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庙堂王孙 > 第三十七章 达成一致
    孙书台在第二天的中午便单独来到杨府,他来这的目的就是为了想做个试验,他带来了一包白灰,然后就按照吴德军之前说过的证词,趁着无人看见的时候便将那包白灰洒在了杨府后院的那扇木门的上面,他这么做就是想要看看,杨平见着这一幕以后会不会真的出现在那个地方。

    只不过,孙书台心里明白的很,他知道光靠这些还是不够的,现在虽然掌握了证据,但是仅凭他一人之力也是孤掌难鸣,所以还需有外力的介入。

    其中一个就是自己的直接上司,刑部尚书冯卓毅,这老人家倒是稍微容易些,还有一个便是自己的舅父,当朝的御使大夫冷烈了,为今之计只有当他两个人的面将事情说清楚才好动手。

    于是孙书台就事先派人去御史台以冯卓毅的名义递了封书信请冷烈来刑部,想冯卓毅在朝中的辈分比冷烈要高,所以冷烈绝对会来,而且他肯定会赞成此事。

    而冯卓毅此时还是在府中的公房里面悠哉悠哉,就跟个甩手掌柜似的,当了几十年的官了,也只有到了这把年纪或许才能得两天的清闲,每天喝喝茶,看看书,吃过饭后就小憩一会儿,完全过着老年人的生活,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个有身份的老人家而已。

    “大人。”孙书台没让人通传,直接进了公房找他,稍稍行礼,只见冯卓毅正懒洋洋的靠在椅子上,一口有口的品着杯中热茶,显得好不惬意,“看来下官打扰了大人的雅兴了。”

    “是书台来了啊。”冯卓毅笑了笑,完全不在意,“老夫昨日在杨大人的府上多饮了两杯,这不弄两口茶水下下火嘛,哎......老了就是老了。”

    “大人言重了。”孙书台见他杯中已空,便拿起茶壶替他斟满,“大人,下官今天来有件事要与你商量,还请大人你切莫惊讶才是。”

    “与我商量?”冯卓毅微微扬起双眸,听这话有些莫名,“你这话是何意啊?”

    孙书台道:“下官要请令拘捕一个人,当然了,还得等过了明日申时以后再做定论才可,所以先来与大人知会一声,其实我上次就想说了,只不过那天碰巧杨大人来了,所以才迟迟未提。”

    “那你想拘捕何人呢?”冯卓毅这下想起来了那天的事情,的确如他所说,是杨平突然出现才中断了他们的谈话。

    孙书台道:“下官要拘捕的正是京兆府尹杨平。”

    “什么?你要抓他?这是为何呀?”冯卓毅吃惊的问道,“我们昨天刚去了他家中参加百日宴,怎么你今天就要说这话?”

    “因为下官得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孙书台看了眼有些发蒙的冯卓毅,说话的语气也是格外坚定,“之前我盘龙城中数十位商贾被杀一案大人可还记得?”

    “这案子前不久才刚刚了结,那凶手不也是死在了牢中,老夫当然记得了,可这与杨大人有何关联,那凶手不还是由他擒获的么。”冯卓毅点了点头,当初孟旭升被定为凶手以后,便将这件案子公布于众,那也算是轰动一时,城中谁人不知。

    “当然有关了。”孙书台猜到他会这么说,便道:“下官近些日子得知,此案并非是那个名叫孟旭升的男子所为,真正的幕后元凶乃是杨平,此案也许从始至终都是由他在暗中操控,大人你觉得有可能么?”

    “这个应该不会吧......”冯卓毅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两颗眼珠子瞪得溜圆,眉头也随之皱了起来,“你说是杨平所为,老夫是在不敢苟同于你啊,杨平身为京兆尹多年,至于官声嘛,素来也不差,为何要犯这样的大案,于他有何好处?”

    “好处?”孙书台不由的哼笑一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此乃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杨平身为京兆尹,盘龙城内外的治安长久以来皆由他一人负责,就连禁军都不得干涉,他完全可以杀人劫财,然后再嫁祸给别人,如此一来便无人会算到他的头上,简直易如反掌。”

    “书台,你乃刑部侍郎,可不能乱说呀。”冯卓毅摇了摇头,面露忧色,“你若说别的官员干的,老夫或许还会信,但杨平其人与老夫相识多年,从来不认为他是个爱财之人,你是不是弄错了?”

    孙书台道:“若无凭据,下官岂会在此乱言,大人应该记得之前那个死去的凶犯孟旭升,他愿本乃是岐国人,来我盘龙城也是为了行商而已,后来由于他同来的朋友意外失踪,便前去京兆府求助,杨平因此还委任其为长史,随后便布下圈套,将孟旭升定为此案的凶手,如此一来,便可高枕无忧。”

    “你说得这些我都清楚。”冯卓毅回道,“那个孟旭升不是令台大人之子司徒恪的好友么,所以杨平才会任他为长史,但也就区区一个小吏而已,算不得什么,据杨平说,孟旭升之所以会想方设法进入京兆府,就是为了探听虚实,从而继续犯案,后来还是他手下的一个都尉发现了此事才能水落石出,而那名都尉也是因此而死,既然当时已经结了,你为何还认为此案有不妥之处呢?”

    “因为我有人证和物证,可让他无从抵赖。”孙书台果断回道,毫不犹豫,“那杨平很聪明,当然不会亲自动手,所以他才会雇了一个名叫吴德军的市井之徒,那吴德军原本犯了重罪,但杨平却让他替自己办事从而抵罪。至于那物证更是少不了,大人,昨日在去杨府的时候,下官就已经在他家中暗自找到了那笔赃物所在,而且还留下了铁证,任那杨平不得狡辩,事到如今,就等大人定夺了,我们刑部是管还是不管呢?对了,我舅父他也在等着大人你的答复。”

    面对着孙书台的问询,冯卓毅也是不好回答,到底是管还是不管,这还真的是个大问题,若依照制度而言,夏国的官制与别国略有差异,而且从来不设大理寺一职,所以夏国的法治方面的最高行政机构就是刑部,可现在针对的可是三品的京兆尹,不是他不想管,只不过此事也不是由他说了算的,还必须得请动御史台介入才符合规矩,可依着孙书台最后的话,便是表明了冷烈已经知晓此事,要是这样,那他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启禀尚书大人,御史大夫在外求见。”

    说曹操,曹操到的比谁都要快,还没等通传结束,冷烈便急不可待的走进公房,只见他一脸凝重,仿佛心事重重,这是当然了,因为孙书台在书信里就已经将该说的话给全部写明了,冷烈又怎能不重视。

    “拜见舅父大人。”孙书台先一步上前问候行礼,待其落座之后,还没等冯卓毅先说话,便抢先说道:“舅父,我刚才与冯大人已经就此案商量过了,不知舅父你意下如何,反正眼下人证物证俱在,我以为杨平此人绝对不能姑息,否则我夏国法纪何在。”

    冷烈与冯卓毅两个人都不知道这是孙书台有意安排他们见面,彼此都以为是对方早就知道,但同时也在征询自己的意见。

    其实孙书台苦心布了此局也是无可奈何,他昨夜想了许久,觉得若是找冷、冯二人挨个说明的话,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好。尤其是冯卓毅,年纪大了有的时候态度不够坚决,而对于冷烈则是相对很有把握,因为之前冷彦泽逃婚一事不仅令他在圣上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成了朝臣之间的说弄对象,所以他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重新给自己在朝堂里面找回面子,但局势缺从来不等人,所以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方法,哪怕是对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虽是不愿,但也只好为之。

    孙书台很了解冷烈的为人,他料想的一点不错,冷烈来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必须出手,他可不管杨平是什么官,反正他这御使大夫平日里就很不讨好,这么多年来惩治过的官员也不在少数了,他看了眼冯卓毅,当两人的眼神汇于一处,便是心照不宣,互相的轻轻点头,就已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

    “书台,你刚才说要到明日申时才做定夺,这是何意?”冯卓毅问道。

    孙书台对他二人道:“冯大人,舅父大人,请两位暂且不要问我为何如此,只要我们三人明日申时之前先去一个地方,到了以后便能明白一切了,如果杨平真是幕后元凶的话,他必定会去,如此一来,那就好办多了。”

    “那好吧。”冷烈嗯了一声,微微点头,“冯尚书,那我二人就依书台所言,倒也省了亲自去京兆府找他了,你意下如何。”

    “也好。”冯卓毅此时也没了后顾之忧,所以回答的很干脆,随后望向孙书台,“那明天申时,我与冷大人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