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公主不简单之历劫 > 第452章 假公主又来了
    记得去年,我身边开始陆续有朋友进入30岁的大门,在某次朋友的生日会上,大家一边举杯一边有人问过生日的朋友,30岁了,是什么滋味?这句话问得特别扎心,是什么滋味呢?

    当时我记得那个朋友说,就是感觉日子还是得过,过好和过差在心中的衡量标准变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朋友过完生日没多久,就是我27岁的生日了,和往常最大的不同是,我那天只叫了两三个朋友到家里吃了个便饭,很简单,后来连聊天的环境都简化了,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话,酒足饭饱就散了,朋友说,今天来,都差点忘了是要给你过生日,好像过得也太平淡了。

    可是我说,平淡是平淡,但是也得过啊。

    接着朋友立马问我,25岁之后,还有过生日的必要吗?

    多少人眼里,30岁是个坎,都说三十而立,最怕的就是不能立,而过了25岁的人,最容易陷入恐慌。

    问我这个问题的是女生,她说,过一次老一岁,除了感慨越来越多,勇气越来越少,生日真的变得无足轻重了。倒不如发条朋友圈,数数到底有多少个人给你点赞来得快乐。

    两个人恋爱,总有一个人要当“小孩”,婚姻或许另当别论,但恋爱肯定是的。

    恋爱的两个人,一定有一个人要制造麻烦,另一个人来解决麻烦。

    处理不好的东西想着找对方解决,不敢面对的东西就找对方去扛,生气的时候一定要找对方撒气,做不出选择的时候也通通丢给对方。

    而像个超人一样一直在收拾残局的另一方,也就一直期望着爱的人慢慢长大,心里会想,总有一天他她会明白长大是怎么一回事的。

    可是,所谓“会明白的他她”距离长大好像遥遥无期,依旧会不合时宜地买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用两次就堆在家的角落里,依旧会不管你说了多少遍吃完饭要洗碗,还是把碗扔在水池不管,依旧会在工作委屈的时候把不敢和老板发的脾气都发在你身上,依旧会在花心这件事上找点借口,依旧觉得无论他她说什么,你都应该站在与之相同的立场上。

    或许你觉得这样的爱情就是不断地妥协、包容和忍耐,但谁又敢说,妥协、包容和忍耐不是爱情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呢?

    故事里的爱情多半都是浪漫的,浪漫的街角,浪漫的氛围,再不浪漫的人物也一定会有浪漫的桥段,盛大的告白,或者忘情地告别。但生活中的爱情,浪漫是稀缺的,幼稚才是恋爱中最常见的。

    于是我们常说,爱情是最能让一个人快速长大的方式,这里不是说的恋爱,而是爱情,而且多半是逝去的爱情。只有你依赖的那个人离开了,你才知道,原来对方承担过多少你不曾考虑的东西。长大就是在失去的那一瞬间发生的。

    可是,长大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为什么要为一场爱情而迫切让自己长大呢?

    在荞麦最近的文章里,我看到了非常舒适的生活方式,她和她的丈夫有各自独立的生活,即使在一个屋子里,他们也可以各做各的事情,各看各的电影,不打扰彼此,这样的独立很好,但更近乎是成熟的男女之间拥有的爱情。他们不把约束彼此当作是爱的表现,尊重才是,高级的陪伴不是时时刻刻在身边,而是时时刻刻在心里。

    可是,大部分的恋爱还是没有办法这样,就像有人跳出来说,如果真的要独立的话,那爱情又算什么呢?

    在长不大的爱情里,看过《志明与春娇》系列的,都知道张志明是一个典型的小孩,他可以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制造出各种有趣的事情,但是却极少愿意成为爱情里承担责任的那一方。彭浩翔拍了三部“志明与春娇”,两人从恋爱开始,到分手,到复合,到同居,到患得患失,在婚姻之前,或者说,在关系没有最终敲定之前,任何一对情侣的关系随时都是岌岌可危的。

    张志明在每一部里都有一些成长,可是到底还是没有办法成为收拾残局的那个,张志明知道自己不好,就努力改正,开始由顾自己,到顾春娇,慢慢从不愿意担责任,把选择题交给对方,到后来照单全收,慢慢去想办法解决他们感情之间的矛盾。

    七年前,张志明还是二十来岁的广告小白领,余春娇也不过三十出头,在丝芙兰给别人讲解化妆,那时候他们真的不着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不用一晚上做完。

    可是如今,张志明三十六了,余春娇四十了,一对都要步入中年的男女没有考虑婚姻、房产、投资甚至任何金钱利益关系,还在考虑爱情。可是你看,这样不世俗的两个人,不管年龄多大,还在为一些日常双方是否对感情真挚而计较,多美好,比起那些随时讨论车房讨论大城市小地方的情侣,这才是志明与春娇对打动人的地方。

    说到底,其实两个人都是孩子。

    张志明的孩子气在于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春娇喜欢的。而余春娇的孩子气在于她单纯,总是能够随随便便去相信爱的人,不管分分合合多少次,最终都可以被张志明的一句话感动得落泪。

    可就是这样的他们,才是爱情里最真实的样子,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张志明是一个处处为春娇考虑的男人,而余春娇是一个不管张志明说什么话,都铁打不动不动心的女人,大家都成熟得谈恋爱像谈生意一样运筹帷幄,那才是最不浪漫的爱情。

    如果你有一个喜欢把干冰扔进马桶里,拉着你一起看马桶腾云驾雾的男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如果你有一个随时和你讲儿时回忆,讲青涩过往,把自己最柔软一面递给你的女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如果你有一个说你说imissu,却偏偏故意打成n55!w!的男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如果你有一个拉着你去找ufo,又和你说相信怪兽存在的女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句子,说,喜欢你的那天,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当时阳光正好,而你穿了一件白衬衫。你敢说,你动心的,不是对方的孩子气吗?

    我们可以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不得已的苦衷长大成人,是因为我们必须抛弃所谓的童真,才可以进入世人眼中所谓的复杂的社会,可是,我们在爱情里,最害怕的,就是丢掉了童真。

    最新的《春娇救志明》中,flora对志明说,我们不能再当小孩了,是时候该长大了。但是最后,即使是志明去挽回春娇的方法,依旧是幼稚又孩子气,他扮演被打,在街边卖唱,当着众人表白,求婚,这是什么?三十六岁的男人,还做着十来岁男孩追求女生的方式,可是,春娇就是哭啊,感动啊,不是装的,是真的,为什么,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孩子气才美丽啊。

    很多人说,“志明与春娇”这个系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表现出了爱情中最真实的部分,或许这不是大家憧憬的爱情,但一定是大部分人经历的爱情,可我觉得,这个系列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恰恰是把爱情里男女最孩子气的部分表现了出来,多少人因为一段感情的失去而长大了,可是志明与春娇分分合合,到底内心都是长不大的。

    我们经常说不相信爱情了,是不相信带着孩子气的爱情到底可以维持多久,而志明和春娇无疑是告诉了大家,爱情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带着孩子气的彼此。

    我们时常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喜欢给人生做加法,增加人际关系,增加技能,增加头衔,增加自己所谓的附加值,增加尽可能让自己这个名字熠熠生辉的一切,而在成熟之后,我们却又喜欢给人生做减法,减掉没有必要的社交,减掉拖累自己的身份,减掉无用且耗时的业余生活,让自己变得轻盈而足够纯粹。

    假设一下,如果40岁的时候,你拥有了人生所谓的一切,财富,感情,事业,当一步步让自己的人生达到饱和值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你在一夜之间全部失去,你是心痛还是欣喜,是难过还是开心?

    我的母亲就是从四十来岁开始失去这些的,先是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在两人无法继续勉强维持多年的感情而无法再容忍彼此的时候选择了分开,然后是失去财富,因为早年身体不好而辞去了工作在家,一旦离婚,就再无人维持她的生活,然后是失去了她的母亲,外婆的病在某一天突然爆发,走的时候母亲在医院痛哭,在火葬场晕了过去。

    四十来岁的时候,一个又一个打击不断地冲击母亲的心,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妈似乎看穿了一切,她开始明白陪伴的短暂性,开始意识到自我独立的重要性,她对生活开始改观,开始有了新的认识,短短几年时间,她接受了生死无常,也接受了人生如戏,所以她干脆彻底把自己放开,那些所谓的失去,她开始当成是枷锁自然而然地解开。

    她终于熬到了拿退休金的年纪,会自发地去旅行,开始研究电器的使用,一个人在家做饭吃饭收拾家务,每天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养花养草,远足钓鱼,然后开始去晨跑,她开始报名学车,开始关注房市,开始习惯睡前阅读,远离赌博,远离纷争,远离那些无谓的社交关系,仅仅四五年的时间,她好像彻底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不再去依靠,成了另一个全新的自己。

    在这次北京电影节上,我观看了一部叫作《将来的事》的法国电影,电影的内容很简单,一名哲学老师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名干练的中产阶级,她的课程被出版社出版销售,有一儿一女,有一个同样是老师的丈夫,虽然她母亲年老抑郁,常年烦她,但她们母女交谈时也算有趣,她有一个仰慕她的学生,有条不紊地生活,然而突然某一天,她的丈夫向她提出离婚,接着她的母亲在养老院死去,她的课程被出版社终止销售,她的儿女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原本热热闹闹的房间只剩下她独自一人,还有她母亲留下的一只黑猫,对猫过敏的她却慢慢习惯了与猫相处,在这些打击下,她没有流泪,而是非常顽强地接受了一切,直到最后,她的猫也离开了她,她却像是如获新生。

    这个故事听起来,丧透了,就像是不断揭穿生活的真相,让你爬不起来,可是这部电影又太真实了,当所有观众都在为女主扼腕叹息的时候,前一秒她还在和学生说:“女人过了四十岁就不值钱了。”下一秒她却非常洒脱地坐在学生的车上说:“丈夫离开了,母亲去世了,儿女长大了,好像一切都离开了我,但我却重获自由了!”

    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往往拥有最复杂的身份。

    试想有一天,我们所有拥有的可能都会失去,所有在意的都会变成失意,而这个时候,你会像女主一样洒脱吗?你会把失去当成自然,不会当成一无所有,而是当成重获自由。你会明白生活的常态是失去,而不是获得吗?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无时无刻不想到我妈,猜想那些年我在外地,她独自一人面对所有失去的神态。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来感受和倾听的,就算没有成为什么,也有意义。

    同样的,我们有一天会失去自己所有的身份,回归到一无所有的状态,但记恨永远不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我们原谅了生活的残忍,才会得到生活的原谅。不再去埋怨生活并斤斤计较,大概也是放自己一条生路。这大概就是生活想要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