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与浊 > 正文 第597章 南腔北调出洋相(3)
    黄宛金刷子吊毛——有板有眼给四弟吹起笑话:1971年9月12日夜,**反党集团准备谋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事件败露之后,**带着妻子叶琼和儿子林立果在山海关机场乘坐三叉戟256号飞机怆惶出逃,飞机升空后因燃油不足,13日凌晨飞至温都尔汗坠毁发生爆炸起火,造成机毁人亡。

    中.央文.革把**出逃定为9.13叛国事件,属于高级机密,逐渐解密才逐级传达到全国人民。

    当时,传达到大队书记这一级,一个大队书记没有文化,靠耳听心记回去向本大队全体党员传达走了样,他说:“中.央下发文件宣布,**反革命集团带着鸡子一群,吃瘟猪儿肉死了。”

    讲后微笑问道:“四弟,大队书记传达中.央文件闹出这样的笑话好不好笑?”

    “好笑,好笑,真正好笑!”四弟听了,拍着巴掌欢笑不已。

    两兄弟正嘻嘻哈哈说得热闹有趣,出嫁仅隔五里路的姐姐听说二弟退伍回来了,手里牵着一个3岁多的孩子,背上背着一个婴儿,连忙回家看望。人未进屋声先到,亲亲热热喊道:“二弟。”

    黄宛金抬头看见姐姐回来了,丢开正在逗乐的四弟,用咣咣腔亲热地招呼一声:“姐姐。”看见牵着一个、背着一个,又南腔北调问:“你手中牵的、背上背的俩孩子是谁?”

    姐姐听懂了黄宛金的问话,指着两个小孩回答:“这两个都是二弟的外甥,二弟当兵走的那年,已经生了大外甥,背上的小外甥才生半年。”

    黄宛金十分随和、用咣咣腔开玩笑:“哟,看不出来,你们的干劲还真不小啊。”

    姐姐这回假装没有听懂,不再答话。

    黄宛金在家呆了几天,根本无心再干农活,当兵以前就知道舅舅的儿子蒋仁勤在龙山区委担任组织干事,有心找表哥帮忙想法谋出路,于是专程下山去找表兄。

    “表哥,表弟我当兵回来,不适应干农活儿,请表哥费心,帮忙找一个门路,让表弟也跳出农村,当上干部多威风!”两人见面,黄宛金依旧说着南腔北调口音向表哥提出要求。

    蒋仁勤本来不喜欢装腔作势的表弟,但亲情关系使他觉得血浓于水,于是给黄宛金出点子:“当前已有文件通知,要从农村的基层干部中吸收脱产干部,表弟先争取当上大队干部,我再给你想办法。但你要把说话的口音改过来,不然,考察干部时,就要打二百钱的黑,小心不能录取。”

    “行、行!”黄宛金连连点头答应。

    正巧,大学重新招生,为了让工农兵有机会读大学,当时改变制度,由招考变为推荐,黄宛金居住的梁山大队团支书,被推荐成工农兵学员,读大学去了,机会来了,蒋仁勤就给公社书记、主任和青年干事分别打了个招呼,黄宛金顺利当上了大队团支书。

    自从当上团支书后,黄宛金说话的腔调逐渐改过来,最后完全恢复成本地口音。

    一年过后,区公所要从农村基层干部中招收脱产干部,经过蒋仁勤一番活动,顺理成章把黄宛金吸收进入干部队伍,原来的龙山公社青年干事升任其它公社副书记,安排黄宛金当上青年干事。

    那年月,每到春季青黄不接的时节,就会闹春荒,农民中有一部分人家差粮食吃,政府要从国家粮站调拨粮食,供应农村中的缺粮户。

    黄宛金到公社报到后,书记迟德开安排他去大干大队了解群众缺粮情况。

    黄宛金来到大干大队,大队会计蓝理会指了几家缺粮户,让黄宛金自己去调查。

    黄宛金调查了几家,已是中午时分,走到了蓝理会所说最差粮食的阙良池家。

    阙良池知道黄宛金专门来调查缺粮情况,一心一意巴结,刻意挽留:“黄同志,吃了午饭再走。”

    黄宛金本来就担心没有地方吃午饭,见有人留,顺水推舟不走了,在阙良池家等着吃饭。

    阙良池进屋去和老婆商量:“我留黄同志吃午饭,想他在公社研究粮食指标的时候,给我们家关照一下,能够多解决一点儿缺粮。可是家里又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你出去想点儿法,借点面条、鸡蛋、腊肉回来,把他招待好要不要得?”

    老婆顺从地答应:“要得。”马上从后门出去,到隔壁大伯子哥哥家借了一斤面条、两个鸡蛋、一小块腊肉,仍由后门进入厨房,手脚麻利点燃柴火,将腊肉皮烧好,洗干净后切下一小截,瘦肉、肥肉分开切成丝,掺了一点点水,把肥肉先放入锅中煮熟、炒出油,再把瘦肉放入锅里,掺一点儿水焖熟,借那点儿猪油,把鸡蛋打到锅里煎,煎成二面黄的荷包蛋,用碗盛着搁在灶台上,锅里掺入水等待烧开,去地里扯回葱花,洗净切碎,放入另一个碗里,没有其它佐料,就放上一撮盐调味,等到锅里的水烧开,煮熟面条挑在碗里,再把肉丝、鸡蛋倒在面条上面。

    等待的时间,黄宛金在地坝漫不经心转游。

    阙良池把面条端出来,放在大桌子上,走到地坝来热情喊道:“黄同志,快点来吃饭。不好意思,挨到这个时候,可能早已饿坏了。”

    黄宛金没有说什么,走到桌子前,一点都不客气地坐下吃起来,吃了几口才发现,主人家都没上桌,只有自己一人吃,边吃边喊道:“老阙,你们一家人都来吃噻。”

    “黄同志先吃,我们不忙,等会儿,待娃儿放学回来一起吃。”阙良池陪着笑脸答应。

    黄宛金一个人在桌子上吃完碗里的面条,肚子胀得饱饱的,打着饱嗝下了桌子。

    “黄同志,不知合不合你的口味?我们农村婆娘做不出什么可口的饭菜,只当充饥,不饿肚子。”阙良池小心翼翼探问。

    黄宛金又打了一个饱嗝说:“喔,不错,你老婆很能干,煮出来的面条芳香可口、十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