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九十二回 药童园中遇病客 合美如愿见天使
    静一和宏正一去一回,听到了太小儿的演讲,喊了一声好,来到了太小儿身旁。

    太小儿正不知如何是好,台下有和尚喊来,“老主持,这小明道童也大有兴佛之论,好像是你的童子。”静一对太小儿说:“太小儿,你听见了么,众人都说你像是我的童子,你就留在我身边吧。”太小儿把小手一扬,喊道:“他们说了不算。”静一对宏正道:“道长,你这小童子的一番高论,众僧喜爱。”宏正笑道:“老主持说笑了,太小儿只是随意之说,不成高论。”

    “能把道教与佛教的辩证随意说来,这就是高论,更是真经。”静一认真地说,“几十年前的郑和,来过天竺的南邦,就传播了儒家思想和道家理念,虽然微乎其微,却深入人心。修行的人最清楚,能永远留在人们心里的,才是真经。太小儿还能把佛经说的如此叫人欣然,真如众僧所说,好像是佛祖的安排一般。”

    “没有。”太小儿喊道,“我们都没见过佛祖呢。”

    静一笑道:“爷爷领略了你们大明辩证的医道,也改变了原来的固执己见,我的喘咳果然减少了。”

    众和尚在台下议论纷纷,德容在下面也喊来:“师傅,今天的课,一口气就讲下来了,比在阿兰陀讲的好,果然不咳不喘了。”

    “大师好了,我们也好了。”

    宏正循声看去,原来是前日吵架的南安夫妻俩向台前走来,见了静一便合掌施礼。南安妻道:“老主持,你真神了,经你的劝说,我夫回去吃了药就好了,刚才来了我们先烧了高香,又来此谢谢大师。”

    “且慢。”静一道,“你的药是这位道长的方子,你应该感谢道长才是。”

    宏正道:“你们能安安稳稳地服下药就有了。”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服药前他就像着了魔一样,服了药,一下就听话了。”

    “这回你们不吵架了么?”静一问到。

    “不吵了,真是怪事,今天我来感谢大师,他也说来给大师烧高香。”

    静一忽然笑道:“阿弥陀佛,老衲明白了。”众人听了问道:“怎么回事?”静一把目光转向了太小儿,“小药童,原来是你的法力,果然厉害。”南安问:“大师,怎么回事?”

    “你们那里知道,我且问你,你们含荔枝核了吗?”

    “我吃了药没含,她含了。”南安看了一眼妻子说,“她刚才还含着呢。”南安妻伸出了手,“就是吐出来也没舍得扔,还在这呢。”静一看她手心里果然是一颗荔枝核。

    “这就对了。”静一道,“这是小药童的法术。老衲不能说,说了就不灵了。”丈夫道:“不管怎么说,这两天我们一架也没吵。她信大师的,就连睡觉,她嘴里也含着荔枝核。”宏正道:“你们好了,药过三副就可以停了,睡觉也不必含荔枝核了。”静一道:“若有犯病迹象,你们先把荔枝核用上。”宏正赞道:“老主持悟性了得。此天机瞒不过你。此核不必多含,晚饭后,睡觉前含之便可。”

    众人也议论了一番,南安夫妇急着走,便与静一和宏正告辞,出了法堂。

    静一对众僧说:“今天大家都见识了,道长讲的好,刚才这小药童也说的好。刚才那两位施主来感谢我,其实这都是道长和小药童的功德。那夫妻俩以前常来,脾气不好,总是吵架,这回赶上了道长来了,一副药,只两天,今天人家来谢恩了。”和尚们议论声又起,“师傅,吃药也能改变人的秉性吗?”静一笑道:“此事我也不理解,但是道长就做到了。这里面还有这小童子的法术呢。”静一把前日给人治病的事说了一遍。

    众人议论声又起,有人喊道:“那荔枝核如何治病的,有何功效?”静一道:“今天道长给你们讲了医道,你们也不动脑想。那夫妻俩天天不停地吵架,吃药再好,一生气也是白吃。可是小药童的法术,就是不让他们吵架。这荔枝核不是药的问题,而是把它放在嘴里,不好说话,没有了不停的‘唠叨叨’,他们还能吵架吗?”

    “小药童厉害。”台下又是一阵热议。有和尚说,“但是这是慌诈之术,不是佛家的修行。再说这是小孩子的把戏。”静一看众和尚纷纷议论,抬了抬胳膊肘,台下静了。“能用谎诈术来保证医术的行效,这是用者灵活和患者受益的善行,你们没有这等悟性,如何修行?凡事皆有善恶之分,大家都有坚持和执着,坚持是什么?执着是什么?用在善行处,就是顽强,就是修行,也是智谋;用在恶作时,就是邪念,就是顽固,便是狡诈。那夫妻二人的恼怒没有了,病好了,用的什么法术也都是可称可赞的。你们也学医,这辩证的道理,你们却看反了,如此行善,莫说成大器,就是治疗这小疾也不能胜任。道长带来了道教之理,都是大明的真经。也是老衲要学的。”静一把道理说开了,台下又是一阵热议声。

    宏正把太小儿搂在身旁,小声地问道:“刚才你讲的话,怎么想出来的?”

    “我是听你和静一爷爷说话听来的。”

    “那也是你有了一些发挥。看来你得到了修行,这在咱们道观里是学不到的。如果让你帮助静一爷爷给人治病,你干么?”

    “干,但是师父也不走了么?”

    “为师怎么能不走啊。”

    “那不行。”太小儿喊了起来,“你走,我也走。”

    “怎么,你们要走么?”静一宣布了散课,回过头来正听到了太小儿说的话。

    宏正应道:“走是一定要走的。”

    太小儿说:“我们还要找马车呢。还要找大胡子他们四个人呢。”

    宏正说:“正是,我们还急于南去古里,沿路寻找走散了的同路人。”

    “你们分开一个月了,如果没有意外,他们有马车,现在也该到古里了。既然如此,那就更不必着急了。讲坛明天还有,道长务必再给我们讲讲。”

    宏正解释道:“我们要南去,看看当年郑和的大明遗民。”

    静一慢声慢语地说:“不急于这几日吧?我这寺庙二十多年前也是你们大明人常来之处。”

    “怎么,现在这里还有人来吗?”

    “当然。他们都是郑和留下的商人和他们的后代。现在还有一人,每年春天都来,而且他还有你们大明国皇家的身份。只是今年不知为何没来,现在已经是夏初了,也许他也不来了。”

    “是不是那个那个。”太小儿喊了起来。宏正一看太小儿的表情,知道他想起了雕塑人。宏正详细问了静一,那人的体貌特征,与雕塑人说的对不上号。又问道:“既然常来,老主持一定知道他的详细情况吧?”

    静一道:“此人叫陶南王,是个大商人,好像住在那乌城不远的地方。”

    “既然如此,那我们明天就走,正好路过那乌国。”

    静一打断了宏正说:“你们还是这么急,再执着,至少不能耽误了我明天的讲坛。”宏正只好应了再住一日。

    第二天,宏正与静一来到了法堂。德容给了太小儿一个蒲团,和太小儿坐在了一起。师父在台上讲,太小儿听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耐不住寂寞,看德容呆呆地听讲,便溜出了讲经大殿。

    太小儿走在寺院里,一处花坛,里面的草木葱葱,花开纷繁。长廊的栏柱上雕着各种造像。他东瞅瞅西看看,觉得什么都好玩儿。忽听寺外有马车的声音,他循声音看去,见一马车向寺院拐了进来。他觉得这车夫很眼熟,再看马车,忽然想起这就是进那兰城的时候,在路边遇见的那个马车。

    “你怎么跑到这来了?”德容从身后喊来,“你别乱跑,我去看看来人。”太小儿应道:“我就在这不走。”说完,一纵身,跳在一个没了雕像的石栏柱墩上,盘腿儿一坐,透过花丛,居高看去。

    马车停在了路边,一个小姑娘从车上跳了下来。“咦,是她。”太小儿认出来了,小姑娘是阿兰城的那个过河的大姐姐。

    车上坐着的小女孩,有六七岁的样子,短袖长摆的衣裙,把孩子装扮的很漂亮。只是白净的脸上,少了些血色。“下车吧,荷美,这回到地方了。”赶车人伸手抱下了女孩儿,对下了车的小姑娘说:“荷花,你扶着你妹妹。”

    太小儿知道了,过河大姐姐叫荷花,小姐姐叫荷美。荷美站到了地上,脚下一动也不动。她伸出的两只小手张开着,似乎在摆控身体的平衡,荷花扶住了她。车上的女人下了车,也走到了荷美面前,给她整理衣服。

    “妈妈。”女孩喊了一声,身体向前倾了两倾,荷美妈急忙扶住了她。太小儿也看明白了,小姐姐是两条腿有毛病。

    德容向马车走来,荷花迎住了他,施礼道:“师傅,我妹妹来看病,应该找谁啊?”妈妈说:“我是孩子的妈妈,是来找静一大师的。”

    “贫僧是来接待的,既然是找我师傅看病的,各位施主请到客堂。”荷花背起了荷美,跟着德容向太小儿这边走来。

    太小儿盘坐在石柱上,一身泛了白的道衣,也如石雕的颜色相近,谁也没有在意一个小孩子的石雕造像是个真人。太小儿看大家进了身后的客堂,他也转身面向了房门。听屋里的对话。

    “你们稍等,静一大师在法堂讲经。”屋里传出了德容的说话声。

    “师傅。”荷美妈妈的声音,“我女儿的病,走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有治好,早就听说这里的静一大师最善于治病,所以就来了。还请师傅费心了。”

    “这孩子的病,我们也见过,我师傅治病没问题,但是再怎么治也要慢慢来,这种病,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效果。还是等一会儿我师傅来了再说吧。”

    “师傅,为了给孩子治病,我们见庙就拜,有路就跑,如此都五天啦。这么远来了,就是慕名而来,师傅慈悲,你可别让我们白来啊。还求师傅跟静一大师说说,给我们孩子好好看看。”

    “你们急,我能理解,治病都要有个过程的。这病不用说治疗,就是修养恢复,也要一段时间。你们想马上看到结果是不可能的。不过你们放心,我师傅对谁都尽心尽力,你们还是要耐心一点儿。我现在就去找我师傅来。”随着说话声,德容出了门,往法堂去了。

    荷美爸爸站在门外,向德容的去向不停地张望。妈妈也坐立不安,抱着荷美也到了院子里,等静一大师。

    刚才的对话,让太小儿知道了小姐姐的病很古怪,这倒引起了太小儿的兴趣儿。他用出了灵眼向小姐姐透视了过去。看过一回,没有发现虚影,也没有看见实症,他觉得荷美的经络里光色暗淡,仅有的一点儿阳气似行似凝,弱而不升,脑失气润,神运不疏。太小儿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荷美妈妈看德容一去不回,心里犯急,荷美也有些不安。妈妈哄着说:“别急妈妈给你讲故事。”说完,搂着荷美,来到了花坛边的石栏旁。

    太小儿听说要讲故事,也一时振作了起来。

    荷美妈妈讲的是一个天堂的故事,她看女儿神情认真了,便指着寺院里的大花园说:“这里的花园,说不定能看见天堂花,彩云鸟,还有天堂里的小天使。”

    荷美说:“小天使要是看见我,能不能把我的腿治好?”

    “能,小天使什么都能。”

    荷美问:“你不是说小天使也是小孩儿吗?”

    “天使是身上会发光,头顶上有光环,身后有翅膀的人。小天使,可能是顽皮好动的小男孩儿,也可能是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荷美妈妈看看周围都是雕塑,用手一指石柱上的太小儿说,“你看,就像这个雕像一样,如果这里就是天堂,这孩子就是天使。”

    荷美被天使的故事迷住了,她指着太小儿说:“他怎么和真的小弟弟一样?”

    “行啦行啦,别蒙孩子啦。”荷美爸爸在一旁说,“这是寺院,你们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妈妈也显出了疲惫的神态,她把荷美放在腿边,让她站稳了,自己往身后的石柱上一靠,留下了几声喘和一声叹息,“哎,静一爷爷不来,小天使来了也行啊。”

    太小儿刚才被荷美妈妈一指,又和小姐姐有了一个对视,心里紧张地狂跳起来。他暗笑这俩人没把自己认出来。可是小姐姐提出的问题,也让他有了动情,他想着怎样才能帮助小姐姐。太小儿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荷美,他见荷美执着地拽着妈妈,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让天使给我看病行吗?天使这么厉害,他在哪,他怎么不来,他能来吗?”

    “能!”太小儿这次听了荷美的话,没有犹豫,他不假思索地一蹦高,跳了起来。

    荷美和妈妈听到石雕像传来了柔婉的应答声,都扭头看来,没想到石柱上的小婴儿雕像,真的腾身飘起,随后轻飘飘地落在了他们的面前。

    站在面前的,是一个比自己还小许多,顶着一咎细发,玉面莹莹的小弟弟,荷美的脸上,露出了惊喜。她脱口而出:“小天使下来啦。”合美妈妈也惊异地喊道:“哎哟,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说小天使,这石雕像就下来了。”她一手扶着荷美,一手伸向了太小儿,太小儿的半醒眼乜了她一眼,把合美妈妈吓了一跳,“呀,这眼睛厉害,是天使,是小天使。”她急忙收了手,回头对荷美说:“孩子,看见了吗,这就是小天使,小天使真的来了。”合美爸爸也凑过来说:“我也看见了,这么小的婴儿,就是爬起来也难,他却是从石雕柱上飞下来的,你们真把小天使给念叨来了。”

    太小儿听了,也不知说什么好,他一扭头,看见了荷花在一旁正用奇异的眼神看自己呢,心里“砰砰”地跳了两下。荷花看了太小儿,靠到了妈妈身边说:“妈妈,他是小天使,你们带我妹妹出来治病,我追你们,在阿兰城过河的时候,好像见过这小天使,是不是他暗中在保佑咱们的?”

    太小儿听荷花这么说,心里有些急了,他想澄清,刚要开口,扭头看了一眼荷美,忽然觉得此事不该戳破,便把小手一扬,喊道:“小天使,小天使,满天都是小天使。你能看见小天使,那,那你的病就好了。”

    荷美说:“爸爸妈妈都说了,你就是小天使,我,我怎么办?”

    妈妈接住了荷美的话说:“我们荷美是说,你来了,是不是来帮我们荷美的,他的病能不能治好?”

    “能,肯定能。你们看我。”太小儿一回身,腾身而起,又跳到了石柱上,盘腿坐了。他睁开半醒眼,看荷美惊异的两眼里又放出了一丝光色,两条腿也微微地动了动。

    “好了。”太小儿灵犀有悟,小手往前一努一努地说,“你好了,你能动了,你走,你走。”

    荷美犹豫了一下,没有动。妈妈催道:“小天使叫你呢,走,迈步。”太小儿又催道:“小姐姐,只要你走到我这来,你还能见到天使小姐姐呢。”

    荷美的兴致终于被太小儿的话激活了。“还有天使小姐姐么?”荷美问。

    “有,你要表现好。”

    荷美瞪起了两眼,表情吃力又尽力地样子,膝盖趋前,脚跟提了提,忽然脚尖儿离地了,荷美的一条腿抬起,身子也向前挪动了。

    “动了动了!”荷美的爸爸喊了起来。“别吵吵,我看见啦,”荷美妈妈不让他喊,自己伸手,扶住了荷美,荷美爸爸一把将她的手拉开,“别扶她。”荷美妈妈也明白了,把手缩了回来。她一边看着太小儿,一边仍做出了保护荷美的姿势,嘴里还是不停地喊着,“再走,再走。迈步,迈步。”

    太小儿也喊道:“你走,你走,小天使等你呢。你能走起来,病就好了。”太小儿说着,跳下了石柱,向荷美伸出了小手。

    太小儿的小手比荷美的手小了一半儿。嫩嫩的小手伸来,荷美脸上没了惊异,有了好奇。她挺起了身姿,抬起了腿。一步,两步,三步,终于走到了太小儿面前,两个孩子的手拉在了一起。妈妈在一旁催道:“荷美,你真的好了,快谢谢小天使,这是天使让你能走了,你能走了,快谢谢,谢谢。”荷美对刚刚发生的事,似乎还没反应过来,本能地转过身来,扑到了妈妈怀里,说道:“妈妈,小天使比你有劲儿。”妈妈激动地说:“他真是小天使,你要谢谢小天使啊。”

    太小儿小手一个劲儿的摇着说:“不是不是,不用谢。我,我不是……”

    “你不是让你这小姐姐走起来了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太小儿身后传来。太小儿回头一看,原来是师父和静一爷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