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五十三回 止恶行山僧驱善鬼 履善约宏正升利器
    绕山而行,马车走了一天,夕阳快要落山了,山路灰蒙蒙的。天上传来了“喳喳”的两声叫,太小儿抬头看去,那是两只要回家的喜鹊飞过头顶,在前方一棵大树后消失了。太小儿看大树的枯枝上,看见了一个静卧的生灵。

    “师父,那是什么?”

    宏正也看见了,“那是猫头鹰。”

    “猫头鹰是什么?也吃人吗?”

    智人公子接过来话来说:“它可厉害,它要是叫一声,不吃人也要死人。这段路上要小心了。”

    智人说完了,马车也走过了猫头鹰的大树。忽然,猫头鹰发出了“欧欧欧”、“咯咯咯”的叫声。

    “看看,怕什么来什么。”智人公子说。

    坐了一天车的太小儿,此时有了困意。可是猫头鹰刚才的叫声让他不敢闭眼,他的眼帘里,渐渐地有了景象。

    一块刚刚开了荒的土地,出现在路边,地里有一个农夫迎来,当道拦住了太小儿的去路。

    “欢迎贵客来到禾荒山国。”农夫说,“我要开荒种地,没有刀耕器具,请把你们的刀杖留下。”

    “我没有刀,不能帮你。”太小儿说。

    “你们有人带刀了。你就应该帮我。”

    “不行,那刀是智人公子的,我也不管他啊。”

    “你们不能满足我,过不去这山。”农夫说完,回到了地里。太小儿继续往前走,忽然林中窜出来一人,拦住了太小儿。原来是一个樵夫。

    “你拦路干什么,我什么也没有。”

    樵夫说:“我们正需要盖房子,请把木材留下。”

    “不行,这木材不是我的,现在是智人叔叔的,到了一潭山,就是莲花寺的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你也该遇上个不行。”樵夫说完,钻进了林子里。

    太小儿再看前面,路边有一个草房,房前一个人影,看上去像是个管家。他也来到路上,拦住了太小儿。“我要出山,没有牛和车,请把牛车留下。”

    “我们的牛车要去一潭山呢。”

    管家又说:“我们需要长工,你也留下。

    太小儿说:“我是太小儿,什么也不能干。我有师傅,他说了算。”

    太小儿继续往前走,迎面一个老人,一动不动地站在路旁。太小儿忽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想掉头往回走,可是脚下却停不下来。老人的脸泛着金色,冲太小儿微微一笑。这一笑,太小儿觉得头皮发麻,两眼金花飞溅。他回避了,再回头看,老人站的地方,变成了一棵树。

    “呀!怎么回事?”太小儿的喊声带着恐惧。

    “太小儿,醒醒。”

    太小儿听是师父的声音,睁开了眼睛,仍喘着粗气。

    “你睡着了也不闲着,刚才又做什么梦了?”

    太小儿揉了揉眼睛,抬起了头。

    “咦?那不是那个小树吗?”太小儿喊了起来。

    “什么小树?”

    太小儿说:“就是它,我刚才的梦里看见的。”

    太小儿几句话,把刚才的梦说了一遍。

    宏正一感应,果然有些异样。他把太小儿抱下车,走近了小树,发现靠近小树的旁边,有一个小土堆,**着一个小木盒。

    “这是个骨灰棺椁,还有一块黄色的遮布。你梦见的老人是个僧人,他能有佛光,一定也是个佛家的高人。”

    “啊?怎么怎么,这梦是真的么?”太小儿问。

    “不仅是真的,你梦见的那几个人一定也是这山上的居民。”

    “是好人不?”

    “不管是不是好人,他们都是这个山上的主人。我们走到了他们的地界,就应该敬重他们。”宏正说完,放开太小儿,口诵道号,合掌道:“贫道见过山僧了。”太小儿也把小手抱在胸前,“贫道童见过山僧爷爷,爷爷是好人。”宏正拜过了老山僧,看车队已经走远了,一把抄起太小儿,托在肩上,转身上了路。

    追上了车队,太小儿刚坐上牛车,忽然,车队停下了。

    “有点儿不对劲儿。”

    头车的车把式面色慌张地跑到后车来,喊道:“是不是又一伙强盗来了,我怎么听着前面有人声?”

    智人道:“这地方山丘不大,不该有山贼。”

    一听是山贼,太小儿又想大显身手,他抻着脖子往前看去。宏正道:“太小儿,你别想钻空子啦,山上没有醉鬼,”

    “什么没有醉鬼,连人都没有。”

    太小儿一说,智人也说:“咱们遭遇过山贼,大家就胆战心惊的,此时天色昏暗,更是风过草木动,车走树影行。心中空虚,有了幻觉,也是正常。出家人辟邪,咱们有师傅在怕什么。”

    赶车人听了这话,放开了胆量,又起车了。

    一处岔路,赶车人不知何往,略一犹豫,听到前方有村庄的声音,便顺路而行。没走多远,山道一转,没有奔山下,却绕山而行。

    “不对啦!”智人喊住了头车,“你怎么带的路?是不是叫鬼给打了墙了?”

    “刚才我听前面有村庄的声音,便顺路而行。”赶车人解释着,表情显得不自然。“我看你比他们精明,才让你在头车,你怎么还走懵了?”智人公子嗔到。

    太小儿在车上,忽然喊道:“真有鬼。”

    刚才还精明的赶车人,忽然显出了憨傻神态,说话也迟钝了。

    智人道:“不说土匪就好,可是有鬼怎么办?”

    原来,刚才太小儿见到的农人,樵夫和管家,他们与幻灵太小儿说明了拦路之意,却不能满足,便有了歹意。他们挥灵制幻,将赶车人迷住,走进了邪路。

    宏正往前面看去,知道是太小儿刚才遇见的三个鬼拦路。他对大家说:“你们莫慌,这是有鬼拦路,人家是这里的山主,咱们打此路过,也该有礼才是。”

    “那现在怎么办?天也黑了,咱们也不能滞留在此啊。是不是还需要做法?”

    宏正看智人公子焦急,笑道:“此等易事,无需做法,只需善言相劝。山上的鬼也不一定都是恶魔。”宏正想到了刚才的老山僧也是这里的山民。

    “他来了。”太小儿突然喊到。

    一缕金光,徐徐而来,宏正一看,刚刚想到了山僧,老山僧就来了。顿时,三个鬼影被老山僧的光色衬显出了人形。

    “阿弥陀佛。”老人说,“你们三个与老僧居山为邻,同是无人供奉资养。你们想有马拉车,想有农具种田,这都是善念。但不能强行抢夺,为非作歹。你们先回去,需要的东西,我来想办法满足你们。”

    三个鬼影一晃,向路边的黑暗处窜去。老山僧转向车队,来到了宏正面前。

    “见过道长,老僧还礼了。”

    “等等等等!”太小儿喊道,“老爷爷,你怎么说还礼,是有礼了。”

    山僧笑道:“老僧说还礼,是刚才你们已经向我致意了。”

    宏正双手合十,口诵道号,“老僧有修行,贫道见识了,有幸有幸。”太小儿也喊道:“谢谢老爷爷把鬼都撵跑了。”

    “你们的车把式被鬼魔了。”山僧说,“你们回去,岔路走盘山路,那才能通向山下的村子。”老人僧又看了看智人和牛车,对宏正道:“刚才这三个山人,想求你们的施舍,道长举手之劳,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宏正知道刚才的山鬼劫道,却对山僧的话不解,他刚要问,却见山僧说了一声“言尽意明”,便向那小树方向飘去。

    智人公子凑到宏正面前,问道:“这怎么回事,我们的人都迷顿了,是不是鬼打墙啊?”

    宏正对众人解释道:“刚才有三个鬼,想要开辟新家园,缺少的东西,正好今天咱们的车上都有,而且正好送上山来了,它们便来索取,没有结果,当然就不想让咱们下山了。咱们刚刚摆脱山匪劫道的惊慌,仍心有余悸,这让鬼魂有了趁虚而入,咱们在明处,它们在暗处,遭到鬼魔也是自然。现在咱们赶紧下山,先离开这里再说。”

    头车调转了方向,按照老山僧的指引,顺路下了山。

    山下村庄,智人公子曾经来过。有村民引导,智人找到了曾经住过的一户人家。房东是个老太太,常做善事,便得了个乐善婆的名声,有人来投宿,她认出了智人,便里外忙活起来。

    智人张罗着食宿,宏正在黑暗中,看了房山处,有一个木架,近前一看,是个老旧的木犁。宏正下了山,一直在想着老山僧的那句话,“道长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见了木犁,他心里一阵兴奋,有了铧犁,又有牛车,还有智人公子的大刀,这正满足了老山僧的话意,想到这,他把铧犁抬到牛车旁,到草地里拔了几把草,认真地编织起来,不一会儿,便扎成了一头牛,太小儿好奇,问道:“师父,你扎个牛牛干什么?”

    宏正说:“你在山上遇到的山鬼,他们需要这些。这些东西升了去,他们就收到了,只是这老牛,不能走了灵魂,所以要扎个替身,这些齐了,咱们就给他们送去。”

    “啊?你还回去呀?”太小儿半睁的睡眼一下睁大了。

    宏正一笑,“不用回去,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宏正把草牛摆在了牛车前,又把智人公子的刀要了下来,和铧犁摆在一起,公子不知何意,问道:“师傅这是干什么?”

    “这叫急人之难,我们做善事,不能不叫人尽兴。他们要刀就给他们。”

    “那我没了刀怎么办?”

    “只是把这些都升了。”

    智人公子愣愣地不知何意,太小儿道:“你怎么不知道啊,就是用火把影儿升了去,刀还在,这些都还在,那边的山民鬼也能收到这些东西。”智人听了,也一笑,和宏正一起用干草把篝火堆攒了起来。

    宏正点上一把火儿,火起烟升,口中还念念有词。

    太小儿没见过这个场景,也不知道如何把这些东西送走,更想听师父都说些什么,他把眼睛一闭,静下心来,听师傅的念叨。

    “天有缘,地有缘,人间鬼域分恶善。有善念,结善缘,人来鬼往天地宽。天地宽,开疆远,善积百世起步难。起步难,心莫乱,启好开端在眼前……”太小儿正听师父唱,忽然有脚步的声音。这声音,他似曾相识,眼帘中,果然看见了那三个山民。三个魂影来到了火堆旁,手舞足蹈,翩翩起舞。被火光映衬,管家、农夫和樵夫,显出了各自的身形,

    智人和众人虽然是肉眼无神,看火中衬映的阴影虽然模糊,却也能说出个人形来,都有了惊叹之声。

    “原来真有鬼,真是鬼来了。”

    农夫先抬起了木犁,樵夫拿起了大刀,管家把牛车备好,回头来牵牛。草牛在火光中燃烧,光气升腾,烟雾旋聚,离地三尺,渐渐地攒成了牛形,小草牛不断地增大,转眼间,便和真的牛一般大小。老牛四蹄腾空,似欲升起,管家急忙牵住牛鼻子,套进牛车。三个山鬼,坐上了牛车,老牛四蹄腾起,随一阵黑风飘飘而去,鬼民们在夜色中消失了。

    智人看火灭了,鬼影也没有了,知道赠送仪式结束了,问宏正道:“这三个鬼,还是本分的鬼。”宏正笑道:“鬼的世界和人间一样,他们自然有好有坏,他们都是我们人的升华,所以人间的世界什么样,他们的世界也是什么样。”

    “那,那。”太小儿忽然喊来起来,“师父,他们还要木料呢,怎么没有啊?”

    宏正一笑,“刚才的牛车不是带了一车木料吗,虽然不多,但咱们给了他们工具,他们可以生产,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这才是最根本的。”

    大家吃过了饭,夜已经深了。天明还要赶路,众人便早早地睡下了。

    宏正和太小儿躺下后,太小儿的眼睛闭上了,脑子里的思维还没有停下,他越想越觉得鬼的世界是一个谜。他想着三个山民鬼得了好处,不知该怎么高兴呢,渐渐地,他进入了梦境。

    太小儿这一梦,梦萦心中的牵挂,他回到了山上。黑暗中,他远远地看见了三个山鬼。他穿过密丛矮树,淌过冷露高草,伸手摘下一片芭蕉叶,举在头顶,到了离开那三个鬼四五丈处,便落下芭蕉叶,蹲在一个土堆上。那三个鬼,哪里知道有真人潜灵而至,自顾又唱又跳,翩翩起舞,像过年一样的热闹。

    农夫说:“我们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这都得感谢今天遇上了明白人。”

    管家说:“不仅是明白人,还是有德行的人。如果人家不理咱们,咱们也是干瞪眼儿。”

    樵夫说:“那小孩儿真是太神奇了,我最喜欢他了。”

    农夫说:“是呀,那小家伙,好像叫什么什么,太小儿,他挺能耐,和出家人一样,还能出灵。如果咱这山上有这么个娃娃,那天天都是快乐。”

    “你可别琢磨邪门儿胡来。”管家说,“越是喜欢,就越要敬而远之,人家帮助了咱们,咱们可不能恩将仇报。”

    农夫说:“想报恩还不容易?明天他们走,必经蟒横山。”

    樵夫说:“你的意思是他们会遇上蟒妖么?如果真是他们有麻烦?这个忙,咱们可以帮。”

    农夫说,“我们有了兵器,今非昔比了,明天走一遭,我做前锋。”说完将犁杖的铧头拔下,插上一根长棍,便成了得心应手的兵器。抖一抖,颤一颤,往前一掷,扎进了树干里。

    樵夫看农夫一下变成了武士,很是威风,也挥舞了一下手中的刀片儿,冲农夫说:“要是真去,你打头阵,我就断后。”

    管家也来了兴致:“我赶着牛车去,前后策应,助你们一臂之力。也能满载你们凯旋。”

    三个山鬼,鬼话说的慷慨激昂,不想头上黄光一闪。管家反应快,说道:“有人偷听。”

    太小儿也抬头看去,原来是老山僧。

    “你们有了人的资助,就又得意忘形了,妄起杀生之念可不行。”老山佛当头就是一盆冷水。三个人恭敬而起,管家道:“多谢邻家老山僧相帮,我们才能如愿以偿。”老山僧接着自己的话继续说:“如果你们强行劫道,哪里会有现在的好结果?所以,恶无善果,这是其一。我要不是善意引荐,那道人也不会知道你们的苦衷,这是其二。道人要是不肯善意相帮,你们也不会得到你们想要得到的一切,这是其三。故而我来善言相告,你们山上,善言善举接善果。在山外,你们莫起邪念,轻举刀兵,百事才能圆全。”

    管家道:“老邻家说的是,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老山僧把手一摆说:“天下精灵,起邪念者才是妖魔。你们知道道人一行,要过蟒横山,你们凭空就想去除魔,魔在哪里,依贫僧看,魔就在你们心里,如此说来,到底谁是魔妖?你们应该向那道人学,道家的和为贵,虽然不如佛家的修悟高,却要比佛家的慈悲理念更实用。”

    管家说:“我们有了今天,全靠老邻家,你做了一回善事,也该成佛了,需要我们帮你什么,你就直说。”

    “老衲身位高,弄好了,再有一世就能成佛了,可是我却不敢转世了。如果把握不住,就会一落千丈,我这个忙你们帮不得。倒是那道人的忙,你们可以帮,也能积点儿善德。”

    管家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明天跟随他们一起过蟒横山,给他们壮壮声威。又能学道悟道。”

    老山僧听了一笑,身形一转,飘身而起,正奔太小儿而来。

    太小儿隐在芭蕉叶下,一看老山僧向自己来了,吓的不敢动,收住灵气。屏住呼吸。一道黄光从头顶掠过,听风声,太小儿知道老人僧过去了,这才松了憋在肚里的一口气。

    “太小儿,太小儿!”宏正的声音,让太小儿清醒了。他“啊”了一声,一下坐了起来。

    “你憋着一口气,好像没气儿了,真把为师吓着了。你是不是又做梦了?”

    太小儿把刚刚的所见说给师父听,师父也高兴,两个人说话,忽听有人接茬,烛光进了小屋,房东老太太来到他们身边。

    原来,乐善婆看见了宏正给山鬼升农具牛车,又听大家说退鬼的事儿,就觉得这出家人不一般。她心里有一事,一直装在肚子里,几年来,也没有人能解开,很想问一问。人们都睡下了,她也躺下了,却怎么也睡不着,听隔屋有人说话,知道是出家人没睡觉。老太太轻轻走进了小屋,宏正知道了老人有问题要问,便耐心地听老人讲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