑几步,便气喘吁吁了。李默急忙回头来接,老督军喊道:“你快走,去告诉咱们的人,准备应付海盗。开船,开船。”李默应道:“是!我去。”他边跑边对老督军的随从喊:“保护我师傅,我马上就回来。”

    和李默一起来的三旺,忽然坐下不走了。

    “我腿冻的抽筋儿了,你们先走,我随后就到。”

    李默上了大明号,不说老督军的命令,却让船工升帆迎向了倭寇船的方向。船工知道是接老督军,不敢怠慢,起帆行船。宏正问李默,这才知道老督军走不动了。李默说:“这帮海盗太狡猾,放了个暗哨,我没看见他们,反被他们给看见了。这下还把老督军给坑了,也把咱这一船人都给坑了。”

    大明号沿着岸边前行,看老督军缓慢地走来。船民们听见了老督军的骂声:“李默!你这个混蛋,你不把船引走,反倒开过来,你要成为千古罪人,你给我回去,赶快离开!离开!”

    李默调船靠岸,几个人把老督军架上了船,船离开了岸边。老督军被大家拥进了船舱,嘴里还在喊,“全速,全速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