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校长法则 > 正文 【323】校园文化
    +

    想了想自己的学校改造计划.他对马永明说道:“明天你把学校合并的情况理一个东西.再把旅游的报告带上.我明天也要到局里去.到时我们一起去吧.”

    想着明天还有事.所以吃完饭.马永明推掉了杨一民让他去打牌娱乐的邀请.回到了宾馆起草两份报告.

    杨一民让邓玉成和叶雯雯送马永明回宾馆.然后对两位副校长和李小萍说道:“我们四个人再商量点事.找个茶楼坐坐吧.”

    向、陈两人很诧异地看着杨一民.因为四个人商量事.说明杨一民对李小萍是看得相当重的.两人心里暗暗对李小萍开始重视.

    杨一民打电话给李艳.问:“艳子.今晚茶楼有人吗.”

    “老大.你怎么和我的想法一样啊.我们公司有一名员工的生日.大家吃了饭.我想了想.正好到我们这里來啊.相当于试营业.现在已坐了两桌.还不错.你们想过來吗.”

    “是啊.艳子.我们学校有四个人.我想过來看看.顺便四个人一起商量商量事.”

    “过來吧.方姐和阳灿都在这里.还有两个林姐安排的人也在这边.我都沒搭手.”

    四个人上了出租.杨一民说了位置.出租车司机说道:“那里是今天才挂了來的牌子.你们就知道了.真快啊.”

    挂了牌子.杨一民真还不知道.他也不好说.不一会.四个人就來到了大院门口.杨一民看了看大门口.心中一喜.才几天.大院门已被改造成古色古香.墙已被刷成当地最有名的土墙式样.大门做了一个仿木制的门庭.门已改建得很宽.汽车进出自如.

    门前灯光明亮.竖立着一个灯箱招牌.“民福茶楼”.在门的最上面.挂着一个大匾.上面是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民福大院”.

    杨一民站在门口.认认真真地看了看.因为门前有一段开阔地带.大院如此装修后.显得格外醒目.杨一民说道:“这个地方.前不久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就算是从旁边经过的人.也不会注意.但大家此时看看.应该沒有人经过的时候不停下來看看吧.”

    三个人不知道杨一民是啥意思.只能就事论事.陈正华说道:“是啊.看來还有点那种古典味道.感觉不错.”

    杨一民推开门.门口正是阳灿.陈正华和向红梅都吃了一惊.疑惑地看了看阳灿.向红梅问:“小阳.你咋到这里來了.”

    “几位领导好.我才过來一两天.”

    见杨一民沒说话.陈正华也不好说.杨一民边看边走.很是欣赏.阳灿带四个人到了一个房间.问了大家要喝啥茶.离开.

    杨一民说道:“这是我的一个熟人开的茶楼.才开.阳灿这女孩子机灵.是我推荐过來帮忙的.”

    大家算是从杨一民这里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杨一民等阳灿将茶水上來后.说道:“大家看了刚才的大门.再想想城郊中学.我们现在手里有一部分钱可以用于学校的改造.我觉得学校面貌的改造也相当重要.这事虽然由向校长负责.但还得大家共同出主意.主要是要确定城郊中学近年來的发展主題.凸显校园文化气息.只要主題确定了.大家的思维就可以有了依据.李主任是学国文的.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你好好想一想.”

    李小萍脸一下子红了.杨一民这样说.的确让她很难为情.因为现在到了城郊中学.她并沒有担任任何职务.而且她并不了解两位副校长的情况.让她此时一下子走到前面來.心中更多的是忐忑.

    “杨校长.叫我李老师吧.还有.陈校长和向校长长期在城郊中学工作.对学校知根知底.他们才能想出更合适的东西.”

    “是啊.我这不是让你抛砖吗.”杨一民笑道.

    李小萍想了想.说道:“三位校长.就城郊中学的现状來看.是一个全新的重塑形象的时候.杨校长作为新校长、年轻的校长.带着城郊中学.就是要从以前的差字开始进行改.所以改是其中的重点.而重塑是过程.结果是什么呢.应该有新.新面貌.我们可以沿着这样一个思路去考虑.”

    李小萍停下了话.她看了看三个人的反应.向红梅一直在点着头.陈正华沒有表情.杨一民则在思考.看着她.等着她说下去.

    李小萍红着脸说道:“我只想到这点.”

    陈校长说道:“文化气息得考虑得全面一些.得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现在是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我们得以素质教育为主.”

    杨一民点点头.开始仔细思考.其实两个人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李小萍显然更富有新意.而陈正华明显是老套.但老套却显得中庸.

    许明芳喜欢怎样的气氛.杨一民开始考虑许明芳在讲话中的内容.他喝着茶.沒有再征求向红梅的意见.

    许明芳是名牌大学毕业.在基层工作多年.心思肯定是快出成绩.出好成绩.但她可能会更加深刻地思考教育本身的规律.单纯喊口号的东西是不会对她有吸引的.那么就得有实在的东西.有新意的东西.

    杨一民进一步想到.这次踩踏事件.许明芳是肯定会知道的.杨一民才上任.怎样做.或许也是她想知道的.如此來看.自己的口号.还真得与之有关.而且.或许她还真有可能会到学校來看看.不过.或许是最后一站.因为城郊中学.无法做为一个标榜的学校.

    一个新领导.下基层的第一站.是很有讲究的.有的是表示重视某个方面的东西.这样.就得选择一个在自己希望关注的方面做得突出的学校.有的是表示自己的一种关心.如山区学校.而石门.就可能会是其中一个选择.

    城郊中学极可能成为她深入学校的其中一站.杨一民考虑过.最有可能的.就是最后一站.因为表示了对踩踏事件的重视.但却可能会找出很多差的东西.进行对比.进行批评.这样如果自己稍不注意.不管这个新领导和自己多熟.作为学校.自己也会代上届领导受过的.